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之鸿门宴》是一部由黄伟明 / 卫翰韬执导,胡军 / 吴倩莲 / 杨恭如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汉风之鸿门宴》精选点评:
●0
●比较忠于原著,看完≪传奇≫后看的,胡军不错,刘邦演的市井而猥琐,吹花生米很无语,跳的舞好雷,场景有点简陋。项羽在刘邦的衬托下,王者而正义,贵族风范。
●这个电影的评价怎么这么少,都忘了什么时候看的了。不过总体来说,项羽的霸气和刘邦的痞气都还是表现的很好的,多加一分
●好无语
●虞姬昙花一现,其余不敢恭维。很想和语文老师说下其实看这个是浪费时间!
●同事说《鸿门宴》好看,结果我看错了
● 女朋友说鸿门宴很感人,我就很淡定的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影片,但是看完一点没找到感人之处,最后才明白看了这个垃圾的版本。。
●吕氏英勇救夫---所谓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鸿门之宴---刘邦演技真好。 各种进谏---这些人个个说话噼里啪啦不停。 项羽坑杀20万秦国降军---历史真有这回事? 即使知道刘邦能屈能伸讲义气 看到项羽傻傻被骗还是很心疼。
●今天语文课上刚看完 只觉得里面的刘邦好喜感
●有《史记》现成的剧本也能演的这么差!群众演员完全就是糊弄,台词文白夹杂,参差不齐,衣服乱七八糟,束发也整的像披头散发,称呼也不对劲。胡军像是萧峰在喝酒。
《大汉风之鸿门宴》影评(一):竖子不除,天下拱手
作为豆瓣上第97个写影评的人,我再次确定这次又不小心看了个烂片。忍耐着看到最后,也仅仅因为我多年来一直比较喜欢项羽罢了。
我一向不屑刘邦这等市井小人,觉得他意气决断甚至还不如吕雉。江东项羽乃是英雄,可那又如何呢?掌权得势拥天下者,从来都少有英雄。
所以说,欲掌大权者,务必杀伐决断、心狠手辣,务必对敌人和对手斩草除根,也务必懂得何时藏拙、何时果敢。
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除掉刘邦小儿,又何来刘家数百年天下。
《大汉风之鸿门宴》影评(二):谁是赢家
《鸿门宴》在万达影院对媒体先行点映。叶纯几天前就拿好票,约周六去文艺一下。
事前没有更高的期望。不过,对于爱看电影的我,即使是大众评论的滥片也能看得些味道,可见爱到了盲目和纯粹。该片的影后观感如下:
一,群星璀璨,月亮不亮
男主角分别是当红小生冯绍峰饰演霸王项羽,香港帅哥歌星黎明饰演刘邦。两边的谋士却是黄秋生饰演亚父范增,戏骨张涵予饰演张良。好一个黄秋生,演一个盲士,却是洞察于千里之外,胜算于分毫之间。铮铮风骨,锵锵热血,将忠,智,勇刻画到入骨;而张涵予也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以晚辈谋士的身份本已青出于蓝但表面谦恭平静,所有争斗藏针于棉的暗中较劲对峙,好精彩的一场鸿门盛宴!相比之下,黎明帅哥就缺乏这种功力了,表演木,毫无张力。没能将一个表面能忍受胯下之辱,但智谋深藏志向远大的极终霸主刘邦的性格特点演绎出来。整场表演看下来,刘邦连手下的几个追随者都不如。既无深谋远虑,也没义薄云天。就连韬光养晦,也演的像是懦弱无谋。在他的连累下,冯绍峰的项羽几次与刘邦交锋角力,都被黎明的无力对接而冲淡,将可能的高潮化为平淡。真算是化骨绵掌了!我暗暗想着这个角如果由陈道明陈哥出演,那该是多么的痛快淋漓,该是怎么一场饕餮盛宴啊!
二,鲜衣怒马,英雄缠绵
小冯童鞋年少貌美,又是表演专业的科班出身。在片中演一代霸王项羽,正可谓鲜衣怒马,英雄少年。驰骋沙场金戈铁马间如入无人之境,聚天下英豪行侠仗义气势如虹吞吐于天地之间。只是冯同学阳气积累不够剽悍大气不足,电影中,本应唤起的对英雄的倾倒和崇拜不多,却多次引发母性自上而下的怜惜和保护感。该厮眼睛晶亮秀美,双目满满的脉脉情意。就连用计使走刘邦,也用的是如此温柔的眼神。这样的眼神,本该用来秒杀少女,实不该用来藐视血腥沙场。于是,最后他的自刎于乌江,跪等他的虞姬来陪伴他相拥而亡,在那个漫天雪花飘零的江畔啊,是个情种而绝不是个霸主。
三,有一种棋局,,,
有多种棋局,是你我非得对弈,你我必须厮杀,你和我只能有一个赢家,输家必须离场;
有一种棋局,是你我的厮杀,没有赢家。赢了江山的,输掉了信任和安生,失去了生死与共的兄弟和战友;输掉了江山的,赢得了永久的爱情和永恒的忠诚。人生博弈,到底谁赢?
还有一种棋局吗?没有输家,,,
多么书生的理想化向往,就连我这个纯女书生加纯妇人之仁都想大笑。这就是本电影的结尾。帮助刘邦赢得天下后但又被刘邦怀疑并派人追杀终因滚落山崖留的一命的张良,走向莽野,留下的纯姐们的心声,“我想去找一种棋局,大家都赢,,,”可爱的导演浅薄的编剧,别让纯爷们张涵予用这样无知的台词啊,糟蹋张爷了,心疼。不过,比这还狗血的台词剧中还真不少,笑晕我和叶纯。好玩好玩,,,
临近岁末了,贺岁片就要粉墨登场。你方唱吧我方唱。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荒诞也好,浅薄也吧。能博姐一笑,能养姐的眼,就不错
《大汉风之鸿门宴》影评(三):鸿门宴 项王的宴
项羽一生做了许多傻事,独独在鸿门宴中将其描写得尤其栩栩如生。且不说这破绽百出的《项羽本纪》是否叙述了史实,从寥寥几笔便可看出这“阴险狡诈”的刘邦是如何击败“万夫莫当”的项羽的。
项羽从不能被称为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那直冲云霄却缺乏理智的豪气注定了他只能成为豪杰而非枭雄。
张良得到项羽要攻打的情报后急急忙忙去报告刘邦。刘邦自然是十分慌乱,手足无措,反反复复地问“为之奈何?”但当张良问是谁献此计时,才发现刘邦从未糊涂,急中骂语“鲰生说我”未道姓名,却道出刘邦的政治警觉,城府之深。而当项羽与刘邦会面后,未等对方发问,就急急供出自己的卧底“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令读者也不禁为之一惊,西楚霸王说话竟是如此不经大脑思考!
这,是项羽的第一场败仗。
刘邦的言语也总是可以满足项羽的虚荣心,一句“岂敢反乎”明明平等关系上却以君待项羽而以臣自待,让项羽好不欢心。见了面刘邦第一句话便是“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一合来说,化异为同,妙着项羽心窝,本是自己人啊!此时项羽被范增挑起的杀心逐渐暗淡,席上就算亚父多次暗示也只是“默然不应”,此时项羽的一大性格弱点“重义而不重理”暴露无遗。
亚父所说“君王为人不忍”或许有些道理,但结合了项羽种种屠城与坑杀降兵的行为似乎只是生硬的辩解。项羽这一场仗败就败于太过天真,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却仍执迷不悟地崇尚“大义”。
《项羽本纪》中,司马迁无端将鸿门宴的坐次描写得一清二楚,心存疑惑许久,查阅资料才发现“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尊贵的位置,而刘邦的坐次仅仅排在“张良。。。侍”之前。刘邦可谓是卑抑之至,而项羽自己挑了上上位,享受凌人之上的快感而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第三场败仗便是项羽在为人处世上的败。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他的部下韩信、陈平、黥布等纷纷反叛,并成为霸王称霸路上最大的障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鸿门宴中最扣人心弦的一段。而在这一段,项羽的表现却差强人意。项羽先前不肯杀刘邦,想必也不愿他死,然而在看到项庄如此意图明显的舞剑时却仍无动于衷。“项伯亦拔剑起舞”紧接其后,刘邦也应该是心中慌乱不已而表面镇定自若。几本书上都将这段描写成“四个明白人陪一个糊涂人的宴席”,然而仔细想想,项羽位极君王,不可能一点异样都没有看出,他或许在犹豫,或许在挣扎,然而始终表现为麻木,坐看了一场好戏。此刻他也应该醒悟到为何项伯处处护着刘邦,偏偏,天真可爱的西楚霸王就是没有想到。同样是多多少少背叛了主子,刘邦一回营就“立诛曹无伤”,其政治警觉的差异使人不禁为霸王扼腕叹息。
项王以他的天真信义撞上刘邦的成熟老练,以他的优柔寡断撞上刘邦的老辣狠毒。第四场不见血的败仗注定了鸿门宴的失败,失去了除掉对手的最好时机,也失去了西楚霸王的天下!
如果没有这场鸿门宴的闹剧,假如项羽改变一个主意,或许就不会有自刎乌江的悲剧。但项羽的性格和政治手段注定要使天下落入刘氏家族的手中。再为项王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