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地球》是一本由李霜氤 / 刘琦 / 张 嵩 / 林格师 / 吴 鑫 / 阳 阳著作,无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失地球》读后感(一):迷失的我
这本书居然没有序!本来还想看看这次序言会说些什么。因为之前被《起源之地》的序言诚恳地打动。希望能凑齐这整个系列吧。短篇科幻小说看起来很爽。不过昨晚那篇《空行母》一直让我回荡在《星际穿越》里面。很难平静。
《自由即是背叛》虽然标题挺吸引人,但是内容其实没有《起源之地》开篇的《空行母》质量高,或者不如他吸引我——就我个人口味而言。这篇文章感觉作者想表达一些宏观的更高的思想,但是不怎么具有说服力。一开始暴躁的父亲奴隶小孩,还有他发射信号给ke星球,这些操作系统都没有人管的吗,随随便便进去就能发射一个信号给别的n光年外的星球?这未免有点儿戏。又感觉作者想通过戏谑的方式来表述自由问题涉及到是否背叛亲情,好像也不够戏谑。而且三体人占领地球这些改造有点局限于现实的想象。更高的文明应该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不够科幻吧可能。而且感情有点牵强,不够上升到什么背叛,反而觉得他有点“绿茶”。以对话方式为主,但是又有点混乱,容易让人理解不了。我觉得逻辑性不强。看起来也有点云里雾里。不过作为n篇科幻小说的合集,里面的内容参差不齐也是能够理解,就是书的开篇比较重要,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此形成。
二叠纪遍布全球的古植物,支脉觉,作者的演讲有点唐突,但是我竟然觉得有些浪漫。他说“一个优秀的地质学家总能浪漫的找到他的化石,不管你在哪,我都能找到你”,好甜啊woc。虽然优秀的地质学家有点自负,但是文人的傲气也尽显于此。不过这个故事看下来有点乱。披着科幻外衣的狗血剧。首先这个男主的爱突如其来、莫名其妙,可能就是颜控吧。后来莫名其妙的吃醋,在人群中救下那个女孩,太俗套的电视剧场景了。唯一的科幻点可能在于治病。但是免疫激发,植物更旺盛我还是好理解的,也是意料之中。但是最后怎么就治好了,也没有什么说服力。而这个男的感情更加令人无语。支默觉安排弟弟接受治疗。花的是男主的钱。男主倾家荡产,朋友走了,最后换了个漂亮的女孩。所以失去所有就是得到这个女孩吗?还是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女孩。又不是商品。我真的是吐槽到不行。我收回一开始觉得浪漫的话。还有一个疑问,我觉得身上长出植物是很酷炫的事情,为什么要治疗。太奇怪了吧。他能操纵植物诶!这有点像司藤。然后结尾所有的绿色都是支默觉我也能理解,(不过那些植物好像和支默觉没啥关系。)可能是想强调女主是这种遍布全球的存在吧。最后却又扯出一个人,叫小离。这又是哪位?还是生命最初的感动??我??故弄玄虚之感。这本书看了2篇都不咋滴。失望。
《迷失地球》读后感(二):追求深层次的真理?
读了这个系列的第二本书,不想总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质疑和批评了,想先谈谈"科幻"本身。
我记得看过韩松的一篇文章,他开篇就说,中国只有一家专业发表科幻小说的杂志,那就是《科幻世界》。韩松出版过中短篇科幻小说集《宇宙墓碑》,当时他应邀去参加《科幻世界》编辑的笔会(当时还叫《科学文艺》),记录了一下当时的事情,谈了谈看法。
科幻每到社会转折点就会兴旺一番,清末民初、20世纪50年代、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但在1983年又被当作"精神污染"大肆批判、清除。一家家科幻杂志停刊,最后只剩下这么一家。有人问及谭楷,《科学文艺》为何能够幸存,他说:"因为当时看到仅剩这一家了,我们要停刊了,中国的科幻也就没有人搞了。所以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不过,说句心里话,当时国内要是还有第二家,我们也就不搞了。"
杂志社稿荒,拿纪实报告文学、历险记等随笔来凑数,一期杂志里八篇文章也还只有两篇是中国人写的,主编也要亲自上阵,为杂志写科幻文章……
《科幻世界》原本可能叫做《奇谈》,1989年编辑部想把杂志定为这个名字,但一些作者觉得不妥,说这个名字预示了中国科幻的末途,毕竟"奇谈"过后便是"怪论",又何谈"科幻"?
好在叫了《科幻世界》,到90年代,峰回路转,等进入了21世纪,韩松提到2007年由《科幻世界》主办的世界科幻大会,岩上治和尼尔·盖曼也到成都参加了。当时刘慈欣已经有了大批粉丝,还自行组织在广场上,表演《三体》中的人列计算机。细数一番,刘慈欣几乎所有的成名作》地火》、《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都是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他的长篇也主要是由《科幻世界》出版。
到了今天,在一个对科幻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似乎不应该再以"数量"来衡量发展程度。所以这系列的书籍腰封上都十分敢写:"未来幻想大师","汇聚全中国十年来最精彩、最硬核的脑洞创意"、"挑战科学常识与想象力维度"……而打开《迷失地球》的第一篇我就没看太明白,一个如此复杂的"三体人入侵地球灭绝所有生物"的大背景,竟然只是两份简单的文件交代;《捧花的少女》形容那少女“长着一头如科罗拉多瀑布般的黑发,嘴唇涂抹得如红樱桃一般可爱迷人。她的脸蛋很漂亮,眼神很有神,嘴角上扬,令人心驰”(原文交代)……最后形容她像《那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玛蒂尔达。——这些比喻和充满"文学性"的句子的确是挺科幻的。好不容易看到一篇结构和文字没大问题的《时间困境》,但背景设定还是取材于《土拨鼠之日》,致敬当然是没问题的,再往下读,又读到《初恋50次》那样的桥段,越来越感觉到遗憾。
整体来看这本书的选文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篇目连"科学"的根基都没有打下,更别提文学、美感。抱歉,说了不想批评,但不会写科幻小说的我只能以读者的身份来切实感觉这文章的好坏,我们的创造性还在进步的路上,作为读者,我当然愿意给科幻的未来一个更好的预期。只不过对待《爱,死亡与机器人二》时,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吐槽,那对我们自己的小说,说一句"不好看"应该不算过激言论。
"人们曾经不只是为了某个具体的目的去研究一个个具体的数学问题,而是追求深层次的真理,又怎样由此而造出美好的世界。这就是创造。"
韩松说这个表达和科幻很像。而"追求深层次的真理"这一点,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迷失地球》读后感(三):以人为主的科幻
这本比半人马座系列中《起源之地》更“软”,它侧重的不是科技,而是幻想。从人类这个群体到一个个体的人,热血的少年、困在时间里的男人、迷失在梦境里的作家。他们的故事在科幻世界里激荡出不一样的形状。
说这本更“软”是因为还有用猫的视角来写的文——你想过你家猫主子是什么心情吗?是爱?还是因为它能让你开心?它又是不是真的爱你,它在每次不小心伤害到你的时候在想什么?它会不会也和我们一样,只是为了生存,所以表现出温顺。就像故事里面那只猫,它不喜欢主人给它取得名字,更不喜欢吃猫粮,它喜欢的是自由自在,所以最后奔赴自由。而不仅仅是这样,还有名著、杀手、谋杀和外星人。
“软”不是不好,它以脑洞为主科技为辅,能让更多人看懂。像其中一篇,一个父亲因为错过了时间所有生出的儿子不是天才,他充满愧疚,为了减少儿子的负担所以想在固定的时间死去。这就很通俗易懂,加上一个反转的结局,让故事在大家的脑海里加深印象。但同时它的背景设定在未来,又很有科技感。
其它还有很多有趣又好玩的故事,有些能让你惊叹,有些能让你细思极恐,只有自己慢慢读下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迷失地球》侧重人,所以在短篇《捧花的少女》中看到两人间深深的羁绊,这个故事设定大胆,只是结局带了一些遗憾“你不介意我的一切,但是我不想拖累你”,女主似乎和身体连接在一起的那朵花一样美好,她可以利用植物感受到自然,和大自然一样,能理解她的人在少数,她等到了,但是选择了离开。
在没经受过多少善意的世界,她心里的善良没有消退半分。
“怪物”是最能体现人性的设定,当你和周围的人都不一样,就注定会经受磨难,最后不见光明就会在阴暗的角落里死去。此时你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来面对恶意和别人好奇的眼神。在这种情况下,人和人的关系不再单纯,因为你是特殊的,所以也是弱者的一方,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也有更多的危险。
有危险故事才有起伏,所以她注定不会安稳度过一生。
《自由即是背叛》里的主角也是“特殊”的 ,不被其他人理解,最终的结局只有灭亡。但是“特殊”的不仅仅是种族,还有思想和行为,种族不同代表立场不同,充满危险;思想超前或者滞后,会格格不入;行为夸张或者拘谨,不是哗众取宠就是上不得台面。
在人的身上,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说人和智能短篇《禁忌科技》,当人工智能拥有了和人类一样的智力却拥有人类不曾拥有的能力,当你接收到另外种族的警告,你会选择相信还是抱有侥幸。这是一个篇幅很短的故事,不过通过别的星球发出的信号,营造出紧张感和期待感。人类在重复那个星球的遭遇,却没有人能停止,只要人还分为不同国家,威胁就一直存在,面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和当下紧急的情况,没有人会选择为了前者放弃能和别的国家与之抗衡的武器。
利用人类的惯性,早早写出了结局。
《迷失地球》读后感(四):《迷失地球》‖一起品赏科幻小说的魅力
《迷失地球》‖一起品赏科幻小说的魅力 人类的未来是什么样?这一切的未知让我们着迷、让我们疯狂、让我们充满无限遐想。《迷失地球》这本科幻集便是科幻作者带给科幻迷们最好的礼物。 《迷失地球》是腾讯科幻空间、河北省图书馆、科幻文汇杂志,联合征文奖佳作精选集。 作者有计算机博士、科幻作者、白泽诗社成员——李霜氤,有科幻作家、动画编剧、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刘琦等人。 精彩的科幻小说带给读者的不仅有脑洞大开的科幻故事,而且会让读者产生思考,这些思考会涉及到方方面面。 比如,当人类赋予机器智能的思维和情感后,谁对谁错? 在本书的《画魂》这部小说中,女一号有着精致白皙的脸庞和完美的身材,但谁又能想到在这天衣无缝的外表之下,却充斥着银光闪闪的机器。 当她被包裹上精致的女性外皮时,她是张若佩,当她被换上另一套男性外皮时,他便摇身一变,成了风度翩翩的赵康来。 不论是张若佩,还是赵康来,这个世界对她的来到并不友好。因为她是研究人员创造的实验品,她有无限的生命和通过计算的精致外表,却没有自由。她如主人笼中豢养的金丝雀一般,每一声啼叫只为了换来主人的一份悦容。 某一天,当她逐渐熟悉并且感知人类的思维和情感后,她产生了逃离“牢笼”的冲动,她渴望成为正常人类,过一种简简单单、宁静安详的生活。于是她实施了逃离计划…… 当她的主人发现这一切后,能放过她吗…… 这个故事非常精彩,笔触也很细腻,至于结果会如何,我更希望你们自己去被原创惊艳到。 这个故事也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究竟是错在人类赋予了机器智能的思维和情感,还是错在有智能思维和情感的机器想要摆脱操控? 比如,当人类可以轻松体验他人梦境时,这亦真亦幻的状态,是否会让人迷失自我? 在《梦境万花筒》这篇小说中,作者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能随意体验他人梦境的故事,前提是只要在后脑部位植入一个芯片即可。 于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了写作事业,乐此不疲地进入各种梦境,以便得到创作灵感。但当他写作事业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身体已经被过度摧残。 当他拖着羸弱的身体想要取出植入脑中的芯片时,却陷入亦真亦幻的梦境世界,分不清他究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作家,还是梦境中的程序员…… 高科技不断满足着人类的各种欲望,但绝大多数人类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也不能被填满。 这个小说结合了科幻的体裁,述说着“知足常乐”的道理。即使科技再强大,也永远不能遏制欲望的繁衍,与其被欲望吞噬,不如珍惜眼下的点滴。 比如,当“第一人称”被人类发掘并且成为商业项目后,人类可以利用它做点什么好事呢? 读完书中的《往日余光》这篇小说后,只觉得作者的文笔完全可以驾驭警匪题材的小说。本小说语句描写精彩,结构也安排的恰到好处,让我读出了一份浓浓的父爱,同时也感受到科技的进步会更加恩惠于人类。 当未来脑科学和纳米技术飞速发展后,便会衍生出一种新的行业——“体验员”。他们需要使用“第一人称”的药剂,去做委托人自己无法完成的任何事,包括男一号袁野高空450米处打开降落伞的冒险操作,也包括男二号大狗的喝醉酒这种一般性操作。 袁野也是凡人,也恐惧一切危险的事物,可他同样是一位深度昏迷的女孩的父亲,为了女儿高昂的医药费,他必须拼命赚钱。 突然有一天,这份平静被一个陌生的包裹打破了。紧接着,他被人跟踪,好兄弟莫名其妙被害,女儿被陌生人接出了医院,医院的电脑上显示着他是罪犯的逮捕令……这一切来的太突然,以至于让袁野瞬间崩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局非常温馨! 比如,当高科技能将世间万物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解读后,一切还是人类自以为是的样子吗? 曾几何时,撸狗吸猫成为了人类的娱乐方式和对宠物“爱”的表达。但人类可知宠物是否喜欢这种“被爱”的方式?如果它们不喜欢,又用怎样的方式来抗议呢? 在《猫的记忆》这篇小说中,作者带我们进入宠物猫的视角,体验宠物的卑微与无奈。 自然界包容了万事万物,然而智慧却自私的人类并未拥有包容万物的胸怀,这是人类选择忽略的事实。 万物也有自己的喜好与生存规律,如果爱它,请远而观之,切勿据为己有,甚至是伤害。 本书中的17篇佳作中,总有一款是你的菜,它等待着你去解读和思考。也许,这就是科幻小说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