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面点流派,熟练面点技能。”这是本节中式面点基本功课的主题。作为从小生活在广东省的孩子来说,有滋有味的早茶生活是他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茶楼里的点心各式各样,精美绝伦,口味各异,大家知道他们是属于何门何派的功夫吗?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式面点在中国的流派之分。作为一个面点课程,肯定也要教一些比较实用的面点基本操作技能吧,于是我就选择教酥盒跟月牙饺的基本手法。
在上课之前,我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这可以让小朋友们之间多交流,可以多交几位新朋友。小课堂就开始了,我先用问小朋友们他们有去过茶楼吗?平时去茶楼经常都是点什么点心的呢?以此来引入今日的课堂。之后我便放出一张中国地图的ppt,上面标着京式面点,苏式面点,广式面点以及川式面点各自的主要的起源地和其辐射的地区,并配上几张各种面点流派最富有特色以及广为流传的美食图片。接下来就是对比各面点流派之间的特征区别,从历史悠久,制作原料,成品造型入手,明确各流派之间的特征,并且在最后,我发出了一些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少见到,但是又其具有流派之间特色的面点图片,让小朋友们回答这个归属于哪个流派的,这样也可以检验一下小朋友们在这节理论课上的学习结果如何。
上完面点流派的介绍课之后,接下来就是面点的实操课了。今天的主题主要是酥盒跟小笼包。酥盒的基本手法其实跟上节课教的酥饺是一样的,但是酥盒的要求难度更大,主要体现在擀皮上面,酥盒是需要两张面皮一起合作的,所以需要两张皮的大小以及厚薄程度是一致的,所以这对于初学者的擀皮技术有极大的要求。而月牙饺使用的手法为推捏,需要褶子明显,整个呈弯月形。这个过程需要十分地注意手法的轻重问题以及手掌的转动问题。我的另一个搭档就上面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做出了示范。之后,我们便让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自行练习,包括和面,揉面,搓条,下剂等等,这可以作为以前知识的一个巩固。完成这些工序之后,小朋友们便开始了今天的“创作体验之旅”,在这个环节中,小老师们都会巡堂,并在旁边进行指导。
课程结束之后,我们会用手机给每个小朋友的作品进行拍照,以此来见证他们的进步。许多小朋友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饺子仔细地用纸巾包裹好,打算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给妈妈看一下。在课程结束之后,我们问小朋友们:“对于这门课能适应吗?觉得这门课如何呢?希望这门课以后可以怎么上呢?”然后我们也在微信群上询问一下家长的意见,如何使课程变得更加的美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句话并无道理,先介绍面点的历史,让小朋友们对于面点有着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在加入基础的中式面点制作手法。这样既可以扩展小朋友们的知识面,以及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自主能力。这是极好的。并且从第一节课开始,到现在结束,小朋友们对于中式面点基本功的把握有了极大的进步,姿势越发的规范,成品更加地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