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福报有量,学会惜福
日期:2020-08-25 04:18:32 来源:法华之家 阅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描述了人们日常最熟知的事情,吃饭。

  然而,熟知不等于真知,生活中就有许多熟知却无知的现象发生,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知道珍惜福报,吃饭、穿衣、上班、购物讲究的是奢侈、豪华,全然丢弃了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比如现在过生日,买蛋糕必须要买大的,越大越好,上下好几层,要是能吃完也无可厚非,但偏偏是用来游戏,抓起奶油往自己、别人身上到处乱抹,把每个人都搞得像个小丑才善罢甘休。

  更有甚者,孩子在过生日的时候会把父母亲人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子饭菜掀掉,家长却在旁边拍手叫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怎么能知道惜福呢?

  

  在佛门中也是很讲究惜福的,在寺庙的斋堂里吃饭是不可以剩饭的,要吃到碗里不剩一粒米,有的吃完后碗也要用水涮后喝光,好多人吃完饭后碗都是干干净净的。如果你浪费粮食,旁边的人就会提醒你要珍惜福报,甚至有人会主动帮你把剩饭吃光。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因此,佛门中斋堂常常贴着这样一幅字:“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佛家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自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享受了施主的供养,就要精进用功修行,把修行功德回向给施主;如果不用功,整天散心杂话,从因果来讲只能做牛做马来偿还了。

  

  在穿衣方面也是如此,不会攀比谁的衣服新,料子好,穿很旧的衣服也不会有人瞧不起你,投你异样的眼光,相反穿旧衣服恰恰是有修行的一种表现。

  不光是在吃饭穿衣方面很惜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只要东西还能用没有大的影响,就坚持用,在这种环境熏陶下,自然就形成了惜福的好习惯。

  

  佛门中的人惜福,因为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福报都有一个量,如果你过早把你的福报耗尽了,那就意味着你的生命也就此结束了。不珍惜自己的福报,生命就会过早结束;修行深度不够,下辈子上升还是下降就不知道了。

  越是惜福的人越是有福,越是有福的人越懂得惜福。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福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福报有量,学会惜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