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听到这里,生气极了,大声呵斥女儿到:你连自己成绩差的原因都不知道,一天天知识学到哪里去了,从今天起,取消你所有的玩耍时间。
那到底什么是“假努力”呢?
知乎有个网友曾回答:“假努力”就是用努力的表象去粉饰你想偷懒的心。
那些“假努力”的人,看起来行为上很努力但并没有用脑去思考,用心去记忆,最终只能一无所获。
1
是什么造成了“假努力”的现象
闺蜜小赵,在孩子上初中时,总是向孩子灌输一些学习上刻板化的思维方式。
比如:
“你必须埋头苦读,才能成才”“出去玩就是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你只有学习一条路可走,你必须要学习好“
开始很有效,小赵发现儿子坐在书桌前的时间越来越多,内心十分喜悦,可渐渐地,她发现,儿子的成绩丝毫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甚至儿子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流。
闺蜜红着眼眶问我之前挺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看着成绩严重下滑的儿子,闺蜜心中十分焦虑。
但她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成绩下降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她的刻板化思维。
小赵认为只要孩子坐在桌前时间越长,孩子的学习就会越好,但她并没有考虑到学习是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埋头苦读,花费大量时间不仅会让孩子身心俱疲,更会打击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免会发现效率高的孩子只需花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效率低的孩子一天的学习内容。
闺蜜一开始就用刻板化思维误导了孩子,认为花费的时间越长,学习也就越好,但这却导致了孩子学习严重下滑。
“假努力”显现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在家长身上,只有家长正确对孩子进行学习引导,才会摆脱“假努力”的现象。
2
如何解决“假努力”的现象
相信对于每个家长来说,他们都希望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初衷是好的,但因为对学习的引导不对,造就了孩子“假努力”的现象。
那如何解决“假努力”的现象呢?
1、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效率
在时间管理专家吉姆兰德尔的时间管理书籍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意识是时间管理的先决条件。
简单来说,要培养孩子的意识警醒,强化孩子对时间的感觉。有一个最好用的方法是:记录下每件事所用的时间。
在我上初中时,我的姐姐要求我将每天做事情所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包括:早晨几点起床,几点洗漱,几点休息,做每一科目作业的时间。
那段时间,我合理规划了自己的时间,每段时间都非常高效的利用了,每一天都觉得自己过得非常充实。
最终在期中考试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合理规划时间,可以合理地把控每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时间不被浪费。
李玫瑾告诉女儿:“你们这代人比我们这代人厉害,我们这十多年,没学什么东西,你们天天学真棒!”
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这代人非常羡慕你们这代人,你们太幸福了!”
李玫瑾疑惑的问女儿为什么?
女儿回答:“你们感受不到我们的痛苦,每天早晨七点十分坐到教室里,要坐到下午五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写到十一点半,妈妈不是一天而是十二年,连周六周日都被你们占上。”
李玫瑾听完后,十分震惊,她转念一想,有的孩子爱学习,但有的孩子不爱学习。
如果家长总是逼迫孩子学习,可能真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真正的方法只能是劳逸结合。
《礼记杂记》中曾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这是文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古代人都懂得要做事要一张一弛,劳逸结合,现如今我们更应该学习。
3
努力需走心,防止自欺欺人
我曾经的一个大学同学备战考研,她每天晚上一定会学到凌晨3点。
平时,她去图书馆的次数很多;偶然一次恰巧碰到了她,我本以为她会像在宿舍一样埋头苦读,没想到她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玩手机上,一直到图书馆闭馆,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学习的照片后,离开了图书馆。
然后,晚上回到宿舍,她又继续开始了自己的熬夜之旅。
于是,那个全宿舍最刻苦的女生考研失败了,在所有人都震惊的时候,我却觉得这或许本就应该是她“努力”的结果。
温言曾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中说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花费的时间就是你的战术,而走心就是你的战略,那些“假努力”的人,只在学习上消耗了时间却从未走心。
拥有明确的目标,踏踏实实的用心完成,坚持下去,才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无论是学习和生活都需适度,不用刻意营造氛围去衬托自己的努力,学习很简单,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结果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