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5-11 02:37: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读后感1000字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是一本由约翰.伯格著 / 塞尔丘克.德米雷尔 绘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读后感(一):《海滩上的一个男人》:我们的灵感来自哪里?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世说新语·品藻》

  最近喜欢的番都刷到了最新一集,开始听德云社的古早相声,偶尔也会看看《武林外传》,提起《武林外传》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絮絮叨叨的老板娘佟湘玉,也不是会葵花点穴手的白展堂,而是吕秀才,还有他在剧中说死姬无命那一段儿 ,虽然比诸葛亮舌战群雄的气势差了一些,不过对话依然很精彩,值得反复观看。 在《武林外传》吕秀才的救命Rap中,他提到我是谁?这个概念,并且成功的用这个概念让姬无命从不知所云到无可救药,然后说出那句流传已久的经典名句:知识就是力量。 之所以说这段,是因为和我最近看的漫画(绘本)有相通之处,这本《海滩上的一个男人》,小小的一本,由一个稍微凌乱的故事组成,而且在我读第一遍的时候觉得漫画和底下的文字叙述前言不搭后语,然后慢慢的把它看完,因为内容不算太多,于是乎又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enmm……,我好像有了两丢丢想法,接下来分享给大家: 1、我是谁? 其实关于:我是谁?,这个老梗就和先生鸡还是先生蛋一样历史悠久,在漫画里,在思考的男人脑子里出来一个小人,他递给小人一张纸和一枝笔,想法就此诞生,他把这个想装进瓶子里扔进海里,在这里他倒在水里的影子的头部变成了鱼头,这里有双重暗语:海发现了他真实的一面,或者他把真实的一面放进了海里,然后这个瓶子开始了漫长的旅游,之后,镜头一转,又开了一个“新故事”,有着地球大头的男人,把自己的大头变成调色板然后扔了出去,被画家捡到,然后变成了作品。 这里就引申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谁?是才开始坐在桌子上思考的那个人,还是脑子里潜藏的那个人,还是那个沙滩上的画家。 其实我们人类和地球上其他动植物一样,我们只是宇宙的一种表达方式,花朵也是,鱼也是,小溪也是,万事万物都是,这没什么可稀奇的。

  2、灵感从哪里来? ——来自宇宙的短信! 关于《海滩上的一个男人》这本漫画,我觉得无论是坐在桌子前的那个男人,还是有地球脑袋的那个男人,他们表达的都是灵感形成的过程,在前半部分的漫画里,眼睛男的头里的小人(大脑)有了新的灵感,眼镜男将这个灵感写下来扔进瓶子里,然后放进大海里。后面的剧情有两个猜想: @第一种就是这个瓶子里的灵感被地球接收,然后地球把这个想法演化成一个调色板(新的想法),然后把这个想法仍在沙滩上,沙滩上的男人(画家)把这个灵感表达了出来。 @第二种想法,后半部分是另一个故事,地球在思考,然后有了成果调色板(灵感),把这个调色板扔到沙滩上,被画家发现,画家画出了新的作品。 其实个人感觉这个漫画也在表达灵感传递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眼镜男以瓶子为媒介将想法传给大海,(地球)宇宙与人之间:地球通过自然为媒介将自己的想法传给认真观察的人。 另外,我发现这本绘本的上架建议是儿童绘本,这么哲学的绘本给宝宝们看,听起来不太科学,估计是留给我这种26-27,还想要下一个月的下个月过儿童节的大宝宝看的,就是这个亚子嘚~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读后感(二):第二单元·在谁的心之蓝域中翱游

  

蓝色,是什么?

蓝色,代表什么?

有没有想过,艺术家们最喜欢用的颜色是什么?

或者说,艺评人最喜欢看到什么颜色的作品?

其实,问这样的问题未免太为难他们了。

蓝色,在历史中是较为匮乏的颜色。blue一词,似乎迟至11世纪才出现,而blue除了意为蓝色,还有“忧郁”“保守”“无边无际(的空间)”等等的意思。蓝色,还是表现常规的天空与大海的颜色。然而,艺术家们所见的世界的蓝色,以及他们创作时做用的蓝色,并不只是蓝色。包括他们心里所想的蓝色,也不仅仅只是蓝色。

心中的蓝色,该怎么表现?这里有一个在海滩上驻足的男人。这也是他正在思考的问题,思考一个有关创作与蓝色之间关系的问题。而约翰·伯格正在试图讲述他的故事,德米雷尔正在试图展现他的故事。

或许应该从一罐蓝色的墨水开始说起。到底应该用蓝色来创作什么?或者说,还是那个老问题,该如何表现心中那一抹蓝色?

于是他开始陷入思考,陷入与自己对话的状态。

脑海里会出现许多声音,不同的声音,他们或许很吵,但也能提供不少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大部分是毫无建设性的。遇到灵感特别难,他必须要有所准备,才能有机会遇到灵感并且捕捉它。即使让自己变得疯魔起来也无所谓,只要能捕捉到它。

无法捕捉灵感的时候,他只好听从内心的声音,前往那个最接近心中的蓝色的那片海域,“观察”?“写生”?有用吗?

似乎没有。

无论如何,他必须熬过这一阶段,一个最孤独,最无助的阶段,一个甚至可能会失去自我的阶段,一个也容易被称之为“瓶颈”的阶段。这也是创作者必经的阶段。

有时候想通好像也是特别容易的事。“终于……有东西从空无中产生,走向他。”

蓝色突然变成多种颜色,噼噼啪啪的,活跃成一块抓不住的调色板!

事不宜迟啊!赶紧抓住它吧!调色板不就是灵感的化身吗!

于是,他一直挥舞着手中的画笔,这样丰富的蓝色,应该画出很美丽的世界吧!

但他只是画了一个时间。

下一秒,他走入了自己所画的时间里,时间停止了。

“What Time Is It?”他只好不停发问。

实际上,这一抹蓝色,包括这一抹蓝色引发的胡思乱想,都是因为这之前,约翰·伯格患了白内障,蓝色,一切的蓝色,是他唯一能勉强辨识出来的颜色。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读后感(三):我们,是活在当下,还是不可预知的将来?

海滩上的另一个人,可能就是读者你。从前,天上有两颗星星。它俩的名字叫猎犬。你们是怎么去那儿的?在我们成为猎犬之前,我们是白鸟。是的,我们一起飞走了。”

这是本书开篇的几句话。它们的配图是一个原本坐在书桌旁沉思着的男人。

突然,他的思绪被打断——

因为这时他的脑袋被一个不知是什么的东西,一点点的,划开。

里面先是露出了一双明亮的眼睛,而后一个小人从脑袋的缝隙里爬了上来,向他索要了纸笔,而后又钻了回去。合上了脑袋。

而我们也跟随着故事的叙述,一点点接近这个神秘的男人。

我来告诉你一些事儿。在我们成为猎犬之前,成为白鸟之前,我们在一片海滩上相遇。”

这个男人——我们已经知道他是一个正在期待着思路的作家了——忽然也有了从天而降的灵感。手稿一张张从他大笑着的口中、笔下流出……

谁的调色板?天空的?我再告诉你另外一些事。曾经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一个信息。接着这个信息被扔进了大海。谁扔的?它被装到一个瓶子里,从海上飘走了。”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以为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些东西是来自何处呢?比如灵感、知识、我们看见的色彩、我们的感受、我们的爱……要么它们根本就没有被我们所占有,要么它们根本不存在。但很显然,它们被我们的知觉所捕捉,被我们意识到了。即使它们尚且没有物理的广延,至少拥有心灵的属性。

不过当我们反观这句:“曾经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一个信息”,它意味着万物有灵,无论是宇宙中小如尘埃的我们,还是大而明亮的恒星,构成这些的原子和分子都具有了灵魂,甚至是拥有智能的——而其间的差别不过是分有的量的多少,并不存在本质的不同。我们能拥有灵感和智能,均是因为在特定的机缘下,携带着信息的小小原子们聚集了起来,意识因此而诞生……

但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一个行动者(agent),ta是主体,是行动的执行代理。是谁?又从哪里来呢?

既然它们在先验的存在之外,也可以被经验所捕捉,那我们得到他们的分有还是作为理念的全部呢?——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值得我们困扰,因为,对于已经分有这些灵感的人,拥有了部分就仿佛拥有了全部。不过,贪心的人们总想获得更多,这是否只是诉诸于运气了呢?

他坐在书桌边,然后试着思考。终于……有东西从空无中产生,走向他。天空的调色板。从他的脑子里爬出来。那又是谁发现了调色板?是在海滩上画下那个男人的画家。之后画家又接着画起来。”

这些灵感,是否只是在观念中的循环?

本书带来的另外一个思考是:我们以为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些东西,真的是我们的吗?

“沙滩上的一根骨头在唱……”那么时间停止了吗?这是初始之时。每个故事都要从结束开始。”

如果我们的故事不断上演、并时刻在发生,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第二个我们已经包括了反身含义,即,我们自身。但除了反思性的自我指涉外,我们如何能确定它们的归属?

如果是循环的,那需要从什么位置来作为时间的开端呢?

……

很显然,我们无法给出全部的回答,甚至无法给出某一个回答的全部。

那么,亲爱的你,你认为在充满无限问题和未知的世界中的我们,是活在当下,还是不可预知的将来?

(亦或许,将来和当下又有什么分别,又有谁知道呢?)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读后感(四):为什么是“猎犬”与“白鸟”?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是四本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像是一个永恒深邃而捉摸不透的谜底,它的谜面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其他三本书之中。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应该和这一系列的其他三本书一起读(我个人比较推荐的阅读顺序是《烟》—《白内障》—《几点了》—《海滩上的一个男人》),实在不行,也要和《几点了》一起读;纳多蒂在《几点了》前言中简明扼要地指出:

1972年,约翰·伯格在一篇关于他非常喜爱的法国画家费尔南德·莱热的文章中写道,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持续的话题”,一个贯穿他所有作品的持续性的主题。在挑选你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文本过程中,我慢慢相信约翰的主题,他的主旋律,恰恰就是“时间”,以许多方式变格,像音乐曲调一般变化。

说实话,我被纳多蒂的这番话震惊了,她使我更加相信阅读与思考的结果并不只是不同,而确实带有深浅的差异,带着“时间性”去阅读伯格的其他论著,我瞥见了前所未见的更多风景,瑰丽得令我惊奇,例如在《ways of seeing》中与其说观看的方式基于空间,不如说伯格常常在时间的维度上有意识地跃动,机敏深邃的思维在其间自如地迁徙,而《几点了》则是纳多蒂关于约翰·伯格作品中有关“时间”话语的摘录,可以说它集中了伯格直面时间的思辨,深厚有力而丝毫不假回避;里面可以总结和讨论的地方太多了,像是一个趣味无穷的哲理宝库,我们不妨借着其中的金钥匙来尝试解读《海滩上的一个男人》中的两个耐人寻味的意象——“猎犬”与“白鸟”。

明智的读者不难猜想,正如纳多蒂所说,“猎犬”与“白鸟”都是有关时间的隐喻,而笔者正打算往这方面着笔呢!(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四本媒介交互的实验性小书中,伯格的文字和德米雷尔的画作彼此之间,往往互施谜面,互藏谜底,还是借用纳多蒂的说法,它们之间的关系绝非描述,亦不解释,它们“相携而行”,它们提示)

猎犬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以这样的方式开头:

从前,天上有两颗星星。它俩的名字叫猎犬。

说起猎犬星,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关于宙斯的神话故事:

有一位女神叫凯莉丝杜,温柔而且美丽,天神宙斯非常喜欢她,经过百般追求,後来生下一个儿子名叫阿尔卡斯,善妒的天后赫拉知道这件事後勃然大怒,将凯莉丝杜变成一只大母熊然後赶进森林里。自幼失母的阿尔卡斯长大后成为一个相当出色的猎人,但是他并不知道母亲的遭遇,有一天赫拉又令命运之神安排阿尔卡斯与母熊妈妈在森林里碰面,母亲看见思念多年的儿子,兴奋之余忘了自己已经变成大熊,情不自禁的奔向阿尔卡斯,而阿尔卡斯以为大熊要伤害他,立即举箭要射杀它。正当弑母大错即将造成之际,宙斯突破愧疚与胆怯心结,将阿尔卡斯也变成一只小熊,并将它们安置于天上成为大小熊星座,让它们母子永远在一起。但天后仍不罢休,她派去一位牧夫,牵着两只猎犬,追赶着大熊和小熊。无论何时,猎犬总是紧随在两只熊的后面,忠实招待天后赫拉交给的使命。另有一说,猎犬座亚克多罗斯,意思即熊的卫护者,是宙斯派来保护她们(大熊座和小熊座)母子的。

和诸多神话相仿,它有着模棱两可的面向,但是无论哪个版本,第一段所言说的故事都是相仿的,吸引我的表述是天神宙斯将阿尔卡斯变成一只小熊,从而避免了阿尔卡斯弑母的悲剧;另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是,阿尔卡斯以为要伤害他的大熊,其实是他的母亲,但她被赫拉变成了一只大母熊,无法言说,她看见日思夜想的儿子,兴奋到忘记自己变成大熊,而情不自禁地奔向他……

很有韵味的寓言式场景,这到底代表着什么?后面派出猎犬的故事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妨先把这个疑问搁置一下, 去看看文本中后面的表述。

白鸟

在上面摘引的两句关于猎犬的话后面,紧接着是这样一段关于“白鸟”的问答:

你们是怎么去那儿的?在我们成为猎犬之前,我们是白鸟。

白鸟,白鸟。成为猎犬之前,竟身为白鸟,何为白鸟?

德米雷尔在《海滩上的一个男人》的后半部分用图画的形式给出了答案——

(只拍摄书载有图画的右页,左页的文字如果有的话,会标注在图片下方)

“之后画家又接着画起来”“沙滩上的一根骨头在唱……”那么时间停止了吗?这是初始之时。每个故事都要从结束开始。天空中两颗被称为猎犬的星星

最后一页似乎在启发我们“白鸟”与“猎犬”本身是同一种意蕴的两种表现,因为伯格的文字与德米雷尔的画以两种不同的意象呈现在同一书页之间,我感受到一种硕大的张力横亘在文与图的表现媒介之间,它们相携而行,它们彼此超越,它们互相提示。

我们不妨还是从更直观的画入手,从这九幅画的连贯性中,马格里特画作中反复出现的男人面对着无限杳远深邃的时间,而后者以钟表的方式得以具象化,两根硕大的白色指针逐渐脱落,悬置,成为天空中展翅翱翔的白鸟,而面向时间的人向着白鸟敞开臂膀,他的影子与白鸟的羽翅在地上的阴影合二为一,复化作白鸟,向着无限的远方与自由徜徉……

写到这里,我必须再次感叹纳多蒂的预见性,她在《几点了》的序言中写到:

就像天空,伯格和德米雷尔提示我们,时间不是虚空——它是敞开。

简直如电击一般的彻骨,人向着白鸟敞开,而白鸟向着天空敞开……我无须故作聪明地提示读者“白鸟—指针—时间”的隐喻链,这幅画想要说明的,或许正是时间的敞开性,它绝非虚空,而是像人时时仰望的天空一般,永远敞开,永远拥抱,人与时间也并不如第一幅画那般对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白鸟与大地上眺望的旅人吗?是融成一体而不分彼此的阴影吗?还是说如最后一幅画所示,是并肩而行的比翼飞鸟?

如果我们愿意相信最后一种说法(也就是书籍最后一页显示的图景,经验告诉我们那往往是很重要的),我们再来回看“天空中两颗被称为猎犬的星星”——

无论对于那猎犬,你是选择相信是宙斯所放的守护者,抑或是赫拉所放的驱逐者,有一样事情是确凿的,那便是大小熊星座的母子永远在一起,不分彼此,正如德米雷尔在结尾画的两只白鸟一般。

既然我们对这个隐喻关系有所确认了,那么我们不妨来好好想想,化作白鸟的指针(时间的隐喻)在另一个文字的神话传说中代指的是什么?很容易对应得上,那便是凯莉丝杜化身的大母熊,也就是阿尔卡斯的母亲。如果说宙斯在神话中将阿尔卡斯变成了小熊,那么德米雷尔所做的是一件相仿的事情,他把海滩上眺望时间的旅人变成了海鸥。

所以说,眺望时间的旅人,他所见到的指针(那时间的羽翼),绝非冰冷,也不像机械钟表规定的那样循规蹈矩,默守陈式,她可能是远眺者精神的母亲,正如凯莉丝杜的神话所彰显的那般,时间和人本身并不是对立的,阿尔卡斯以为她要伤害他,但宙斯却引导他变成和她一样的存在,继而拥抱时间,向着时间敞开,比翼翱翔,或是同步林中,向着无穷的天空自由展开……

这个隐喻链本身已经够复杂了,但是在这九幅画中,伯格又加入了一些使得一切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的文字(正如上文图片下方的文字所示),我不想费神去将它们解释清楚,里面涉及到伯格更加复杂宏大的时间观,在《几点了》里面有更加具体的阐释。

你以为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恰恰相反,它只是一个开始,将伯格对于时间复杂精微的思考与《海滩上的一个男人》结合起来对读的开始。我不妨再做一个小巧的示范——

其实伯格那一句“从前,天上有两颗星星。它俩的名字叫猎犬。”所引用的神话故事还没有分析完,后面这部分模棱的结局其实体现的是伯格的两种时间观:

但天后仍不罢休,她派去一位牧夫,牵着两只猎犬,追赶着大熊和小熊。无论何时,猎犬总是紧随在两只熊的后面,忠实招待天后赫拉交给的使命。另有一说,猎犬座亚克多罗斯,意思即熊的卫护者,是宙斯派来保护她们(大熊座和小熊座)母子的。

作为追逐者的时间与作为守护者的时间,这双重角色与这神话的模棱契合得天衣无缝,我们不妨摘引几段伯格关于时间的论述加以说明——

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被追逐着,他们追逐自己的生命。——《Confabulations:"some notes about the art of falling"》

时间的一个身份可以是追逐者,人被时间追逐着,又追逐时间,正如一只白鸟追赶另一只白鸟,一只熊和另一只被猎狗追赶。

身体衰老,身体在准备着死去。没有哪个时间理论能在这儿施予缓刑。死亡和时间总是同盟。大致来说时间缓慢地带走;死亡大致来说突然带走。/ 生命短暂总是被不断哀叹。时间是死亡的媒介,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永恒——死亡不能摧毁——是另外一部分。所有对时间的循环观念都把这两个组成部分结合到一起:转动的轮子和它在上面转动的地面。 / 现代思想的主流已经将时间从这一体的结合中去除,并把它转化成一种单一的、全能的和活跃的力。这样一来它将死亡的幽灵特点转移到了时间观念本身。时间变成了战胜一切的死亡。——《And Our Faces,My heart,Brief as Photos》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在伯格的时间观念中,时间除了循环之外,还具有与死亡紧密相伴的特征,时间在伯格的观念中是有限的,作为死亡的媒介,“时间-死亡”对立于永恒,从属于有限,正如转动的轮子与它在上面转动的地面一般,而现代观念中的时间则将死亡剥离出来,而赋予其永恒的魅力,伯格指出了这种建构性。

于是我们再来看《海滩上的一个男人》中比翼翱翔的白鸟与奔跑的双熊,它们绝不永恒,而在有限性中最大限度地“转动”,只有地面代表着永恒,而人是易损而有寿命的齿轮,时间作为死亡的媒介,是乔装打扮的死神本人,但是ta足够温柔,足够丰富,值得敞开,也值得拥抱,正如所有逃跑类游戏那样(比如《神庙逃亡》),被追逐者赶上是永恒而可知的宿命,但在这荒无人烟的一程中,正是追逐者守护着你,你们正如白鸟与双熊那样,处于有限的运动而彼此“支撑”(借用贝克特的说法)——于是便有了伯格的那四句话,与德米雷尔的九幅图。

当然,可供解读的空间是无限的,这也是伯格与德米雷尔这本小书简洁而深邃的魅力所在,本文只是提供一个尝试性的视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海滩上的一个男人》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