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
日期:2021-02-08 03:13: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是一本由汪曾祺著 / 文通天下 出品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锁线胶订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一):舍不得这个老头

  此刻,我似乎身处于1997.5.17的那一天,处于大脑放空的状态,难以接受这位老人的离世。

  他是那样的可爱。别人说高邮的咸鸭蛋很好吃,他一脸不满的回一句“好像高邮只有咸鸭蛋似的”。每天早上逛菜市场看看这是什么肉,那个菜应该要怎么煮。写完稿子一脸欣喜地拿给子女看,被子女捉弄说写的不好,又悻悻然地回去重新修改。偶尔还会偷偷喝两口酒,装作自己只喝了一口。被别人夸赞厨艺好,一脸的得意。

  他一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但依然心态乐观,像一个活庄子。从小生活幸福,生长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长大后碰上了“反右”、“文革”等活动,于彼时处,依然享受生活,画画看书,从不抱怨。年老碰上版权风波,伤透了老头的心,真恨当时那些无中生有的人,怎么忍心陷害这样一位善良的人。他的笔下都是活灵活现的生活百态,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磨难只是平淡生活中的一点点缀。

  尤喜爱他们这一家人,不分尊卑长幼,只有融洽快乐的生活。即使在外赫赫有名、受人尊敬,在家他还是那个被家人嫌弃的老头,体育不行,被评写的文章也就那样,偶尔还会忘记家人团聚的时间把外人叫到家里。在子女的回忆中,全是思念与不舍,换做是谁,也会舍不得这个老头,想到他,又泪眼模糊。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二):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

  书中收录的是汪老有关家庭,爱好的各类散文,这些平平淡淡的日常有时更易让人觉得安静和感动。 汪老似乎总能在困境中找乐子,随遇而安。自己二十年来受到的不公被寥寥几笔带过,笔墨重的还是自己在那段时间里找到的乐子,写的大多都是自己记忆中的有趣瞬间。他好像始终能在困境中寻找到点滴快乐,总带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洒脱。在我的想象里他就是一个嘴角总噙着笑眼睛里总放着光的老人。 他总能用一种好奇的,天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不怎么完美的世界。眼界开阔,充满好奇,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对周遭进行细致地观察,愿意去尝试去探索。对生活的点滴进行用心地观察,能写各种各样的人,曾出现在他笔下的芸芸众生都显得那样鲜活有灵魂。啊我太喜欢汪老了。真是个有意思有性格有故事的老头。

  如果放在现在,汪曾祺一定要认证为生活博主或者美食博主。最后一辑主要写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吃食,刚拔完智齿的我看这部分的时候真的是止不住流口水,几度因为太馋了看不下去哈哈哈哈。 但感觉我还是不太适合一篇接着一篇地看写“吃”的散文,会觉得略有些乏味。

  文集的最后收录了三个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追忆。作为父亲和长辈的汪老一定是个平易近人又可爱的老头。和儿女平等交流不摆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的好爸爸好爷爷哪里找呀~记得之前他文章里写儿子刚学会拼音,用拼音写信给他,于是他也忙去学拼音,好给儿子回信。这样的小细节真的温柔又动人。

  总之感觉汪曾祺是个有烟火气息但又带着点浪漫的文人。他写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这是一双多么浪漫的眼睛呀。我好喜欢汪曾祺。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三):幸福生活之于家

  家,一个看似寻常却是我们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幸福港湾。每当我们劳顿疲惫归家之时,那暖意融融的家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温馨甜蜜。

  事实上,无论是我们寻常百姓,又或者是名人大家,我们之于家总有着千丝万缕的真情感悟。汪老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便是一部朴实之中,透着对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流露。透过这汪老的笔触,我读到的又岂止于是汪老信手拈来般的动情描绘,更是带来着对人生,对生活,对真爱的逐一细品。

  单就这部作品的书名而言,我们便可以直截了当地感受到了那份源自于亲人一起而酝酿着的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哪怕是灯火下家人们抽空的闲坐都是一种最为诚挚的情感交流沟通。配合着这样的亲情爱意,书中还穿插入了数张汪老和家人的合照,精美的水墨配图,乃至于春夏秋冬四季的信笺。所有的这些设计无疑于素雅之中时刻触发着读者们想要一同提笔写上家书的澎湃心潮。

  走入书中的正文,全书共有四辑内容加以呈现关于家的感悟。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自得其乐,随遇而安;汤和天气好;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客观地评价,书中分享的文作保持着的正是汪老一如既往下的散文。写的都是触手可及的事物话题,但是我们读者却总能于这些寻常的事物中发现那份最为深刻的真挚情谊流露。假若不是那种油然而生的真情感悟,换作是任何人都无法准确把控拿捏每篇文章之中的真情实感。在最为真实的描述中,书外的读者也会不知不觉融入其间,认识着汪老文笔之下的人物,一睹着那些汪老看到的平常事,品尝着汪老念念不忘的仁剑美食------这就是大师之作下的真。也因为这样的真让我们更能时刻地用着平常人的平常心去感受领悟大师心中对于幸福生活的家的眷恋之情。家只是一个很宽泛的概括。但是家这个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实则更是家中的人事物。无论是其中的一道惠州菜,还或者是一个称呼,又或者是一封家书---所有的这些为我们堆建起了属于我们的温馨家园。

  而随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描述展开,我觉得自己仿佛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了汪老。见字识人,更是见文解读到了名师大家对于“家”和“生活”最发自肺腑的解读。道不尽的人间亲情,感不完的人间真爱!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四):快乐的根本源泉,来自于家人的影响

  最初喜欢上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吃”。一提起他,脑中总是不自觉的会浮现出他家乡的名吃“高邮鸭蛋”。曾有人问汪曾祺先生的女儿汪朝,汪先生是不是特别的会做菜。得到的回答是可能写的比做的更好一点。其实汪曾祺先生的菜做的的确是好,但有关于吃的文章写的更好。你会发现他对事物的描摹非常的贴切传神,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常菜也会让他写的味透纸背。汪曾祺先生可以说是最有文采的“吃货”了。

  再后来他的文字看得多了,才发现,其实他不光是会“吃”,他更会懂得如何去生活。读他的文字,感觉似乎没有什么是他找不到乐趣的,对生活的他总是怀有一份从容不迫与怡然自得。其实他也是遭遇过坎坷挫折的,但他总是能够苦中作乐的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丝丝的欢乐。这才是他最值的人钦佩的地方。

  今年是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这本《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便是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而出版的纪念版。这已经不知道是读的汪曾祺的第几本散文集了,里面一部分文章是之前在别的散文集中读到过的。可是读这一本,还是让人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汪曾祺先生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大户人家了。但是勤勉节俭却一直是汪家的传统。他的祖父一个咸鸭蛋都要分成两顿来吃,从不浪费。祖母每日勤勤恳恳,一年四季都不会让自己闲着。父亲心灵手巧,爱好广泛,为人随和从来不端架子。据汪曾祺先生回忆说,在他十几岁要追女生写情书的时候,他的父亲居然还在一旁给他出谋划策。真真是没把自己当父亲,而是把儿子当兄弟了。想来汪曾祺先生一生中虽然坎坷不断却能够做到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也是深受其家风传承了。

  上面讲的是汪曾祺先生眼中的长辈,而作为长辈的他在儿孙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此书在最后的附录中还收录了,他的三位子女所撰写的他们眼中的汪氏夫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感受到作为丈夫、父亲、爷爷的汪曾祺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确是将洒脱而又有诗意贯穿于了自己的一生。

  “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自己守候。”这应该是一个人人生能够从心底保持快乐的根本。之前感受过汪曾祺先生的从容淡泊与自得其乐,觉得他是一个将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过的是如此温暖而又有灵性的人。今天再读这本《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才明白,原来这份怡然自得,最根本的源泉还是来自于家人的影响。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五):在没有直播的年代里,他为自己的家乡带货成功,至今仍影响了一波年轻人

  提到直播带货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李佳琪、薇娅等等网络主播,他们的直播平台以高热度和高销售量时不时的会出现在热搜的名单上。 前段时间,助力湖北复工的直播中两人推荐的湖北特色食品小龙虾、周黑鸭,在短时间内都有大量的订单产生。

  但在没有网络、也没有直播带货的那个年代里, 我们带货的方式有什么呢? 介绍一件商品首先我们要看到直观的商品的特点,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里, 随便搜索一下同类型的产品就会出现在你手机的屏幕上了。 不过网络不发达的时候, 如果你想跟我推荐一样物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园园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这段文字出自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一文,关于咸鸭蛋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这种食物, 只要有养鸭的地区,腌咸鸭蛋也是早饭桌上的一道小菜了。 腌制的方法也大多是相似的,为什么要说自己家乡的好呢? 你看字里行间的描述上,虽然没有文字,但是吃过咸鸭蛋的人仔细的回味一下, 确实是有差异的。

“高邮的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的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鲜黄色的,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很多时候想到吃的东西我们更多的是停留在对于这个食物的想象中, 在各种美食打卡中也见到过不少打卡的图片,晒出自己制作的食物。 图片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了成品到底行不行。 不需要什么文字的描述, 你来看就好了。 汪先生写家乡的咸蛋的时候,没有一幅图片,全部都是读者从纸上看到的文字,自己凭着相信和当地的咸蛋的特点就比对。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读过这段关于高邮咸蛋的文字的时候, 也尝试了一下网购咸鸭蛋。

  没有网络、没有配图的情况下,这一波关于咸蛋的推荐是很成功的。 很多看过这篇文字的人也对高邮的鸭蛋有着比较深的印象。

  文字有这样一种力量,它细致的时候,没有任何媒介你也可以感知它所描述的事物。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六):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

  关于汪老,我想没几个人会觉得陌生。小说《受戒》应该都耳熟能详,汪老关于吃的文章应该也名满天下了。但我最爱的还是汪老的散文,它能快速让我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我很长一段时间读书只关心故事情节,是在读了汪老一篇写蜂攀附在紫薇花上的文字之后才爱上了作品中的场景描写。

  我曾是一味附庸风雅之人,认为生活中有太多俗气之事,一度把读书看作高雅之事,是在读了汪老写他拉了满裤兜还特地说明屎是热的之后才明白凡事皆可入文章。

  这本《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我收入的第5本汪老的散文集了,重复的部分诚然不少,但散文嘛常读常新,这大概是跟小说的最大区别了。

  吸引我入手汪老此书有几个原因,书名应该首当其充冲。“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便是这世间最好的光景。快节奏的当下,有片刻闲暇已属不易,围炉夜谈就更是奢侈了。看到书名莫名涌出一种幸福感。

  我入手的第二个原因是随书赠送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信纸。虽然字迹不甚优美,但一直坚持写字,因为喜欢听笔尖在纸上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于我而言那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可唯独不敢在此信纸上,怕自己拙劣的笔迹毁了它的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书的封面了,充满童趣的一幅简笔画,一根晾衣绳晾晒着家人的衣物,一阵风吹来,衣物随风飘动。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幕,却很少地解释了何为平淡生活,生活在这样一个家族是最幸福的事吧,每日有干净衣物可换,回家有温暖的饭菜,不管再晚回来,客厅里永远有人点着一盏灯在等你归家。

  五一假期跟小妹聊天,聊到超级羡慕现在孩子的生活,不因为其它的,就因为现在的他们可以尽情阅读自己喜欢的书藉,物质生活再丰富,精神食粮也坚决不能少。像我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直到进入初中因任课的语文老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他的缘故才接触了文学,第一本就是精典文集《巴黎圣母院》及《热爱生命》。我想也是因为最初接触的就是外国精典名著,又因为我古文学得不好,看古典书藉能要我的命,再加上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我一度认为中国近现代是没有大家的。不是我崇洋媚外,是我没有接触到对的作品。

  国内作者最开始接触是阿城,《棋王 树王 孩子王》让我发现中国还是有好作家的,然后疯狂找国内作家的作品来看,余华,刘震云,贾平凹,蒋勋,张晓风,觉得当代作家真的很棒。再接着找汪老、钱老等老一辈作家的作品来读,在经历时间洗涮之后留下来的一定是经典。

  希望有缘读到此文的你,放下手中的手机,拿起汪老的这本散文集,进入文学的圣殿。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七):努力活出自己的活法

  汪曾祺和季羡林是我最喜欢的散文作家,不是第一次读汪老的书,但每一次的阅读都有不用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看见汪老诞辰100周年的特别纪念版,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这本书,更是因为书的名字深深地吸引着我,《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因为我们的选择不同,最终的结局也是各自相同的,但是今天看了汪老写给大家的活法,我有些感触油然而生,不禁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是讲述的家,所以里面大部分都是讲述汪老的成家家庭,还有一些生活琐事,汪老的祖父是生意人,所以家境在当时还是很优越的,他三岁丧母,这是何其的不幸,但他的第一任继母对他那是十分的好,他在书中讲述继母虽不受外公的待见,但是每次继母从外公家回来都会带好吃的给他,甚至在他便急,拉在裤子里面,继母没有任何怨言,赶紧的就收拾了,但最终继母还是死于肺病,离开了人世;汪老的第二任继母进门时,汪老已经成年,尽管如此,汪老对她还是很尊敬。尽管一个人经历了三个母亲,但是在他的文章中,我丝毫未见他的抱怨,除了感恩还有敬重,亲生的也不过如此,可见汪老的内心是多么宽容,他接受每一个母亲,也感谢每一个母亲给予他的爱,也可见汪老的内心也是充满爱的,只有自己内心充满爱才会感受到别人的爱,这样的心境很难不写出好文章。

  如果说汪老是幸福的,那么就要说起汪老的父亲,在他的童年时候,父亲给予很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父亲从来不会强求他做任何的事情,父亲爱好画画,也画得很好,但是从来没有教过汪老,尽管没有教过,但是汪老看着父亲的画成长,还是学会了很多,还有汪老的字,他苦行练字,父亲看了一眼,只说建议他连连狂草,后来汪老真的就练成了,这样的父子关系才是真正健康、有益的,亦父亦友的关系,想来汪老的童年也是很快乐的,这样的家教很难不成才,这样的童年背景影响他的一生,在他被列为反派的时候,那些最艰难的岁月,在他看来都是最难能可贵的经历,也在在别人的眼中早就是耻辱,而汪老却将它们写成了自己最美的回忆,就算整天的批斗和写检讨,他都坦然的接受了,还有什么人生磨难是他坚持不下来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幸与不幸,可是有人就是把日子过成了诗,有人是把日子过成了监牢,最终将自己生生的困死,汪老难道就没有不幸?有,甚至有很多,但是他依然坚持坦然的面对,这种精神着实值得我们去反思。最后将汪老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八):人的第一要务是生活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这是印在书的后页的汪老话。正如这段话一样,汪老的作品很纯粹。纯是为了让人感到在人世的美好,在不见天日的当下,还能捕捉到一些生活的美。

  此书第一辑写的是汪老小时候的生活和家人,街坊邻居。以汪老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我瞥见了生活的美。汪老之所以成为这么有趣,如此会生活的一个人。我想与他的童年和他的家人不无关系。他父亲是一个极会玩的人。他捣鼓乐器,吹拉弹唱一样不落。他写书法,他作画。他养金铃子,他养花。他把一个咸鸭蛋分作两次吃,在购买字画的时候往往是一掷千金。精神生活极其丰富。

  提到汪老的家乡,江苏高邮。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高邮咸鸭蛋,儿时的课本上就读到过他那篇写高邮咸鸭蛋的文章。汪老说:我的家乡不止出咸鸭蛋。我们还出过秦少游,出过散曲作家王磐,出过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啊,我想说我的家乡也不止一个三角山。我的家乡出过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我的家乡出过杨继绳先生。人对家乡总是有种特殊的情感的,对于家乡,我总觉得他哪哪儿都好。不论我身在何处,我总是想念我的家乡。

我到江阴去考南菁中学,是他带着我去的。住在一个茶庄的栈房里,臭虫很多。他就点了一支蜡烛,见有臭虫,就用蜡烛油滴在它身上,第二天我醒来,看见席子上好多的蜡烛油小点子。我美美地睡了一夜,父亲一夜未睡。

  父亲的爱常常是一种无言的形态。汪老说他七十多岁了,可他还是很想他的父亲。汪老的父亲说他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汪老从十几岁就抽烟喝酒,他们爷俩一起喝酒,一起抽烟,一起咵天。他在家写情书,父亲在一旁瞎出主意。在现代生活中,这种亲子关系确还是不常见的。或许是我见识短浅,一叶障目了。汪老提到一种“没大没小"的亲子关系,他说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我想这种亲子关系没有在现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与我们的民族性格有关。君臣父子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上的一个烙印。

  第一辑是写家人和自己,第二辑则是写一些生活趣味。第三辑写茶,第四辑则是各地美食。

  泡一壶茶,闲坐家中。看第三辑实在是太妙。

  看第四辑的时候,我的胃已经叛变了。狮子头、东坡肉、乳腐肉、霉干菜烧肉、金华火腿。这是馋人的一辑!

  再谈谈此书的装帧设计,我觉得同朱赢椿设计的《平如美棠》是同一类,红红火火的封面,容易平摊开的线装本。

  同着汪老的文字,感受生活的美。感受在快节奏生活中寻觅不到的美。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九):汪曾祺:我们都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我想念我的父亲,想念我的童年,虽然我现在七十二岁了,皤然一老。汪曾祺在《家人闲坐 灯火可亲》里写道。

  汪曾祺老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是一个恬淡平和的人,不随波逐流,活得通透,随遇而安,平静安然,总是对这个世界怀有美好,总是能找到人生的真谛,一直保持着对待生活的初衷,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句话特别的温暖,画面一转,想想在寒冷的冬日,在平实简单的日子里,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大人们闲聊,孩子们在一起打闹,觉得这个画面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记忆回转,带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那是我一生的眷恋,而如今缺失的那一部分亲情,是后来用什么也填补不满的遗憾。

  蔡崇达说过:“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故乡在我的心里一直魂牵梦萦直,仿若执念一般,我还是那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还是那个骑着单车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那个追风的少年。

  如果说能把记忆定格的话,我愿意只留下童年的那一段,一切都变了,又仿佛一切都没有变,虽然每天过着琐碎的日子,还是他们每天对我的絮絮叨叨,在故乡的老房子里,住着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一家人在一起,亲情的温暖,使我每一次跌倒后都能重新站起来,那是我小时候受了委屈后的避风港。

  人在哪儿家就在哪,人不在了,家也就没了。有的时候不禁去问自己,忙忙碌碌的人生,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呢,向往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生活,其实能够陪伴着家人,陪伴着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人,即使再平凡的生活也是值得炫耀的。

  汪曾祺的童年很美,家境比较富裕,但是构成他美好童年的关键部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来自于亲人们的对他的爱。

  虽然母亲早逝,但是母亲因为生病而自愿与家人隔离,并且不让佣人抱着年幼的孩子去看她,因为怕把病传染给孩子。这是重病母亲对孩子最后能给孩子的最深的爱。

  后来的继母对他更是关爱有加,虽然亲生母亲不在了,但是却没有母爱的缺失,了解到他的童年,也就不难懂了为何他的心中有如此温暖美好的情感,历经坎坷还能活得如此淡然,能够写出如此清新脱俗纯粹质朴的文字。

  在汪老的一生中,他总是致力于真实纯朴的生活,平淡中见真意,平凡中透着不平凡,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用爱去渡过难关,最平实的生活,穿衣吃饭,柴米油盐,在他的生活里都很美好,富有诗情画意。

  海子曾经说过:“我们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辈子不长,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要去问为什么,而是我们要经历所有的经历,我们都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在这个世界是生活。

  春有百花秋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多给生活一些美学,这是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美好。

  我们都要珍惜。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读后感(十):家,是我们最温暖的存在

  年初离开家之后,到现在又是小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前几天跟外婆通了电话,这几天晚上梦里就偶有浮现小时候外婆家的院子。童年里留给我最多的回忆都发生在外婆家,哪怕现在外婆家已经把旧房子推倒重建了,现在出现在我梦里的也还是曾经的土地小平房。

  越来越长大的现在,回老家的时候也越来越少,基本上一年一次的频率,每次回家也总是匆匆呆个几天,又踏上了离家的路。尤其是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可能今年都没办法回去了,这种时候总是分外的想念在家里的家人们。

  最近读了汪曾祺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光是看到这个书名,脑海里都能浮现出小时候在外婆家的画面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夏天坐在外婆家的小院里,四周都是沙沙的风声,夜空也特别的暗,衬的星子都特别的亮,摇着蒲扇,听着外公外婆跟我讲着他们的曾经。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质朴而简白,通晓畅达,满含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让人不由喜欢上他的文字,他的有趣。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的特别纪念版,里面记录了汪曾祺老先生的一些散文,分为四辑。

  辑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在我们的家乡里,有我们小时候成长的印记,那是我们成长多年后仍然会时时想起的美好回忆。关于家乡,每个人的回忆都不相同,但长大后的我们对家乡的怀念之情确实相同的。

  在我们的家里,有我们亲爱的家人,小时候总是更愿意往外跑,和小伙伴们玩耍,而现在,能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聊着天,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

  我尤其喜欢最后一篇的“无事此静坐”,静,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休养,现在的我其实很少有能静的下心来的时候,忙碌一天的工作后,回家还要照顾小孩,直到他睡着后,才能有属于自己的静谧时间,但是大多数时候却又在和手机相伴,能静下心来好好的放空的意识并不多。

  汪老是个有意思的人,他的经历造就了他养成了静坐的习惯,这对他而言,确实是很好的状态。

  当下焦虑烦躁的我们也应该学着培养“静”的休养。

  辑二: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汪老是个很会安排自己的人,文革时期,很多读书人都受到了迫害,精神面貌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汪老却不,他很是随遇而安,在最大程度上,让自己不受束缚,这样才会过的比较自得。

  我们的生活境遇都不相同,能自得其乐,随遇而安不得不说也是一种修养。人生百态,有奋力进取的人生,也有落魄不安的人生,在每种境遇里,都能保持着这样一种心态和状态,生活总归不会太苦。

  辑三和辑四主要收录了一些寻常的日常和美食。

  泱泱中华,最不缺美景和美食了,说到美食美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是更多的还是我们日常中能接触到的,能发现生活中的一切小美好便能自得许久。

  汪曾祺的文字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他的文字总能感染到我,引发自己很多的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思考,这样一种感染力,就像他的人一样,总是活泼而热情的,让我不由喜欢上这个有趣的老头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你守候)》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