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条小巷,进入一间小食店,只见女店主正在责骂一名小女孩:“成天做白日梦,你有什么能耐?几个碗都洗不好!”细问缘由,这名小女孩是女店主的女儿,今年十岁,很喜欢看书,还跟女店主说过:“想将来也能写书,当一名作家。”被女店主骂“白日梦”后,小女孩虽然不再说长大想怎样的话,但喜欢看书的习惯没有改。女店主说:“她不肯放下书本帮助干活,就是在做白日梦。”按照女店主的要求,女孩除了九年义务教育,必要的读书外,其它时间应该在店里帮忙,毕竟已经十岁了。女店主的期望,是小女孩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长大后能顺利嫁人,操持家务,或者像她一样,开间小店,或者去工厂打打工,养活自己就很不错了,想当作家,那简直是痴心梦想!
好心疼这个小女孩,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在别人看来应该是美丽的理想,值得夸奖和鼓励,但在她母亲眼里,却成了“白日梦”,备受嘲笑和责骂。
其实,是理想,还是“白日梦”,只是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而已。当然,这两个“不同”,关乎学识、见识、观念和观点等。
每一个孩子,未来一定是未知。孩子的所思所想,带着他们的期待和期盼,有些也许会不切实际,但白日梦,也许是起飞的动力,不管能否飞达目标,终究是起飞了。身为长辈,尤其是父母,怎能在孩子有了美好的梦想时,讥讽、全盘否认其为“白日梦”,是永远摸不到,触不着的东西,哪怕跟自己的三观不合。就像那位女店主,自己不会看书,看不懂书,她心中的美好,就是靠自己的体力劳动给自己一份温饱,那些用脑给自己一份美好生活的脑力劳动,对她而言,永远是天上的云。
只能祝福那位小女孩,在母亲的打击下,依旧能执着于自己的“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