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把宇宙作为方法》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7-21 00:48: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把宇宙作为方法》读后感100字

  《把宇宙作为方法》是一本由[美]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著作,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把宇宙作为方法》读后感(一):《把科学作为方法,把宇宙当做视角》

  补充:

  有些地方我也不喜欢,比如在某些方面太注重自己所理解的科学而回避其他考量。

  不过整体而言作者通过这本书流露的视角,和平易的科学方法传递我倒是颇为认同,而且感觉后者能做到的很少。(也可能是我看的少)我确定应该会有专门这样的书,但我相信很难做到如此的朴实和平易近人。(毕竟是书信)

  而且简短的书信阅读起来毫无压力,也是我昨天下午拿到的书现在就已经看完的很大原因。

  《把宇宙作为方法》读后感(二):宇宙解答生活

  第一部分读完,真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科普书信集。很多有趣的读者问了很多问题,甚至很多都有些沙雕,作者也能幽默风趣的接住梗并回信,在为他们科普的同时,同样传授了自己的人生经验。

  第一部分最震撼的属于有一名读者问我们人体就极其复杂的组成,简单的3G数据怎么能进行传输。而作者举例完整个宇宙由区区92种元素组成。自然界只有4种基本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基本粒子也只有4类(夸克、电子、中微子和光子)电磁波(光)的几乎所有行为都能用4个方程来描述,一张便利贴就能写下。所以你可以为世界的复杂性而惊叹,也可以惊叹一切原来这么简单。

  第二部分对我不付钱这段有很强的感悟。来信者是个普通人,他认为每年作为一个纳税人,国家在航天事业上的投入太多了,已经达到“每个人一支润唇膏”的地步,他认为航天可能是个好事,但并不愿意花钱。

  诚然,作为一个普通人,表面上看,探索星际奥秘,发现宇宙科学技术离我们生活太过遥远,好像犹如外太空之于地球的举例一般遥不可及,但是它的开拓与发展却切实可行的改变了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使我们和我们的祖先有了太多的不同。我们能用集成电路,可以预测天气防范飓风龙卷风等灾害,用gps定位导航,可以收看全世界的卫星电视,便捷的使用谷歌地图等等。

  我们需要放远我们的眼光,虽然当时放弃的是一支润唇膏,最后收获的却是星辰大海的时代追求。

  第三部分生命章节中有几封回信非常伤感。写信人或至亲好友离世,或自身也罹患重病,对不如意的生活产生了困惑。而作者尝试用宇宙视角给与写信人的开导,新奇也温暖。

  宇宙不因为一个人而存在,在太阳系里,地球的确是非常特殊的,人类这种高等生物的出现更难能可贵。可是放眼宇宙,甚至仅仅是放眼银河系,我们似乎一点儿都不特殊,宇宙如此宏大,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宇宙不可能是专为我们而存在。而恰恰相反,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基因的纽带将我们和地球上其他生命联系在一起,我们和宇宙一样都是共有的原子构成,我们都是星辰。所以生活不如意,也要记得仰望星空。认识宇宙,就是重新认识自己。将生活的点滴困惑化解为宇宙恢弘的背景下思考,人生会豁达不少。

  《把宇宙作为方法》读后感(三):当你困惑时,不要忘了抬头仰望星空

  小时候听《鲁冰花》时总觉得整首歌非常悲凉,直到有一天,同学对我说,这首歌用来想念天上的妈妈的,我的妈妈就在天上,说完,他就扬起脸看着远处的天空。

  而我,一个10岁的孩子,第一次听到了死亡,也是第一次对外天空有了不一样认知。

  原来远处的天空有着妈妈的守候。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在宇宙中有有恒星,有小行星,有黑洞,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更加客观、理性了,但是当我困惑时,我仍然会仰望星空。

  因为在浩瀚的宇宙里,我们能感受能获得片刻的安宁,我们应该和天体学家一样,用更大的维度去看这个这个世界。

  最近读了卡尔·萨根传人、霍金科学传播奖得主尼尔·泰森在他的新书《把宇宙作为方法》,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作者只是选用了20年间的101封信,但是我们却能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对人性、对信仰、对哲学不同的看法,永远热情,永远充满希望。

  在书中,泰森以一位昏迷13天的女子作为整本书的开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迹。

  当时女子已经昏迷了13天,但是她的丈夫不离不弃地照顾了她13天,然后在丈夫的歌声中,女子缓慢地睁开了眼睛,她看到了心爱的丈夫,她给丈夫以微笑,她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但是她仍想知道,如果宇宙的归宿是杀死我们,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生活充满期望?

  面对这样的问题,泰森说,希望有两种,一种宗教的,需要虔诚的祈祷,一种则是我们通过努力而改变的,这个希望是由人带来这个世界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是可以让我们拥有希望,而这些希望是真切地存在于地球中的, 这远比祈祷来的可靠。

  深表认同。

  只有自己创造出来的希望,才是最牢靠的。

  前段时间,有个95后女孩在网络上火了。

  她花10年积蓄买房,没钱装修直接入住的故事,感动无数了网友。

  她14岁出来讨生活,进过厂,开过店,打过工……

  吃遍了生活中所有的苦,但是她还是靠着自己给了月供,没有钱,她就住进了毛坯房。

  总有一天, 她会让家成为她理想中的样子。

  这个希望不是95后女孩祈祷来的,这是她用双手一点一点挣回来的。

  人生在世,越往后越明白:

  成年人的希望,都是自己给的。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你是怎么面的生死问题的?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坦然接受。

  这当然是面对生死最好的回答,但是我们真的能做到么?

  泰森在书中用很多封信来解释了生死的问题。

  例如,在《道别》中,斯特利因为身体不好去看医生,医生说,他的身上发现了多处癌细胞,大限已至,时日无多。

  斯特利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个反应是,我不想收到同情和安慰的邮件,因为我比其他人幸福很多,自己一直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能潜心研究科学和数学,现在我甚至得到了临终前的“两分钟警告”,这样,我才能有条不紊地继续我的人生。

  如果这不算坦然,什么才是面对真正的坦然呢?

  泰森在书里说,事实上我们人啊,就和演化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所说的那样,人类,本来就是存在的基因组合,我们没有机会出生,更没有资格死亡。

  深以为然。

  我们总是以为一个人的生死是很重要的,但是从宇宙的视角看来,基因的纽带不过是将我们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联系在一起罢了,我们都是尘埃。

  对于科学家父母,很多人都会有着天然的信任和喜爱,但是即使知名如泰森,他仍觉得孩子的发展是需要引导的,父母是需要相互学习的,因为孩子成长之路上有着无穷无尽的挑战。

  在泰森的所有来信中,有一个身陷囹圄的父亲让人尤其泪目。

  韦恩因为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而入狱了,但是家里有着两个经历旺盛的青少年,他希望能在泰森身上取经,孩子到底要怎样才能爱上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泰森看到之后,给他的回复是父母介入孩子的爱好,效果是五五分的, 有可能让孩子爱上科学,也有可能让孩子厌恶科学,但是他仍然很期待能和韦恩和孩子见面,希望能通过这次见面之旅,让孩子有更多机会爱上科学。

  诚然,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模板能让孩子变成成功的孩子,但是教育的乐趣,不就是让一个不定性的孩子,找到自己成长的道路么?

  当你能够接受孩子的不确定性时,我们就能更好地接受孩子自由成长的方式了。

  最近一直都在看STEM的书籍,看完泰森的《把宇宙当做方法》后,内心更加平和了,就和泰森在书里多次出现的那句话,不要忘了抬头仰望星空。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天体物理学家是怎么思考人生的。我们需要从更大的维度去处理那些让我们想不开,理解不了又摆脱不掉的问题。

  请相信,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寂寞时看什么书#

  《把宇宙作为方法》读后感(四):如何面对“卷”累了的人生?也许宇宙会给你答案!

  每年都有不少网络热词跑进大家的生活,但大多都成了过眼云烟,不过,“内卷”和“躺平”似乎是个例外。

  从升学到求职,从买房到买菜......疯狂的内卷之风越刮越猛,我们仿佛一下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可卷”的时代。

  与之对应的是,一种“躺平”的生活哲学也随之开始浮现,但“躺平”又何其容易,我们大多又不敢真的“躺平”,只是以此释放下情绪,每天能多“躺”一小会儿,就能多缓解点儿压力。

  生活似乎总是一个难题又接着另一个难题,焦虑、困惑、不知该如何选择,甚至感觉被困在原地,看不到未来......疲惫不堪的我们,或许可以试试跳出自我的维度,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下自己的生活。

  天体物理学家尼尔 · 德格拉斯 · 泰森曾说,人们要自己思考,而不是让别人替你思考,人生中的所有关键时刻,你的思考方式都比知识更重要。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泰森都在与他的读者保持通信,在他收到的信里,有些是直接询问科学问题,有些是来探讨理念和信仰,而也有很多人,是带着焦虑,希望泰森能帮TA们解答人生困惑、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而这些读者提出的问题,也恰恰是我们普通人都会面临的。于是,一个天体物理学家站在他的高度和角度所给出的答案,对我们来说也颇具启发性。

  在说到这些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泰森吧。

  因为对于尼尔 · 德格拉斯 · 泰森这个名字,你可能还不是特别熟悉,实际上,泰森不仅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天体物理学家,是霍金科学传播奖得主,也是科普作家、科普主持人、教育家,以及美国自然博物馆海登天文馆馆长。

  △ 尼尔 · 德格拉斯 · 泰森 泰森还主持了豆瓣高达9.7分的科普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相信科普爱好者们都有所耳闻。

  此外,未读出品过一本全球现象级畅销书《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那本书的作者也是泰森。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8.6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 2018 /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还有,泰森还曾被《发现》杂志评为“科学界最聪明的50人之一”,被《时代》周刊评为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甚至有一颗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还没完,作为一位科学家,他还身兼着“令人捧腹的喜剧天才”的责任,既能科学严谨,也能幽默诙谐,曾在著名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客串演出并饰演自己。可以说是非常全能了!

  △ 《生活大爆炸》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下那些写给泰森的信中提出的问题,以及泰森作为一个天体物理学家具有宇宙视角的、科学理性的回答。

  一位昏迷了13天后醒过来的女士,对人生充满了困惑,她问泰森:“我们生活的希望在哪里呢?或者说,我们还有希望吗?”

  泰森说:我觉得希望分为两种。一种是宗教式的,比如说,人们会祈祷,或者举行某种文化仪式,借此祈求事情变得更好。

  但还有另一种希望,它需要你尽力了解真实的世界,运用我们的智慧让事情变得更好。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是由那个付出努力的人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一位38岁的女士,在自己努力维持了16年的婚姻破碎后,决定边工作边念完她的学士学位,但她目前还没找到工作,她有3个孩子要养活,她时时刻刻都在担忧,万一养不活孩子该怎么办。她感到深深的恐惧,连搬家都让她害怕得要死。

  对此,泰森告诉她说:

  生活中的失败者是那些野心和抱负不足以克服所有阻力的人。是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失败都是平常事。但是,对于那些有抱负的人来说,失败的确是重要的一课,却不会妨碍他们继续朝着目标奋力前进。

  不要害怕改变,不要害怕失败,唯一值得害怕的是失去野心和抱负。但只要有足够的野心,你就什么都不用怕。

  一位热爱天文学的、被预判到将于多久之后离开人世的癌症患者,不想再收到同情和安慰,他认为宇宙赐予了他灵魂的觉醒,让他认识到,俗世的生命不过是一个阶段而已,他感谢泰森他们做出的贡献,充实了他生命最后的岁月,并和泰森道别。

  泰森在给他的回信里说:如今的你肯定知道,宇宙视角可能有助于舒缓你的头脑和身体。

  老话说得没错,我们每个人迟早都会死,但只有少数幸运儿碰巧知道自己的死期。

  (PS:相信泰森的回信可以让这位活得通透的朋友,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更释怀、更洒脱。)

  一位失去妻子的男士写信给泰森说,大约4年前,他的妻子被确诊为乳腺癌。她像个冠军一样战斗了3年,但最后她还是输了。

  这位男士以为自己早有心理准备,但他还是被击垮了。他说要不是他还有一个女儿埃拉,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振作起来。

  泰森对他说:仔细看看人体的各个器官和各种功能,你会惊讶地想,这些东西怎么可能拼成活生生的人呢?可是当你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每个人迟早会有某个器官出问题),我们却很容易忘记,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

  再往深里想想,智人的基因组能繁衍出几万亿独一无二的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诞生的机会。所以对我们这些已经降生于世的人来说,死亡也是一种特权。

  这样的宇宙视角赋予了我力量,让我能够充实地度过活着的每一天。现在我把它分享给你,希望科学能慰藉你的生活,让你安然面对挚爱之人的死亡。

  某年一档叫作《寻根》的节目写信希望邀请泰森参与,这档节目旨在探寻美国名人的基因传承,“借助最前沿的基因科学,与最优秀的血统联姻,重塑种族的意义”。

  泰森最终拒绝了节目邀请,并表达了自己对寻根的态度:

  谢谢你邀请我参加你的当红节目。很多人喜欢这个节目,我常听人提起它。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寻根的态度和很多人不一样。

  我不在乎这件事,就这么简单。不是被动的不在乎,而是有意识地不去在乎。因为这个世界上任意两个人都拥有共同的祖先,所谓的家族世系其实相当随意,只看你愿意往回追溯多少年而已。

  如果我想知道自己作为人类的极限在哪里,我不会去看自己的“亲戚”,而是将目光投向整个人类。这才是我在乎的基因关系。艾萨克 · 牛顿的天赋,圣女贞德和甘地的勇气,迈克尔 · 乔丹的体育才能,温斯顿 · 丘吉尔爵士的演讲技巧,特蕾莎修女的怜悯之心。想了解自己的极限,我参考的是所有人类,因为我是其中的一员。

  我不在乎自己的祖先是国王还是乞丐、圣人还是罪人、勇者还是懦夫,我的生命由我自己成就。

  在泰森与读者的诸多通信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可能在面对的、在烦恼的那些事,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人都在经历着。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而人生中的各种烦恼和困局,也不仅考验着我们普通人,就算是科学家,也同样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这些难题,科学家往往能站在一个不一样的高度去看待,其中的那些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值得我们反复体会。

  实际上,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与TA是否受过科学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从这些信中不难看出,泰森是一个拥有宇宙视角的人,他能用科学的思维来审视现实,分析问题,认识自己,而这,可能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如果你此刻正困在生活旋涡里,想要跳出思维困境,如果你想看到万事万物的另一面,如果你也想寻找生命的意义,试图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和宇宙中的位置,那么诚意推荐这本 《把宇宙作为方法》 给你。

  《把宇宙作为方法》[美] 尼尔 · 德格拉斯 · 泰森 著阳曦 译

  (今天文章中的提问和书信都节选自这本书。在书中共有泰森写给大家的101封信,一封信,就是一个新的视角。)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从宇宙视角看问题,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宇宙会让我们对异想天开的念头保持开放的心态,但又不至于开放到失去推理能力、轻易就去相信别人的说法。

  宇宙不仅创造万物,还提供了思维的方法,宇宙视角不一定让你功成名就,但活得自由而开阔,本身也是一种成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把宇宙作为方法》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