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异类婚姻谭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16 04:3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异类婚姻谭的读后感大全

  《异类婚姻谭》是一本由[日]本谷有希子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一):短评又不够

  

省图借。2020已读111.总体3.4星,故事其实写的很好不管是哪一方面来说,但是翻译太烂了,尤其是第一篇《异类婚宴谭》翻译的简直是灾难,天妇罗翻译成炸物也就算了,那种诘屈聱牙语序不通的译文差点让我弃书。1《异类婚姻谭》4星夫妇会越来越像,就像蛇球互相吞噬。丈夫一回家就想不动脑子,只想喝酒看综艺,玩弱智游戏点金币;后面甚至每天回家给老婆炸天妇罗。还要那只满房间小便的被扔到山里的猫,最后老公变成的芍药花就被移植到猫的遗弃地。2 《狗们》2星那个小镇的人都变成狗了吧。虽然这一篇的寓意不是很清楚。孤独?3《多摩子的年轮蛋糕》3星 家庭的突然陌生感,这是一张缺乏安全感的表示吧。4《秸秆丈夫》四星 因为关车门不当而连续被丈夫怒叱,这个真能导致恐婚。想用打火机把秸秆丈夫喷出来的零件点着,应该是蕴含着反抗的意图。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二):魔幻现实主义下的庸常生活

  脑洞清奇的本谷有希子,最喜欢与书同名的第一篇故事,越来越相似的夫妇,下班以后埋头看综艺打游戏炸东西的丈夫,让我想起以前每天下午会去的咖啡厅,到了下班时间总会有一位大叔坐在固定座位,盯着桌上立放的手机屏幕,而屏幕里是我根本叫不出名字的台湾综艺,一声声后期添加的爆笑溢出屏幕,回荡在整个咖啡厅,大叔也跟着抖着肩笑,一坐就一晚上。

  我时常猜想,这个看上去年近50,啤酒肚,地中海发型的大叔为何下班后要来咖啡厅看综艺,并且是那种夸张的台湾综艺,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想他应当是还和那个无法在她面前彻底呈现自己本来面目的前妻在一起吧。

  其实读完《异类婚姻谭》,对于不想为人,并没有太大感受,更多的是对于“人一旦放纵开去就会堕入无底深渊”的恐惧。

  第二篇,白狗恐怖镇的故事,主人公和人人谈起变色的狗生活在一起,在狗遇到危难时,还会身赴险境去搭救,最后,镇上的人再次全部消失了,而她和狗们一如往常地生活下去,身上也长出了白色的狗毛。

  对于某些人群来说,同类才是最恐怖的吧。

  后面两篇,清浅小巧,主妇的自我迷失和夫妻的日常争执。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三):所谓婚姻,到底是什么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复杂多样的。

  其中婚姻关系,因为涵盖了多重身份的状态及相处模式,又催生出更多的状况和感情模式。曾经有种说法:很多相处时间久了之后的伴侣,都是面目模糊的陌生人。前两年有部关于探讨婚姻关系的日剧中,其中一段台词被广为推送:“妻子如同冰箱。结婚,就是用失去的热情换取安稳,过了三年丈夫就只会把妻子当成冰箱一样对待,觉得只要打开门就随时有食物吃,明明坏了的话很不方便,却从不去保护”。这段话虽然仿佛是说出了广大主妇们的心声,可实际上这段台词的主语和形容词替换一下,也是成立的。

  在高压社会下,个人被加以诸多角色及要求。一个人在社会及家庭中角色的定位是什么样子的,几乎像是流水线产品一样被要求。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父亲应该是什么角色,而母亲又应该是怎样的设定,每一个都有标准答案。为了维持社会的高速运转,最简单的方式大概就是成为机械操作的人形物,不需要思考,机械完成自己角色的任务即可。一旦开始思考,大抵是变得痛苦且无法寻找到出口。

  于是妻子被丈夫吞噬,人被社会吞噬。

  最终,我们都渐渐的丧失自我,由异类变成面目模糊的同类物。

  作者在探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边界时,以都市传说融入日常生活,在描述这样黏腻的、日复一日无法摆脱的压抑生活中,把人的形态进行打破。以更生动具有画面感的物体进行置换,加深了人在日常之中的失重感。

  带来的阅读体验真是生动又感慨万千。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四):婚姻中你是被吞噬的那一个吗?

  这本书包括很诡异的四个小短篇:《异类婚姻谭》《“狗”们》《多摩子的年轮蛋糕》《秸秆丈夫》。被第一篇与第四篇戳到。

  《异类婚姻谭》中,发现丈夫完全放松下来时自己的无法忍受(她丈夫总说跟他结婚是对的,因为在她面前可以完全放松做自己,先前我以为他们会很幸福),发现自己五官些微移位,和丈夫越来越像时的恐惧(虽然五官并未完全相同,但怎么看都像是双胞胎),只有用“石子”做替身或抽离出来才能保全自己,但她最终还是决定留在了婚姻中,而他的丈夫,却抛却了精英身份,变身为自己想成为的………………白色山芍药。当她去山中看望丈夫时,发现旁边有朵山芍药跟她丈夫长得一模一样。细思极恐,好绝望。

  自己未婚,无法感同身受,觉得两个天天腻在一起的人,可以很像,但至少要保持精神的独立。等到发现双方都是蛇,在一点一点的互相“吞噬”对方直至消失时,估计为时已晚了吧?恋爱时都有所“伪装”,看到的也都是对方的优点,当习惯了对方,那个真正的自我逐渐显现时,要怎么忍?我很受不了文中她丈夫的日常状态。

  《秸秆丈夫》,脑洞挺大的,她遵循自己的意志嫁给了秸秆丈夫,我依然以为她们会很幸福,结果看到她因为不小心损坏了车门,虽不停道歉示好却被她丈夫一直责备一直责备的时候,我实在太愤怒了,以至于通篇看下来我啥都没看到,除了愤怒。她丈夫因情绪失控从身体里一件件不停掉乐器出来以致身体被掏空时,我以为她看着空空如也的背影会就此别过呢,结果她又把那些乐器一件件的塞回了丈夫体内。秸秆,也并没有被整捆烧掉。

  这两篇里透出来的满满的都是婚姻的绝望与窒息。其实不管结婚与否,在生活中都需保有自己人格和个性的独立。看完更不想结婚了~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五):同类婚姻谭

  第一篇即书名,名为异类异类,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的婚姻来说,三三夫妇这类的婚姻状况才是最普遍的吧——也许两个各有嗜好(这也是普通人而已)的普通人生活在一起,互相习惯,与其说互相忍耐对方的缺点,不如说是将对方的一切看成生活中所无法逃避的、进而转变成融入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最后变成了自己的习惯。尤其对于日本式的家庭主妇来说,起初生怕自己习惯这种平淡如水想逃脱,然后却在日常忙碌忙于招架各种琐事,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无法认真思考,直到某日惊醒后才能“回忆起”自己为何适应了这种生活——在一边感觉着自己似乎是某处已经被切断分割的人的同时,也一边就这样飘飘浮浮地成了极乐的佳民,就像那个蛇球的传说,究竟是谁在吞噬谁,在黑夜中体验到的丈夫,从反感到舒畅,我们也可以猜想到,丈夫也会有一种从舒畅到反感的过程吧,与其说互相吞噬,不如说是融为一体,这也是从两个人在婚后逐渐变得相像开始的——某种潜意识下跟着对方学的小动作、语气,时间久了后就会认为自己原来就是这样了。而作为旁观者,主角弟弟的女朋友来说,早已看透了这种婚后生活的本质,虽不愿结婚,却碍于一种感情的习惯没有选择与她弟弟分手,虽然如此,却似乎也和主角本人一样,被某种习惯羁绊住了。最后一部分涉及到怪谈的似乎有点牵强,我更倾向于把这一段看作是三三在某一刻的想象和放飞吧。

  三四两篇与第一篇类似,要说更简单也更玄幻点,不如说是直接将第一篇的一部分内容抽离了出来做了些改变,通篇将丈夫比作桔梗,将夫妻间的对话设计的过于相敬如宾,也许这是一种日本婚姻的现状,作者想通过这三篇小说想要让我们了解到婚姻的现实是什么,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承认和承担自己的婚姻就是这样,即别人如此,我也如此,作者在本书的最后还是给了我们希望的。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六):待更

  同名的《异类婚姻谭》看完了,读起来有点拗口,因为句子过长,定语过长,缺少逗号?理解起来像我看英文小说一样。

  小说的确有的部分很出彩,女主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家庭主妇,她在里面自己都说不用面对工作纷争呆在极乐净土似的岛屿,爽是爽,可人心总是吹毛求疵不知足的。。。所谓的夫妻相,婚姻双方的磨合包容,作者在这里做文章是整篇最出彩的地方,内核一样但表现方式不一样,引用了蛇球的故事,对于婚姻家庭中女性独立个体的反思,真的要如许多夫妻宿命一样,生活在一起人渐渐失去自我吗?

  两个人关系疏远鸡同鸭讲那种,妻子想要孩子问题,想知道丈夫前妻的事,仿佛永远无法交流得到答案,好不容易对峙,结果丈夫抛出你跟我有衣食无忧做全职太太的生活,我也有房如果你有这么多疙瘩为啥还和我过了四年,所以你丫的还想怎么着……但文字透出的伤感怨恨恋旧笔墨成分却还好,可能这就是与许多探讨婚恋关系的小说不同,没有拼命的引起共鸣勾起读者心底沉重不幸福的渣滓,很冷静克制内心自问“究竟是丈夫呢,还是像丈夫一样的东西呢?”很多次描写代称丈夫是东西,和许多小说控诉自己丈夫婚后变得越来越陌生,这样的描写高级的多吧。

  里面很搞笑的部分就是丈夫随地吐痰的描写哈哈哈哈哈哈哈吐到人家脸上被抓现行,还要我妻子当他发言人。还写到年龄也不想记,要妻子给我记着,诸如此类很懒言之不想思考。

  结局是妻子放弃了在丈夫之间放置“东西”(里面讲了一个故事妻子为了防止和丈夫长一样,在院子里放石头,石头最后代替自己变成丈夫的模样)丈夫最后被自己命令异化成自己喜欢的山芍药,妻子把他种在了山中。就是想表达妻子找回自我独立人格的追求吧,其实结局处理有点唐突,比起才看完的《植物妻子》后者铺垫描写的完美许多,得奖的小说都喜欢写这种魔幻变植物的戏码嘛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七):异类非异类

  緩慢的節奏,一點點慢悠悠的展開,一把帶血的小刀。作者对于婚姻,家庭,甚至人类社会关系扔出了一块砖,把读者砸出了幻觉,产生了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的模糊感受,然而作品本身并没有尝试什么东西,只是现实的魔幻化,最终尘埃落定的回到现实,对于前因,后果,有些探触,但都戛然而止。

  看了作者简介也觉得作者这几篇短篇小说其实更适合舞台剧剧本,会很有现代感的表现张力,然而究其文字,始终节奏感太弱,很容易散掉。不管怎样,这还是一部有趣的作品,作者也尝试在各种角度用及其“平淡”的,“坏节奏”的文字去描绘“低欲望” - 但很多事情你会发现不仅仅是“低欲望”社会会发生,同样“高欲望”的社会也会发生:比如“异类婚姻谭”中的很多生活片段,在我看来那并非“低欲望”本身引起,而在乎之为“爱情”和“婚姻”,男女双方是如何架构心理的,又回到那个老问题,恐怕大多世间男女的“婚姻”连基础架构都不同,很少有人想的清自己为什么要结婚,即便想清,也很少有人会对另一半和盘托出,而是以一种“混”的态度就过去了,恰如小说中的丈夫所说的 - 知道这些麻烦事又如何?是啊,有时婚姻是一群人糊里糊涂做的一件极度透支未来的事情,而透支之后混沌的继续“开心”下去也多有人在。再比如”狗们“的那一篇,所谓”社交恐惧症“其实也不是”低欲望“的专利,但”不想做人“却把它明了的加上了”低欲望“的标签。主角根本都没有疑虑,或者挣扎,顺顺利利的就长出了白色绒毛,可是为什么这么辛苦呢?为什么还要在乎一条狗掉到井里会不会淹死呢?为什么年轻的人生就有天然的无法排解的苦闷呢?个人和社会在这篇小说里,或者在当今日本社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然后集体”无力“,甚至连”抱怨“也只是被心里的”一丝怀疑“而很快散去所取代,让人不禁担忧当人不想为人由”异类“变为”同类“时,可能是人类终极灭亡的时刻。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八):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婚姻

  因为缘分,刚好遇见,刚好成为读者群里最后的名额。 只是觉得名字有趣,《异类婚姻谭》如何的异类,有怎样的谭? 四篇故事,个个精彩,幸亏之前看过些悲伤的故事,内心多少有些承受力。 《异类婚姻谭》,三对夫妻和宠物(严格意义上,千太和哈可蕾只是恋人,不一定结婚,或许只是状态维系),相互之间的关系简单。三三是故事里面的主线,家庭主妇,突然感觉自己和丈夫越来越像,内心生出惶恐。而且是翻看过去的照片,总是有着追忆,勾起的记忆深处,原本很多事情都做过呀。 内心惶恐而又担忧的是,为什么趋同? 在外人眼中,丈夫算的是成功,年纪轻轻,有房有车。而一本正经,西装革履的,是否是正常的存在?内心可有着不可描述的煎熬?第一任的妻子,大众眼中的郎才女貌,两年的光景草草收场,不欢而散。三三确实看到了自己丈夫的最真实的样子,然而蛇球的比喻是否也是内心不一样的感受?相互之间的吞噬,有时候不是毁灭,内在的推动,也许是欣喜的情绪和自愿的行为。

  有时候觉得,人与宠物之间的感情逐步加深,而夫妻之间怎么越来越淡了呢? 《狗们》,偏远的山区,山下的小镇,消失的人民,十分的悬疑,刚开始各种的描述,恐怖气氛不是很强烈,读到烟熏肉掉入井中,内心的矛盾和最后的行动,迷糊中,隐隐约约听到狗们的赞赏,最后身上逐步有了白色的、毛茸茸,应该也是合情合理的结果,正常逻辑下的推断,逃离。 《多摩子的年轮蛋糕》,成长过程中,心态的变化,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疏离,家庭主妇,特别是母亲角色对于时间流逝状态下,摸不到、抓不住的焦虑、无助、释然。通过各种事情来填充到空闲时间里面,阶段性的问题出现和消失,总有着内在和外在的相互适应、调和。 《秸秆丈夫》,跑步,可以说夫妻之间共同活动方式的一种,而且属于积极健康的,想喝咖啡,开车、停车的时候,不小心(或者说微小习惯)造成的外在物品的损伤,居然成为了争吵的关键点,一方不停地道歉,基本上就是简单的话语多次重复,没有实质理由的解释,显得那么的苍白,然而深层次的问题,不正是夫妻相处的常态吗?很多时候,不都是简单的一件小事,最终引发激烈的冲突,点燃积压很久的矛盾,女主人在过程中,思想上出现的火的象征,一了百了吧。 故事整体来说还可以,书也不厚,读起来的压力不大。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九):情节吸引,结局出乎意料,现代“怪谈”

  感谢上海译文将日本纯文学新人作家大奖“芥川奖”的获奖作品《异类婚姻谭》介绍给中国读者。封面设计是冷色调,配合红色和白色的花朵,有一种荒诞、奇幻和魅惑的感觉。作者是70后天才小说家本谷有希子,小说情节很引人入胜,给人悬念,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但在细节上又紧贴生活,尤其是了解日本文化或在日本生活过的读者,会有一种很自然的代入感。小说以女主人(家庭主妇)的角度讲述夫妻生活,某天发现丈夫的五官发生移位,自己也和丈夫越来越像,蛇球的故事说道,两条蛇以相同的速度吞噬对方,主人公也觉得自己变成了“被许多条蛇吞噬过的类似于蛇的亡灵一样的东西。”之后,不断提到“像是丈夫的东西”,直到丈夫五官崩溃,失去人的样子,到最后高潮迭起,结局出其意料。小说中探讨的夫妻关系和婚姻观,例如,你是否真正了解伴侣?婚后的自己是否会受到对方的同化?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相信会引发每位读者不同的反思。另外本书收录的其他三篇短篇,也非常值得一读,和本篇小说一样,有些在读日本古代怪谈故事的感觉,但又不失现代气息。

  《异类婚姻谭》读后感(十):读《异类婚姻谭》有感

  “某天,突然留意到自己的脸和丈夫的脸变得一模一样”

  不知为何,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感觉背后透着丝丝凉意。以我这个年纪,不正是以恋人之间渐渐相似而感到欣喜的时候吗?那可是夫妻相啊。可这瘆人文字的原因是什么呢?带着这样子的疑惑,我去读了这本书。

  三三曾在饮水机公司做事务员,正处于适婚年纪的她遇到了丈夫。此时的她,正因为小公司人手不足,被繁杂的事务烦恼到崩溃烦恼,高收入且有房产的丈夫似乎就是救命稻草,于是“偷奸耍滑”的当起了家庭主妇。婚后生活开始了,丈夫认真告诉三三,他要在家里做“真正的自己”—一个在家里不动任何脑筋的男人。什么意思呢?形象化后就是在家手握高球酒,躺在沙发看综艺,家里的家电配线类似的活能不沾手就不沾手。最后丈夫干脆休假在家,沉溺游戏,做炸物给三三吃。这样子的相处中,三三发现,丈夫的脸一点点松懈下来,有时候松懈到不成人形。而自己的脸,似乎也跟丈夫越来越相近了。

  文中三三弟弟女友哈克蕾讲了一个蛇球故事—有两条蛇,彼此食用对方的尾巴。一次接一次,每次吃相同的长短,最后只剩下头跟头,变得像球一样。接下来,彼此的头也被干干净净的吃掉然后消失。

  他俩的相处正如这两条蛇一般,一点点蚕食着对方吗。丈夫曾说:三三其实全都很清楚吧。为什么自己会跟我结婚,为什么我又会跟三三结婚。他俩的结合,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爱,而是逃避。两个不知道生活为了什么的人,都没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却要为生存而带着面具备受煎熬。于是三三逃避工作,丈夫逃避伪装,两人贪恋着对方给自己提供的舒适圈而结合。可结婚是为什么呢?仅仅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逃避?

  刚刚结婚的时候,三三曾认为这样子下去会变成一个没用的人。但是当想到与他人的纠纷争执,又眷恋着这极乐世界般的日子,打了退堂鼓。等后来发现丈夫慢慢模仿她,做着她做的一切,最终崩溃的她,命令丈夫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后丈夫变成了山芍药,被种在了山上。可等三三过些时再看,这山芍药长得跟隔壁的花一模一样,难以区分,她逃也似的离开了。

  为什么三三在这里会崩溃呢?让丈夫变身,是不是她对自己狠不下心,于是把希望寄托于这个与他越来越像的丈夫。既然自己无法自己改变,就希望他能改变,变成自己所喜爱的样子,不要受世俗牵绊,不要被自己的惰性阻挡。可是,次年去看的时候,又看到两枝相似的花,这就跟被诅咒一般,永远也逃不出,当人的时候受人影响,当花的时候被受花影响,永远找不到自己。

  人作为群居动物,就是会被方方面面牵绊着,影响着自己的行为。但如果找不到自己的深层需求,自己活着的意义。找到那个根,那生活就会一点点的被人同化。如何找到自己,不论是在婚姻中还是生活中,这也许是我们活着最大的困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异类婚姻谭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