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母亲》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5-28 09: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母亲》的读后感大全

  《母亲》是一本由梁晓声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亲》读后感(一):母亲

  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世上只有妈妈好》,相信音乐响起我们都会默默的跟着哼,也让我想起初中时看电影时泪流满面的情形。这首歌唱出了人间最深最暖的亲情。也让我想起了梁晓声的《母亲》。 看完梁晓声的《母亲》会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母亲。也许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都有为子女无条件付出的精神,读完书才能使我感同身受。想起了小时候的生活中点点滴滴,从小自己都不是很聪明的那个也不勤奋,但很想得到妈妈的赞许,偏偏妈妈挺“吝啬”的,不管我是从学校哪拿了什么奖状还是班级考了前几名,妈妈表扬的话几乎没有,可是在今年五一回家时妈妈狠狠的夸了一次,说实话想哭,就为这迟到的夸赞。 《母亲》一书中梁晓声特别的幸福,母亲在他需要的读书的年纪总能给予最大的支持,而且是在那个连自己一家能否吃饱都无法保证年代里。母亲靠铁路工厂做临时工补贴家用,稍有不慎就会被铁水烫伤或铸件砸伤。上班的地方很远却不舍得乘车,每到夜深母亲则在昏暗的灯光下为孩子们补缀衣裤导致母亲的双眼捞落下了眼疾。一早就出发,作者的妹妹天天嚷嚷着要妈妈,虽然特地熬夜等着却还是没能看一眼母亲。

  在《母亲》一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我”偷豆饼的情节,他趁车老板睡着之际,偷走了豆饼,结果还是被老板发现了,虽然一溜跑跑回家了,但车老板还是追来了,母亲并没有帮着掩护,而是羞愧地说:“我教子不严,让你见笑了啊!你心里的火,也该发一发。或打或骂,这孩子随你处置!”母亲的话让车老板反而难为情起来,后来变成车老板将豆饼一分为二分与母亲,母亲见状拿出两个窝窝头和一个咸菜疙瘩给那车老板。 直至吃晚饭前,母亲只说让我好好想想。不理睬我,也不吩咐我干什么活儿。而这是比打我骂我,更使我悲伤的。 “你们记住,讨饭的人可怜,但不可耻。走投无路的时候,低三下四也没什么。偷和抢,就让人恨了!别人多么恨你们,妈就有多恨你们!除了这一层面,妈什么尊贵都没有!你们谁想丢妈的脸,就去偷,就去抢……” 母亲落泪了。 我们也哭了…… 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勤劳节俭,保持善良、纯正的品格,以身作则,在做人、做事方面给儿女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作品体现了中国人对家的看重,也含有父母具备及其强烈的人文关怀。

  《母亲》读后感(二):读懂母亲,理解爱的真谛

  父母家人是我们最为怀念的,因为亲情的纽带,也因为那是最爱我们的人。关于怀念父母的文章或许我们并不陌生,朱自清的《背影》即使过了很久我们任然可以清晰的记起内容。或许在看这类的文章,总会引起共鸣吧。根据梁晓声原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前一段时间特别火,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看,我也凑热闹看了一下梁晓声的其他作品。这本《母亲》印象颇为深刻。在母亲节读这本书,或许也有一着不一样的感受吧。

  《母亲》并不是梁晓声擅长的小说类型,它更像一篇记叙文,回忆着母亲的点点滴滴。小说需要着一定的故事情节,而关于母亲,更多的是记忆。或许因为有着共同的家乡,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在梁晓声的文字中总是能找到共鸣。而关于母亲,或许在我们的一生中都在感动,都在怀念。

  在梁晓声的笔下关于母亲的记忆很多,在成为母亲之前,她也曾是一个孩子,,是失去弟弟妹妹的姐姐,在那个饥荒贫困的年代,多灾多难的命运就是如此,只是活着就已经需要太多的力气。当她成为母亲,用尽到了作为母亲的最大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而在梁晓声的印象中母亲已经做得很好了。关于母亲,更多的是一些小事情上的回忆,它们是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这些无数个小事情中的用心才会明白她们的伟大之处。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在我们年幼时或许未曾切身的体会到,或许已经体会到,只是我们未曾认识到而已。而在后来我们成为父母,才知道他们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要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将孩子们拉扯大。

  《母亲》收录了五篇文章,都是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母亲》、《黑纽扣》、《白打卡》像回忆录,而《蓝发卡》和《灭顶》则是小说。讲述着另一个故事。

  梁晓声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代人的生活,也记录着一代人的苦难,一代人的拼搏,在他的文字中,你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的迷茫与坚定。《母亲》或许应该是另一种状态,一种温柔的阅读感受。读梁晓声,不得不得母亲,你会明白他所生活的环境和他的成长过程中所看到的世界,也会更加懂得他笔下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有着怎样的联系。

  母亲是伟大的。

  《母亲》读后感(三):母亲,是世界上的无可替代

  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再来看《母亲》,不得不说,母亲真是普通得不得了,普通得就像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母亲一样,但,也真的无可替代。

  当然,我也是这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之一。母亲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大小姐,她也是着普普通通得平淡劳苦大众之一。成为母亲,也就成了为了一家人操心的机器。

  在《母亲》里,母亲是坚韧不屈的。为了孩子们,瘦小的身躯要打几份工。在吃不饱的年月里,给孩子们想尽办法去找吃的,比如野菜,比如榆钱;即使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下,她也没有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品质,小时的作者抢了一个乡下人的豆饼,尽管她知道那个豆饼可以给孩子们美餐一顿,但,也没有包庇孩子。言传身教间,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人生课。

  母亲无疑是智慧的。那么艰难的条件,吃都吃不饱,她还打好几份工,竟然会给作者一块多钱去买书。这是一份明智,比起父亲来,她仿佛已经看到,出卖体力来谋求生活,这可能不是长远的打算。

  母亲是爱体面的。即使生活困顿,条件不好,逢年过节,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穿得体体面面。没有新衣服不要紧,就算是布丁衣服也要干干净净。虽然年复一年,在重要的节日里并没有什么人来看望他们,但,她依然做着最全面的打算。

  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的坚韧,任劳任怨。为了孩子,她确实可以舍弃一切。小时候是这样,长大后也依然这样。那时候,我怀着孩子,特爱吃小番茄。有一次我们吃自助,出门后,她从自己的兜里给我拿出一包小番茄,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小时候,想要改造母亲。别人的妈妈都是打扮得体体面面的,穿着得体,而母亲永远乱搭,倒不是没有衣服,她的心思全然不在打扮上。每次的改造都以失败告终。我多么希望有一个漂亮的妈妈啊!

  上学时,最怕跟同学在一起玩的时候碰见母亲。母亲可能穿着满是污渍的衣服,叼着一根烟卷儿,蓬头垢面,浑然不知自己的样子多狼狈。我们姐妹几个,也因此很自卑。或多或少,在找对象结婚时,多少还是拧巴的,比自己低太多的,确实也看不上,;条件太好的,考虑自己的家庭,又怕自己配不上别人,看人脸色过活。

  但,这依然不影响我爱她。她不漂亮,她不爱干净,她在大事前没有主见,她在气急败坏时会拿孩子出气……但,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啊,这一项功劳抵过千千万万。

  而如今,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幸运的是,我读了很多书,我跳出了小山村,我走进了大城市。但,依然改变不了我的身份,我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我面临的依然是生活。

  在拼命生活里,我的身份是某某母亲。在我的孩子的眼里我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

  我可能会像作者母亲那样吧,虽然身在底层,但依然要将眼光放长远。让孩子懂得去用劳动和智慧去换取生活,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生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一个母亲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母亲》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