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是一本由曾国藩 / 檀作文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3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国藩家书》精选点评:
●发人深省的一本书
●还是挺有趣味的。看到后面越能体会到曾国藩异于常人的地方,其实是对正确的事一直在坚持而已。
●虽是选本,但也足以窥探曾国藩思想之一斑,服膺理学而不空疏,做人做事脚踏实地,境界比那些虚伪的理学家、性灵学家不知高多少。但一人有一人之哲学,想以自己的哲学规范子弟辈,用心虽苦,却难免龃龉不合。
●历时一年多,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沉淀一下,过几天写一下读后感吧。
●值得反复读
●曾文正这样的清国大员,对自己的弟弟,像父亲一样,事无巨细的谆谆教诲,值得现代人学习啊!
●摘抄了很多警句,还需身体力行,尤不能怨天。
●有些错别字,自己古文水平有限,看翻译觉得翻译得一般。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读书恰解时下之惑,甚幸 1.有恒 2.立 3.达 4.留客久住,六者俱恼
●自我修炼与为人处世之道都被曾国藩说尽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一):难受时读书
这本书陆陆续续读了4年了吧,还没有全部读完,但每次读到一点都会很有感触。 其实刚读的时候,很难静下心,但偶尔难受的时候,拿起来读几页,会有茅塞顿开之感,而且,随着自身阅历的丰富,感触会越来越深。 曾公的为人处世,自我管理都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不管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都会让人受益匪浅!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二):悔
一早想看,但苦于卷数繁多,犹豫不决。然后看到这个单本的选本,先试一下。买后5天即看完,轻松易懂,训诫诚恳。
一代名臣,立德、立言、立功。
选本囊括自30岁任翰林检讨至亡前一年的书信代表。看到其不同年龄、不同官位的心路变化。
三十多岁时因任翰林检讨,多负文职,此时致力于诗书作文,略有自负,重交友质素,称“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也”。教训诸弟读书宜专,不可随意切换,以免流弊。也细细嘱咐家中巨细事项。
四十岁时抱憾人事繁多,无暇读书。建立湘军,主管军务。
五十岁时称“悔”,多见人是处。戒傲戒惰。
可借鉴的点:
家训:书蔬鱼猪,早考扫宝
为官:廉、慎、勤
自立课程: 写字、写《茶余偶谈》、读史,终身不断,强调学者“有志、有识、有恒”
为官越大,越是忧惧,恐位高非福、有跌坠之虞。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三):修身
事无大小,只有当下。
曾国藩对于家人的叮嘱,以及各方面事项的指导,直教人感到细致入微。我们求真理,我们求答案,想要达到他的境界。可答案许多时候并不在他身上,他只是一个我们想要的状态的表现。
从曾公与家人的羁绊开始,他似乎就肩负着榜样的责任,一股对国家的责任练出他的胸怀与广阔,而另一股对于家人的责任则练出了他的谦卑与入微。家国,家国,于家于国他都做到的一个人可以做到的极致。
有了方向,才知道方法的重要性,他于家国的责任则是他终身所寻的方向。而他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中华五千年的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时想要拆开一个去理解,但其实这一是一个整体,只有心系了家国,才会想要明了天下,才明白自己的渺小,可以在当下脚踏实地的开始修行之路。不断的拉近修身与平天下的距离,使之共通,一边是日常小事,一边是人间大事,将他们最终归结成一个本质。
我想这便是曾公古今第一完人的答案,他做到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四):值得一读,也可不读
“书信”这种题材应该归入笔记体,因其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比较自由。与《傅雷家书》相比,本书自然立足于传统文化,并且更像“家书”,家长里短、饮食起居、修身养生都有涉及。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认为读书宜专,且须一本一本地读,此本不完不宜读它本。此论对于初学者,恐其食杂不化,或是良言。初学者毫无根基,于学问尚无力主动选择、吸收,涉猎太杂,自然难成系统,只如一堆烂砖。故宜择善而精读,待略有根基,有了辨别优劣、主动吸收的能力,就可立足根本,按己之所需,有目的地四面出击,不论是何科何门,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便可拿来一读。读也未必读完,问题解决即可放下,就如今日之写论文、做课题。
洛克说,人之初就如一块白板,空空如也。佛教认识论有“种子”之说,物理学的结晶凝结,即使达到了过饱和、超低温,也仍然需要一个起始的核,才能够实现结晶凝结,晶体才能够生长。最初的专,最初的师父领进门,就是为了种下这种子。
曾将学问分为义理之学,词章之学,考据之学,并以义理为上,词章次之,考据为己所不屑也,很是一种见识。义理为内容,词章为形式,考据则提供材料。近代之所谓“实验”也属于广义上的考据,此大概其所未曾料也。他所不屑的那种考据只是以乾嘉为代表的为考据而考据,非为义理而考据也。
其对“格物”的理解,亦甚有见地,曰:“格物,致知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五):曾国藩家书语录
1.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师友相互扶持,即便是懦夫也能立下志向。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2.早起是先人之家法,无恒是吾身之大耻,不重是尔身之短处。 3.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5.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常:恒常。 6.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斗斛中的谷物满盈,人们便用刮板刮平它,人要是各方面求全求过以致满盈,则天会像刮板一样刮平他。 7.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8.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如果能去掉恼怒和贪欲来保养身体,保存倔强的个体来激励志向,就能每天都获得无限的进步。
9.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要以发奋图强,办事圆融作为根本,平时应该以不怨不尤的态度对待天命对待别人,让它发挥作用。
10.晓得下塘,须要晓得上岸。
11.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求。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