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23 02:28: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100字

  《金刚经说什么》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刚经说什么》精选点评:

  ●想把南怀瑾老师的书都读一遍。。。

  ●很难想象这本书我竟然是听完的。第一次听到“这个时候就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也是那个时候”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内心涌起无限的感动与平静。或许是我听的那位主播声音非常能慰藉人心吧。

  ●“我这些话也是随便说着玩玩的啊!你不要信以为真,如果你信以为真,那你就有所住了。” 可真绕。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指月。)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有一定知识储备再来看讲经。至于说讲得对不对,能引人入门就行了。如筏喻者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已购。金刚经: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

  ●比金刚经,和金刚经讲义要浅很多,讲得也挺有意思。是本佛学入门好书。

  ●南师的解读 值得一读再读

  ●粗读30%,有些不敢苟同,弃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世间事物,尽为心上浮尘,草草劳生,终是一团烦恼。 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一):佛不度人,自悟自渡

  

完全出于好奇的原因,去读了这本书。整本书由南怀瑾先生的讲座整理而成,看完发现有很多是我不能理解的,因为我无法得到一个具体的形象,内容太过抽象。首先书中的空并非是指空空如也,只是一种状态,一种自身的体悟,这就很难去想象。我们人类虽然都叫人类,但是在思想上的距离几乎可以用光年来形容,还有有些个人的感受很难用言语去形容,所以他人的感受我无法体会到。

当然因为这本书对于《金刚经》的具体内容有了一些理解吧,个人的理解是在这个世上,你依然要靠自己,如果你不愿站起来,即便是佛也帮不了你。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二):读后随笔

  《金刚经说什么》。这本书是编辑室根据南师的讲课录音整理的,文字语言看起来其实是更加口语化的,南师的语言逻辑很强也很幽默。但金刚经原本就是完全超越哲学及宗教的。所以,于我这天资愚钝的读者来讲,这本书读下来是痛苦的,而可以从中“悟”到的恐怕也只是表象。慢慢看,每一品翻来覆去的看个三五遍,每当想不通,读不进的时候,就放下,换本别书的让大脑休息休息。三天、五天,十天、半月,再拿起来的时候突然一下子就好像又明白了些什么。有时候读书也是需要走出舒适区的,给自己一点压力,劝自己多一分耐心。学习的路上从来不缺鸿沟和绊脚石,而你一但跨过去了,接下来的旅程将别有洞天。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三):阿弥陀佛

  本书是南怀谨大师所著,大师以自己的见闻、理解,对《金刚经》的内容进行的阐释,让高深枯燥的佛学经典变得生动有趣,阅读此书,如坐于讲堂,听大师娓娓道来,阅读此书,如穿越千载,听释迦摩尼教导须菩提。 此书还穿插了很多佛学的基本知识,凭借记忆,摘录几点: 1、般若,出去寺庙经常看到有“般若”二字,此为梵文音译,意思大概是无上大智慧。 2、菩萨与罗汉,庙里的菩萨通常搽脂抹粉,衣服光彩鲜艳,还带首饰,而罗汉的形象却是一身僧衣甚是简单,这并不是随便塑造的,而是菩萨和罗汉都是大彻大悟者,只不过,罗汉大彻大悟后不再管人间事,由入世到出世(大彻大悟),而菩萨大彻大悟后欲度众生,由入世到处世(大彻大悟)再到入世,所以菩萨所穿居家服饰。 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不是觉得坏人成佛太容易,放下屠刀便可成佛。其实并不是这么容易的,持屠刀者心中贪嗔痴欲望太重,放下屠刀,即放下贪嗔痴,一念放下,一空即空,也就大彻大悟,即成佛。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就不一一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买一本来看看。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四):我创造自己的实相

  

似懂非懂的读完 之前在另一本书里一直强调的【空】在南师这里倒是给否了 看来入门还是得找经典著作来看 不可贪捷径

我的粗浅理解 记录下来 逐渐修正吧

金刚经在讲【空性】事物本身是空性的 并不存在好坏之分 你以什么态度看待他 要将其导向什么方向 决定事物的走向

-修炼的方法

善护念 起心动念 护住心念

无所住 用就有不用则无

不生法相 不着一相

-何处是岸?

现在的你最好 我心即佛心 天助自助者

心能转物 即同如来

人生就是一场梦 你梦醒了 会去纠缠梦境吗?大部分时候是忘记了梦见什么 以这种态度去看待生活 或许更能放下吧

人生到头一场空 都要回到那黑洞洞 爱干嘛干嘛吧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五):我问佛

  我问佛:众生何以平等?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是有亲疏远近,几个月大的婴儿就知道要妈妈,会认生。当我的孩子用她的小脸贴着我的脸,当她的头埋进我胸怀,我对她的爱深刻到无法用语言形容,为她牺牲一切都是愿意的。但若换成不相干的或不熟的人,我并不会去付出什么。所以佛,人怎么能做到对一切众生的感情都一视同仁呢?我不是一个有大愛的女子,我也不认为在灾难中宁愿牺牲家人而救别人的人是高尚的。我信奉的待人观是,谁施恩于我,我便回报谁。谁对我生命的影响大,我付予谁的感情也就多。

  看到讲布施,书上说要把施的行为忘记,丢空,不放在心上。因此联想到当时决定去做义工,去了那里才知道很多人都是带着目的而去,比如为了迁户口,或单位有硬性规定等。而我呢,其实也是功利的,是因为偶然在网站上看到义工还有摄影组,想加入其中以混得名气和提升技术。后来呢,发现摄影组并不是轻易可以进去,于是热情大减。没想到只做了一天,便没有坚持下去。想想如果能坚持下去,那这几年下来的经历一定也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了。

  佛说的对,施是不需要被感念的,相反,你需要感恩接受你布施的人,因为是他让你得到了助人的快乐,是他成就了你的人格,滋润了你的心田。

  行善应该是从身边做起,从一些微小的事情做起,力所能及。

  佛,是你说的有前世今生与来世吗?我真不愿意相信是如此,除了能被感知的今生可以去把握,前世与来世都是被动的。如果真有前世作恶今世报,那是不是对那些遭受苦难的人,越悲惨就越不值得去同情?因为是由于他前世干了坏事,如今得到了报应?这不是滑稽吗?我宁愿相信现世报,为善作恶都在这一世里得报应。什么前世,什么来世,命运从一出生就被定局,这对有些人来说是多么不公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