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饥饿的盛世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1 15:38: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饥饿的盛世的读后感10篇

  《饥饿的盛世》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3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一):盛世之巅 烈日余晖

  正如明朝不是亡于崇祯,而是亡于万历;

  大清也不是亡于宣统,而是亡于乾隆。

  康乾盛世,中国人的盛世情结,几千年来,歌功颂德。

  前有文景、贞观、开皇之治,到了有清一代,中国出现了康乾盛世。

  诚然,于人治统治时代,这是王朝盛世的巅峰。但是当世界开始响起工业革命的号角,英吉利的航船早已驶向了大洋彼岸,启蒙之光早已驱散中世纪的黑暗,普照欧洲大陆。而中国于此时,出现了如此盛世,思之虑之,得失之间,昭然若揭。

  满清以蛮夷之身入华夏土地,不管是王朝建立时的血色长鞭,还是王朝统治时的高压恐怖,压制思想,压制文化,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浸蕴于儒家文化中所追求的独立人格操守都被摒弃了,盛世的官僚有才华而无思想,有能力而乏操守,一旦皇帝由胜而骄,由劳而逸,整个国家也必然会坍圮。而正也本身就是人性不变的规律。

  几千年来,出现的盛世,只是依赖于统治者的精明强干,制度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那些英明的君主,是盛世之巅的缔造者,也是王朝没落的制造者。当帝国燃尽光辉,必然会堕入无尽黑暗。白莲教起义,揭开了盛世之名下,那一个千疮百孔的王朝最后的面纱。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二):康乾盛世的另一种可能

  康乾盛世的另一种可能

  读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文/方木鱼

  知道蒙古族70后作家张宏杰,是他写《大明王朝七张面孔》。那时候,当年明月才刚刚开始在天涯连载《明朝那些事儿》。张宏杰写了皇帝朱元璋、篡位者朱棣、清官海瑞、太监魏忠贤、造反者张献忠、叛徒吴三桂和忠臣郑成功。七张面孔,七个人物,勾画出大明王朝这出大戏的起承转合与兴衰成败。

  此后,张宏杰厚积薄发而不可收,开始在史学界频频发力。他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让人见识到一个不一样的史学研究者。他在自序中说:“说满大街都是曾国藩书。那意思,这个人被写得太滥了,你不怕写不出新意吗?”但张宏杰做到了出新,这是他对自己学术素养、细致感触和独特视角的自信。

  张宏杰写《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很容易让人想起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和《万历十五年》,跳出中国,站在世界的高度,以全球大历史的背景书写过往中国的人和事,甚至否定一个深入人心的朝代,这殊为不易。

  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同时,在乾隆眼里“富庶和平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前所未有之际,内阁学士尹壮图却上奏说:“如今的大清已经快腐烂透了,贪污腐败,贫民遍地,财政匮乏。”

  狄更斯的《双城记》里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如文中所说:“乾隆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不幸的是,这个盛世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早在乾隆二百多年前,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乾隆主政时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高潮期,乾隆退位后的第二年,华盛顿拒绝连任第三任美国总统。

  全书就在这种基调中,再现了乾隆从一个被康熙隔代赏识带回宫中养育的皇孙,到在雍正遽然病逝后顺利即位的太平天子,从小心翼翼依靠前朝老臣到逐渐成长为御下有方的皇帝,围绕着“配享太庙”一事,将雍正朝的权臣张廷玉玩弄于股掌之间,以及力排众议攻打大小金川及平准噶尔之战,甚至不惜灭绝种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有为也心狠手毒的双面帝王,再到“虽然贵为天子,可以决定天下人的生死,可以移山填海再造世界,乾隆却一分钟也不能推迟晚年的来临”时期的晚年乾隆。亭台宫阙、顶戴花翎、勾心斗角甚至血雨腥风,波诡云谲,期间六十余年的种种史实与细节,都在张宏杰的文字下栩栩如生。

  有主线,有细节,有主角,有喽啰,每一个字,张宏杰都能写出不同的力量,这大概便是历史的迷人之处。而这发幽探微的回甘之甜,必是一颗有灵性的灵魂伴着无数个青灯黄卷的寂然之夜,思索而得。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览古才能知今,爱之深,才会责之切。套用一句诗就是:为什么我的眼睛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附:

  作者:张宏杰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副标题: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出版年:2016-4

  ISBN: 9787229106676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三):从历史看现在

  饥饿的盛世看完,你就会懂中国的现代史。

  这是书里面的话,看完后确实如此。

  这本书对乾隆帝统治下的清朝历史还原得非常饱满,包括乾隆帝从小得到的喜爱,长大后的爱情,中年对官员们的严苛,老年对待外国社交的愚蠢等等,你仿佛跟着笔者与乾隆度过一生,当然如果真有这种感觉肯定是很恐怖的。

  乾隆算得上中国最幸运的皇帝,不用兄弟之间的厮杀,简简单单得到皇位,但封闭海关导致了近代史的耻辱。

  其实并不是乾隆一个皇帝有这样的动机和过错,天朝国土广阔,人员繁多,不好管理,只有实施半奴役制度,小时候学的是封建社会和半封建社会,其实对于国外来说,就是奴隶社会,没有文明可言。

  天朝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争,只有少数和平年代可言,而欧洲相反,欧洲大陆土地辽阔,人员众多,没有统一,力量相较势均力敌,有竞争,有进步。

  从书里看到的中国便是,一个皇帝打下了江山,仿佛就无忧无虑了,贪官污吏横行,老百姓名不聊生。医学落后、科技落后、也就只有能养活人的农业相对比较“发达”了。

  从本书所延伸的情感还有很多很多,看历史就仿佛看人生,学会睁开眼看世界,才知道世界的美妙和不一样,自身才会有进步。虽然作者名字到现在我都没记住,不过这书名,大概会记住一辈子的。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四):关于乾隆的点评书籍

  这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历史书,语言通俗,易于理解。

  本书点评的是乾隆时代的历史,其实,更确切地说,是点评乾隆其人。其实看到书名,我就很感兴趣,想看看作者是怎样揭开盛世的面纱,剖析内部的深刻矛盾的。但是看完之后,未免有些失望。因为作者写书时,代入了大量想象和主观判断,而且多从乾隆的心理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因此所阐述的观点有些肤浅,在引用历史资料时,也时有人云亦云之嫌。

  前些天正好看过了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比较了几个主要朝代的政治体制。虽然文字不多,却是提纲挈领。两本书一比较,一本讲制度,一本讲人事;一本只讲了概要,一本还讲了许多故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纠正了人们对中国历史的简单判断,如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等等。看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再来看《饥饿的盛世》,就会发现后者的用语还是不够准确。也许是因为这是本通俗的历史书籍,因此没有太在意这些概念方面的细节吧。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五):最爱结发妻的乾隆

  我为什么写下这个标题,是因为夏雨荷的缘故。我想让大家知道,乾隆一生最喜欢的人,不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不是江南的某个风华女子,而是他的第一个女人,他的结发妻。这是读《饥饿的盛世》这本书的一个意外惊喜,原来乾隆的确是一个好男人,而且更是一个伟男子。他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担当有魄力,当然更有好命好运气。他一生最爱皇后,皇后的第一个小公主没了之后,他疼她惜她,很快让她怀上了皇子。这个皇子也被乾隆秘密立储,他像他的爷爷一样做了这件事,因为这个皇子非常优秀,可惜九岁的时候又没了;他再次疼她惜她,知道皇后必须有皇子才是最大的安慰,他去皇后宫的次数更加频繁……后宫佳丽三千,此时的皇后估计已经有些色衰了,可是乾隆是真的懂她怜她。七年之后,皇后再次产子,只是这幸福,小皇子再次被乾隆宠爱,是他最爱的皇子……可是幸福只维持了二年,皇子得天花而亡,皇帝受到的打击不比皇后小,他仍然懂她护她怜她惜她,带她出游,可是他们相爱相杀,他的宠爱令她在路上感冒,然后死在他的凝视之下。

  一直以来,说起乾隆,脑海里就是张国立、张铁林的模样。这样看来电视剧以及画面的东西,真的会局限人类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作者张宏杰用八卦乾隆的思路方式及写作方式,全景揭开了乾隆的整个人生版图。他是用八卦之笔,写着真历史人物。乾隆的神奇八字,还有夜观天象的星际迷象,以及乾隆的女人和诗,都被作者一一捕捉到,放在字里行间进行深度解读,一个这样奇假的历史男子就这样浮出文字的水面,很好的阅读经历,原来历史人物可以这样轻松幽默的来解读。

  中国历史已经被我忘记得差不多了,我从书中才知道康熙传位雍正,雍正传位乾隆,这个顺序也正是他们的父子关系。雍正是个宅男,喜欢躲在家里练书法研诗参佛,不涉党争。看起来不关心政治及国家大事,看起来没有矛盾冲突,看起来很低调谦和没什么野心。但是他老爸康熙交给他的每一个任务,都完成的很完美。这真的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吗?晚年的康熙经常去这个四皇子家里,去的次数有点多,因为那里很安静,没压力,只有这个四皇子给了他最舒服温暖的时光,他们赏牡丹喝点酒聊点天,然后雍正说你的两个孙子,还没有见过爷爷呢。于是弘历就这样炫丽出场,他如此优秀,如此光彩多目,身材修长健壮,容貌不俗,镇定自若……是所有皇孙中最好的,立马吸引了老乾隆。于是算八字,于是进宫受爷爷教导,一时风光无二。他喜爱爷爷,导致他对父亲的深刻反感,并且在很多观点上想法上不认同父亲的做法,在雍正走后,新皇继位的乾隆很快出了很多新政策,甚至推翻了雍正的许多政治观点及做法。

  乾隆很强大,功绩显著。可是书中却有一个观点,还是很能说服点什么。“乾隆的盛世监狱精心塑造出来的国民,固然是驯服、听话、忍耐力极强,却无法挺起腰板,擦亮眼睛,迎接扑面而来的世界大潮”。作者说乾隆盛世是逆人类文明主流的产物,他虽然扩大了中国的版图,在那个时期很强大,但是乾隆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这一时期的成就。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历史长河中,更是人无完人,当时做得好做得对,但是当光阴散尽,你的远见你的未来,才会被其他人验证和考验了。

  我的历史知识在慢慢丰富,因为我是理工男。我现在非常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书,因为我很在意男人的内涵及历史智慧,我会越来越棒的。往往越在意什么就约缺少什么,这只是虚张声势而已,但我真的会越来越棒的。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六):饥饿的盛世 - 读书笔记

  这本书介绍了乾隆年间的社会图景,因为着重表现乾隆的施政得失,也可以说是乾隆的一个人物素描。

  书分为几个大的部分:乾隆如何得到皇位;与大臣间的关系;治理下所实现的成绩;文字狱;晚年纵容腐败;与世界的互动

  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乾隆天资聪颖,同时又是历史上数一数二勤政的帝王,这可能源于他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由于他的这一特点,乾隆一朝在开始时确实做到了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吏治清明。而同时乾隆也非常有控制欲,精于计算和辩论,故而对下属有着严格的控制,至少在表面上,削弱了文官集团对皇权的威胁。但同时,乾隆也有着非常显著的缺点,自负、心胸狭隘的同时又非常敏感,他这种不稳定的情绪导致晚年的腐败、文字狱的盛行。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也无法做到开眼看世界,而是狭隘的局限在天朝大国的扭曲图像中,失去了中国赶超世界的最后机会。

  作者起这个书名很恰当的归纳了乾隆复杂的两面性,乾隆治下的清朝国立最为强盛,表面上绝对称得上是盛世,但是同时除了他自己,上至大臣,下至百姓,无不生活在一种强大的枷锁中,思想不自由,肉体不自由,甚至当强盛的国力均摊到庞大的人口分母上,连温饱都成问题。这一切既非乾隆可以控制的,但他确实难辞其咎。在专制之下的国家,其命运由专制者决定,当专制者强盛,则国运昌盛,当专制者昏庸,则国家凋敝,哪怕是同一个人统治,个人的情绪起伏,年龄增加都影响着国家和每一个人的命运。

  如果对个人来说,这本书的裨益有三点。

  第一:修身:乾隆聪明如此,尚且如此勤政,我等实在无理由懒惰。老皇帝即使生病,依然理政不辍。

  第二:治国:上层管理不论有多认真,下层执行一定只会打折扣,所以如果希望优秀的执行,长期保持一致的严格管理至关重要。

  第三:平天下:放眼看世界。不要闭塞,要主动与外界沟通,参与到外界的竞争合作中,找到合适的参照物。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七):盛世凋零

  掩卷叹息,历史细看真是要读出悲悯。放在工业革命前的任何朝代,乾隆盛世都将令后人歌颂倾羡。即使狭隘的部族统治摧残着精神文化,百姓能安家乐业也足可称道。如文中所说:“乾隆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不幸的是,这个盛世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早在乾隆二百多年前,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乾隆主政时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高潮期,乾隆退位后的第二年,华盛顿拒绝连任第三任美国总统。

  此人一生运道极盛,仿佛用尽了中国所有的好运气。从此以后,盛极而衰的下降趋势那么陡峭,直到现在还未复兴。他却幸福地寿终正寝,成为几千年历史中最有福气的帝王。

  他怜悯百姓,重视民生,普免钱赋,励精图治。与此同时,又残酷无比地打击一切不稳定的苗头,大兴文字狱,剥夺士大夫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把文人驯化成奴隶,传统统治之坚固,体制活力之僵化,人们思想之禁锢,都达到了极致。

  一个一心为公的人,品质修养素质,文治武功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有诗情,懂情趣,数十年如一日处理公务,克制欲望,想开万世基业,带领中国这首航母永世安康。但讽刺的是,乾隆朝埋下的隐患,转眼就兑现了,从此被动挨打,被世界抛弃。

  想到此,心中悲凉。人治最大的弊端即在于此。一个民族的命运被一个人所左右,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带进万丈深渊。

  盛世虚幻,吹嘘者贩卖着乌托邦式的梦想。社会需要英雄来改变,还是让它自然地被人类本性所驱动,顺天下之势而为?如果统治不严密,政府不控制到社会细致入微的各个方面,不要把人当牲畜驯养,清朝是否会跟得上世界的步伐吗?黑泽明的《影子武士》提醒我们,维护的帝国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而抹杀的人性却是不能弥补的伤害。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八):历史长河中一艘行得最快的旧巨轮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在位64年,享年89岁。年幼时即被祖父康熙看中备受疼爱,到25岁因其父雍正创设的秘密立储制度确保其平稳接班,顾命大臣是能力显著的鄂尔泰和张廷玉,加上康熙雍正两朝所奠定前所未有之繁荣的稳固基础,乾隆的开局不可不谓稳妥。在这难得的开局之下,乾隆并没有如历史上诸多皇帝一般败家啃老,而是基于他那极高的智商、强大的自制力、无穷的精力和难以遏制的进取精神,将祖辈留下的基业经营开拓。在乾隆统治的中前期,于内他将后宫、亲贵、外戚、太监、权臣、朋党和地方割据等历史上威胁君权的掌握的因素排除在外;政治上凭借勤奋、知人善用和铁腕反腐,打造出了一套极具效率的官僚体制和前所未有的政治清明氛围;对民间保持着充分的怜悯,在赈灾救民方面是最具作为的帝王,使得民心得到极大的安抚;在保障民胃的同时,仍不松懈对民间意识形态的把控,持续三十年的文字狱彻底摧毁了民间一切可能对帝国产生威胁的隐患;对外则通过发动三次准噶尔战役并不惜进行种族灭绝平息了西部侵扰,彻底消除了来自敌国的威胁。此时的乾隆王朝,既无内忧又无外患,达到了自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两千年来的最高峰,可以说是专制政权能够发展的最佳状态,而掌权者乾隆也成为自古所有帝王的集大成者,十全老人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

  现代国家社会思想评判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作为这个国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环境是否富足充实。可是从这个角度再看乾隆盛世,这个外表看上去十全十美的盛世,仿佛并不是那么的华丽,掀去精美的头盖剩下的又是什么?借助乾隆时代那些来到中华大地的外国探险者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个贫穷、卑贱、毫无人权、思想禁锢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所有财富都被统治阶级攥在手中,而人民仅仅只被定义为是奴隶、工具,国家再富足再强大,人民的地位和性质仍然无法撼动。相反,这还已经是专制政府通知下的人们所能拥有的最好的待遇的——免受饥荒、免受战乱、免受灾害,相比于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后的欧洲国家的普通人民,熟贵熟贱无需多辩。

  甚至就是这么一个历三世而成的康乾盛世也不过仅仅持续了一百二十余年,整个国家也因乾隆后期的不那么英明勤奋而急转直下,迅速跌入深渊。联系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不难看出专制这种极为依赖统治者人品的人治政体,哪怕是遇到了像汉武帝、唐玄宗或乾隆这样的开明之君,仍然难以避免“治乱循环”,在人口极度膨胀后快速衰亡。有学者统计,两千多年来的中国盛世和治世加起来不过区区四百年左右,而剩下的就都是充满了灾荒、动乱和腐败的平世和衰世,试想,一国之百姓能生在乾隆年间,不会饿死战乱居然还是幸福至极的事情。可见,中国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皇帝品行上,也不是出现在人民性格上,更不是出现在国土位置上,而是出现在政治体制上,只要政治体制依旧还是君权专制,只要百姓没有任何权利被看做是奴隶是工具,那么哪怕再连续出现十个百全老人,那能预计的后果也不过是更加严密的控制、封锁和奴役百姓,因为这个国家的财富和统治者的功绩与人民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九):《饥饿的盛世》读后小感

  作者文笔的特点是能将通俗与学术完美结合,在用大众化的语言讲述观点的同时大量引用文献,却又毫无乏味之感。

  作者对官僚集团的解读也是非常深刻。“在没有利益驱动时官员执行皇帝政策,总是倾向于被动应付,只求形式上能交代,由此导致敷衍塞责、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而当他们发现政策的空子时,通常会把个人利益伪装成国家利益,刻意把经念歪。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理,官员们热衷于编织关系网,相互通风报信,十分默契地协调行动。在他们的集体努力下,国家政治很快会陷入腐败的泥淖,每一位官员都会成为中饱私囊的“硕鼠”,本来属于皇帝或者说国家的“民脂民膏”被大量消耗,国家的治理成本大幅上升,最终出现“官逼民反”这个命定的结局。”

  作者另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将鸦片战争的起源归结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作者认为,英国人贩卖鸦片的罪恶举动是由于使团打开中国市场失败求取贸易顺差而病急乱投医的临时措施,而英国下议院最终决定派遣远征军的原因是曾随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小斯当东议员认为针对中国当时专制统治阶级性格,必须采用武力征服的方式。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十):历史的拐点----拨开盛世的浮华

  若说朱明亡于万历,亦可说满清亡于乾隆。不可否认,乾隆朝的确可以说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最顶峰,乾隆一朝,人口达到历史的峰值,疆域也是除元朝以外的最大疆域,近无内忧远无外患,国家自信空前膨胀,哪怕是汉唐最鼎盛时期,比起乾隆时期也是大有不如。

  历史的进程总是发展与曲折的统一。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的纵向来看,乾隆朝是中国古代史最富强的时代,但同时中国专制皇权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后也终于在乾隆时期达到了极致,君成大君,臣成小臣,民成小民,臣民完全成了一君之私有,民众没有人权发展权,连起码的生存权也掌握在皇帝之手。这是皇权文化发展的结果,从汉朝独尊儒术、皇权的不断加强即可预见这一结果。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乾隆一朝是近代中华民族走向衰落的拐点,乾隆逝世仅四十余年即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华民族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代。从横向来看,当时的清朝虽然是世界大国,GDP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但这是农耕时代发展了五千年的成就,在更高级别工业时代面前这些成就将转眼即逝。

  盛世是真,这是历史周期规律,但观中华统一王朝,在继承三四代后只要不出现昏庸无道之君都会出现盛世,但不可否认乾隆盛世有乾隆本人所做出的贡献。盛世是假,这是时代的“近视眼镜”戴在了乾隆眼上,“十全老人”与历史帝王相比,的确在许多方面做到了优秀,但时代局限了他,他的目光所及之处不过周边蕞尔小邦,执政后期更是好大喜功,满足于这种国富民贫式的假盛世。

  乾隆盛世是中华民族由盛而衰的拐点,时间轮转到今天,毫无疑问,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今天必将是我中华民族重新走向伟大复兴的拐点,我们要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目向远方,胸怀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饥饿的盛世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