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4-26 02:16: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锦集

  《饥饿的盛世》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3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一):所谓“盛世”

  这本书通过对乾隆盛世的描述,对专制制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批判,令人深省。正如书中序言所说“这个政府严格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以乾隆为代表的专制精神造成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和僵化,不但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艰难曲折的原因之一”。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二):适合一般人的历史书

  有趣而且易读,以皇帝的的各个侧面作为章节展开,而非编年史的体系。相对其他的史书并不难读,本书内容方面在不牺牲过多专业性思辨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可读的内容,消遣阅读亦可。

  书中的评论相对客观,虽难以避免作者自身评断,但论据充足,史实罗列较为详细,认真阅读会有所收获和感想。

  书中深刻的挖掘和思考相对较少,侧重在描述和辨清历史。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三):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是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

  

因为推荐人的一句“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是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而买了这本《饥饿的盛世》,后来才知道这句话是黑格尔说的,这本书应该是今年读得最痴迷的了。 看完之后有意到知乎上搜了一下,结果发现有七成的人对乾隆的评价都偏向于负面,印象最深的是“乾隆当然是好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却没有叫我们背一首,而李煜不仅皇帝没做好还要我们背这么多首词”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四):饥饿的盛世

  不喜欢读中国的历史,看了这部和绝对欲望是相辅相成的感觉,乾隆的四库全书和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造成的文字狱和焚书坑儒,极左极右,是高位者的不安和颐指气使,问题都是内部的原因,也是外部环境的状态,整个都是很复杂的感觉,尤其是其中的灭族,触目惊心,和纳粹对犹太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把士大夫的人格践踏,彻底摧毁脊梁骨,水至清则无鱼,而浑浊呢,所有人都陷入了一个人的独角戏,乾隆如果是汉武帝和唐太宗,可能他大清朝也存活不了太久,好大喜功,自大妄为,最后又跌跌撞撞的把自己送上死亡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五):读过《饥饿的盛世》

  十全老人乾隆以其一生智慧及文治武功之下精力营造的盛世景象在文中抽丝剥茧的描述中是如此的不堪和粗鄙。乾隆勤勉,临朝的记录是任何一代君王无法突破的,每日等待臣子还不忘读点史书打发时间。乾隆刻薄,对老臣张廷玉猫抓耗子般的玩弄可见其内心的阴鸷。乾隆雄略,几千年来有记载的一切能够威胁皇权的力量在他任内被缜密地桎梏在牢笼之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赞颂千篇也有谴词连连,但历史会以其兴衰成败给出无情的评价,无论是否显得苛求。盛世易凋零,繁华下更需冰桶挑战式的警觉和理性。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六):规律,盛衰,偶然中的必然

  历史的规律,极盛则转衰。人生也是如此

  有好,必有坏。一切总是有两面

  最喜欢英国人看中国这章节,从细节看到我们民族的一些根本问题,官本位,奴性,经济,信仰等。

  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升起。黑格尔

  小斯当东,13岁随父来中国,讲中文,得乾隆喜爱和奖赏,中文特长使他事业发展,做了议员。议会上他的发言,导致鸦片战争,有了南京条约,有香港。历史就是这样的偶然中的必然。

  对比的是定海会英文的郭杰观的命运。

  同一时间维度上,两个人物的不同一生,细细品味,你会觉得历史的有趣,人生的无常。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七):饥饿的盛世

  《饥饿的盛世》,张宏杰著,重庆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名字有点惊悚,其实若参照曾国藩那套书,也可以叫“乾隆的几个侧面”。历史人物的评价确实很复杂,一个人于历史上的功罪固然可以后人评说,但于他本人在当时的所为,也许并无其它选择。所谓盖棺论定往往也不适用,功我罪我,恐怕也不是一部“春秋”能解决的。盛世的人口暴增,后世成为负担;平定准部的屠杀,或许有利于领土完整;高度统一的思想,令官僚阶层更为犬儒。即使知道了所有历史,也未必能对当下有什么指导意义,这可能就是“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经验,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经验”。

  (微信公号:行云楼)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八):传统社会末端以及现代社会前端的乾隆

  站在传统中国的角度,这是一个励精图治,勤勉治国的形象,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这是一个固化传统社会,维护专制制度的案例,但乾隆时代正好处于世界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时间节点,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单从传统角度看待乾隆的统治以及由其统治下的社会。 乾隆熟谙政治运行法则,熟悉政治权力运作规律,在继承原有政治制度基础上,通过个人勤奋努力,将专制制度又推向一个高点,制造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盛世,但正因为太过于熟悉传统制度运行,在中国最好融入现代文明,最早与早期现代文明国家建立联系的时候,却认不清世界形势,看不到世界政治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张宏杰还是适合写传统政治的书籍,写中外贸易那一章乏善可陈,有如教科书一般。 阅读完此书,认识到阅读一手历史文献的重要性,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往往为不同作者用作不同主题的文章,因此作为读者往往认不清历史的真面目,有机会还是要多阅读历史资料。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九):。

  刚看百分之十几,感觉有点拖沓,有些地方写的不够透彻 反而是向散文小说靠拢 乾隆对富察氏的深情还包括对他们两人在生命和子嗣问题上的悲剧的无法释怀吧,怀念的是富察氏,也是对失去的无限悲伤。富察氏最成功的一点是她是皇帝的政治盟友,左臂右膀,而不是一朵娇花,才能在如履薄冰的高墙里被记挂这么久。她太聪明了,太无私了,把所有悲痛都藏起来,努力做个对得起天下,对得起丈夫的好妻子,最终也在这个因果中压垮了自己,走向了自己的死亡 感觉人无完人吧,皇后去世之后皇帝像疯了一样自己祸乱朝纲,让人感慨他也不过如此,还比不上皇后生前的隐忍识大局。终究是家天下,他就是全都杀光了,也不会咋滴。要是清醒一点,就会知道皇后去世关这些大臣屁事呢?都没有情的事情,在礼法上疯狂苛责,确实缺少了为人君主的仁爱之心 这本书提供了很有趣新颖的视角,拓宽了我对历史的认识,“永远不要低估封建专制统治者的自私和阴狠”!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十):全而不全

  十全实不全:

  1. 青年有为:在竞争多的皇子中能脱颖而出,可看出乾隆一直按照帝王标准要求自己,低调而前行。

  2. 对臣子玩弄于鼓掌之间,不过不清楚能真心服侍他的能臣是否多,而且是否真心实意。

  3. 对人民意识的极度恐惧,权基于民而毁于民。所以一方面时愚民一方面又是恐民。

  4. 封闭和开放的选择导致了帝王的衰落。也有传统东方文化的惰性,缺少西放的冒险精神。但存在极大的韧性。这是儒家文化给沉淀出来的精神。

  5. 在历届皇帝能达到他的高度也不容易了,就像是兢兢业业的CEO,以家族企业为基础,只求稳无过,但在市场的竞争里,无过即为退,市场的大风大浪来临时不知如何是好。时光机退回来,天道就是规律,没有找到规律,就无法适应和发展,也就看不清楚未来。我觉得西方也落入到了无规律的状态,空有高度的科技文化,所有规律却无从发展,可悲和可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