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一本由[日] 青山七惠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快乐》读后感(一):新的七惠
每次短评写不下,但书评又不想写长...好别扭...
和青山七惠其他长篇感觉完全不同,褪去青涩,节奏感情拿捏得恰到好处,丰富而没有杂乱之感。从芙祐子出走开始,四个人的交织的回忆和描述很精彩。回归主题:不同人们的生存之道,恋人/夫妻之间形而上的平衡,假面与真实的自己......抹掉世俗定义的边界,打破乌合之众之于道德的枷锁,假设一万种可能性,然后去探索,去质问,去演绎分析。这样给人思考的青山七惠,我第一次感觉到。
《快乐》读后感(二):【2018·阅读记18《快乐》】
慈悲虽然在本质上与怜悯没有什么不同, 却不似怜悯那样丑陋。 ——青山七惠《快乐》 第一次看青山七惠的小说。 日本人总是能将各种关系折腾得很变态, 亦或是我及周边的生活太平常。 日本文学特别多扭曲的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 估摸着和他们平时表现得特别规范特别完美有关。 只要是人, 总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和缺点。 在社交化的社会过于看重自己的各种细节完美, 其他情绪势必需要通过另外的方式宣泄和表达的。 这样, 整个状态才会持续的均衡下去。 我不是特别喜欢这种小说。 推荐指数⭐⭐
《快乐》读后感(三):快乐
想起雅人叔在《胜利即正义》中说,“仅仅因为喜欢在一起而结婚,为了钱而结婚,为了晚年有人照顾、为了得到性伴侣、为了要漂亮孩子而结婚也是个人的自由”。 诚然为了任何事情而结婚都是每个人的选择,为了钱、为了展示男性的雄风、为了占有欲,为了不伤害别人,甚至不知道为了什么,这都是可以的。 但这不是最可悲的吗? 青山七惠以快乐为题,四人行游玩威尼斯,看似将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旅行,但当每个人都抱着不一样的目的,当紧紧抓住的爱情的魔法石不在的时候,这一切都将不再快乐。快乐将变成一个反讽。 林夕写着“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但其实,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快乐》读后感(四):真正的快乐到底是什么
被名字所吸引也没怎么看简介就买的一本书,看完觉得好像一点都不快乐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定义的想追求想拥有的快乐,每个人在这追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迷雾中,到了最后,也许有人能拨开迷雾找到答案,但也有人就像耀子“没有的总归还是没有……."让人觉得悲伤。
故事从两对夫妻一同出国旅行所展开,他们各自心中都有不同的想法,混杂着又咸又湿热的海岛空气,有些闯入者打破了他们原本的轨迹,又或者是更让他们明了自己。
在这里的每个人注视着,也被注视着,有些注视是有回应的,有些是没有的。剧情的走向有点“狗血”,一切从多话的芙祐子消失开始“失控”,一直一同行动的四人有了各自的单独空间,一些人彻悟,如芙祐子、如慎司、如德史,而耀子也发觉,自己以为拥有就会快乐的东西却并没有与预料中那样到来。
喜欢青山七惠描写的那些景色,营造的夹杂着气味与温度的氛围,仿佛是一种久远的记忆。就像第一次看她的《一个人的好天气》,那幅夏日日落前睡醒窗前的景色让我印象深刻。
《快乐》读后感(五):岛
青山七惠还是那个青山七惠,只是清新的文艺少女也会经历结婚等一系列琐事。题材自然会变。 真实的是虚假的,要不即将变成虚假。 我们遇到一个人,爱上一个人是毫无规律可言的,一猜就错。没错,理由就是荒唐得让你永远预谋不到。而这关系易解也易缠。 他们到那座岛上,是有一些事未竟。他们在他们平日里所呈现的外表下,波涛汹涌。哪有一眼就能望到底的人呢?经这一游,认识了自己,完成了自己。 这座岛是货真价实的,因为这座岛不只是有美丽的一面。完美的东西根本就是谎言,是假的。货真价实的东西,都不只是美丽的一面。 当他们踏上回去既有轨道的船时,都逐渐开始晕船。“所有人的嘴唇都湿润了,咽下不断涌上来的酸酸的胃液,忍住各自的呕吐面对这发生的以及即将发生的一切,盯着远方变得朦胧的灰色海面。”而面对这到来的以及即将到来的一切,芙祐子也只有一句“我,犯恶心”。
他们快乐吗?不管快不快乐,也只能像那钢桩上的海鸟,预示着他们以后漫长人生的海鸟。“所有的海鸟都面对船行进的方向,没有一只例外。”
《快乐》读后感(六):评《快乐》
耀子对芙祐子说,不对真品执着,去寻找仿制品,并乐在其中,这才是幸运,可她自己却对十几年前那场如梦般的短暂时刻念念不忘,以至于一直在寻找可能代替真品的仿制品,失望之际,跟仿制品里最低劣的结了婚,可结了婚,她还是寂寞。她按照别人希望的那样活着,对真正的自己视而不见,多年后再次遇到那个人,她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不寂寞了,结果她还是失望了,那个时刻重演,幻梦依然是幻梦,也如她说威尼斯这座城市一样,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另一个他,她快乐不起来了。
慎司因为外形上的不足曾动过死的念头,之后,凭借世人认同的成功,他找到了解脱的方法,也渐渐陷入肉体游戏中,他很难对女性付出感情,即使是自己求了几次婚的妻子。那个17岁对他毫无保留的少女,让他有了幸福的感觉。
德史因为外形姣好,各种他曾经想要或不想要的女人,都轻而易举得到,他对食物说不上喜欢,却每次都吃很多,他从没体会过那种迫切又直接的感觉,他想要这种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他觉得真实,所以他跟外形条件不怎么好却迫切想跟他在一起的芙祐子结了婚,她对他好,跟其他女人不同,他是这么认为的。
28岁的芙祐子是这四人里最年轻的,跟他们一起游玩吃饭,她看到了自己过往的那种直接是多么幼稚,她毫无保留的对德史付出,不管是金钱还是肉体,却依然抓不住他的心,她试图转向别的男人,可一夜之后,她爱上了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却连送她回去的诺言都不履行,她的期望又落空了。
《快乐》读后感(七):快乐不快乐啊?
看了一下这本书的评论,我觉得大家评得都好有道理。
但是我挺喜欢这个故事,而且推荐给了身边好几位朋友,是不是我的品位有问题……天了噜……
两对夫妇:
慎思<——>耀子
德史<——>芙祐子
前面一对儿钱色结合的,双方都觉得对方挺肤浅,无论是对爱情还是对生活的理解;
后面一对儿色爱结合的,双方都觉得自己挺简单的人,生活也应该是如此简单,却被卷进了不那么简单的(男女)关系。
印象最深的是慎思,一颗被碾压过的心灵住在他的丑皮囊里,我猜他面对耀子的时候一直都是不自信的,并没有彼此属于的归属感,所以会渴望另一个男人代替他占用自己妻子的肉体,德史就是那另一个人,外形就不用说了肯定那家伙小伙帅呆了。——这种想观赏自己的欲望女作家可能写得更好一点。
芙祐子被慎思尊重,我想是因为前者的忍耐、简单地没有顾虑地去爱,是慎思做不到的。当然提到两性,慎思还是喜欢美人,所以他对芙祐子没有逾矩的想法。
多年前的德史和耀子那一次看起来莫名其妙的性爱,我觉得作用只是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联系而已,德史对慎思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对耀子的重要程度。
最后,德史这种蒙昧却英俊无比、兼有一点悲悯的温柔的男性,女作家们最爱了。
(我没有剧透吧?)
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挺精彩的。
《快乐》读后感(八):读后感
因为对于青山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等作品留下的好印象,所以买了这本新书来看。
但是并不是很好看。有点失望。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作者的全能视角,她写全部四个人的心理活动,以便让读者理解人物。写的用力,显得平面。青山之前没有这样的视角写过。关于情欲的部分写的还是有点意思的。人物也是有特色。但是作者还不知道怎么写活他们。
这样的类型的故事有点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过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四个人物明显要可爱的多了。而且青山的四个人物,并没有让读者看到他们的成因。我能理解特丽莎,因为她的母亲。我也能理解托马斯,因为书里写了他和他儿子的互动。但是青山的人物,缺少一些支撑性的东西。完全的故事,仅在四个人之间展开。故事的时间跨度,仅仅是岛上的旅游期间。其实这样是比较难写的。
书里有些点还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只是一点点的元素而已。4个人物就类型来说是各有鲜明的特色,但是都比较扁平,不可爱,不喜欢。还有一些打酱油的人物,也是面目模糊,好像威尼斯岛上热乎乎的空气,带着面具的人。有点诡异,有点恐怖,有点莫名。
我有点在想,青山写了那么优秀的少女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但是目前来看,她的转型是失败的。她还不足以驾驭更加复杂的题材和故事长度。感觉写少女小说,和写大部头一点的故事之间还是有一个很大的鸿沟的。
本来觉得翻译的不好。但是查了一下译者,和怒的译者是同一个人。那我就有点不理解,阅读中的一种文句和内容的不清晰和疙瘩感觉了。
期待青山更加成熟的作品。
《快乐》读后感(九):也许这是青山七惠向往渡边淳一的快乐?
第一次看青山七惠的书是18岁。不知不觉过了7个年头,青山七惠的写作风格也在往迷一样的方向发展。
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读者看她的第一部作品应该都是《一个人的好天气》。 在叛逆又走向独立的盛夏,我在知寿身上找到了很强的代入感。之后开始阅读她大量的作品,喜欢她的《窗灯》,《温柔的叹息》,《紫罗兰》……喜欢那一颗在受伤后被细腻情感治愈,而仍能救赎世界的温柔的心。
《快乐》算是青山七惠近年的新作吧,书名实在是朴实无华且枯燥。对没有看过她作品的读者来说,也许失败的书名便将其对故事的好奇心打败了。基于对过去几部小说肯定,我想它也许真能承载起一个耐人寻味的好故事。然而看完之后,我便对它的不知所云而感到失望。
从第一次看到“做爱”字眼,再到后来更加大篇幅的细节描述,让我觉得这种写作手法和青山七惠实属冲突。若是渡边淳一,我便不觉得奇怪了。怀着仅存的一点期待,似懂非懂地看完后,我领悟了一个似是非是的道理 — 关于婚姻,每对夫妻都有自己坚守的信念和道理,也许非正义,但却是让心理保持平衡的武器。
所以,什么是快乐?
快乐是拥有能意淫自己妻子与其他男人上床场景的能力?是妻子被他人“践踏”后的一种自豪感的诞生?是一颗自卑的心向另一颗骄傲自尊的心投来羡慕的目光,从嫉妒、厌恶,然后释怀的轻松?是在丈夫面前佯装高贵享受一切事物都能败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的优越?……这世上真的会有丈夫为自己能戴上绿帽子而精心策划一场如此“大费周章”的旅行吗?
我并不崇拜书中描绘的这种相处模式,毕竟天蝎座是很难和他人分享爱人的。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青山七惠正在尝试,正在转型。毕竟,try new thing is never a bad thing。
《快乐》读后感(十):真正的快乐?
其实自己没有读的特别懂,之后再添加。
我们都是这个不均衡的世界的受害者,都是弱者,不是你们这种天生的胜利者。我们必须努力去争取别人的爱。因此,我们要从内部和外部观察自己,看别人怎么想自己和看自己,然后仔细地调整自己的多余和不足。
但是,正因为我们知道这种努力很不体面,是一种见不得人的阴暗执念,所以我们都极端讨厌我们的同类。其实我们也很讨厌我们自己。未来逃避自己,言不由衷地溜须拍马的大脑必须时常找到另外一个人,确认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丑陋。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就根本没法活下去。我们这类人就是这样天真。
先放两段摘抄在开头, 这是我看这本书最让我共鸣的点。自己其实有些倾向了,从内部和外部观察自己,从而调整自己的多余和不足,同时想象自己没有那么丑陋。
耀子: 优雅漂亮,发觉自己以被别人打造出来的那个耀子活着,比作为真正的自己活着更容易。然后如此冰冷无欲的活下去。发现德史是曾经让自己变成真正的自己的那个男人,最后在终于再次和他接触之后发现自己得到的依旧只是另一种冰冷。-在别人为自己设置好的人设下活久了,所谓压抑久了,总会爆发。然而,爆发之后拥有的还是自己。
慎司:自我陶醉且拥有野心,在外拥有众多情人,犹豫于外甥女的情欲中,
德史:高大帅气,失去欲望。总以第三人视角看待
芙祐子:身材不好,可爱型。为了丈夫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时时挽住丈夫的胳膊,以此拼命绑住丈夫。同时以自己能找一个帅气的男士做丈夫而自得(?)。最后的最后发觉自己的正是因为爱情的不均衡,而患得患失,但是如果不继续爱他,自己就会没有生命目标,所以理所应当的原谅丈夫的出轨。-把男人看得太重,从而彻底迷失自己。
最近确实遇上不少事,先是自己喜欢上的人不喜欢自己,朋友的夫妻矛盾,以及被别人说自己太认真。可见三观和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