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山月记》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1-23 23: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山月记》读后感锦集

  《山月记》是一本由[日] 中著作,三秦出版社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9-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山月记》读后感(一):我是谁,我在干嘛

  试读了前三章,李征、射箭高手、悟净的一生经历都在讲述寻找自我的故事。我是谁?我应该做什么?我和这个世界世人关系。一个更古不变的永恒话题,原来自远古时期人们就一直走在追寻自己的路上。也许,佛禅道义只是路上会用到的限期有效工具而已……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的性情、硬性环境可选环境会导致很多烦恼产生。这时我们需要标准衡量修改自己的行为适应周遭。然而,这个标准又是什么?

  《山月记》读后感(二):读书感悟·《山月记》

  不怕瞎忙活

  莫要求证于不可证

  挂碍 放下

  专注 再专注!

  吸取经验 杜绝二犯

  坚持初心

  没有任何需要破解之事

  将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作一种必然,并将这种必然当作全部,进而又把这种必然看作是一种自由

  觉得自己正在燃烧时候,往往还没有真正燃烧起来

  国有道,则尽忠辅佐;国无道,则退而避之

  《山月记》读后感(三):山月

  断断续续的读了好久。 很惊艳于怎么能想到那么多不同角度来讲一个前人讲过的故事。 可能是最近太不开心了,每读一本书,都希望从里面得到许许多多的力量鼓励自己往前走。 看完之后其实感觉心态平和作者这么有才华,却英年早逝,很像最后一个故事里面的作家努力活着,为自己所热爱事业燃烧自己,在随时面临的死亡面前也是优雅体面的。 不是碌碌无为人生印象深刻的还有沙僧的故事,前一段时间刚刚看了西游记,所以看到悟空和沙僧和八戒的对比,觉得自己大概也是要多多学习悟空那样的性格行动,去做,而不是总是只知道瞎想这样吧。 还有就是变成老虎的故事,其实我觉得好像人都是这样,默默的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异类,也不知道是什么机缘,还是天赋不够,最后得时候还是想着自己,偶尔想起爱自己的人,只觉得悲伤的对不起他们。 然后是苏武和李陵的故事,国情怀下的气节

  《山月记》读后感(四):文笔感情俱佳的一本书

  读《李陵》篇有感,无论是投降于匈奴的李陵,还是手持节杖不降苏武都是令人尊敬,中岛敦脑补李陵“无论能否回到汉朝,苏武的伟大是不变的,同样李陵内心的鞭笞也是不变的;但是这一次,上天还是在看着的想法深刻打动了他,似乎什么都没看见的上天,事实上还是在看着……至今他也不以自己的过去为非,但是在这里有一个叫苏武的男儿,堂堂做到了令自己的本来无可非议的过去都变成是一种耻辱的事,并且如今其行迹正得以彰显天下。”

  苏武的纯粹“一股对汉朝国土难以形容清冽纯粹的热之情”,同样无可奈何的李陵“降胡时所抱的志向,以及志向实现故国的全族先已被戮,令自己欲归无由的过往”感情都写的好深。以及对司马迁受宫刑后内心的波澜变化如何重振旗鼓写史记的。读来太令人感动了,人物无奈责任家国归属都是那么直抵人心

  另外写到关于史记编年史文本,他效仿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方针,但在内容上又有所不同,即单纯的列举事件,不‘作’那些妨碍后人了解事实的过于道义性的断言。

  《山月记》读后感(五):弦月如钩

  读的过程中,会发觉作为日本作家的中岛敦写中国的故事(《山月记》、《盈虚》、《弟子》、《李陵》),没有一点点违和感词句清淡顺畅,没有卖弄古典酸腐之感,雅致动人,是可以读好多遍而不厌的精妙文字

  再读《悟净出世》、《风·光·》,又时常地从中发现作者自己的身影文人自省使命感身体疾病所带来的不安、希望和绝望的反复;性情的克制;等等。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下意识地想到芥川龙之介,想到他的《木曾义仲论》、《罗生门》和《某傻子的一生》。我总感到,中岛敦和芥川龙之介都并不是天生的悲观者,他们有着对生活、对文学无比的热情乃至于到固执地步,但是,在境遇命运的一次次残酷后,才发觉这人生不过犹如一场梦,唯一的结局只能是怅然醒来,发出苦笑,无可奈何。而人生的悲剧性,无论是他们的,还是我们的,难道不是皆在于此。

  读一本文集,是了解、理解作者的过程,然而,透过那些文字,也能够了解、理解到我们自己。——这是文豪大家的名作,才拥有的力量。

  《山月记》读后感(六):一些摘录

  被誉为“天才”的小说家,却在33岁那年因哮喘去世。天妒英才。他的《光.风.梦》中的主人公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也死于病症,很多人觉得中岛敦和史蒂文森在人生轨迹上有相似之处,我颇为赞同。中岛敦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造诣很深,也偏爱异常

  1)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2)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3)至为无为,至言去言,至射不射。

  4)所谓世界,就是自己投影时间空间上的幻象啊。

  5)人,说到底,无非是Pulvis et Umbra(尘埃影子 拉丁语)。

  6)让读者接受的便是现实主义,让读者入迷的便是浪漫主义

  7)一个老酋长,满是皱纹古铜色脸上热泪滚滚——正因为是沉醉于生之欢愉中的南国人,才会对死有近乎绝望的悲伤——低声说道:“托——珐(睡吧)!兹希搭拉。”(《光.风.梦》结尾)

  《山月记》读后感():《山月记》之外的一些感悟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 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山月记》中这段话已经成了经典我不止一次在社交平台上刷到。

  我看了这本书的前几则,大概看到一半多了。中岛敦写悟净的那两则,是比山月记还让我有感触的。

  悟净为了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一路寻找拜访。他遇到的每一个所说的那些话,都很值得玩味。悟净跟随去西天取经,在师父和悟空八戒身上也获得很多思考。 特意摘录两段话:

  “这个世界,整体来看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作用具体细节,就有了无限之意义。悟净啊,首先要将自己摆放在一个适当位置上,然后投身于适当的行为。今后,你要完全抛弃不知天高地厚的为什么。”

  这是观音菩萨对悟净的启示

  “原来师父一直凝望着永恒,同时清晰守望着与此永恒形成对照的、地上所有物体的命运。毁灭,迟早会降临,可在这毁灭到来之前,睿智也好,爱情也好,诸如此类的美好事物仍在尽情绽放。”

  这是悟净从师父的凝望中得到的领悟

  《山月记》读后感(八):《山月记》阅读心得

  原本是为“山月记”及涉及中国古代著作的几篇而读,读到史蒂文森那篇,刚开始有些不适应,谁知越读越食髓知味。 百度了一些资料,知道中岛敦也是体弱多病,且有肺结咳(如果没记错的话),而他相当认可和佩服的史蒂文森也是如此,揣测是从相似的身体状况中而产生的共鸣。 在这篇中,中岛敦数次发表自己的文学理念(也有借史蒂文森之口说的),对左拉代表自然主义不屑一顾,而对于无剧情小说也相当不认可,他认为小说应当有情节,要有吸引力。好小说的特质应当是真实性趣味性俱佳,这些理念似乎与以冒险小说成名的史蒂文森不谋而合。在阅读中,有时几乎分不清作者与他笔下的史蒂文森,仿佛日记的作者果然是史蒂文森而非中岛敦。 而论到现实主义,他似乎相当大胆,直言福楼拜写的是“大人的小说”,而狄更斯是“小孩的小说”,他认为自己是个孩子。 只是粗粗读过一遍,还没有仔细吃透作者对于“真实性”的理解,不过,应该与现实主义所倡导的真实很不同吧。 但有一点非常认同,就是在提到左拉时说“真实是挑选”。 回到本书前几篇去,日本人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神话认知实在是既吊诡迷人,在赋予传统文本现代性这点上,非常佩服。

  《山月记》读后感(九):披着小说外衣哲学

  一部横绝日本的短篇小说集,大部分都取材于中国的稗官野史。从唐朝传奇到西游记,从孔子到司马迁,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日本作家,作者这汉文化功底着实不容小觑。 合集中的好几篇文章都被选入日本高中国语教材,我居然记起了被鲁迅支配恐惧。 话说回来,接着我们熟悉的人物,探讨深刻的哲学问题,这分明就是披着小说外衣的哲学书,或者,换个叫法寓言。 放不下执念,最终被执念吞噬人性诗人追求天下第一”,终于悟到“不射之射”,最后连弓都不认识的神射手纪昌(为嘛我想到了令狐冲的无招胜有招[捂脸][捂脸][捂脸]) 追求真理,遍访妖怪,终于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沙悟净; 同为匈奴俘虏,但是结局,甚至后世评价也都截然不同的李陵和苏武; 还有疾病缠身,却与死神博弈,为土著东奔西走的英国作家。(我似乎从此篇小说中看到了作者自己的影子,他甚至在文中探讨了“面对死亡时,该如何利用自己有限生命”这样深刻的课题。本书的作者最后也是因疾病早亡,他似乎在史蒂文森的身上找到了共鸣。当然,这也可能仅仅是以结局为导向结果论。) 读完整本书,越发觉得这是日本版的鲁迅先生,故事背后的人性和哲理值得深究。

  《山月记》读后感(十):心有猛虎

  细腻的日本文学与中国传说结合作品古意盎然。

  读书笔记

  gt;> 事实上我们原本就是一无所知的,不知情由地逆来顺受着,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这便是生灵宿命

  gt;> 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 名人传

  gt;> “至为无为。至言去言。至射不射。”

  ◆ 一

  gt;> 生即不死。死即无我。何惧之有?

  gt;> 一味地去忧虑遥远的将来,则眼前必有忧患。所谓达人,是不去登高望远的。

  gt;> 我们,就是以如此偶然之生,在等待着轻而易举之死。

  gt;> 所谓‘德’,就是能够享乐的能力啊。

  gt;> 在生之漩涡喘息的人们,事实上并不如旁观者所以为的那般不幸

  ◆ 一

  gt;> 以蚂蚁一般的心态,像蝉一样一路高歌自信

  gt;> 即便是优秀个人,只要置身于某种氛围之中,也会产生作为个人难以想象集团性的偏见的。

  gt;> 从前,我从未因我所做过的事情后悔过,总是只对自己没做的事情感到后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山月记》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