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的格桑花》是一本由三生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一):遥远的格桑梅朵
看完过后心里面有一种说不出的
感觉 尤其是回想痛失梅朵的那些细节 我就想哭 不能算是悲苦吧 但是给我带来无限的
遗憾 真的是遗憾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深深的沉醉在了西藏的
美好中 只是一个劲向往西藏 到了后面 有
一种感觉男主也挺
风流的 一路那么多妹子 最开始觉得会和杨薇薇好 后来是王怡涵 直到最终爱上梅朵 可能是我的脑洞比较大吧 哈哈哈 很想知道王怡涵后面为啥要出家 看到这里我整个人都怔住了 梅朵是嫁给强巴了吗 如果那天晚上陆毅磊要了梅朵
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为什么梅朵没想过和陆毅磊去北京呢 陆毅磊为了
爱情有
放弃现在
生活的想法 为什么梅朵就没有想过去北京找陆毅磊呢 是因为爱情不够深刻吗 慢慢地还是能体会其中的一些
人性吧 或许陆毅磊爱上的不是梅朵 而是西藏藏民的那种生活 过后才会像做梦一样想要忘掉那段
时光 这样想来梅朵也挺可怜的 嫁人过后还带着那个项链 哎 不说了 我默默地去图书馆还书了 让我再仔细想会
《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二):观《遥远的格桑花——世间安得双全法》有感
西藏是什么?可能每个人的
理解都不一样。宗教圣地、雪域高原、
世界屋脊、
世外桃源、
梦想天堂……这些代名词都无法完整的诠释西藏。旅行家理查德•波顿告诉我们:“在呆板的日常
生活中,所能
享受的最大
快乐,
莫过于经过了漫长的旅行后,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摆脱世俗的牵绊、生活的压力、虚伪的假面具、
家庭琐事的重负。这是一种重生的
幸福!”果真如此的话,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会比去西藏旅行,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重生的幸福?
作为一个有过西藏旅行
经历的人,第一次读这篇小说时,更多的是结合了
自己在西藏的所感所悟,并且在书中寻求到了多处共鸣。正如作者所说,到西藏的人不是失业的就是
失恋的,或者是失常的。即便是
单纯看
风景的人,在见识过西藏壮美的风景、神秘的
文化、虔诚的信徒、
威严的庙宇后,都将无可避免地经历“审美眩晕”和“文化震荡”的冲击,会开始
思考人生接受
心灵的洗涤、
灵魂的净化。只要踏上这片神秘、神奇、神圣的土地,就会产生很多的感慨、感叹和
感悟。
由于
喜欢,我又一次在一个
安静的夜晚读了这本小说,抛去了旅行经历的个人感悟,就小说来论小说。可以看得出,作为工科生的作者特别注重
故事的逻辑性,只有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才能让故事变得
真实,作者想给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故事。
如果你是个从未到过西藏的人,你可以完全按照书中的
时间和线路游览,书中描写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甚至娱乐活动都真实得如旅行攻略。与许多描写西藏的书不同的是,书中的爱情
简单真实却又层次丰富,作者笔下的爱情不仅仅局限于
男女主人公,还有杨薇薇对陆毅磊的仰慕,有王怡菡与陆毅磊互为
知己的暧昧情愫,有郑大哥与宋大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
相濡以沫,有吕友鹏与陈瑞丽为爱放弃自己梦想的
生死与共,有孟婕与张一凡珠峰
浪漫求婚的
真爱无敌。这些也许真的就发生过,因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切皆有可能。
女主人公格桑梅朵是作者倾情打造的角色,她无论在哪里都是明艳动人的,连阴暗的天空都能被她点亮,是个具有
点石成金般魔力的
美丽藏族姑娘。个人
很喜欢这个人物,不仅仅是因为她美丽、
善良、淳朴,更多是被她的自然、
真诚、
勇敢所打动。她生长在广袤的草原,侵染在宗教的世界,她与陆毅磊所发生的一切,带他逃票、为他磕长头、领他回那曲、送他去机场都是
真情流露,没有一丝的做作。我最欣赏的是从头到尾她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从未
改变,所以她才能得到也配得到幸福。越简单越幸福放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
男主人公陆毅磊到西藏后接触和
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在
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也曾一度放下身份、取下面具回归到了本色的自己,但在
离开了西藏后为了世俗的种种最终抛弃了挚爱梅朵,后三年
痛苦和
压抑的生活是他
自私与背弃的一种报应。通过三生石与
美女石的故事,映射出了陆毅磊与格桑梅朵相识、相恋却不得相守的
无奈结局。结局虽如此,但我不愿把陆毅磊看成是
感情的骗子,我
相信陆毅磊对梅朵的爱是真诚的、是
发自内心的、是没有杂质的。在那个特定的环境和特殊的时刻里,两颗心很自然的相互吸引、靠近、叠合,爱是最原始的
情感,可是也成了最禁不起
现实考验的东西。陆毅磊他代表的是我们大多数都市人,对工作、生活充满了
抱怨与不满,却没
有勇气做出改变。对感情不够负责、对
诱惑不想拒绝、对真爱不敢主动,种种的不幸都是源于对自己的爱。
想得到的越多到头来却是
失去的更多。
无论是为了寻求
理想,还是为了
逃避现实,西藏,这个跟月亮背面一样神秘的地方,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新图腾和旅行者的终极朝圣地。她
拥有脱离现实的美好,拥有
无与伦比的诱惑。很多人从“拉漂”到“藏熬”,
执着于此就是想一直拥有着这份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梦想也跟着在变,
曾经的美好成为人们
满足欲望的一个过客,渐渐变得
物是人非、
满目疮痍,导致现实与梦想变成两个最
遥不可及的世界,最终让人全面妥协,被世俗拉回到现实。书中的陆毅磊、王怡菡、志强哥就是如此。这也是我们都市人容易
迷失自我、不懂得自己
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的原因,心未定,身何以安!
世间本无双全法,终负如来又负卿。
《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三):让美好留在最美好的时刻吧
看完书特别想去西藏,心生向往。故事挺好,不是特别喜欢男主但是也不讨厌,因为毕竟有些东西不是想放弃就放弃的。而梅朵其实也有自己放不下的东西啊,她的西藏,她的家。陆毅磊其实并没有错,都市的生活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放弃的,反而我很佩服他。梅朵天性善良单纯,她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而陆毅磊可能就有些时候会对自己的心有所不解吧,丹增活佛说他在追求永远的快乐,我们世人不就是如此吗?
一直特别想去西藏,也计划过骑行川藏线,不过都未成行,自己的体能也不好,但是心底就是有那种向往。看了书之后,真的很爱书里描写的西藏,很爱西藏的风土人情,不知道去了之后会不会产生荡涤心灵的感觉。不过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要自己去亲身体会一下比较好。陆毅磊的形象其实也是大多数都市白领的形象,城市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会迷失自己,想着去什么地方然后可以让自己找到自我,其实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也许西藏的圣洁会给人更多的震撼,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藏不也在慢慢变味儿了吗?不过可能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吧,毕竟没有去过。
陆毅磊和梅朵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成长环境也完全不同,起初他们有爱情,也许还是快乐的,可是激情退却之后呢?陆毅磊接受过高等教育,是政府部门的官员,社会地位、经济条件都是令人艳羡的,而梅朵只是一个普通的藏族少女,她没有那么大的抱负,她不想去北京,不想做什么太大的事情,她的愿望只是在草原放羊。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个公益广告“放羊”,广告里孩子接受采访,记者问他想做什么,他说就是放羊赚钱娶媳妇生娃,然后再让娃放羊。这个广告是告诉我们因为知识的缺乏所以一代代贫穷下去,陷入一个循环之中。而现在,我想可不可以有新的理解呢?也许并不是无知,只是因为他们真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已。书里的藏民都很纯朴,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他们一辈子都很虔诚,这样的他们难道就是无知的吗?不是的吧。而梅朵,她可是上过大学的人啊,只是因为家里经济不好所以才放弃了,可是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就是喜欢西藏,喜欢她的家乡,她就是想放牧。陆毅磊呢?他也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吧。来西藏旅游,他的心灵受到了荡涤,可是他在面对梅朵时,还是不能果断地说出自己愿意留下。
他们的爱情也许到这就刚刚好吧。三生石美女石旁真心拥吻,月下倾心,倾心相谈,吐露心扉,还有在青旅中恰到好处的停止,这些都是美好的,留下的记忆也是美好的。如果在一起了,真的一起生活了,那么又会有数不清的矛盾吧?当爱情落入凡尘,也许就不是那么美好了,而他们的爱情,到这里刚刚好,留下的是最美好的记忆,虽然有遗憾,可是梅朵有了自己的生活,虽然还戴着陆毅磊送的项链,可是那也只是一种回忆,这样的生活,才是她所应该有的。陆毅磊,只是她生命里的过客,而且只应该是一个过客。而对于陆毅磊来说不也是一样吗?梅朵是他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抹阳光。
生命中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如果保留不下来的话,那就让它留在最美好的时候吧,留下那一抹美好,永远去怀念那美好的时光就好。
《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四):纠结地活着
不经意间看到了一本书《遥远的格桑花》,淡蓝色的藏族
女孩侧面剪影封面,很别致也很精致,于是拿起来随便翻看了一下,没想到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因为男主人公和我很像,或者说和现实中的很多人都很像,在现实中打拼,但每天都面对着各种选择,纠结的活着。
主人公陆毅磊到西藏,心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初到拉萨,那时他
心情低落,对很多事情不关心,没兴趣,甚至觉得自己来自大城市,是大机关的领导,层次高,水平高,看不起一般人,很有些
高高在上的感觉,和杨薇薇认识后,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群人,还有这样的生活,简单而快乐,他开始感到好奇,受到触动,开始融入他们;第二个阶段是陆毅磊独自一人去珠峰,他开始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沉淀自己,
超越自己,他站在珠峰脚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明白了工作中的不顺利、爱情上的不如意来源于他自己,其实他也是普通人,并不比别人强在哪里;第三个阶段是陆毅磊回到拉萨和格桑梅朵重逢,一起去了羌塘草原,因为梅朵的美丽善良、纯朴
乐观,陆毅磊爱上了格桑梅朵,爱上了
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发现原来
人生的真谛就在于此,于是他开始矛盾纠结,在现实和梦想中徘徊,最终他选择回到自己的世界,放弃了梦想、爱情、
自由和
想要的生活,让人可叹可悲!
书中描写的四个女子,我觉得是从
女人最绚烂的年纪,二十岁到三十岁间,抽选出的最美丽者。杨薇薇,二十岁左右年纪,是陆毅磊心目中的小妹,娇俏玲珑,直率
可爱;格桑梅朵,二十一二岁,质朴善良,温婉可人,是陆毅磊一生挚爱;孟婕,二十五六岁,对爱执着,是陆毅磊的驴友,共同经历了珠峰旅程;王怡菡,三十岁左右,内敛淡然,有
才华有思想,是陆毅磊的红颜知己。这四个女子都是美丽的,时光可以消逝,记忆可以淡忘,希望她们能在书中永远美丽下去。
《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五):遥远究竟有多远
三生石先生在新作《遥远的格桑花》中说:“西藏是个容易让人灵魂出窍的地方。”对于具有轻微恐高症的我而言,不要说站在气势雄浑的世界屋脊上,就是站在胶东农村老家屋脊上也同样容易灵魂出窍。问题是,灵魂都要出窍了为什么还去西藏呢?
我去西藏是在农历四月下旬,内地早已
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而高海拔藏区却还是寒风料峭、山水萧瑟。在将近十天的日子里,我们
差不多天天在318国道上奔驰,强烈的高原反应使我头痛欲裂。缺氧导致缺心眼,面对一路美景,我当时只知傻呵呵地观看,而几乎
无动于衷。
一年以后,我捧读《遥远的格桑花》,伴随着书中的描述,藏地那雄奇的高山原野、舞动的经幡、神秘的玛尼堆、庄严的寺庙、
朴实的藏民在我心目中
呼之欲出。我猛然意识到,那次貌似痛苦的西藏之行,竟然留给我如此美丽深邃的回味。白云缭绕的雪顶、阳光映照的湖水、冽风拂动的风马旗等等,原来一直深深留存在记忆之中。有多少场景看似平常,可回想起来却是那么
令人感动:清朗旷达的珠峰观景台上,旅人面对珠峰热泪纵横;雄伟的布达拉宫前的走道上,朝拜者以身为尺一步一叩首;寒风呼啸的纳根拉山口,驴友艰难而快乐地骑行;无边的草场上,牧民守护着憨厚悠闲的牦牛;悠远的河流旁,葱翠倔强的树木在肆意地成长……
身居繁杂闹市,鲜有纵横高山旷野的气魄和胸怀。北京人难以演绎悠远纯净的《站在喜马拉雅望北京》,他们会想,哥们这里雾霾严重,三百米以外啥也看不清;上海人也难以演绎亲切奔放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他们会想,侬要是留下来,阿拉住到哪里去?……但是西藏不同,这里是天地之间留存的一方净土,严苛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对生命充满敬畏。在《遥远的格桑花》里,眼眸是清澈的,心胸是宽广的,生活是简单的,生命是真诚的。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在明澈的月光下跳锅庄,可以在苍茫的山坡上吃羊,可以在温暖的帐篷里喝酒。在西藏的过程,就是一个洗礼、历练和蓄力的过程,就是一个在自然净土上探勘心灵净土的过程。《遥远的格桑花》击中了红尘羁绊中的现代人的心坎。
借鉴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命意的句式,对于意蕴深厚的《遥远的格桑花》,读者们自然也会有各种解读:旅行家收获旅游攻略,玄学家探究秘境仙踪,美食家幻想饕餮朵颐,滥情家窥见一夜春情,奋斗者感悟高山仰止,失意者激荡铁血雄心……但我想,真正让这朵格桑花久久绽放的,则是因为在我们的心灵净土之上,对心灵和思想自由的渴望多么强烈,对灵动曼妙的爱情渴望多么强烈!
美丽的格桑花,见证着人类亘古不变的爱情。珠峰求婚的孟婕和张一凡多么美,不离不弃的陈瑞丽和吕友鹏多么美,相知相守的王怡菡与志强哥多么美,执手偕老的郑大哥与宋大姐多么美,让我们赠予他们最美好的祝愿。
坚强的格桑花,象征着世间一尘不染的真情。纯朴、善良的格桑梅朵,她的轻松欢快和沉闷忧愁让我们唏嘘感叹。滚滚红尘将陆毅磊裹挟在世俗舞台上,也将格桑花远远阻隔在云层山巅。但那里是她真正的归属,让我们祈祷她得到幸福和快乐。
遥远的格桑花,描画着我们心间孜孜以求的梦想。遥远究竟有多远?那是濛濛雾霾和飒飒雪顶之间的距离,也是碌碌形体和泠泠心灵之间的距离。让我们释重前行,携手攀登。
《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六):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世间大多爱过之人却天各一方。
书中有句话说,最大的愿望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能是龟片过稀,竹牍太窄,帛书易毁,世人只记住了《击鼓》篇中最美的那句,却忘了它的后一句,“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哀叹你我相离远,没有缘分相会和;哀叹你我相离远,无法坚定守信约。
所说的“执子之手”所幻的“与子成说”,终究因战乱没有实现。
怪于人间总有兵荒马乱,怪于洪荒总是无情无义,怪于世事终难为有情人所左右,所有从人口中说出的话,都成了空话。誓约流于岁月,也怪这世事。
书中故事发生在西藏,男主人公陆毅磊在现实生活中诸多不顺,只身一人来到西藏,在这趟西藏之旅中遇见了各色旅人,也遇见了今生挚爱的人格桑梅朵。故事简介在封底,几百余字,一分钟读毕。
这是一场关于西藏的旅行,也是一场关于爱的旅行,凡是旅行,都有回归现实的时间截线。书中通过旅行故事把西藏的山川大河描述得真真切切,你去读,不会失望。西藏是个神圣,汇聚了五湖四海奇葩的圣地,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去西藏的理由,书中故事因发生在西藏而比平常小说精彩,但我没有去过西藏,也不了解那里,只在这里说说爱情。
前段时间和朋友吃饭,朋友突然问我,你认为爱情是什么?当时我愣住了,不是因为在朋友聚会的轻松场合被问到如此庄重不轻松的话题,而是就在前一天有人在凌晨两点打电话问了同样的问题,看来惑惑人心的往往不是捅了你一刀便会留疤痊愈的亲情友情,而是让人在夜不能寐生死相寻的爱情。
爱情是什么呢?这本中有四段感情,杨薇薇对陆毅磊的大叔之情,志强哥对王怡薇的守护之情,孟婕与男友的爱情,陆毅磊对格桑梅朵的一见钟情,如果加上偶尔出现的那对老夫妇的偕老之情,算五段。
“一见钟情”只发生在颜值较高的对象上,而现实中平凡情侣在一起的因由往往是日久生情。陆毅磊第一次见格桑梅朵是在她舅舅的出租车上,漂亮的后影与侧身驻留心头,他故意找格桑梅朵当导游,追随她回她的家乡,月下倾诉钟情,三生石下寻前世今生……很美的一场相遇。
可结局却不完美,正如我第一句说的。
陆毅磊在旅途中遇见了心爱的姑娘,旅行结束他回了北京,临走前告诉格桑梅朵说会再回西藏娶她,两个人开个书店或客栈或放在高原上放羊牧马,会和格桑梅朵过一辈子。在感情的世界里,可能“一辈子”有很多含义,对于泛情的人来说,“一辈子”只是说誓言的那一秒,无关乎到底这誓言到底有没有成未来;对于重情的人,“一辈子”可能也是他说誓言的那一秒,也无关乎这誓言有没有成现实。
回北京后,西藏的爱情他在睡醒后仿佛成了一场梦,为了取功与名,他战战兢兢游走在现实中,把在西藏遇到的所有朋友的联系方式都删除掉,把格桑梅朵的联系方式删除掉,换了号码,真是个决绝之人。
曾经有人说,决绝之人都有相似之处,不然,决绝之人也分类别。
金庸笔下有很多英雄人物,郭靖、杨过、乔峰、令狐冲,如果选一个人,我选令狐冲。《笑傲江湖》看了好多遍,好像什么都没有记住,只记住了在山林间,白胡子老人用功递送了一壶酒,令狐冲拿着酒壶一饮而尽,白胡子老人对他说:“是个性情之人,我喜欢!”从此,特别喜欢“性情中人”这四个字,性格豪迈却优柔寡断,豪,才逍遥自在,万事均可随时抛下,傲笑江湖;优柔寡断是因为
内心是柔软的,大男子汉却柔软有情。当令狐冲为了任盈盈被逐出正教,也与魔教势不两立,为一人而对抗天下,这也是决绝。而书中的男主只是个利己的决绝之人。
三年后,他功与名是取到了,却独独没有娶到梅朵。书里的陆毅磊不是性情中人,他在现实生活中背负了太多东西,去西藏也只是为了卸一卸包袱,可人性中的有些东西,山川大河再壮观虽有助力,但终究救不了人在俗世中的欲念与恐惧。而凡得名利却失美人者,终究不是痴情种,在现实面前他们都冷静得很。
三年后,他也确实重回了西藏,回去找到了格桑梅朵,但梅朵已嫁作他人妇,寻着时,她正在布达拉宫前为乡人磕长头祈福,就像当初陆毅磊进藏不久发高烧,她也在寒夜中为他磕长头祈福,而此时已是物换星移,人是原来的人,景是原来的景,天也是原来的天,布达拉宫也是原来的布达拉,只是一切却都无法再重新来过。梅朵还带着他临走时送的绿松石,而他只能隔着涌涌人群遥望今生挚爱的人,噙泪水,握拳头,却不能上前走一步了。
“缘起
在人群中
我只看见你
缘灭
我看见你
在人群中”
说得颇贴切。
可是都要归于缘分吗?我们不坚持的,不争取的,不想牺牲的,从心底就不坚定的,不敢抛弃所有对抗天下只为一人的,都要归于缘分吗?佛教假借人语说了很多话,教人软弱服缘,而异教徒却怂恿人们去反抗。令狐冲为了任盈盈被逐出正教,也与魔教势不两立,性情中人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为爱情牺牲一切的傻瓜,敢为一人而对抗全天下。
别怪缘分浅,也不是爱不深,皆由不是个性情中人,拿虽拿得起,放却放不下。
撇开书,说下关于爱情。
少年时未曾想过这个问题,十几岁时曾暗恋一个长相酷似刘天王的学长,人帅脾气好,可惜他早早娶妻生子。后来也遇见了一个暗恋他十多年的另一个姑娘,她长我五岁,年近三十还未婚,我们两个人在南方见面时唏嘘感叹,那时的翩翩少年而今也为人夫为人父,忽觉得爱情这东西可有可无,找一个人当亲人,避免在爱情中受伤害,不去港湾以外的地方航行,在风平浪静时走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看看海,看看远处别人在情海中因爱恨情仇卷起的大风大浪,就够了。
可活得久了,就会发现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躲就能躲的,躲在港湾里确实不会有风浪,那只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但如果来一场海啸,你的海滩你的船你用泥沙和石子堆砌的护栏都会被冲得一干二净。
情纠纠缠缠,说不清道不明,你可以将情归于缘,但爱不是。情太泛泛而为,稍微有点情的人都敢口口声声说爱,可都配不上爱这个字。
爱是什么呢?爱是有人问你“粥可温?天可冷?衣可加?”的繁复唠叨,是即便你逃到火星月球心里还会有的执意挂念,是无论你置身于多么庞大的欢乐中,没有对方,仍觉得孤独与虚无。是,是你的灵魂找到了他的灵魂的欢喜,是你想用生命去交换他的生命的无私,是你想用你的一切祈求他今世的平安。爱很简单,一点不像情那么复杂,它是厚重的,是质朴的,是不花哨的,不需要猜疑与忐忑,也是安心的。所以走过一场的老人总说,爱情需要经营与坚守。虽然爱简单,但情却复杂,如果不投入时间与情感,天赐的缘也不会有白头偕老的分。
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世间大多数爱过之人却天各一方。
如果很不幸,你是后者,你会怎么办?当百灵鸟被困在笼中,它不会自怨自艾,它是会去祝福那些在深山中的同类的,它想,毕竟世界上也有自由飞翔的像自己一样的百灵鸟。
如果我们不幸成为后者,那就先试试能不能挣脱出牢笼,能则撞它个头破血流,不能,就祝福我们的同类吧。唯愿有情人终成眷属,除了继续相信美好,人类也别无选择,是不是?
《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七):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
仓央嘉措.
这是我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时,在脑海中蹦出来的名字.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缘,或者说是灵犀,刚阅读时,我就似乎感觉到了这本书的结局好似不会是完美.
可是,我却又不想相信自己的感觉.直到现在,我读完这本书,真真实实的看到那些令人心疼的字眼,我还是不能够相信.陆毅磊在大昭寺前,在人群中远远看到魂牵梦绕的姑娘,那番温柔,那番文静,那番恬美,依旧.然后,转身离去,不曾犹豫,不曾后悔.或许,失落是有的,但是亲眼看到那个她过得很好,很幸福,放手、祝福或许才是唯一能为她做的吧.
说实话,在阅读过程中,我觉得我不是在看书,而是与佛相坐,听佛讲法,听佛说法,听自己内心的罪孽,听自己忏悔的声音.
想哭,仿佛看到自己的生生世世,每一次垂眸,每一次长跪,每一次双手合十于胸前,都是灵魂的呜咽,罪孽的洗涤.
佛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于是,我便跪在佛前,于是,我便转动经筒,于是,我便启唇念诵,不为修仙修佛,不为修功德,只为来世与你擦肩而过,哪怕只是回眸一瞥.
《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八):一本书,从此中了西藏的毒
接触到这本书纯属偶然。起初并没有读,最近几年的阅读趣味多在哲学社科和艺术美学方面的闲书,偶尔拿几个历史大神的网文来调剂。好吧,实话说,有时候是网文看多了有不务正业的罪恶感,所以拿南怀瑾大师来调剂一下(此处有汗一滴)。所以难能可贵的阅读时间怎可分配给一本不知名作家的旅游爱情小说?
还记得那是一个收拾书房的下午,无意中翻到书中的一张插图,一片冰雪覆盖的水面,远处连绵的雪山环绕,高处是浅蓝色的天空,漂浮着大朵的云。水面上,一个白色的雪人遗世独立,整个画面的色调只有清冷的白和蓝,仿佛这冰雪的星球只有这雪人孤零零的矗立了千百年。图下配了一行字,“世上一切的不幸,都来自于对自己的爱”。
后来才知道,这片水,是冬季的纳木错。
正是被这张照片吸引,才翻开了这本叫做《遥远的格桑花》的小说。负责任地说,开始的阅读有点儿障碍,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做陆毅磊,这总使我想起某知名偶像剧男演员,以至于分散了阅读的注意力。但当故事的情节在西藏这片土地展开,八廓街、纳木错、山南、雍布拉康、桑耶寺、玛吉阿米、珠峰……,这些带着异域气息的风光和景致、宗教和习俗,以及书中互不认识的陌生人结伴行走,经历过难忘的旅程又各奔东西的旅行方式深深吸引了我。
正如封面上的那句话,“在西藏,无论你遇到谁,都是缘分。” 和主人公一同历尽艰辛仰望珠峰的,竟是一个之前、之后都没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仿若天空中的繁星,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不知被什么样的力量牵引,或平行,或交织,或碰撞,在短暂的相遇后,又各自奔赴未知的旅程。
这种随性的方式,对于旅行以度假为主,必定提前预定好全部行程,有未知恐惧症倾向的我来说有种莫名的吸引,仿若在这辽阔高远的土地,随性、不确定、充满了未知的旅行方式也是自由的一种体现。将前路的一切交给冥冥中掌控一切的神,而作为人的你,只需要全身心的接受、体会、感知,无论悲喜、好坏,自是西藏的礼遇,自是最好的安排。
第二次拨动心弦的,是书中描写到的那些从原来的生活中毅然脱离,漂在拉萨的人们。
对于一个被朝九晚五、堵车雾霾裹挟的都市人,远方是永远无法抵达的故乡。面对时时出现的投身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总会有无限的遐想。曾不止一次的YY,把房子卖了,把车子卖了,其中一份做个固定投资,余下的钱从此周游世界,以梦为马,随处可栖……然后第二天,一切照旧。(此处有汗两滴)
书中展现了另外一种可能,为了安心写作辞了工作在拉萨开了酒吧的知性美女王怡菡,和阅历颇丰做至处长后辞职脱离体制的志强哥。他们以非凡的魄力硬性脱离了原有的生活轨迹,将自己的身心安置在了西藏。
和男主人公一样,对他们,我是钦佩加羡慕的。然而这小说并不是美好的童话,“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作为作家的怡菡一样要去面对希望剧情狗血的出版商,阅尽千帆的志强哥更是告诉男主人公,其实放弃的深层次原因除了感觉原来的工作不快乐之外,还因为“工作遇到瓶颈,实在是升不上去了,不想在原有的单位受煎熬”。
在这看似轻松的放下背后,又有多少抱负不得施展的无奈。二十年光阴所付出的心血与坚守、抱负与理想,隐忍与荣耀;都被一刀斩断。只有真的勘破与放下,方能脱离强大的生活惯性,转而寻求身心具足的境界。否则只是换了个地方排解烦恼,身在天堂,心仍旧在炼狱,即便是人在拉萨,亦是枉然。
第三点其实是关于结局的疑问。书的前半部在旅行和风景、旅人们的故事中交织展开,点缀旅途最好的风景是人,特别是相互依偎、坚守的人们。无论是相互扶持一同前往西藏完成梦想的老夫妇,还是因为爱人无法逾越深沟而放弃了近在咫尺的珠峰梦想陪伴在她身边的男孩,作者不止一次的表达了爱才是世上最美的修行的观点。
然而在书的后半部,当男主人公与美丽的藏族姑娘格桑梅朵相识相知,当他被羌塘草原淳朴的人们感染,身心彻底沦陷在这深沉的土地;当对自由的向往被无限放大,仿若触手可及的时候;离开了拉萨的他却迅速抛却了这一切,返回了原有的生活轨迹,将在西藏经历的自由与爱情封印在了记忆中。只是这记忆不服管教,时时在梦中回放,直到三年后才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藩篱,带他重回拉萨。而此时的拉萨,已经物是人非。
当你被书中描绘的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感染,当这纯真的爱情在自由的土地上恣意生长,当这美好的一切被粗鲁的打的粉碎,而作者并未在书中对于男主人公这样的选择进行痛心疾首、直戳心扉的忏悔,在痛恨男主人公的选择之后,不得不使人产生疑问,这一切是为什么?仿佛作者有意让男主人公以一个负心汉的形象出现,仿佛那安排情节的手有意将所有的故事定格在了这一刻。
细思量男女主人公,一个是都市生活多年的社会人,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一个是以放羊为生活理想的单纯的藏族女孩,两人无论是文化背景、知识体系、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有巨大的差异。人是社会的动物,如若这美丽的爱情真的进入现世的生活,进入三姑姑六婆婆和他二大爷的嘴,会不会成为无休无止的唠叨和怨念,会不会成为另一种选择的反面注脚,会不会终将被柴米油盐耗尽所有的灵性和美好?
书里说“这世上最可怕的是时间,它让一切美好的东西变得丑陋,红颜可以变白发,纯真可以变世俗,亲情可以变陌路。”没错,然而这世上最神奇的也是时间,它会让记忆中的容颜永远年轻、让
回忆中的感情去芜存真,让爱情永远停留在最美的时刻,停留在记忆中成为永恒。戛然而止方成生生世世之念,因憾成缘;这一世未尽,下一世再续!
然而我与西藏的缘分却因这本书始。那湛蓝的天空、美丽的霞光、五色的经幡,仿佛可以自由飞翔的神奇土地,带着魔力的召唤,一次次的浮现,在堵车的路上、在北京偶尔出现的蓝天里,在耳机中辽远的藏歌中,召唤我前往那神奇的土地,找回自己那颗无处安放的心。
《遥远的格桑花》读后感(九):清纯的爱情之外,是人生的感悟
大概是半个月之前看完的《遥远的格桑花》,这是我第一本在豆瓣上抽中的书。三生石在靳口上写着“自由无相,幸福于心”,工工整整的字迹,让我一下喜欢上了这个作者。很久没有看过这样描写爱情的小说了,简单,真挚,不做作,不矫情。
陆毅磊和格桑梅朵的爱情,是清纯的,至少我认为是清纯的,没有世俗的各种铜臭味儿,没有异样的目光,随性而走,随心而爱。
书中不乏有很多“点亮人生”的句子,印象最深的是这句,“即使别人帮你把所有的负重都拿走,可脚下的路别人不能替你走,只能你自己一步一步走,即使再苦再难,也只能靠你自己。”
小时候,衣食无忧,没有负重,我走的很顺畅,爸妈替我遮风挡雨。长大了,要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扛不住了,也有领导的引导和爸妈的安慰,但是,这毕竟是外界给予的,自己内心的强大,才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看这一段的时候,正是我事业的低谷,老板把我所有的负担都拿去了,上级不断的疏导我的压力,然并卵,我依然无法前行,甚至后退。抗了两个月,终于扛不住了,提出离职,我也想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然而荷包空空,只能在图书馆中寻求安慰。在首图想了很多,我未来的路怎么走,我的定位是什么,我能给别人巴拉巴拉的做职业规划,到自己的时候就是一团乱麻,为什么?我不敢面对真正的自己,路是我自己选的,跪着走也要走完,这条路上,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我一个人。真的是经历过了之后,才体会到了这句话真正的意义。
这本书留给我的并不是作者想表达的爱情故事,或者西藏的美,诚然,我确实被他带去了西藏,感受到了那种宁静、平和、热情的生活,然而最后留给我的,只有这句话,时时能够提醒我,脚下的路要自己走,外界给予的是偶然,自己经历的是必然。
谢谢你,三生石,让我看清楚自己,看清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