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叩》是一本由周国平 / 周国平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4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叩叩》读后感(一):灵魂的共鸣的奇迹
带孩子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人 牵着蜗牛去散步吧!一步一步慢的能让你发疯了…… 发疯的你愚蠢的看不见一路上的鸟语花香 ,更看不见你心灵家园的鸟语花香。多年以后遗憾叹息的你,应该会有多么痛的领悟啊! 学会享受牵着蜗牛去散步吧!蜗牛和黄丽鸟的歌声告诉我们,慢慢的的生命是最美的奇迹。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而童年的时光,在人生的经历中感觉尤其短暂,多少人可能会辜负了宝贝小天使深情的陪伴。 晚霞中的红蜻蜓,天空中飘渺飞舞的风筝,飞起来。飞进了你童年时光的梦幻里了吗?它带着美好和欢笑,你听见了吗?愿每一个孩子的小天使梦都能被看见、被珍爱! 《叩叩》看的我百感交集,心里非常的感动。当我放下书,却没有放下美好又心酸的感觉。我从书里看见一个心中有爱和美好的哲学家 —— 懂孩子、爱孩子,让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感动。心酸的是这个人世间,不可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能被珍惜爱护。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愚蠢焦虑的人会毁灭了这个奇迹。 只有热爱生命、懂得生活的人会珍惜幸福,保护好这个生命的奇迹。 年纪越大越感觉,每个人的家庭都是有因果的。所有忽略的陪伴,都会变成你和家人日后的遗憾。年青时潇洒的借口忙碌,会成为一个悲哀的难过的惩罚,可惜白发的你必须承受打击。千万不要把人生活成了修罗场! 体贴的伴侣,暖心的孩子,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是人到中年最美好的、最奢侈的回报。中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爱伴侣、陪好娃顾好家。人的一生很短暂,一笑三晃就走完了。干嘛因为压力功利耗泄了你和孩子的灵魂? 经常听到看见原生家庭这个词,不知道应该嗤之以鼻呢,还是应该深刻的反省…… 人生有时真的是一地鸡毛,让人充满了遗憾。希望每个人最后留下的,是心中的桃花源,而不只是一身苦涩的叹息悔恨。 好好培养、爱护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人啊!不要每天等着奇迹发生,任何奇迹的发生,必然会经过一番努力的爱心。人生,就像一扇门。开合之间,你看见了这个世界,世界也会看见了你;进出之间,你懂得了一切,一切也造就了你。 不要辜负你珍贵的心! 期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一样懂孩子、爱孩子的人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起码每个人可以去看书,去学习怎样更好的爱护孩子水晶一样美好纯真的灵魂。无法想象一个人没有灵魂了,那实在是多么可怕的啊。
《叩叩》读后感(二):教育体系应该做一些改变吗?
《叩叩》是作者周国平记录儿子童年的一本书,主要记录了儿子叩叩童年的趣事,最后一章写儿子不能适应学校教育的焦虑、崩溃、以致厌学,作者竭尽全力帮助孩子,希冀孩子以后会幸福。 作者周国平,中国当代知名学者、作家、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作者说:没有料到,这个阳光男孩如此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体制,成长的道路格外艰难。其实,作为一名男孩的家长,我深有感触,因为我儿子和作者的儿子很相像。 小时候,对于死,我儿子也是反应强烈,在看完影片《2012世界末日》后痛哭不止,说自己不想死,他还没有长大。在那段时间,不能谈到死,一说到就流泪不止,说自己情愿变成一块石头。 我儿子小学时写的最好的一篇作文是《舅舅家的小狗》,因为那是他的真实描述。我儿子也喜欢画画,但与叩叩有相同的问题,在需要系统学习素描的时候放弃了,他说他喜欢自己画、自学成才,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放弃而不是成才。人要做成一点事,第一靠热情,第二靠毅力。没有毅力不能克服困难、忍受枯燥,很难成功。作为家长,我们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因势利导,而是遵从了孩子懒惰的要求。 从学校教育来说,我们也是初中以前(包括初中)都没有补过课,让孩子自己去奋斗,可想而知,在现在这个内卷的教育体系中,这样的孩子只有败下阵来,因为即使学习前几名的,也在利用一切节假日校外辅导。 由于没有提前认字,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差生,这样的帽子戴了多少年,造成了恶性循环,但也使备受打击的孩子想的很开,接受了自己的这种状态,也就是作者所描述的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做一个想得开的流浪汉。 活泼好动、天真单纯的男孩是真的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体系,他们不能安静地学习,在学习时不细心不细致,造成成绩老是徘徊在较低的水平。我儿子比作者的孩子大几岁,现在也仅仅是上了一个二本学校,因为他在高中也没有后来居上,他上的高中也是一个普通高中。 作者对儿子的教育还在继续,我儿子的教育已经告一段落,因为他人在外地,我们不能对他进行时时提点。但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相同的,我认为,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外,我儿子别的方面是很优秀的,但是,我们同事说,现在只看学习,别的都不看。我承认,她说的是实话。 遇到孩子的这种情况,连作家都焦虑,更不要说我们这些普通的家长了。作为家长,教育上肯定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保护孩子天性,发掘孩子特长,不要制造出一批批考试机器上,教育体系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改变?
《叩叩》读后感(三):教育体系应该做一些改变吗?
《叩叩》是作者周国平记录儿子童年的一本书,主要记录了儿子叩叩童年的趣事,最后一章写儿子不能适应学校教育的焦虑、崩溃、以致厌学,作者竭尽全力帮助孩子,希冀孩子以后会幸福。 作者周国平,中国当代知名学者、作家、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作者说:没有料到,这个阳光男孩如此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体制,成长的道路格外艰难。其实,作为一名男孩的家长,我深有感触,因为我儿子和作者的儿子很相像。 小时候,对于死,我儿子也是反应强烈,在看完影片《2012世界末日》后痛哭不止,说自己不想死,他还没有长大。在那段时间,不能谈到死,一说到就流泪不止,说自己情愿变成一块石头。 我儿子小学时写的最好的一篇作文是《舅舅家的小狗》,因为那是他的真实描述。我儿子也喜欢画画,但与叩叩有相同的问题,在需要系统学习素描的时候放弃了,他说他喜欢自己画、自学成才,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放弃而不是成才。人要做成一点事,第一靠热情,第二靠毅力。没有毅力不能克服困难、忍受枯燥,很难成功。作为家长,我们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因势利导,而是遵从了孩子懒惰的要求。 从学校教育来说,我们也是初中以前(包括初中)都没有补过课,让孩子自己去奋斗,可想而知,在现在这个内卷的教育体系中,这样的孩子只有败下阵来,因为即使学习前几名的,也在利用一切节假日校外辅导。 由于没有提前认字,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差生,这样的帽子戴了多少年,造成了恶性循环,但也使备受打击的孩子想的很开,接受了自己的这种状态,也就是作者所描述的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做一个想得开的流浪汉。 活泼好动、天真单纯的男孩是真的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体系,他们不能安静地学习,在学习时不细心不细致,造成成绩老是徘徊在较低的水平。我儿子比作者的孩子大几岁,现在也仅仅是上了一个二本学校,因为他在高中也没有后来居上,他上的高中也是一个普通高中。 作者对儿子的教育还在继续,我儿子的教育已经告一段落,因为他人在外地,我们不能对他进行时时提点。但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相同的,我认为,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外,我儿子别的方面是很优秀的,但是,我们同事说,现在只看学习,别的都不看。我承认,她说的是实话。 遇到孩子的这种情况,连作家都焦虑,更不要说我们这些普通的家长了。作为家长,教育上肯定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保护孩子天性,发掘孩子特长,不要制造出一批批考试机器上,教育体系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改变?
《叩叩》读后感(四):学习纯真的力量
作者:枨不戒 在养育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育儿让人焦虑,让人疲劳,这么一件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的事情,大家仍然以全部身心投入这个围城,除了刻在基因里的渴望,更多的是因为爱。
因为爱,才会在凌晨三四点揉着睡醒起来哺乳;因为爱,才会用不沾阳春水的手去收拾尿布里包裹的屎尿;因为爱,才会声嘶力竭地一遍遍对着课文讲解。
我毫无怀疑人类对于幼崽无私的爱,哪怕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与焦虑中咀嚼磨损,养育孩子中,依然会拾捡点点滴滴的甜。可能是一声软软甜甜的“妈妈”,可能是一个柔软馨香的怀抱,可能是递到嘴边的一块零食,可能是童言无忌许下的诺言。孩子总会用他们的天真热情融化坚冰。养育小孩,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没有他们的时候,我无法想象有他们的情形,现在有了他们,也无法想象没有他们的情形。”
周国平是写散文随笔的老手,学生时代起,寝室里就流行一句顺口溜“男看王小波,女读周国平”,我和他结缘是从尼采系列开始的,读完译作,觉得文辞优美,又借来散文随笔翻看。周国平善于捕捉记录平淡生活的细节,在其中发现新的哲理。《叩叩》这本书是他为小儿子叩叩所写,育儿这个题材,他之前也写过,《妞妞》、《宝贝,宝贝》都是他献给孩子的书,经历了痛苦,喜乐之后,在叩叩这个健康可爱的小儿子身上,周国平的情绪和态度变得舒展,他开始蹲下,用和孩子平齐的目光来看待生活。
叩叩的诞生始于避孕失败,作者写:“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似乎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他才不管你们避孕呢,注定是这个时辰,他该来就来。他始终在表达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制止你们的放弃决定。”
叩叩满周岁后,热烈地探索这个世界时,他写:“这个小人儿可真有一股劲儿。”
叩叩上学后,他写“和叩叩玩儿游戏,我会不时地出错,出洋相,孩子最喜欢看大人出洋相,每次他必大笑。我往游戏里添笑料,他也跟着添,游戏就成了搞笑竞赛。”
在育儿的过程中,作者不再是审视者,教育者,而是一个谦卑的同伴,是一个友爱的朋友,是一个大号的孩子。他放弃父亲的架子,和叩叩一起在地上学狗爬,和叩叩一起童言童语说笑。叩叩学会了新的造词,断奶时咬睡衣,对邂逅的漂亮阿姨献殷勤,守在路边看大吊车,都是作者的快乐源泉。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作者的真诚,在事无巨细的细节下,埋藏着的是充沛的亲子时间,而在这些陪伴和观察之外,是一个父亲的豁达。
叩叩纯真的目光,不经意地戳破了大家世界里表面维持的和气。在公园看到有人把空塑料瓶扔在湖边,叩叩会义正词严地说,“他们不遵守世界规则。”;家长们在围棋教室里聊天打扰学生时,他说“让聊天的人出去,不聊天的留下。”;他会因为阿姨心事重重,对作者说“以后你要对阿姨好一些!”老师让他参加全国画画比赛,他在家里诅咒“那些破烂玩意儿。”
孩子总是说真话,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容不得虚伪,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也不以功利心来区别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这是纯真的力量。无怪乎老子在《道德经》里推崇婴儿的身心状态,“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只未孩。”
只有自己养育了孩子,才会发现,养育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学习过程。大人向孩子传授世界的知识和规则,而孩子则教会大人换个角度看待世界,从经验上,是我们在引导教育他们,从感情上,却是他们对我们的温习教育。
叩叩用稚嫩的言语,说出充满哲理性的话。“我们人类就是这样的,一直特想干一件事,可是干不成,到你把它忘掉了,它就会出现。”“电视上不是可笑的事情,就是可怕的事情。为什么可笑和可怕的事情都要告诉我们呢?”“灵魂把生命当儿戏,地球在宇宙里是微不足道的,人类更是。”“使命在暗处,不容易发现,多数人浪费掉了。”“学校就是要让每个人像普通人一样。”
世界在孩子眼里,褪去了伪装,他们总能清晰看到一切事务原本的模样,反倒是大人,在追逐俗世成功的过程中,会被这些伪装迷惑,看不清这个世界的轮廓,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变成一个精明的瞎子。
我们总说长大了就告别了快乐,其实,也可能是我们自己抛弃了快乐。孩子总是快乐,那是因为他们的快乐很简单,吃一个好吃的东西会快乐,在户外的草坪上奔跑会快乐,醒来看见太阳也觉得快乐,见到朋友会高兴地拥抱,见到蝴蝶会开心地追逐……他们的快乐是自然的,纯粹的,随手可得的。我们的快乐被施加了太多禁锢的咒语,所以失去了得到的能力。
这世界上的快乐原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人原本也只是动物之一,孩子的快乐和鸟儿马儿的快乐一样。我们缺少的快乐,正是我们最应该向孩子学习的地方。
这本书,与其说是写给叩叩的,不如说是写给有小孩的大人的。书中记载了叩叩就医的雷点,科普了儿童心理发育,并为父子相处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模板,一方面揭示了孩子璞玉般的心灵,一方面展现了大人的责任和义务,更多的是娓娓道来的告诫。
如果每个父母都能放下身段,以朋友的姿态和孩子相处,用耐心和智慧来陪伴,一定会在育儿中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毕竟,返璞归真才是最强大的力量。希望每个拥有孩子的大人,都能收获这种力量,拨开世俗定义的迷雾,像孩子一样,能够简单且快乐。
《叩叩》读后感(五):男孩你慢慢来
作为父母最幸福不过有儿有女,周国平老师在《叩叩》这本书中描写道:在我此生的经历中,最大的幸运是上天给了我一双可爱的和儿女。
而叩叩是周国平老师儿子的小名,看完此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哪怕是伟人,哲人,对于孩子的爱是一样的。
新生命的到来,触动了我们心底柔软的部分,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小孩的每一个举动在父母的眼里,都是令人欣喜的。
叩叩善良、可爱,说起话来颇具哲理,让大人惊奇,对于画画有着不可思议的天赋,而孩子的一切,在大人眼里都是那么的美好。
做为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给他们,而孩子渐大,需要上幼儿园,上小学,他们需要面临如何与别的小孩相处,面临学习的压力。
曾经的叩叩也不例外,成绩垫底,一次英语考试,他得了58分,而某同学(休学)得了17分,叩叩也倔强的认为:
他也曾无比沮丧,他对父母说:我没你们优秀,我可能不是你们的孩子,我没有遗传你们,在我这里发生了变异。
但周国平老师面对叩叩的不自信,给予了他鼓励和爱的陪伴,最终叩叩走出自卑,越来越优秀和自信。
周国平老师认为对于男孩的教育,有三点经验。
第一,在男孩的成长中,父亲的陪伴特别重要。
第二,男孩好动,自制力弱,如何既不压抑好动的天性,又逐渐培养和增加自制力,是男孩教育中的难点。
第三,男孩生长节奏慢,心智成熟晚,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耐心,不可急于求成。
对于孩子放手不撒手,大人多关注,少责备。孩子被看见,被鼓励很重要。
而叩叩渐渐长大,面临中考。我们很多家长把孩子看成了监工:作业写了没有?书背了吗?你怎么就考这么点分?
但叩叩也是幸运的,他没有遇上这样的父母,一个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是有力量面对他困难的人生的,一个被看见的孩子,是不惧怕困难的。
还有就是周国平老师跟妻子决定做孩子的同盟军,而不是狱卒,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大人帮助的,没有谁天生就能成功。
一起做难友。多么有爱,多么温暖的父母。在学习这条路上,叩叩不再是孤军奋战,也正因为“难友”的参与,家长也更及时和具体的了解到他的薄弱点,正因为父母的陪伴,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反而像竞争一般,叩叩对于学习有了兴趣,总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
现在中考分流政策,有近一半的小孩可能无法继续去读高中,这也是家长焦虑的原因。
而家是避风港,孩子只有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长大,责备跟谴责是不仅无用,还是伤害孩子的行为。
写在最后,看这本书的时候,是非常打动我的,因为叩叩的可爱,叩叩的童言童语,以及长大后所遭遇的挫折,这些都像极了我家的男孩。
孩子天性乐观阳光,又单纯善良,我的孩子正是这样,曾经我担心他的善良与单纯,而如今看来,真的是非常好的品质,正如周老师那样,在爱孩子这件事上很投入,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假使孩子平凡,亦会坦然接受。挫折不能将它扭曲,而只是降低姿态,不过是深化成达观知足的人生哲学。
正如我的孩子曾经费解的问:我不知道你这么急干什么?
男孩,你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