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1-08-06 08:00: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精选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是一部由陈飞宇 / 毛不易 / 白敬亭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一):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真实走心的节目了,佩服节目组的勇气

  这期的主题是朋友圈里的陌生人,我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就想,这名字起的挺好的,朋友圈里确实有挺多陌生人的,停留在点赞和评论的交情里,又或者只是浏览时的匆匆一瞥。

  讲真,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陈飞宇毛不易的见面好尴尬,两个人都不太会聊天但是又必须凑在一起完成这个节目,但很奇怪的是看到他们尴尬的样子我还觉得挺有趣的,有一种莫名的和谐感。

  原本觉得随便看看就得了,没报什么太大的希望,毕竟在这样一个快销综艺泛滥的时代会有什么很好的作品呢,但是看着看着真的沉浸了下去,我开始思考,节目中反应出来的那些问题。

  私生的问题一直存在,也一直被讨论,似乎每个明星都被ss困扰过,但是敢把ss真真实实的放到节目中露出的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我知道这个问题永远不会被解决,但我真心的佩服这个敢于为先的节目组。

  关于社交,本人也不是社交型人格,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社恐行为,比如能打电话绝不见面,能打字绝不打电话这类的,看到毛不易挤在人群中的反应,我很能get,陌生的环境加上太多的人,这种感觉很窒息,很尴尬。

  总得来说,我愿意用文字阐述我看完仅三天可见这个明星社交实验季第一期的感受,主要还是因为虽然主人公是明星,但我感同身受,后面的更新也会继续跟进,希望不会失望哦。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二):对话有点意思哈哈:你很帅。你和人对视能看多久

  毛毛平时也不这么腼腆啊,怎么总觉得陈飞宇眼神不自觉有点侵略性。

  其实挺羡慕帅而自知的人,自然而然的自信。

  就是看他在验证自己的魅力,同时调戏老哥哥。感觉很微妙哈哈……

  还有的感触就是,像毛毛说的,家庭背景让人的价值观和态度差异很大。

  像龚俊29岁其实比陈飞宇大8岁,但是心智并不很成熟。他经常会对自己帅沾沾自喜、庆幸自己能靠脸吃饭,会在不熟悉的场合畏畏缩缩、不知所措、依赖朋友。也会急于证明自己,强调要吃苦努力,感恩,打鸡血,其实侧面表明他还是很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憨憨和乐呵呵的外表是他真实内心的保护色。

  他可能从大学开始就是比很多人赚得多,是被羡慕的那种人。但是,他的人生选择似乎也是被生活推着走,像我们朝九晚五普通的大多数。

  而转过头看陈飞宇,他的淡定从容、稳操胜券那种感觉很少见。他现在21岁,9岁先演过戏,16岁想当演员,说以后想当导演拍第一部电影是爱情片。陈说这些的时候不是在谈梦想,而是唾手可得的未来,因为他有底气。不论当演员、做潮牌、当导演,一切从自己喜欢出发,没想过生计问题。优越家庭背景长大的人,真的很不一样。

  不是想要说谁比谁优越,招黑招粉,只是说,突然发现即使长大成人后,家庭背景对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真的很大。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三):朋友圈的陌生人|| 毛不易&陈飞宇 三天的特别实验 出乎意料的投缘

  在看节目之前很难想象他们两个人会有什么联系,毕竟一个是演员,一个是歌手。甚至两人在节目中的“初见面”也异常尴尬,也会产生“他们是加了好友的人吗”这样的想法。随着进度条的推进,了解到,他们真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朋友圈的陌生人”——虽然加了好友但是没有聊过天,也不常发朋友圈。

  陈飞宇在回答”为什么想跟毛不易相处三天“时说道,他认为毛不易是个很神秘的人,并且对毛老师充满好奇心,很想知道他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又有什么样的经历。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场与众不同的社交实验。对陈飞宇的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父母,但看了这期节目不仅get了他的颜值,也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因为曾经被他人恶意解读过,所以讲话时都格外小心,甚至说自己不愿意表达了。心疼~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曾遭遇过,到现在还有后遗症,所以看这段时,特别能够感同身受。

  毛不易在节目里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害羞、不自在。但最后对陈飞宇提的几个问题,都非常犀利,一度让我忘记了印象里那个腼腆的毛毛。三天的相处,让毛毛在最后肆无忌惮地展示自己的另一面,淡化了他一开始处于陌生环境下的不安,至少说明这个实验是成功的。

  时间的长短,不能够衡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知。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但是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另一面,也让我看到了荧幕下作为陈飞宇、毛不易专属于他们的社交方式和状态。也理解了这个节目存在的意义,并非只有我们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这么尴尬,明星也是。

  最后想说的是,从陈飞宇的拍摄现场到火锅店,从毛不易录音室到KTV,再到郊外露营,每次场景的变换,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了解度更进一步。节目组用心良苦,开始期待之后的几组实验了。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四):“社交实验”特别在哪?真实永远可贵

  想从纪实方面来说下为什么喜欢《仅三天可见》这个节目,两个艺人凑到一起,没有中间人(主持人)的引导,要呈现出有内容的东西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相信节目组在执行过程中没少碰壁。这也与第一季差别很大,少了个人色彩,但是更加多元~

  整个片子的风格,说是纪录片吧,但是底色又没有那么沉闷,基调也不会太枯燥,甚至有一些综艺性的搞笑时刻;说是真人秀吧,但又有部分真实的呈现,不会完全以娱乐性为导向,剪辑以及后期呈现的手法带有很大程度的记录性色彩。介于纪录片与真人秀之间的这种纪实模式的节目很少,也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冒险。

  节目主打的是“社交实验”,实验从何而来?看完第一期我有些get到了。两个可以说是只能算听过对方名字的人,在性格、人际关系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作为实验对象被放置在“实验室”中,两个人做的事成为实验变量,其实不到结束的那一刻没有人会知道实验结果是什么。这三天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毛不易和陈飞宇,说实话我完全想象不到这两个人能有什么交集,或者没有详细预设的剧本的情况下两人如何谈出不浮于表面的有深度的内容来。两个人第一天的相处,就像是两个陌生人初见面,社恐和尴尬溢出屏幕。看上去没什么起伏的情节,就是两个人寒暄一下,一起吃个饭,直到这里都是非常能有代入感的。两人见面互夸对方“瘦了”,“最近挺好啊”这种话听起来分外亲切啊。接下来互相围观工作,到最后的走心对谈。看上去平常又普通的三天,两个人关系一直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好像全部都在情理之中。最后的大对谈,两人聊媒体采访那段给我印象很深,由于各方都有安全区,导致最后媒体方、艺人方、观众方都没有得到自己最想要的内容。这个节目中,能够尽可能呈现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也算是为各方的讨论空间开辟了一点新天地吧。看了下期预告,有讲到艺人物化和消费的话题,也是蛮感兴趣的。

  陈飞宇在节目结束的时候留下一个问题,“这个社交实验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呀?”我觉得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标准不一样,或者说没有成功还是失败一说,实验结果不是唯一的。经过这三天的相处,也许会发现和对方相识恨晚,也许会觉得以后当个熟人也不错,无论哪一种,有勇气把真实的自己展露给对方就足够了,能够在与别人相处过程中审视自我,也应该是这个节目的初衷。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五):失去了姜思达,《仅三天可见》还成立吗?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仅三天可见》是在2019年,姜思达的灵气和辨识度让我立刻成为这个节目的忠实观众。

  你能感受到那些充满主观的观察和解读,很少有敢在镜头前如此直白评价另一位艺人的艺人,让人觉得非常真实。他很花心思在采访这件事上,也能感受到他对某些嘉宾的兴趣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但还是扮演好了提问者这个角色,也有某些瞬间共情了,但似乎并不够。

  那时候的节目,更多的是姜思达对于另一个嘉宾的剖析,通过他的视角的确让我们更多了解到了那个人,比如当时反差极大的于正,看完节目甚至对他黑转路。但姜思达喜不喜欢更重要,节目充斥着他的喜好和味道,唯独缺了另一方的视角。那是一个很好的访谈节目,但好像跟社交实验没什么关系,节目组打出「国内首档明星社交实验」的这个概念,更像一个用来包装千篇一律“访谈”节目的噱头。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季没有姜思达了,当时看到宣传片也挺失落,真的还期待了挺久第二季的。

  直到第二季上线了,看完第一期,竟然有点想要记录些什么的冲动。

  我甚至猜测节目组打出特别实验季的概念,可能是觉得也找不到能替代姜思达这个独特辨识度的人选吧,索性完全改成另一种形式。

  不得不说,失去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气质腔调变了,不再有那种电影一样的艺术感了,但是,节目内容也不再是访谈了,它好像变成了真正的社交实验,真实记录了两个人的三天相处。

  其实第一期整体挺平淡的,没有多少“犀利”的输出。但是回味起来,社交这件事就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啊,无论你是否喜欢,你都得与人相处,它就是日常的,平淡的,温吞的(不过现实也是有很多人的社交生活很狗血啦…

  能让我看下去的,是节目里放大了很多相处的细节,在平淡下的暗流涌动,让人真的很有代入感(当然的确也因为陈飞宇实在太帅了)。他俩初见时的尴尬,那种social的场面话像极了我们第一次见陌生人;毛不易在观察陈飞宇工作时的迷茫感,我们第一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场合,还是别人的主场,真的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摆吧!两个人在一块还总有种不知道要干嘛去的感觉,估计也是真的不熟,我们平时也就吃饭喝酒唱歌玩密室剧本杀什么的,好像也很难跟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去做什么特别的事。

  所以社交就是日常感啊,我觉得这期最好看的反而也是日常感,明星吃火锅看到一大坨牛油也会拍照,看到对方嘴上脏了立刻提醒擦擦嘴(上头),去露营一个想划船一个不想动,实在没话聊了竟然对视了一分钟(再次上头)。陈飞宇说自己最喜欢去三里屯溜达,原来明星就在我身边,怎么没偶遇到过呢;毛不易提到自己喝了酒写歌词的事儿,朋友看完跟我说,想起了自己熬夜边喝酒边写策划案的时刻,简直一模一样。

  毛不易和陈飞宇这对组合选择的也挺妙,也不知道毛不易呈现出来那种尴尴尬尬的社恐感,到底是怎么愿意来这种社交节目的。但是节目改成了双向视角之后,一个别别扭扭的小傲娇毛不易,一个漫画现世的大帅哥陈飞宇,这种双向奔赴的感觉,就是让人最上头的事情啊!!打着社交实验的旗号,实验出了恋综的感觉,这种情况估计节目组也没想到吧……

  但也有一些缺憾,他俩实在是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感觉了,就是这种场面话可能延续到了最后。不知道他们这三天相处是否真的都是愉快的,陈飞宇最后还一脸坏笑问节目组实验成功了没,有种看好戏的感觉,也许他自己心底觉得不成功?但很可惜的是,节目里没能呈现出这些更真实的内容,他们对彼此最真实的看法不得而知。我当时在想,如果是姜思达,也许还是愿意把对那个人的真实评价赤裸裸的展现在镜头前吧。

  无论如何,我觉得这一次社交实验的概念,的确更突出更鲜明了。这次改变也是一把双刃剑吧,失去了第一季的锐利,但是增添了很多温暖。特别是最近网络语言暴力泛滥的情况下,键盘侠遍地都是,你很难在网络上平心静气跟别人交流,看一看这种现实生活里温暖的社交,也挺治愈的。它会让我怀念以前没有手机,信息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你想见一个人,就要去找他,面对面的聊天,所有的交流都是直接的,有温度的,也不会出现微信朋友圈里的陌生人。

  看到下期预告有白敬亭,宣传片里还有刘擎和陶虹,后面每期的风格变化感觉还挺大的,不知道会呈现出来什么效果,等节目上线看吧。想给还没看的集美们提示一下,这一季正确的观看姿势,就是不带任何预设。

  (至少刘教授那组应该不会像恋综吧。。。这也不好磕啊哈哈哈哈

  第一次写repo,挺特别的,谢谢《仅三天可见》给了我这个勇气和冲动,遗憾的是喜欢第一季那么久,也没鼓起勇气记录点什么。也许,这也是一次我和节目的社交实验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