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是一本由[美] 布莱克·斯奈德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92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021-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读后感(一):写作故事的深入案例分析
偶然间看到一句话“我们仍然会喜欢超级英雄,虽然我们不是超级英雄,但我们在生活中都曾经面对各种各样的小人。”这句话对于彼时的我来说印象深刻,当我看到书名《救猫咪》的时候我先入为主以为这是一本温馨的萌宠小说,直到看完才知道这是一部经典电影剧本解析的书籍,万事万物皆有理论可循,我们以前只顾观看电影,却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电影背后的拍摄手法和故事逻辑,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故事内涵,而不同的编剧采用了不同的创意向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对于编剧来说,多看电影,理解影片的结构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但是这对于从事编剧行业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进步方法。 这本书一共有10个部分,作者将电影类型分为10种,分别是惊悚片、神奇魔法电影、困境求助电影、人生变迁的电影、讲述伙伴情谊和推理调查,普通人的故事,超级英雄的电影等,每个部分都为我们介绍了相关的影片,并深入剖析了这些影片的内核,以及它想传递的中心思想,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往往只是抱着去放松的态度观赏一部影片,故事讲得好,就会觉得钱花的值,故事讲的烂,可能去豆瓣上评价一个低分,但是作者告诉我们,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故事,只要用心去想,总能有办法讲出故事的新版本,将自己的创意放入已有的故事框架中,从而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故事题材。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原罪才是一部真正的怪物电影成功的根本原因,被吃掉只是一方面,但是如果被吃掉是我们行为导致的结果,就会为恐惧增添一种罪恶感,使得恐惧更加活色生香。”我觉得这句话耐人寻味,但是不幸的是,我并没有喜欢看怪物电影的癖好。 这本书里作者列出了很多经典的剧本,并将写作结构分为类型,开场,阐明主题,布局铺垫,展开讨论,结局和终场画面,把一部电影的剧本切割开来,从专业角度去分析电影剧本。让我们更快速的了解到电影中故事的中心思想。对于电影《神秘河》的剖析让我最为难忘,这个电影传达的主题是:即使是最无辜的人,也必须面对自己,以及自己的罪恶。虽然在原剧本中时间跨度比较大,角色也较多,但编剧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法让这部具有沉郁叙事风格的电影变得写实,人类社会林林总总,但每个人各有各的行事规则,面对自己的黑暗面,并好好解决它,是我们要一直去学会的。 读这本书可以带给我们的很多,在以后看电影的时候,不光是看到精彩处的呐喊,还能够对于精彩的电影情节进行自己的一番解读。在作者介绍的多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傻瓜获胜这一章节,这些“傻瓜”人物一直被别人忽视,但也尝尝能够因出其不意的大放异彩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傻瓜人物在电影中往往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想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但是这种人其实是我们内心的另一面,这种人往往能建功立业,成为名利场中的一员,这类型的故事往往最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最喜欢看到的往往就是一个开始不被重视的很惨的人,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受到了别人的尊重,带给人内心爽感。看电影如果能够这样看,带给我们的益处是无穷的,至少在我自己看来,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光影人生。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读后感(二):经典电影剧本解析
《救猫咪2》是作者布莱克·斯奈德同系列的第二本书。布莱克·斯奈德是好莱坞著名编剧、作家、剧本顾问,被誉为“好莱坞最成功的的职业编剧之一”。
在《救猫咪1》中作者谈论了作为一个电影编剧,该如何编辑自己的剧本?
而这本《救猫咪2》实际上是一本经典电影剧本的解析。显然这个经典电影的解析比电影编剧所谈论的内容更多,所以这本书比《救猫咪1》足足厚了一倍。
这本书里面选了十种类型的电影来做了一些分析,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喜欢写影评的同学。我常常会在看完电影后有一种找人谈谈的感觉,有时候想大赞,更多时候想吐槽,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下笔。
看了这本《救猫咪2》之后,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作者对于每一种类型的电影的分析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因为他是站在制作者的角度来分析,比我们站在观众的角度上看一部电影,想法完全不同。
这十种类型包括: 一,屋里有怪物, 二,金羊毛, 三,愿望成真, 四,陷入困境, 五,人生变迁, 六,伙伴情谊, 七,推理调查, 八,傻瓜获胜 九,制度之下, 十,超级英雄。最近世界流行的大片的趋势就是超级英雄类,对此我很感兴趣,所以我们来看一下这一部分。
这部分第一句话说得就非常好,“每一个超级英雄都要对上一个超级大坏蛋。”
所以说,这类的电影不仅要塑造超级英雄的形象,最关键的是还要塑造超级酷的坏蛋的形象。
作者布莱克·斯奈德也说这是他最爱的一类故事,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电影类型。
这样的超级英雄电影,我可以随口就说出一堆,譬如说《复联系列》,《黑客帝国三部曲》,甚至迪斯尼最近出版的一系列公主电影,其实也是包含了超级英雄的部分,这些超级英雄变成了公主。
而超级英雄之所以能和傻瓜获胜区分开来,是因为超级英雄有一个旗鼓相当或者是超级厉害的宿敌。就因为两者之间的力量几乎相当,所以区分他们之间的原因,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信念。
布莱克·斯奈德在这一部分还提出了一个“超级英雄的诅咒”。超级英雄为什么要恢复平凡人的身份?为什么不能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超级英雄的身份呢?是因为太过于完美,一切都心想事成,顺风顺水的人完全不会招观众的喜欢。
看完这一段我恍然大悟,为什么超级英雄都这么悲情,原来还是受困于观众的感受啊! 看电影的观众完全不会想到,这些超级英雄为什么要有一些很难诉说的困境。我们只是要关心这部电影的故事好不好看,打不打动我们,故事刺不刺激?
从这一段就可以看出作者在谈论这些电影解析的时候,还是以编剧的角度来看待的。
作者用了《愤怒的公牛》来作为这一部分的典型来分析,包括分析了它的影片类型和同类影片,《愤怒的公牛》的节拍表,也就是整个故事的节奏顺序。
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还向要编写超级英雄故事的作者们,提供了几个问题,来检验你自己所创造的超级英雄合不合格。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作者在经典电影剧本解析讲中讲得非常的详细,可以作为写剧本的一个参考。
但是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想要依靠书中的节奏来写一个剧本,我还是觉得是不太可取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了很多的写小说写剧本的书,依然写不好自己的小说。
这些课外的辅助书籍都是你自己用来检查自己剧本的缺漏而存在的,而不能够替你写自己的小说或者剧本。
只有当你写了几十万字、几百万字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经典的解析,你才能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简单地说,并不是你看了这些书才会写剧本,而是你看了这些书之后才能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
所以说,如果你是想要写小说或者剧本的话,比起先看这类的参考书籍,我觉得第一步还是先把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写出来吧。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读后感(三):这本书要推荐给每个领域想要“讲好故事”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前段时间,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我拜读了著名编剧、作家布莱克·斯奈德的《救猫咪》,发现剧作原来有这么多套路可循呢!
比如:
一句话故事必备的四大要素——反讽、美妙的脑补画面、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绝杀的片名永恒不变的七大创作法则——救猫咪、泳池里的沙皇、双重魔幻、铺垫过长、糖多齁死人(又称黑人兽医)、小心冰川、人物弧光最好用的十五个电影节拍——开场画面(1)、阐明主题(5)、布局铺垫(1-10)、触发事件(12)、展开讨论(12-25)、进入第二幕(25)、副线故事(30)、玩闹和游戏(30-35)、中点(55)、反派逼近(55-75)、失去一切(75)、灵魂黑夜(75-85)、进入第三幕(85)、结局(85-110)、终极画面(110)通用的10种电影类型——屋里有怪兽、金羊毛、愿望成真、陷入困境、人生变迁、伙伴情谊、推理调查、傻瓜获胜、体制之下、超级英雄搭配《救猫咪2》食用效果更佳,因为……《救猫咪》系列的第1册更像理论科普和技巧教学(顺便get写影评的tips);而第2册就是妥妥的电影片库(超级影迷的福音啊,拯救剧荒的宝藏啊)!
《救猫咪2》通过对50部独特非凡的商业佳作里的“套路”分析,加深我们对这些“套路”的理解和应用。最后还附赠了一个影片列表——推荐了500部可供参考的同类电影,再也不用担心没片可看了!
据说,每一个搞短视频创作的人都关注了至少一个干货博主,试图走个捷径,去迅速Get打造爆款的脚本撰写公式和技巧……
比如:
· 爆款标题公式——年纪小/身份普通+短时间/方式简单+赚多少钱/涨多少粉
· 热门开场套路——很少人知道/我这么做很危险/可以轻松获利
· 万能内容脚本公式——3秒制造冲突+15秒化解冲突+20秒剧情反转+结尾引导关注
但,听了很多道理,还是做不好短视频……
不如看看这套书吧!
上面那些技巧在《救猫咪》这套书里都可以找到更详尽的解读,毕竟是曾与迪士尼、环球影业等好莱坞大制片厂合作,一个剧本可以卖出几百万,被誉为“好莱坞最成功的职业编剧之一”的大神所著。(是的,很多技巧不论是长影片还是短视频都可以通用。)
对于每个知识点,书里不仅给出了范例,还奉上了日常练习方法。
比如一句话故事:
“一个新婚夫妇要在圣诞节这天跑遍双方父母的4个再婚家庭”或者“一个商人爱上了他雇来假扮女朋友的妓女”
是不是一下勾起了你一探究竟的欲望?
有钩子、有反讽、有脑补画面,把一个特定类型的人物推进一个超乎他理解的世界,给观众一种不得不挠的瘙痒。
那……有没有可以套用的公式?
有啊,针对不同类型的账号都可以找到适配的技巧!
首先,人设上——
有描述主角的形容词+一个吸引人的能让人产生共鸣的目标
举例:一个家务繁忙的妈妈在想自己的头痛什么时候才能减轻(这其实是泰诺广告,看,广告也可以套用这个逻辑)
其次,讲故事——
营造有冲突感的场景+在情感上有最遥远、最曲折的路要走+能讨大多数人的喜欢(或者说瞄准大众市场)
举例:一对二十多岁的年轻夫妇,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和北京二环的房子,踏上了流浪人生。(嘿,这是个真事)
还有,要强调原始的驱动力——
“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的人、对死亡的恐惧”
真实而简单的欲望,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举例:最近几个爆火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是母爱的守望;《送你一朵小红花》聚焦癌症家庭对死亡的恐惧;《我的姐姐》讲的则是重男轻女家庭里女性的生存之道……
《救猫咪》里的套路还可以应用在写作上。
其实,最初得知有这样一本书时,我下意识觉得这样的书的购买者都是专业的、影视行业内的人,但后来我发现反倒是很多非专业人士因为对故事创作感兴趣而购买并在阅读后大力推荐它。
我出于好奇,当然,还有被萌萌哒书名击中,把《救猫咪》和《救猫咪2》两本都买回来了,看完找到了它能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那都获得良好口碑的原因——这本书“说人话”!
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每一个概念都解释得透透的,加上一些熟悉的电影作为例证,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门槛。
而且经过仔细研读,我发现它的应用范围真的很广,每一个想靠写作发家致富的人也可以买回去学习一下。毕竟一个打动人的故事,不论是以文字形式出现还是通过影视剧呈现,好就是好!
就像现在越来越多的博主把知乎的高赞段子拍成短视频,反响非常不错;春节档的《刺杀小说家》也是翻拍自小说,还搞了一波互文,被观众称之为“惊喜之作”;当然,也有一些电视剧/电影热播过后写成小说的,同样大受欢迎。
说实话,“讲好故事”这个本领每个领域的人都应该具备,毕竟不管哪类面向市场的产品,讲好故事才能打动客户,连李佳琦的直播话术都是有“套路”的,不信你仔细琢磨下……
李佳琦在推荐口红时的文案:“这个颜色就是夜店女王的颜色,涂上这个你就是舞池里的焦点!”“这个就是女明星走红毯的时候必涂的颜色!”
他推荐某零食的文案:“周末休息在家追剧,从冰箱拿出这个边看边吃,简直是人间最美好的事了!”
他在讲解太阳镜的时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戴着太阳镜在沙滩上美丽陶醉的样子……”
他就是通过描述场景,让消费者产生代入感,唤起消费者潜在的需求,提高转化率的。(这些“套路”都可以在《救猫咪》里找到踪迹)
综上所述,这本书要推荐给每个领域想要“讲好故事”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读后感(四):“节拍表”体系类型结构化地看电影
《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指南》一书作者布莱克·斯奈德是美国编剧、作家、剧本顾问,他与迪士尼、环球影业、安培林等好莱坞大制片厂合作,先后售出十三部原创剧本,被誉为“好莱坞最成功的职业编剧之一”,在《救猫咪》系列里,作者分享了自己在编剧上的经验。
比如,“抄袭”,俗称找素材找资料,只要有个好点子,就找来相关相似的电影看看其他编剧如何处理,学习长处,需要哪些突破,不只是单纯的“看”,还会拿着秒表和便笺本记下每部电影中各个节拍点的位置,前因后果,研究结构,分析手法以及添加新的元素等。——这种精益求精的认真钻研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大部分人“看”电影就是看个热闹,调节下心情,很少会这么细致地用心研究电影,但职业编剧不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布莱克·斯奈德的经验分享对于每一位无论是想成为编剧还是想深度看懂电影的影迷们来说,都非常有价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更深。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指南》延续第一本的风格,同样将电影分为10类,每类选择5部电影,这些电影涵盖上个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各个时期的经典之作。通过50部电影的分析,作者布莱克·斯奈德向我们展示了各类型电影的特点、类体、电影之间的关联、同类型新作的亮点等等。作者通过这些可以归类的类型电影分析,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看懂电影的自有体系,将“看”这个动作细化为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相信,通过阅读此书,打开思路,学得此体系方法的朋友,在之后的看电影过程中,也能体会更多的电影乐趣。
作者布莱克·斯奈德认为任何成功的电影依赖于两个要素:类型和结构。
类型是我们要看什么样的电影,科幻片、喜剧片、动作片、英雄片还是剧情片等等。作者并不是如此简单粗暴的分类,不是依具固着的影片印象分类,也并不满足如此片面大众化地归类,而是进一步根据影片对人心理潜在的影响,比如“愿望成真”“陷入困境”“人生变迁”“伙伴情谊”“屋里有怪物”等——以人的观感角度分类,也更为关注人类情感中的共感部分。可以归类的电影也意味着目标人群分明,但这也不是要局限某一小众人群,对布莱克·斯奈德来说,“满足了其中一类人,就会满足所有人”。
在“结构”上,布莱克·斯奈德总结了自己的节拍表:开场画面,阐明主题,布局铺垫,触发事件,展开讨论,进入第二幕,副线故事,玩闹和游戏,中点,反派逼近,失去一切,灵魂黑夜,进入第三幕,结局,终场画面。
这十五点内容,就像是西医看病,病人进了急诊室先做一番CT抽血检查,将血液和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都计较一番,再从这些数据里分析得出病人具体生了什么病,以便对症治疗。布莱克·斯奈德针对50部电影,将类型与结构的节拍分析法贯穿其中,所以,这五十部电影如果你不怕剧透的话,一本《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指南》完全帮助我们理解电影进程的广度和深度,从文字的起伏里再“看”一次电影剧情设置,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编剧不会直白告诉你的小技巧们。
这本书电影多,介绍细致,有方法有体系,完全可以是编剧圈或资深影迷“装B格”的一部利器。故事新编,讲究新瓶装旧酒,即便是同类型滥俗熟透了的题材,但是角色、情节、剧情“化妆打扮”一番,人们还是喜欢。
一,怪物电影,有三元素:怪物(超自然能力,纯怪物、家庭怪物、连环怪物、超自然怪物、虚无型怪物,邪恶),屋子(封闭空间,逼仄环境,与之相对的是孤立无援的处境,无路可逃,魂飞魄散的险地),原罪(贪婪、无道德、性、无知等)。注意:怪物没本事=电影没意思。为了衬托主角,怪物电影通常会设置一个“半人”角色做铺垫,起到渲染怪物历害程度、神秘、伤害后果等作用。
二,“金羊毛”,此类型乍一听有点让人费解,其实就是“在路上的故事”,或者说公路片,着眼点在路上的经历而不一定是结果。这类电影原型通常是经过“一路上历尽艰辛,最终战胜了自己,拿到了奖励”(金羊毛)。可以细分的子类:好友羊毛(格调轻快)、史诗羊毛、独行羊毛(一个人的孤独旅途)、传记(一个人生命之旅)、竞技羊毛(竞技类)、不法羊毛(寻宝冒险)等。这类电影的三要素:一条路,一个团队,一份奖励。在分析团队时,作者指出团队的向心力来源通常是主角,而主角一般都是“呆子”——精力旺盛且单纯执着。在路上的故事很动人,但多会设置一些“臭狗屎”让计划比不上变化,让近在眼前的胜利又多加波折。金羊毛故事的反转在于,当人们历经险阻拿到金羊毛时却意识到这一过程中收获到了比金羊毛更为重要的东西:可以是亲情、爱情或友情等等一切人类缺失的东西。对此,作者认为写好公路的秘决在于“让旅途中的每一站都很重要”,“每一段行程都要有原因,要有意义,不能只是因为好玩”,“要赋予情节一个不可不为的理由”。
三,“愿望成真”电影的通律:追求自我,才是真正的魔法。愿望成真电影受欢迎是因为让人们从现实中逃离,借助电影的魔法获得心灵自由的渴望,就像“重生”派故事,让人生重来一回,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这类电影有“交换身体”“神奇宝物”“天使降临”“超现实传奇”等等魔法手段,于是“一个愿望”“一个咒语”“一个教训”就是这类电影的三要素。愿望的主角需要被赋予权柄或因果报应的作用对象,咒语即魔法手段是新鲜的,比如让人神魂颠倒的香水,身心互穿,角色变幻,喝下神奇药水,诅咒,梦境等。至于教训则是一番猛操作之后,主角的改变、领悟、成长。从魔法结束到魔法开始,形成完整的闭环。此外,这类电影中通常会设置一个“知情人”,用于在第一人称故事里,从第三方立场上推动情节发展,完善世界观。
四,“陷入困境”,是人类面临生死抉择的寻常问题。“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这类电影能激发人的共理心,唤醒内心力量并磨砺求生本能,所以也受到普遍欢迎。这类故事通常有:“间谍疑云”“匡扶正义”“家庭问题”“天崩地裂”“自然威胁”等情景,同样有三要素:一个无辜的主角,一个突发事件,一个生死攸关的生存测试。一个巧妙设置“台风眼”,即一个可以喘息片刻的时机或不离左右的盟友。和“金羊毛”类型比起来,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一个顺势而为,一个绝处逢生,否极泰来;一个是顺水推舟的结果,一个是意志的胜利。
五,“人生变迁”,是生而为人必然经历的生老病死。作者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接受了真正的自我,好坏都照单全收,才能终结这种折磨”。这类电影细分有“劳燕分飞”“青春萌动”“欲望沉沦”“人生终点”,暗合人生的几大关口,所以,这类电影的三要素是一个人生难题,一条错误的出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接受。错误的出路有时会以一个折衷的方法或者看似完美的解决,其实本质是逃避的人生态度,其后也会因之错上加错,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解决之道还是正面拥抱痛苦,与自我和解,直面真实自我。
六,“伙伴情谊”,我的生活因你而改变。属于温暖牌电影,满满的爱意,可以是“挚爱宠物”(人与动物的温情),“浪漫喜剧”,“最佳拍档”,“倾世绝恋”,“禁忌之爱”等。这类电影三要素:一个不圆满的主角,一个能够让他补全自己人生的对手,一个将二者分离的困境,但实际上这个困境正是让他们更加紧密联结。这类故事里,对手的设置很巧妙,他是催化剂的担当,有时是双人戏,有时三角戏,四角戏,第一眼便有冲突,一开始就像南极和北极,但正因为这种差异配置,经过一些情境的发酵,越加有味道。
七,“推理调查”,抽丝剥茧的过程也是走向黑暗邪恶内心的过程。这类里有“黑色电影”“政治权谋”“异世奇谭”“警察办案”“个人探秘”“案中案”等,三要素是,一位侦探(自以为自穿一切,其实猜不到结果),一个秘密(这是整个事件存在的基础),一个黑暗拐点(主角可能在这里黑化)。打破规则,从黑暗中重生,最终结局必然是黑暗得让人惊惧又发人深省。《总统班底》《银翼杀手》《神秘河》《追凶》等都属于此类。
八,“傻瓜获胜”,这类电影里,傻不是真傻,要不运气好,要不就是聪明得装傻。这类里面有千奇百怪的表现,比如“乔装扮相”“政治讽刺”“性 喜剧”“离水之鱼”等结果出乎意料之外。故事三要素:一个傻瓜(通常是当作傻瓜的呆怜虫,日常被忽视的人),一个既有体制(面对或反抗,有旧便有新),一次华丽转身(通常会催生一个全新身份,或者获得一份成长)。结论也相对很简单,傻人有傻福。
九,“制度之下”,其实这一类与前一类“傻瓜获胜”有相似之处,不过,“傻瓜获胜”强调的是个人的变化,而“制度之下”则反思人类群体与制度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细分则有“军队规章”“公司风云”“家族伦理”“群体事件”“人生导师”等,三要素:一个集体,一个抉择,一次牺牲。这类影片的共同之声:如果“顺从体制就意味着人生将如荒原般贫瘠”,“如果无视自己内心的声音,那等来的结果就一定是毁灭”。总之,要勇于反抗规则。这类电影有《上班一条虫》《撞车》《训练日》等。
十,“超级英雄”,人人都爱英雄,但是英雄总需要一个超级坏蛋做陪衬。所以,无论是“人民英雄”“漫画英雄”“虚构英雄”“童话传奇”都在讲述天选之子的宿命。三要素:主角被赋予一种能力或者一项超级任务,一个宿敌,一个诅咒(或者说弱点)。这类与“傻瓜获胜”比起来多一些壮阔,或者更普适的正面的教育意义,传达更理想化的信念,以及世界规则范畴的价值观。这类电影有《愤怒的公牛》《狮子王》《黑客帝国》《角斗士》《蜘蛛侠》等。
布莱克·斯奈德的分类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分类,而是从底层逻辑上将相似的片子归于一类,归类其实更多是基于发掘出满足人类内心预期的东西,这便是帮助我们去除电影华丽的血肉,看到真实的骨架。这种拆解方法其实对于我们形成电影思维非常有启发性,对编剧来讲,也是“磨练讲故事本领的新方式”和好方法。从理解故事到理解创作逻辑,再到理解其引人入胜的原因,只有逻辑清晰的人才能讲出好故事,也只有探究故事的本质,才能在故事逻辑里诞生出新的好故事。
书本最后,作者开出了一长串的影片列表,非常的长,想看电影的朋友可以按图索骥了。
很棒的一本电影指南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