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记》是一本由[日] 中岛敦著作,三秦出版社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月记》精选点评:
●中岛敦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影子
●【藏书阁打卡】本书收录了十篇短篇小说,主题多是“对生存的苦恼和不安”,取材于中国历史,用悲情体悟历史的彷徨,借古代人物的酒杯,探究人性的幽暗和自我的存在,阐释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和生存处境,文字优美,独出心裁,读完印象深刻。 《山月记》中李征有一些才华和能力便自视高傲,不愿和别人同流合污,长时间孤僻,最终化为山间猛虎。 在《弟子》中,中岛敦重点描述了子路求学跟随之路。面对孔子的中庸之道的言辞,即“即使为道舍弃生命,也要分舍弃的时间和场合。” 在《李陵》篇中,描写了李陵、司马迁、苏武三个人。最完美坚守的是苏武,最有理想坚持的是司马迁,最痛苦挣扎绝望放弃的是李陵,作者和我们都对于这种经历和痛苦抱有最大的感同身受。 其他《悟净》几篇都特别好看,薄薄一本书,充满着沉重拷问的文字,非常值得一看,推荐阅读。
●改编中国传统故事都改编出了哲思,篇幅虽短却很有意思,难怪山月记会作为日本学生的课文。不过,即便改编自中国传统故事,中岛的小说里依旧有一种日式的物哀气质
●作者介绍第一句竟然是“日本漫画《文豪野犬》主人公”……流下了百感交集的眼泪
●最喜欢的是山月记和李陵这两篇,悟净出世也比较好,光风梦有点读不下去。(还有就是评价嬴政那有些不符吧)
●推荐书,但不推荐这个版本的翻译。
●近期心浮气躁,不宜读书。这本书里写子路的《弟子》和出自《史记》的《李陵》都没有看,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喜欢《悟净出世》,飘逸灵巧,把当时各种流派都串讲了一遍,风趣幽默,鱼鳖虾蟹。再喜欢南洋系列写英国作家史蒂文森在萨摩亚生活的《光.风.梦》。看出自自己熟悉的中国古文的故事,有种奇异的疏离感,他用了一个我们从不用的古成语,都会很新鲜地跳出来,容易出戏。但是外国人写外国人就都离我们远,看不出那个地方讲得有出入,只看故事就好。
●《悟净叹异》,《李陵》,《弟子》都很棒,但是篇幅最长的《风.光.梦》就 get 不到点了,现在看起来像流水账。总的来说基本没什么技法,属于私小说
●高中语文课本的感觉,太无聊了
●《山月记》写出了文艺青年的普遍心境和困境:在我还是人的时候,尽量避免与人交往,人们也因此说我倨傲不逊,妄自尊大。人们不知道,其实是我心中某种近似于羞耻心的东西在作怪。这种自尊心是一种怯弱的自尊心。我想以诗成名,却又不进而投师访友,相与切磋琢磨。与此同时,又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离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于我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正如我尚为人时,没人懂我那极易受伤的内心一样。淋湿我这身皮毛的,并非仅仅是浓重的夜露而已。
《山月记》读后感(一):日式的中国故事
山月记看完了,没有想象中的惊艳,但是我确实很惊艳于一位日本人把中国的传说写的这么精彩,仿佛把男n号的故事单独拿出来了,每一个人都栩栩如生,把从前的认知更紧密的串联起来,思维也从原来的广角视野变成了纵向的延伸,也会带来一些思考,但是日本小说多数都是消极,虽说这本难得不消极,但是依旧温吞。
《山月记》读后感(二):2021我开始读《山月记》
是在小红书上看到的《山月记》。 开始是对这本书的封面比较感兴趣,名字也取得甚是好听。 那是考研途中,我偶然点开微信读书,打开这本书看了起来,第一篇名为《山月记》的故事读来甚是有趣,于是便萌生了日后要一睹究竟的想法。 这是我2021年的开年第一本书,我立下了每日读书的任务这也是我任务中的第一步。这12天不算短,《山月记》陪我顺利走过来了。也算是给我今年的
《山月记》读后感(三):评《山月记》
这个译本还是很流畅的,不过有些用词(因为我不太懂日语,所以不知道原文是不是这样写的,不过至少从中文来看是这样)不太准确。
从这本书中岛敦的中文造诣可见一斑。从比较冷僻的唐传奇到史记都在他的阅读范围之内,而且他对这些故事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诠释和解读。另外中岛敦的文峰也是我欣赏的—不骄不躁,恰如其分。没有刻意为之的比喻,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造作,有的只是在心中如实发生的感受。
《山月记》读后感(四):读中杂想
山月记的写法像茨威格的历史故事,拥有丰富汉文学中的人物,引用古籍中记载的人物语言外加作者揣摩之后的描写,读时不乏古韵与哲学。
我想到“哲学”一词来自欧洲,但是山月记中是作者大幅度基于汉语古文学改笔,可见华夏古籍中不乏“哲学思想”,只是现代大众研读、思考者不够导致断层。
中岛敦笔下,悟净描写的西游记合着对80,90年版脑海中西游记的印象绘出另一番韵味。
《山月记》读后感(五):评《山月记》
作者就是所谓的精汉吧(褒义)。《山月记》有点点物伤+聊斋的感觉。悟净的故事是作者的重新演绎但是对原作的熟稔很惊人。李陵和汉武帝司马迁苏武那篇是真的惊到我了,多个人的故事线索能平滑地衔接起来说明对历史细节极为了解,对人物的把握也完美地结合了历史背景和现代人能理解的价值观,笔法举重若轻,对民族、国家、和忠诚的思考非常中肯。《子路》更是让我第一次见到能搞懂“士大夫情结”的外国人。只能说东亚文明共同体再上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