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牧牛图的错乱之处
牧牛的本意是降服妄心,依止真心,识心达本,摄妄归真,即开悟后从体起用。而此牧牛图却把牛当成主人公,颠倒主客,认贼为子,误导后学。六祖之前,尚存般若气氛,而唐宋以后,禅宗脱离经典,师心自用,认假为真,未证言证,沦为野狐禅,实属必然。后世学人遂不知修行的入门方便,不知如何摄心?怎样觉照?三藏十二部全为此事,不深入经藏,哪能分清真心妄心?不明真心,煮沙焉能成饭?不依般若观照,焉能看破放下,消归自性?!
《度一切诸佛境界经》云:佛言:”文殊师利!菩提者,无相无缘。云何无相?云何无缘?不得眼识,是无相。不见色,是无缘。不得耳识,是
无相。不闻声,是无缘。乃至意、法,亦如是。“
释曰:“无相,则无能缘之心。无缘,则无所缘之境。能所俱亡,真心自现。”
无相、无缘、无住、无作、无念、无为、空三昧等等,皆建立在空观的基础上,空观即般若观照,于一切时一切处,皆作梦幻观。梦里明明有,觉之处处空。忽然大梦醒,方是主人公!所谓道:
娑婆苦,长劫受轮回。不断苦因离火宅,只随业报入胞胎,辜负性灵台。
朝又暮,山岳渐朽坏。四大幻身能几日,百端机巧哀尘埃。何得出头来。
娑婆苦,身世如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一口气难平。
人我盛,日夜长无明。地狱门前成队入,西方无人肯修行。枉死复枉生。
娑婆苦,情念骤如风。六贼窟中无暂息,四蛇箧内更相攻。谁是主人公。
娑婆苦,老病死无常。九窍腥臊流秽污,一包脓血臭皮囊。争胜又争强。
随妄想,耽欲更荒唐。念佛看经说着相,破斋毁戒却无妨。死怕见阎王。
娑婆苦,终日走尘寰。不觉年光随逝水,哪堪白发换朱颜。六途任循环。
今与古,谁肯死前闲。危脆利名才入手,虚华财色便追攀。荣辱片刻间。
娑婆苦,光阴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日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
三界里,地球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埋荒丘。何不早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