
《异兽志》是一本由颜歌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兽志》读后感(一):聪明的变幻莫测 愚蠢的执迷不悔
——木木勺
活在这个
世界上究竟是不是一件
幸福的事,料想多数人回答时都没有太多把握。不仅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
烦恼无可诉说,还有谁都逃不过的
生老病死,还有爱别离、怨憎会和求不得。
真心付出的也难免被辜负,最是看重的也终究要
失去,
不喜欢的人和事偏要都围绕在你的身边,那些渴望的一直也得不到。长大了,就会伤了心,对于诺言和
梦想就不敢再信以为真。
没有了“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
幸福的生活”,再听到的
故事全是悲惨不幸,充满了阴谋诡计和超乎想象的无情。纵然人家直说是纯属虚构,我们反而
相信这完全可能就是真的。
《异兽志》里的故事就是
惊心动魄的。
颜歌在故事里化身为永安市动物学的一个研究生,后来改行专写兽的小说,她
自己说那些小说都是些“滥情庸俗”的情节。可小说家
经历的故事却都是
匪夷所思诡异迷离怪戾无常的。
悲伤兽不笑,喜乐兽永生,穷途兽不归,舍身兽成仁……异兽们不是藏在山海之中的鬼怪,而是隐藏在人群中的小区保安,娱记,
老师,是分辨不出的人。颜歌用类似悬疑推理的故布疑阵笔法写故事,写人写兽却不仔细刻画,三言两语,竟能
活灵活现。剥茧抽丝之后,谜底总是让人发寒。
总没有好的收场,刚刚
懂得珍惜了,也就快要
失去了,
习以为常也不行,
苦心经营也不行。令人
绝望。
光天化日的大街上,
灯红酒绿的夜色下,你正和何样的兽
擦肩而过?
2006年的时候,颜歌才22岁,
青春年少,正是
纯真而又热烈的年纪,
不顾一切的
追求着
理想和爱,
发自内心的憎恨着庸俗、虚伪、
背叛和麻木,
挣扎着想要逃脱,
勇敢而生动。
22岁的颜歌眼中的世界真是有点糟糕,富商、高官、平民百姓,甚至科学家都有点不择手段,不考虑别人,不考虑将来。聪明的人类没有顾忌,
诡计多端,那些
单纯的兽们只能做受害者。
可受害者并不觉得
痛苦不堪,将悲惨的
命运沿袭千百年。反而是险恶的人类,似乎已能战胜一切,却常常不能安心,
不快乐,
不相信,忧虑重重,躲不完的
明枪暗箭。
一颗
执着的痴心,一份
问心无愧的安然,和对自己和某人的真心
喜欢,对爱恨的执迷不悔,这些愚蠢的兽们已经足够让朝秦暮楚疑虑万千的人类惭愧。
聪明的变幻莫测,愚蠢的执迷不悔。
可恨的聪明,
可爱的愚蠢。
聪明愈是
大行其道,这愚蠢就愈是显得
难能可贵。
《异兽志》是一本不大好归类的书,算奇幻吧,又
很现实。算悬疑吧,又很荒诞。又不是少年作家对青春疼痛的
酸楚哀怨。我甚至有点不知道怎么介绍她了。总之一定是值得读的,她是那种很稀少的像寓言一样丰富,又精彩过瘾的能让你
震撼,让你反省,让你有新的眼光的好书。
《异兽志》读后感(二):你怎知兽不是人 而人不是另一种兽
南方有城 城中有兽
永安城
永远是背负着太多故事的地方
记得《声音乐团》里 杨帆和刘蓉蓉
心心念念着的兽
最后终于停止呜鸣
而大人们只是说
兽死了 它只是死了而已
千里兽 来归兽 荣华兽 舍身兽 喜乐兽
每个人到底能承受多少的故事 谁说得清
我们在彼此的
生命中擦肩而过
不闻不问静静地
生活在静静的生活里
你的故事 最终没有变成所有人的事
有的时候也在想
到底是怎样的物尽天择 才将人进化成这样一种冷血冷漠
冷眼旁观的生物
兽比起人来 却给我们更多的
温暖有一天这城市分崩离析
故事里的场景主角一夜之间消失或是变换
而人们依然自顾自地生活着 好像世界从来就是这个样子
小孩子好奇地问 那些兽呢 兽去哪里了
于是他们都得到这样的回答
兽死了 它只是死了而已
《异兽志》读后感(三):悲剧悄悄滋长,生活默默继续
这是一部充满了挫败感的小说。当你看到
一个故事的开局犹如花苞一般缓缓绽放,你有理由
期待一个
温馨或
美好的
结局,然而故事却在暴露出残酷真相之后
戛然而止;当你看到一段
感情犹如款步走近的雾中美人渐渐清晰,你的泪腺有理由准备释放
感动的热泪,然而没过多久,他已死去,她继续活着;当你犹如穿行在覆满青苔的隧道中一般读完这部小说,你有理由期待
重见天日、一切谜底
真相大白,然而你最终依然一头雾水,仿佛
经历了一次轮回,又仿佛回到原点一切如旧。
最起码就我而言,这种
阅读中的挫败感从第一章的结束一直延续到整部小说的结束,就好像弥漫在小说中的那种湿腻、冰冷的气味,阴魂不散。
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叫永安城,城中人兽杂居,互为拮抗又互相依偎。城中有异兽若干,各有
不为人知的习性特点。身为作家和永安
大学动物系肄业生的“我”,以写这些兽的故事见长。这部小说,就是“我”撰写的兽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我”。
穷途兽是永安城中的一种异兽,他们
性情温顺,开着卡车迁徙于各城市之间。若干年前,他们在永安城最混乱的角落定居下来,成为少年劳教所的老师。有一天,一只穷途兽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我”最贴心的生活
伴侣,或者说“保姆”。在他的照料下,原本过着颓荡生活的“我”,有了规律的作息,有了营养丰富的餐食,有了平和欢喜的
心境,渐渐弃绝了往日的混乱、
焦躁、颓唐和绝望。
但是“我”的老师——永安城中最著名的动物学家,命令“我”立即赶走穷途兽,否则会有
生命危险。“我”沉浸在穷途兽带来的“幸福”
生活中,仿佛
岁月静好,仿佛已跟一起负面
情绪绝缘,
欢乐成了“我”
内心唯一的旋律。“我”没有搭理老师的命令,直到有一天,穷途兽突然失踪,而“我”却依旧在内心的欢喜中
不能自拔。一切都令“我”欢喜,甚至有一次“我”用刀切开自己的手腕,也感到
无比幸福。幸好老师让“我”的师弟钟亮及时赶来,才挽救了“我”的性命。最后当“我”在老师的刺激下重新感到绝望时,老师才说“我”安全了。
原来,穷途兽以绝望为食,被他们吃掉绝望的人,会变得无比欢喜而又无比
空虚,以至于连死亡都成了
一种享受,于是就会纷纷死掉。
一头看似
温柔体贴
无微不至的“绝世好
男人”的穷途兽,到头来竟是致人死命的怪物。
“我”一共记录了九种兽,他们都和穷途兽一样,初看美好无限,掀开老底,却都隐藏着黑色的
秘密,带着或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斑斑血痕、累累白骨。有的看似温顺却会吃下所爱之人,有的对主人无限
忠诚却会让人溺于所爱而
失去自我,有的被视为祥瑞却以人的血肉为食,如此等等,无不令人悚然惕怵。
一切华美的表象之下,都隐藏着致命的黑洞。这是
人性的隐喻?这是人间的寓言?无人作答,无人可解。或许,这只是一些
平凡的故事,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或身上的
平淡无奇的悲剧。就好像一切看似“
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偶然”的侵袭下都会立马
土崩瓦解。
从“我”的文字的缝隙中,从一些看起来
无关紧要的细节中,读者可以发现“我”和老师之间存在的“超师生”关系。一场
不同寻常的“师生恋”的到来
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我们的期待。我们
耐心地
等待着,细心地发掘着,果然,“我”和老师之间的
爱情已无可遮掩,明明白白。突然——可怕的突然——“我”在报纸上读到一条豆腐块大小的消息,老师死了。没有丝毫预兆,这条感情之线断了,正如命运会时不时地跟我们开个玩笑,而不理会我们是否承担得起这玩笑的后果。
在这份“
突如其来”面前,“我”没有任何挣扎,因为“人类一挣扎,上帝就发笑”。生活之流奔腾不息,“偶然”的苦果只能自己默默吞咽。这是命运的
启示?这是生活的本质?无人作答,无人可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直到全书完结,所有的故事都
尘埃落定,所有的人兽都各归其位,作者依旧吝啬于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或许,作者自己也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不是一个能解释故事、解读命运的人。
这本书提供了九个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各自的秘密。或许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写下的所有都
稍纵即逝,隐去的全部却坚若磐石。这些秘密,才是这部小说值得我们挖掘的矿藏。这些矿藏,被以故事编织的悲剧包裹着。
读罢小说,沉思良久。个人
感觉,作者只是在用另一种场景,讲述一些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繁衍蔓生的的
平淡无奇的悲剧,如爱的
能力的丧失,如至亲之间有意无意的相互
伤害。这些悲剧,我们每个人都有份,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清白的”。对这些悲剧,多数人
视而不见,有的人将其消解成
茶余饭后的谈资,少数人
为此产生挫败感,也有极个别者,尝试探寻其背后的秘密。然而找到秘密的答案,又能怎样?找不到答案,又能怎样?无论如何,悲剧在悄悄滋长,生活在默默继续。
(这是一篇作业)
《异兽志》读后感(四):书内书外,人兽莫辨
在读完《异兽志》后,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就是此颜歌颇有些不像是我们浊世中人,仿佛不知是哪里派来的一个背负着使命的异人,就像是《异兽志》中的这位小说家一样,其实小说家只是一个身份,但是身份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颜歌的小说总是突破我们所
理解的小说旧观念,当所有人照搬生活再覆盖上
自以为是自己制作的衣着时,颜歌却以一种看似旁观却又参与着,看似参与却又旁观着的形态,将小说赋予了另一种别样的形式,她
思索的不仅仅是小说本身,更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群体――小说家,在
现实与自己创造的世界里的来回转换。《异兽志》中创造出的兽其实并不是兽,人原来也不是人,这既是暗含着对现实的讽刺,又未尝不是表明了小说家的真与幻的游离,你看到的永安城,其实只是你自己的城,她写的是自己的城,你看到的却是你的城,而当一部作品完成,就像书中的动物园存在却又消失,我以为并不能单纯地想像成对生活的暗讽,颜歌这样的女子,她思索得更多的是自己作为小说家的功能,她创造了种种异兽,也创造了动物园,但又能让它们全部消失,她想表达的,我以为是对作品的探讨,小说家创造自己的城,再毁掉自己的城,因为写下的文字稍纵即逝,隐去的东西却坚若磐石,你看到的永远都只是表象,你最想说的话却永远隐藏在这些看起来存在的文字后面。
颜歌的小说,其实不能算是完全
意义上的小说,因为如果你按照传统意义的小说去看待它,就是彻底地毁掉了作品的深度内涵。如果你按照惯常读小说的
习惯去她的作品里寻一个答案寻一个结局,那么你是很难寻到的,她是在讲一个故事,但又不是为了讲故事,她只是通过看起来像是故事的一些人一些事,最终表达出她在
真实与虚构间的来回穿梭,提醒你,故事固然看起来有趣,却并不单单是为了有趣而存在。
说实话,她对于小说与小说家,小说与现实这些重重的
思考,不停地穿插在作品中,我们作为读者理解起来是有些吃力的,所以不由地会
困惑,作者本人会不会在创作时,将自己陷入怪圈而难以自拔,甚至走不出来。但是我想,她可能也不是为了要一个答案,因为这世界上很多事原本是没有答案的,重要的,只是我们在思索,哪怕一次又一次,就像是推石头上山的西西里弗斯。
像书中提到的几种兽,其实都是与生活中的种种人性暗合,每个人自可以当镜并
对号入座,颜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以兽喻人,以人喻兽,兽虽称兽,却有着种种可悲可悯可喜可叹的行为,而人虽称为人,却做着种种可恨可恶可怜可笑的举动,比如那个几乎有些
丧心病狂的导师,他没有正面出场,却主导着整个人与兽的命运。但当结局揭晓,我们才知做为主人公的小说家其实也不过是导师创造出的痴心兽,怪不得她与导师之间既相异又相依。而最终我们看到的大真实却是,人不知为非人,兽也不知非曾,人称之为人,却原是兽,兽生活在兽的世界,却原来是人。颜歌的小说,揭晓真相却并不是为了让你恍然大悟,她对于真相的揭露,原本就在过程中,只是愚钝的我们,非要最后才能明白。
正如《声音乐团》一样,小说家虽然是以主角的姿态出现,但是最后你往往会发现小说家只是颜歌对自己的挖掘,对于自己写作的探索,这是一个独特的女孩儿,有别于所有所谓小说家的称谓的人,而她为人的低调又格外让人敬佩。或者这真是异世中派来的具有独特使命的人,也说不定。
《异兽志》读后感(五):奇幻的现实
从高三开始就喜欢看奇幻小说,起点是树下野狐的《搜神记》。我喜欢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奇幻小说,也尝试着给自己答案,但是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最后只得顺从于,也许自己就是喜欢这么让人感觉幼稚的东西,因为自己根本就是不成熟。但是有趣味的文字,总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从而让读者从文中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关于是非、优劣的思想,或者也能启发读者去关注一些遗落的事物的兴趣。
虽然,我在看书之前,从哪里看到过说 “颜歌并不认为自己的《异兽志》是一本奇幻小说。”但是从封面的那几句“南方有城,城中有兽,兽有喜怒哀乐,人有聚散离合,著《异兽志》以记之。”还是让我不自觉的联想到了古时的《搜神记》与《山海经》。
与沧月《镜》世界的恢宏、可蕊《都市妖奇谈》世界的清新不同的是,颜歌《异兽志》永安的世界有些荒诞,穿梭在混泥土钢筋等高科技与奇形异兽等幻化的城市中,你可以通过外表上的特征,比如腿上的鳞片、身上的蓝色斑点等等,但是几次单薄的接触却难以捉摸他们的性格特征。因为他们与人在一起,两者互相禁锢、互相纠缠,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着。最终是城非此城、兽非异兽、人非真人。
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之中,会有一段时间让我不那么的肯定小说最终要写的是什么。是因为她文字的代入感,从“我”出发,借由第一人称的眼去看、去见识、去逐渐的挖掘——这是你在这个文字当中,不断的审问自我的探索过程。有时,你甚至是不会想到故事的结局会怎样,真相总是在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发生之后,被一次又一次的推翻。然而我想的,颜歌并非是想告诉你真相是什么,尤其是你在看了“兽卷”之后再去读“附录”这种感觉会更为强烈。她是想让我在不断的挖掘过程去体会这个“永安城”的种种。
虽然第一次读颜歌的作品是《声音乐团》,算是最近的了,但是在读这个早期的《异兽志》还是能够感受两者的相通与延续。
其一是,感性与理性的相互依趁。她的文字是从感性入手的,不管是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生活,几乎都逃不开情字,但是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却都是故事的“真相”,而这种真相的推理中会有一种“逻辑的理性”在一步步的推进。
其二是,她对于第一主角的设定都有一种“模糊感”。“我”是记录者,却也是故事的第一参与者,是两个我互相消融、相互对望的过程。虽然是我,却并非是真的我——“我”将读者带入,真正的我却将“自我”从文中抽离出来,以一种俯视感从外观看者入局的读者与“我”。尤其是“附录”中我的虚构,也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声音乐团》中的刘蓉蓉。
九九归一。九种异兽,指着九个不同方向,却因“永安城”的边界,最终回归到一个现实。在这个现实中,不管你是如何睿智,如何劳作,如何乐观,你可以洞悉一切、你可以淡然处之、你可以自强不息,却不可以飞入升仙,也不可以入地成仁。
《异兽志》读后感(六):从类型小说谈起
类型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是通俗小说的基本存在方式,换言之,也就是它更易于大众的阅读水平,讲究趣味性及吸引力,于是它也就更容易成为畅销作品,当然它有可能在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寻找到很好的结合点,不过它的第一保证一定是其故事的代入性。
中国当代类型小说里最高水准和独一无二的领域自然是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除此之外,在当下,推理悬疑与科幻的两大主流阵地上,基本上是非常糟糕的,无论国内作家如何努力,也无法与日本的推理和欧美的悬疑作品相抗衡,而科幻方面,近年来也就是刘欣慈尚有一席之位,不过他的作品也避免不了自身的局限,在人物的刻画及社会属性上多少还有一些瑕疵。
当然,还有一种题材在近年来风生水起,从《哈利•波特》到《黑暗塔》,《美国众神》到《冰与火之歌》,这种带有奇幻魔幻特质的作品,在欧美已经日趋完备,虽然追溯起来,我们的《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毫不逊色,但是现当代作品却鲜少有出色的,倒是我们的友邻日本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比如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极夏彦的京极堂系列等。
回过头来说说颜歌的《异兽志》,之所以在前面梳理类型小说,也是因为她的这部小说不折不扣的是一部奇幻的类型小说。
奇幻、魔幻或者玄幻,甚至加上科幻,他们有着细微的差异,但是其中“幻”字代表了相同的指向,即那些虚幻、不真实而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或许它的不真实是相对于我们有形的现实而言的,一如颜歌在《异兽志》最后的表达,究竟谁为人?谁为兽?永安城的人与兽相处在一座城市,自以为人的世界掌握兽的世界,到最后的地下之城却反噬出一种颠倒的幻灭。
老实说,颜歌的想象力还是很瑰丽的,她在《异兽志》中写了悲伤兽、喜乐兽、舍身兽、穷途兽、荣华兽、千里兽、痴心兽、英年兽、来归兽九种兽,显然灵感来自于龙之九子。虽然还是寄予了人的性情,不过作家写的很讨巧,前两个故事尤其喜欢,可能因为决绝。
读过颜歌两本书,这是一本,另一本是《声音乐团》,不得不说她是中国当下比较有功底的一位作家,以华彩的故事取胜,又落笔于情感的纠葛,她能把一个司空见惯的故事写得很玄幻,可是她也局限于情感之内,一如她始终走不出的永安城,走不出成就了别具一格,走出来是否会海阔天空呢?我当拭目以待。
《异兽志》读后感(七):城中有奇兽
最开始了解颜歌是通过她的《声音乐团》,读完之后倒吸一口冷气,尽管从熟稔度来说她并不是最擅长使用西方写作手法的年轻作家,但毫无疑问,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她的努力。这种对于文字的敬重,不论年轻还是年老的爬格子人,都已经不大见得着了,这让我好感倍生。这种好感的缘来就好比,怎么做好事需要去学,但怎样装得一手好官架子是不用学的,你只需在那个圈子里转上两转,就能自动的臭气熏天,而颜歌,就是在臭烘烘到处端架子的作家圈子里孤独学习做好事的
孩子。
《异兽志》其实是旧书,零六年就已经由中信出版社出过,中信版我没读过,想来改动也不会太大,所以这本书应该能够反映颜歌还在青涩事的笔触,很不错,我觉得在这本书中,手法类的东西用的少了,而属于小说最本质的东西却多了。别人可能难以理解,看上一段我是在夸着颜歌的,怎么如今变成了“今非而昨是”了呢。看官错了,天资再聪颖的孩子也会有迷惘的时候,多用手法也未必就是坏事,只不过,这本书里更多的能窥见不俗的构思——顶着人的模样与身份活着的是兽,而整日恍恍惚惚疑心的却是仅剩下的人。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依旧是永安城。九种兽分散在城中各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无一不入众人凡眼,而“我”,低劣的小说作家四周生活着的亲友皆是兽,那么“我”自己究竟会不会是兽之一呢?各种回答充斥着“我”的大脑,似乎都要将“我”逼疯,颜歌笔下的永安城有点像冯骥才的首善街,首善街无善可言,而永安城,也永无安宁。颜歌的笔调,似乎已经超越了对人的描绘,转而为我们营造一片乌云沉沉即将大雨倾盆,我们处于墨色的天空之下觳觫不安。这从未停止的不安又成了习以为常生活的根源,众人一方面担心生活会突然转变,一方面都无比厌烦的期待出现一种剧烈的变化作为拯救。就在这种对立之中,九种奇兽缓缓的登场做赏花科,做把盏科……
在每一种兽的小传末处,颜歌都以文言做叙,通过生动的故事描述,读者可能觉得自己已经相当的了解了这种兽的一切,文言的结尾却猝不及防的涌将上来,坦诚的说,文言的功力并不算多好,但别致感又很强,让人每一篇读完后都念念不忘,青涩时期的构思,很是了不得。
《异兽志》读后感(八):《异兽志》另类颠覆,兽有情人难测
选择阅读这本《异兽志》其实还真的颇有些特殊的由头。作为本书的作者颜歌,我早前读过她所出品的《声音乐团》。感觉她的作品绝对是属于那种富有挑战性的阅读欣赏。在阅读的过程中,里面的文字,构思,深意会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收获到身心和灵魂的震撼。也许这就是它有别于很多其他的作者写作思路,跨广度的别样突破是如此强而有力地影响着书外的读者。由着《声音乐团》带给我的感觉,我也很是希望从《异兽志》获得同样的意想不到的读书感触。除此之外,更有同为爱书之人的友人给力推荐。此书绝非凡物,值得一读。
事实上,通篇阅读下来的感觉便是本书的确又拓展了我的眼界,开拓了我的思路。不愧是一本值得拍案叫绝的好书。《异兽志》题有异兽,实则讲述永安城中生活着的九种兽类故事。在人类的环境之下,这些兽类又该是如何地生活和繁衍呢?带着如此诸多的好奇,我步入到这个由颜歌构筑的虚幻世界之中。
全书共分九卷,一一道来这些异兽的不寻常故事。 悲伤兽,喜乐兽,舍身兽,穷途兽,荣华兽,千里兽,痴心兽,英年兽,来归兽。九大兽类,不同个性,却又毫无例外地混居于人类的生活圈中。在这里,作者天马行空般地将这些兽类进行了人性化的勾勒和描述。尽管他们可以有人类的思想,人类的沟通能力,人类的语言,甚至于人生的生活圈,但是它们却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人类生活圈中的另类。因为是兽,它们没有追求幸福的机会;因为是兽,它们注定着被人们消遣和娱乐;因为是兽,它们可以成为人们的宠物也可以成为人们的牺牲品;因为是兽,它们绝对地没有决定自我命运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章节讲述一种兽类;每只兽都有着那片有情有义的气息所在。然而,它们的异绝对了生活于人类圈子中的悲哀结局。至少在我看来,它们每一只兽最终都是非常地苦寂。要不就是丧命,要不就是失情,要不就是隐蔽-----整个故事中,真正的人类却恰似成为了地狱恶魔们的化身。基于人类的掠夺天性,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建立在兽类的苦痛之上。认真地读来,你我很是会感叹这些兽类的伤痛和人类的无情。不可否认,我们在逐步深入的同时更会为这些兽类唏嘘不已。
虚构的故事建立于虚幻的场景之中。但是虚构背后却又完全有着真正意义上的实际事实作为支撑。今日的人们其实就是那群丧失本性的群体。我们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时刻掠夺着地球上其他生物的一切呢?尽管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故事深层内里的意义却是深远的。虽然世界上被不存在这些所谓的兽类,但是世界上真真实实地存在着我们这样一批利益熏心的人们。书中的人丧失了人性,却充满着兽的掠夺性;书中的兽类,失去了原本的野性,也逐渐地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在这样的一部小说中,主题很是鲜明,教育意义很是深远。毫无疑问的是,全书的内容恰似另类颠覆。在这其中,我们感受到的有关于兽的有情有意,我们也感受到了人心的居心叵测。
全书名为《异兽志》,实则却是一个含沙射影地暗示和映射。兽亦兽,无可厚非地找寻着栖息之所,安身立命。与此同时的人却早已经在不知不觉地演变为了另类的有一种“新兽”了呢?毫无顾忌,毫无人性,毫无感情地残忍无比,为兽类也恐惧骇然!那岂非是兽中之兽哉?这是一种哀叹,这更是一次发人深省。其实,这也是作者隐藏于此书之中的深意罢了!
《异兽志》读后感(九):永安城里有怪兽
颜歌的《异兽志》是本想象力十分丰富,描写特别瑰丽,读起来极其伤感的一本玄幻小说。故事告诉我们永安城里生活着九种兽——悲伤兽、喜乐兽、舍身兽、穷途兽、荣华兽、千里兽、痴心兽、英年兽、来归兽。
悲伤兽:因双手灵巧而成为了纺织工人,一笑则亡;
喜乐兽:寄居在幼童体内的神兽,神秘莫测;
舍身兽:本身生命力旺盛而喜自残的兽种,被保护在舍身兽研究中心;
穷途兽:性温顺怯懦,以吞食人类的绝望为生;
荣华兽:只有雌兽,以栽种亡兽尸体而自行繁衍;
千里兽:传说中因能知天命而亡了族,其实却隐匿在地下,随成长而失去记忆。
痴心兽:……
英年兽:……
来归兽:……
本书的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一个以擅长写各种兽的故事而出名的小说家。起初,“我”只是旁观兽的故事而并不参与,但是越到后来越身不由己,逐渐卷入故事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看完本书关于九个怪兽的故事,真搞不清楚到底是这些兽可怕还是人类更可怕一些,兽虽然怪异但是不伤害人类,而人类则是肆意而为,甚至拿兽的身体制作精美的家具,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完全无视那也是一条生命的事实。永安城人兽混杂,人与兽,孰优孰劣?做人,亦可有衣冠禽兽和人面兽心者,反倒是这些古古怪怪的兽们,命运不堪,结局悲凉。又怎知道兽不是人,而人不是另一种兽?据说“在五六十年前永安有很多兽,人只是兽的一种”,人挑动了兽的战争,整整十年,大量的兽消失、灭绝……
本书文字玄乎乎的我看不大懂,尤其是“我”和别人别兽的对话更是在似懂非懂间。我只能通过字面的意思,知道这九种兽各有特色,生活在人类中间,貌若凡人,带有人类的性情,隐藏在城市穿梭的人群中,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身份可以是保安、教师、医生、酒吧的侍应生,或者某个房地产的富二代子弟。它们身体发肤细微处有异形,即耳后偶露的鳞片或手腕处突出的骨节,除此之外与人类无异,并且人与兽之间存在着致命的界限——兽不能与人恋爱,人与兽各自谋生于世间,相安无事……本书的文字之排列组合方式让我莫名难过,难过之后依然似懂非懂。
神神叨叨的故事,神神叨叨的文字,读完书,我也几乎变得神神叨叨的了。。。
《异兽志》读后感(十):每个人的心中都潜伏着一只野兽
此前没看过颜歌的作品。在《异兽志》中,是第一次接触到她的文字,不由得想起影子的评价:“颜歌是国内少见的具有文学味道的作者”(大概意思是这样吧)。感觉还是颇为贴切的。
《异兽志》的叙述显然与平时所阅读的通俗小说大不相同,假如试图以通俗小说的路线去规划它,最终还是徒劳无功的。唯有故事的结局,带着一丝喜剧的色彩,淡淡还为故事画上一个圆圈,才让人感觉有几分情感小说的气息。
全书分九卷,一共讲述了九种栖息潜伏在永安城中的“兽”,这些兽类隐藏在永安城中,与人的面目相近,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悲伤兽笑不得,一笑就死;喜乐兽永生,舍生兽成仁……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相当的悲凉,读后只感觉一股凉风冷冷的吹过耳畔。
其实九月四日回到广州,第一天就读完了这本书,可是一连过了几天,都觉得内心有点消沉,又恰逢父亲住院动了手术,看完此书后,更觉得有种散不开的悲哀堵在心中。想来按照师兄说的,是我遇到了事障,没法疏导。直到今天,一连写了两日“晨间笔记”后,感觉舒畅了许多,也才能正常的写下这篇书评。
颜歌的文字很清新,虽然具有非常青春的气息,却又有着举重若轻的现实感与逼真感,还有令人无法正视的,超出其本人年龄的沉重。也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后,才会感到无法自拔的压抑。
故事的内容一环接一环,虽然是独立开来的九个章节,却又环环相扣,彼此都有联系。读起来,既有悬念,又有情感,故事中的主角,一个似乎是以作者本体出现的小作者,在追寻异兽真相的过程中,一步步的陷入其中,直到最终真相大白时,才发现自己也不过是整个大场景中的一个棋子。
我想,作者最终想说的,就是一句——每个人的心中都潜伏着一只野兽。所以故事到了最后,谁也分不清,到底人是如何,兽又是如何。人性中的种种贪婪和欲望,对应着兽的种种类型,于是,在阅读中,在悲凉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种种似曾相识的人格。
这样的故事,透过年轻稚嫩的笔触写出时,的的确确的有种惊人的沧桑。人性被冷酷的剖开、肢解后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觉得无比悲哀和难过。难过的是这个社会是怎么了,为什么如此年轻、单纯的生命,却能写出如此黑暗的真实?还是说,只有如此年轻、单纯,不曾被污染过的灵魂,才能看到荒凉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