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怕不再遇上》是一本由褚汉辰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只怕不再遇上》读后感(一):生来为了认识你之后,与你分离
miss you much Leslie 继续宠爱十周年的纪念演唱会,奇艺视频160分钟零10秒钟。
这160分钟,漫长又
短暂。
大屏幕放映你旧时容颜,那熟悉的一个个片段
历历在目,彷佛,你和其他如今的香港艺人一样,都还完好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
你
坚强、
勇敢、自持又上进,待人
真诚、亲切,是每个人心中
实至名归的
哥哥。
2003年4月1日,我今生唯一
心痛热爱着的你,碎了。
恍惚十年,2013年4月1日这天,
梁朝伟说,不如我们从头开始。
黄耀明说,你跟我们开了好大一个玩笑。
莫文蔚说,只怕不再遇上。
还有前辈强颜欢笑,嘱咐
喜欢和热
爱你的人都别再为你的
不辞而别伤心难过了,大家要好好
珍惜岁月。
人生苦短,你没能
坚持下来,唯一
脆弱的一次,竟选择独自奔赴黄泉!
我也想好了,我的后半辈子,哪怕只有一年、一个月、一分钟都会——
学你
奋发向上,学你待人真诚,学你勇敢在这个
物欲横流甚至有些虚假、滥情的
社会里,保持一份
纯真。
虽然你不认识我,可你是我的
红尘知己。
如今,你离去的十年,我想跟你说
——Thanks,thanks,哥哥张国荣!
《只怕不再遇上》读后感(二):作者的一点话
文/褚汉辰(DannytheFreak)
《只怕不再遇上——一生挚爱张国荣》马上就要出版了。身为还算是稚嫩的作者,我难免有些“产前
焦虑”。如果我把
自己比作这本书的
母亲,那么新华先锋和光明日报出版社就是这本书的
父亲。在此深深
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焦虑之余,我觉得也有必要说明一下,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1. 关于书名
其实在这个书名诞生之前,我和出版公司的工作人员商量了很长
时间,最后选定《只怕不再遇上》,一是因为,这是张国荣的一首歌名(好像是废话= =);二是因为,无论是对于之前就喜欢上张国荣的前辈,还是如我一般的后荣迷(张国荣去世后开始中意他的歌迷、影迷),这短短六个字都是我们对哥哥怀念之情的很好的承载。
再来说副标题。而对于二十多岁的我来说,“一生挚爱”这样的词似乎太大。但我想,每一个被张国荣的歌声和表演
感动过的人,都愿意作出这种
承诺。飘渺也好、虚妄也罢,沉湎在歌声、光影中的感动,我会记得,每个荣迷都会记得。
2. 关于作者
“90后新锐乐评人”和“香港
文化研究者”是书中对我的介绍。其实,我并不算是“乐评人”,因为以乐评人的标准,乐理、曲风、流派都需要深入、详尽地在文字中被介绍。而我更侧重一首歌的产生背景、作词作曲者与演唱者的关系、编曲配器和歌词的结合中究竟蕴含了怎样的
情感。因此我并不是严格
意义上的“乐评人”。
而对于“香港文化研究者”,我只能说,我对香港电影、香港音乐,都有着近乎执拗的狂热。我没有
经历过录像厅时代、录音机时代,但这丝毫不妨碍我对香港文化,对港片、港乐的热忱。
唯一值得我引以为豪的东西,是在网上
发表的很多与张国荣相关的文字,得到了一些荣迷的支持和夸赞。一些关于港片、港乐的小段落,也得到了一些前辈的肯定。也许数量与备受瞩目的作者们相比不算多,但他们对我的积极评价和
鼓励,让我
相信,自己的文字也许是可以被接受的。
3. 关于内容
这本书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影评”或“乐评”,因为这三者在书中
兼而有之。或许用“传记+
随笔”来形容更加合适。
张国荣说过,评价他可以,但不要评价他身边的人。个人认为这句话暗含的意思其实是,对于评价他本人,哥哥也是有所不满的。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非常诚惶诚恐。因为我写的字,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犯了张国荣本人的忌”。因此,如果稍有
偏颇、不客观甚至是无
责任的八卦,都是对往生者的不尊重。然而,如果对张国荣的所有经历、所有作品全都给予太高的正面评价,在我看来也是不尊重他的——这也许可以叫作“捧杀”。我能做的,唯有尽力保持客观。
除了张国荣之外,对于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香港影坛,在书中也可窥见一些——我当然无法展现出港片港乐黄金年代的全貌,只希望读者能通过这些文字,感受到那一份
情怀。
我是90后,也是后荣迷,所以还原一个时代对我来说有些
困难。因此对于不
成熟的文字,还请读者批评指教。
4. 关于其它
平心而论,少少的十万字对于张国荣的一生来说,是概括不尽的。但我希望这十万字,能够在关于张国荣的信息
铺天盖地的此刻,让喜欢他的人能从喧嚣中感受到他音乐、电影和经历中的一份
安宁和感动。我不敢把自己的这本小书与很多皇皇巨著相比肩,这本书也完全没有为张国荣的人生和艺术做定论的意思。我只希望,读者能够从文字中感受到一点点诚意。
哥哥唱过,“共同度过,都不枉过”。希望这本并不华丽的《只怕不再遇上》,能够在一段与张国荣有关的岁月里,给你一点小小的感动和留念。
这不是书的序,更不是为这本书争取更多的购买者。只是在“产前焦虑”的此刻,我只想用一点话,来表达我对张国荣先生、对所有与我共同爱着他的荣迷以及对让这本书成形的所有人的敬意。
非常感谢。
《只怕不再遇上》读后感(三):就那么走了,没一点留恋,但是我们知道他是永恒的灿烂
张国荣一生的
荣耀我想我已经不用赘述。这本书很难得,没有花边新闻,没有小道消息,
真实的描述作者的人生,可以看出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十分认真。从儿时的张发宗,到出国留学的富家子弟,从贩卖牛仔裤的店员到红遍
大江南北的哥哥,他的敬业,他的
坦诚,他的
乐于助人得到了圈内圈外众多人的喜爱。可是他也有
无奈,灿烂的背后有诸多不被人
理解的点滴。哥哥是
天真的,他希望能过
自己的生活,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祝福,没有无缘无故的
伤害,没有恶意的中伤。可是……
事与愿违,树大总会招风……
哥哥虽然
离开我们十年了,但是他的
音容笑貌依然在我们的心里刻下了牢牢的印记。在这样特殊的年份,做这样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也许是纪念哥哥最好的方式。
对比了多个版本的张国荣评传,这本真心不错。
《只怕不再遇上》读后感(四):只怕不再遇上
四月,伴随一个人离去十年的讯息御风而来。
他是“眉目如画贵公子”,亦是“芳华绝代真
佳人”。
爱美、惜身,重情重义。
他是舞台上翩然起舞的禁色蝴蝶,以
生命的热度撰写“红”色
激情,看他的演唱会,远观则舞姿翩然,近观则汗透锦衫。每每
掌声雷动,他便俯身鞠躬,道一句“多谢”,颔首深情。
热爱演艺
事业,用
满腔热忱铸造此番影梦人生,“不
疯魔,不成活”,才有了虞姬的
入木三分,阿飞的浪子不羁。
他曾抛掷所有,倾注所有,只为突破自己,办一场最真挚的演唱会,交代一个最真的张国荣。
他曾说以后要做导演,去拍戏。
因为他不愿
受制于人,做演员不能
拥有更多
自由。
因为他,始终不要被下定义,他是张国荣,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谁能料想这样
追求完美的他,会在十年前,以那样一种决绝的姿势和这个
世界说再见。
芸芸众生,虽则他不认识这世间的每个人,但他,是我们的红尘知己。
你记得他在《春光乍泄》里那副蜷缩在沙发里的瘦弱身躯;你记得他在《东邪西毒》里那双隐藏于辽远荒漠中的
孤独眼神;你记得他在曾有的1989,笔直地站在舞台上,举行自己的告别巡演演唱会。
他说,“风继续吹 不忍远离”
他说,“你已令我
快乐 我也令你痴痴醉”
他说,“虽已告别了 仍是有一丝暖意”
————— 谨以此文,祭献最真的哥哥
爱你的后荣迷:岸芷汀兰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