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顿悟时刻》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03 01:41: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顿悟时刻》读后感锦集

  《顿悟时刻》是一本由(加) 加博·塞普雷吉著著作,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顿悟时刻》读后感(一):《顿悟时刻》:人生就是长久的迷茫和瞬间的顿悟组成,拥抱顿悟吧

  顿悟一词,说得通俗点就是突然想通了,在看《顿悟时刻》这本书我深以为然,人生就是由长久的迷茫和瞬间的顿悟构成。回想自己是何时拥有这种感觉的呢,也许就是在被夫家欺负的无处可去之时吧,总觉得结婚后难道不应该将我也当做家庭的一份子吗,可是屡次的现实情况让你觉得除了你之外其他人都是家人,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所以如果走不出那个泥潭,始终在计较别人是否将你当做一家人,那么一生可能就被这种鸡毛蒜皮之事牵绊住了。 《顿悟时刻》是加拿大著名哲学系副教授,在书中那段言辞至今影响着我:“人的一生有六个内心被猛然打动的,最具有灵魂质感的时刻:在一个人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决定时,摆脱随波逐流的惯性生活时,励志追随毕生的榜样时,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时,听一曲优美的旋律被感动时,以及坚定的用行为贯彻心中的道德准则时。这种时刻,就好像是在我们生命中曲折昏暗的楼梯上,突然遇上了一扇窗户,通过它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更加明亮的世界”。 突然有一刻想通了所有事情,那是经历了很多年的痛苦,虽然不能够保证这些痛苦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再影响自己,但是至少不再像以前一样像刀一样凌迟自己的生活。想要让生活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他捆赴,需要每个人自己适当的做出一些调整。譬如像《顿悟时刻》中所说的,做决定时需要掌握好相对应的技巧,切记在舒适区里沉溺,音乐等亦或是异国他乡的美好,总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绝无仅有的人生体验。 《顿悟时刻》需要我们不断积累人生经验,透过每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我们总能够在顿悟过后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充实,书中有很多至理名言能够让我们心灵更加坚强。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是手脚不利索的迟暮老年人,终究会在生命的犄角旮旯里找到自己人生顿悟时刻。 人生短暂而又漫长,在生命如何继续走下去的迷茫间隙何不看看这本《顿悟时刻》让自己时刻准备着顿悟,毕竟迷茫间隙总是痛苦难耐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很好的继续前进,有动力更有良好的心态,即使那些残酷的现实仍旧在欺悟我们,何不让他成为过往云烟,随风飘逝。

  《顿悟时刻》读后感(二):觉知内在,吾性具足

  人生之中总有一些时刻,是我们发现了之前不曾意识到的那个自己。

  一个人如果能够带着距离感地看自己,带着觉知地去生活,可能对于生活之中所体验的就更加具有控制性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在做选择的时候,才能够不迷失,不纠结,志向笃定,千事万事也只是一件事。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大概三种一个人想改变的时候。第一种是一个人面临着绝境,走投无路,这种境遇迫使他来反思自己,来改变旧有的模式。第二种是一个人总是过着日复一日没有波澜的生活,突然到了一个点,他会想要改变换一种方式来生活。第三种是一个人体验到了曾经没有体验过的,于是想要拥有更多这样的体验,改变就发生了。这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种顿悟时刻吧。因为有了觉知所以才对自己的人生突然像是把住了人生的方向盘,脱离惯性的生活,成为自己命运的工匠。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呢?要看内心深处的东西。作者认为,每个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都是孤独的,他人可以给自己提供经验和建议,但是做决定的只能是自己,承担自己人生责任的也只能是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就给了自己一个面对真实内在的机会,当一个人与自己内在产生链接的时候,他就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的大门。很多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并不能够给某个人很多的时间去做决定,这个时候就要凭借着他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在平时的生活之中需要去训练的。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总是被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所左右,心情非常的不平静,那么他很有可能是不能够发现内在真正的想法的。只有一个人内在是静的,那么他在看外在的时候,才能像镜子一样照出外在的真实样子。直觉非常的重要,因为它代表着我们内在那个高维的自己,它指引着我们最真实的感受。作者举了很多保持心灵内在静的方式,比如说读书、旅行、音乐等等,这些都是与内在自己相处的方式。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当一个人能够和自己相处的很好的时候,他内在那个高维的自己便会发挥他无限的潜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做成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我们的小我限制住了自己。而这个小我是由我们长期形成的习气、思维模式、观念构成的。如果不懂得去常常擦拭自己的内心,就会无意识的被这些东西控制,即使做出了改变,也无法真正的领悟和受益。所以一切都要向内在去寻求解决方法,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顿悟时刻》读后感(三):人生需要顿悟 敲响警钟

  

作者加博·赛普雷吉从引言开始用大量文字说人生有许许多多的重要时刻,“时间是人类生活的内在因素,y它包含了我们生命中每一次短暂的经历,人一直是处于成长状态中的”。

作者再《顿悟时刻》中,挑选出许多人的六种人生经历,它们分别是再做出决定的时刻,脱离现实的时刻,遇到人生楷模的时刻,以及践行道德行为的时刻。颇有种人生四大幸事的感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时,金榜题名时。都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作者阐述了“为什么写着六种重要经历,而非其他重要时刻,非凡时刻”,作者认为人做出决定及判断,行动时,不光只依靠自身的理性,还清楚认知在这些瞬间中,它们发挥重要作用,“我分析的这些瞬间清楚地表明,在他们与别人,自然环境和艺术作品建立有意义地联系以及做出大胆地,改变人生的行动方面,情感和自发性也发挥着核心作用”。

作者提出一个论点: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转变和更新的可能性。

文章不光论述作者自己的见解,还举例说明,从反面论述有些观察不适用于所有社会条件。从正面,其他人的观点,进行正反论证,论述本书中作者所理解的时刻并非时那些著作哲学家作品中存在多种定义和理解的“瞬间”。

作者通过描述分析那些影响和形成我们个人存在的时刻。对提出观察,分析和建议,而不是证据,同时借鉴他人经验,从中吸取教训。

各个重要时刻中,作者都有通过大量举例来证明自己观点,通过他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又将这六种人生经历各个剖析,从各方面来讲述,从生活中各种小时举例,具体描写,让er人从很普通的事中就能轻松get作者用意,在起发散思维,从所表述中上升到更高层次,循序渐进。

作者每论述完一个观点,就会综上总结,将其概括,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将论点与当今社会,人结合起来,更加与时俱进,使读者代入感真实,文章发言观点不具有片面性。

当然对于这些重要时刻的提出,作者教读者如何改变,做出选择。总言之,作者考虑全面。

但本书较为深奥,会有点像高中时候语文第一大题的论述文,内容充实,事实明确,但语句较为枯燥,有些难懂,但仔细阅读,又觉受益匪浅。

如果你还处于迷茫,可以尝试阅读一下这本《顿悟时刻》,它会帮你找到方向。

人生需要顿悟,时刻敲响警钟。更好的你,加油。

  《顿悟时刻》读后感(四):随遇随喜的顿悟人格

  

有没有那么一刻,周遭没有一个人,灵魂如此安静,心无旁骛,思想蓦然间,对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更加坚定信念,兼具有喜悦兴奋的感觉。这种具有灵魂质感的时刻,在加博·赛普雷吉教授看来,就是人生的顿悟时刻!

之前很少甚或没有阅读过对自我成长过程中深刻剖析的思想书籍,而这本书名,在国内有很多类似乃或相同名字的书籍,一页页的翻转阅读起来,竟被作者精致妥贴的文字所打动,进而深深的沉浸在人类思想行为六个被猛然打动的顿悟时刻,把所有的心里行为发展进行精准的描述,读罢,颇有类似同感。文字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把人类的内心活动,用文字一一罗列展述,不拖沓,足见对作者的心里剖析、文字掌控之胸有成竹!

作者罗列出六类人类共有且能经历过的顿悟时刻,其中:“异乡人在异乡,用灵魂感受人间烟火”,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是需要多么应该去用心、用灵魂去感受异乡的万事万物,这样才能成长成熟,进而不枉人生一回!

我们一直在漂泊,又在时刻寻根,离开家乡,身在异乡,而心落寞,始终刻意的行走在回乡的心路里程上。异乡无论如何繁华,如何风光,都安放不下一个有着思乡的千般情结的孤独内心。“远离了同胞,远离了母语,书去了所有后盾,被摘下了面具,我们完全流于自我的表面。”而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但同时,我们也使每个人和每个客体恢复了自身的奇妙价值”—阿尔贝·加缪。

从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层面来讲,对外界或外来知识的感知的一个好处是:对自我的局限和可能性的更深刻认知。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并在我们熟悉的文化中获得成长的内在动力!但是,可怕的是,作者担心外来的文化会被现代世界所经历的日益一致性所代替,会让部分个体重视平淡的同质性,逃离与自我相遇的机会……

所以,作者建议,我们要在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里成为一个外宾,体验一种“新的快乐”,当我们从某些习惯和成见中解脱出来时,我们就能接受那些通常没有注意到的自认为熟悉的型式和行为。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真正融进历史灿烂的绵延发展中!

当读者把个体的自我跃升到我们时,对于本书中的观点会是感到多么深深的佩服,无论是文字的罗列组织,到引用相关作家的只言片语,博览众长,每种顿悟时刻观点都会用被验证的经典话语来支持,同时又有走在人类前列的思想者的观点来支撑 ,足见作者独辟蹊径的观通达点智慧,更有高屋建瓴、高尚的精神自我重建的紧迫感。

初读本书,对于作者毫发毕现的描述,颇不适应,需有极大的耐心和安静的内心,来静静的读,且只有在极澄净的心态下,才能真正的读进去,才会领悟理解作者煞费苦心、整理分析的六大顿悟时刻的观点,只有此时,文字一如淙淙泉水流淌进内心,深深的感悟,并希冀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开放自己落寞干涩的心灵,用顿悟时刻来重新构建自己青春的心灵物语。在人生路上,感悟领略成长的喜悦,参悟人生真谛,化有为无,真正走向自我,构建自己人生随遇随喜的顿悟人格,达到均衡豁达的自我发展!

  《顿悟时刻》读后感(五):当断就断的做决定

  

我们越来越依赖随时准备提供建议的旁人,他们向我们保证你一定能成功并通过这样做逐渐削弱我们做出决定、坚持决心和承担。

当我们立志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我们的家庭却迫使我们追求更“实用”的职业时,我们该如何决定呢?

早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怎么逼疯强迫症?答案就是短短的几个字:这还不简

不光是强迫症,对于选择恐惧症的人同样有这个问题,多于一个选线的事情,往往就够让人纠结一阵子的了,常见的是出门换衣服不知道哪个更合适,于是纠结于怎么搭配更好,选择有时候不干脆利落耽误的是自己的时间,也让自己的好心情没有了。

1、

小A 最近就很心烦,刚毕业没有多久,找工作投了N份简历,面试也面的自己怀疑人生了。不过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自己终于得到了offer,然而问题是同时得到两家HR 的回复,她也不知道该去哪家,一个是跟自己专业对口从基础岗位做起的实习生,另外一个是自己一直很喜欢的插画类的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但好在对方也比较喜欢她的绘画风格,平时自己在网上画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有不少的粉丝。

一边是自己的专业,一边是自己的爱好,哪个工作是她最后的选择呢?

2、

同学小F 当初选专业的时候就是这样,自己喜欢的专业家里人觉得一点也不务实,让她选了一个会计专业,她的成绩也一直不错,毕业顺利了进入了一家公司工作。但每每自己工作有不顺心的时候,她就在想如果我当时选了我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现在做的工作应该也是跟专业相关的,那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烦心的事儿了。

这个状态反反复复每次不顺心或者遇到麻烦了就是这个心态。人也郁郁寡欢的,但是选择这个事儿,就好像一个岔路口,你怎么可能还能退回去呢?

也有朋友劝小F 既然这么不开心,那你辞职去追求你喜欢的事儿不就行了吗?她又开始担心自己起步晚,失败了怎么办啊? 万一自己入行也没成功那怎么办的问题。

面对选择的时候不够果断,但是既然选择了,就别再后悔了,因为你现在后悔又不打算重新开始,也只能让自己难受。

3、

人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最大的敌人常常是自己,做出决定是需要努力克服疑虑和犹豫,才能最终取得成功,需要摆脱犹豫不决的麻木,需要结束自我斗争,需要制定有效的恢复机制。

小M 每次去买东西的时候都要挑挑选选,时间长了,逛街的时间往往一逛就是一个下午,还不一定能买上自己要买的东西,因为实在是太多种类了。

但是最近让她觉得自己异常难受的一件事儿,自己辛辛苦苦做了好久的一个项目居然被别人抢先了,说来也不能都怨别人,她自己犹犹豫豫的就是不肯把项目的提案交上去,总是想着多找点细节上的问题,把东西做完善了,结果同组的一个同事提交的提案居然跟她的一样,虽说别人的内容也都是自己做出来的,但是点子不是谁都有,自己没早早弄完,却在细节的地方抠了好久。

不管手里的这份再好,别人抢占了先机,自己的也只能压箱底了。

在《顿悟时刻》中,作者根据不确定性、紧迫性和缺乏外部支持等等方面的因素提供给读者一份你在面对选择的时候需要做出决策时应该做的建议。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如果利落的坚持自己认为对的,那么后悔或者懊恼最终也将属于你。

当我们在选择伴侣、就业或者定居地点要做决策的时候,也可能会面对类似的困境,如何做出选择,这可能比选项本身更重要。

  《顿悟时刻》读后感(六):《顿悟时刻》:迷茫和顿悟,正是人生的真谛

  

顿悟,是什么?在佛家里,顿悟指的是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

那么,人生又是什么呢?人生应该是对生命的不断叩问,和终究明白生命意义的过程。每个人总会有无数的困惑,无数的不解,甚至无数的烦恼。可是,我们在面对这些困惑的时候,总会找到办法去解决。这,就是顿悟。

正如《顿悟时刻》中所说的:任何生命,无论多么漫长和复杂,实际上都是由一个特定时刻组成的——一个人永远了解自己的时刻。

每个人自出生起,生命其实就属于自己。而我们在人生的路程中,总会面临相似的岔路口:是在国内读书,还是去往国外;到底是要选择喜欢的专业,还是适合的专业。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选择。这些选择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是,不管是谁,当自己做出了决定,就要去接受这个决定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接下来的一连串行为。

我们似乎总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人生的重要关头,比如大学毕业后是选择在当地工作,还是回家乡工作。有一部分的人选择留在大城市,而另一部分的人选择回到老家。

但不管我们做出了什么选择,几年后我们总会后悔。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每天要面临着一个多小时的通勤,上班996,工资增长的速度赶不上房价的速度。这时,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想赶紧在大城市稳定的。可是,高昂的房价,忙碌的工作,让他们没钱买房子也没时间找另一半。这时,大城市的年轻人会羡慕着在老家的朋友:每天早九晚五,现在是二胎父母,有房有车,还可以承欢父母膝下,多好。

可他们怎么知道,在老家的朋友们其实也是羡慕着他们呢?在老家的年轻人,毕业或回到家乡,可能做着一份月薪2-3000的工作。虽然稳定,可是却过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无聊生活,从入职的那一刻,就知道了退休是什么样的。

不仅如此,稳定的工作,较低的收入,也让他们要为养孩子发愁。孩子的生活费、补习费越来越贵,四脚吞金兽的花钱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工资。再加上,有些在老家的女生,生了孩子后当全职太太。每天面对着柴米油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其实也在羡慕着大城市的年轻人有精彩的生活、高昂的工资和不断成长的自己。

由此看来,做决定是艰难的选择。我们总会带着悲伤、懊悔等情绪去回顾我们错过的和拒绝过得事情。甚至经常会说:“如果当初我……,就好了。”

其实,这种懊悔代表的并不是不甘,而是接受。那些未尽力或错过的可能性在不可挽回后,也为以后我们的人生提供了教训。或许,在我们有了孩子后,我们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当初我选择了这条路,可是我后悔了。因为我的选择,导致了我现在的情况。

我们这个人,我们这一生,其实是无数个曾经的片段和选择组成。如果我当初留在了大城市,我或许就是个女强人,而不是现在的全职太太;如果我选择了我喜欢的文学,我或许现在就是一个作家了,而不是整天面对程序的程序员。

但不管如何,每个人终究要为自己曾经的选择而负责。这,就是人生。这就是顿悟。迷茫的困境和事后的顿悟中交织而成的正是我们的人生

  《顿悟时刻》读后感(七):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顿悟时刻”,牢牢捏紧命运的主动权

  

文/舒筱米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哪吒那部动画电影的时候,被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给打动的。可能我们常常会说什么“听天由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样的话,但事实上,我们人生的选择权,从来都是在我们的手中。

现在的你,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和自己相伴一生到老的亲密爱人,还有着聪明伶俐的孩子在一旁嬉戏打闹。回想自己曾经的过往,你是否庆幸,当初大学毕业后选择在这个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你是否庆幸,当初在遇上TA的时候,果断地牵起了TA的手,而没有选择放弃呢?

回看过去发生的点点滴滴,似乎我们的人生永远在做选择题。小到今天晚饭吃什么?大到这个人是否能和自己共度余生……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蝴蝶效应,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偶然翻开加博·塞普雷吉的这本《顿悟时刻》,这本书中所讲述的六种重要的决定性时刻,是对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一种深刻解读。

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说:“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那我们就来看看,究竟我们该如何发现自己人生中的顿悟时刻,牢牢将自己的人生捏在手里。

摆脱妈宝性格,重新找到自我

对于不少恋爱中的人来说,有一种性格的人是他们都不想遇到的,那就是——妈宝。

很多女生觉得,自己的男友各方面都不错,但就是一点,太听妈妈的话了。两个人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买房子,房子的装修风格应该是怎样的,本来女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男生也同意了。可只要那个男生回去和妈妈一商量,之前订下的事情,八成都会泡汤。

在《创造的艺术》中曾经提过这么段话:我们城市文明中的普通人,几乎一生平凡的层面上移动;只有在少数戏剧性的情况下——在青春期的风暴中,当他坠入爱河或面对死亡时——他才会突然从井口跌落,被转移到悲剧的层面。突然间,他日常生活的追求就显得肤浅、空洞;但一旦安全地回到平凡的层面上,他就会把曾经的经历视为神经过度紧张或青春期积郁的产物而不屑一顾。

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妈宝,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做出选择。虽然,很多时候,要做出选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很困难,所以当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也是我们一种成长的过程。因为,从内心里我们知道,一旦做出选择,那么接下来的后果,是由我们自己来承担的。

所以,很多人哪怕在面对婚姻的时候,都选择让别人来为自己做抉择。那么这样一来,一旦婚姻上出了问题,那么他就可以完全将这件事归咎在父母身上,或者是别人身上,反正就是和自己没有关系。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给自己生活中增加一种“权力感”。这种权力感,让自己有能力去坚定心中所想的内容。一旦自己做的抉择越多,那么我们对于自己的自信就会愈强。

特别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要多给予一些给他选择的权力。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当面临人生今后更加困难的抉择的时候,他们会有强大的心理,去接受自己所作出的选择带来的后果。

摆脱一尘不变的人生

有很多演员,一旦因为某个角色出名之后,会有源源不断类似的角色来找到他们。大部分情况下,演员都会拒绝重复出演这个类似的角色,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被市场定型。这对于演员今后的职业发展以及演员本身能力的提升,都会是一种枷锁。

事实上,我们的人生中,也如同被枷锁禁锢的演员一样,只不过,这个来自生活的枷锁,名叫习惯。

在很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很传统的习惯。比如如果祖辈从事某种职业,那么下一代往往也会做这种职业,又比如你下了班以后,会去经常去的某个小餐馆吃饭等等。

这些习惯,可能在上一辈人看来,是一种很好的传承。他们将你未来的人生都规划好了,你只需要照着这个步调走就可以了。然而,更多的时候,你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这个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嘛?

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写过这样一种说法:灵魂转变。

这个灵魂转变,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方向,包括一个人在这个世上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

但很多人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就是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吗?但很多时候,有人会觉得,这个太过平淡了,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这也就有了《三十而已》中,许幻山在拥有幸福家庭的情况下,依然会出轨。

当然,作为一个正常人,每天睁开眼就在反复不断的重复眼前的生活,久而久之的确也会产生一定的厌倦。那么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外部的一些环境变化,来改变自己当下的状态。

比如很多人都喜欢的外出旅游,很多人出远门并非是为了去看看当地的特产,他们只是为了换个环境生活而已。

在《顿悟时刻》这本书中,作者一共提到了六种不同的“顿悟时刻”,这每一种时刻其实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甚至还提到了音乐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其实,所谓的顿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空间的跨越,越级的成长。每一次顿悟,都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全新理解。

  《顿悟时刻》读后感(八):人不是活一辈子,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顿悟时刻》的六个时刻

  

长久的迷茫,常态。

瞬间的顿悟,难遇。

时间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尽管我们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中。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从一个经历到另一个经历,从一个人生阶段到另一个人生阶段。

可是不同的时期,有时我们会觉得时间停滞不前,有时又觉得转瞬即逝。因为我们对时间的体验,是有一定品质的:有益或压抑,美好或艰难,成长或消逝,成熟或衰退,吉利或不吉利。

对于已经逝去的时间,我们会根据某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个人经历重要程度来感知时间的长短,正如莎士比亚说的:“时间流逝的步伐因人而异。”

但其实,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说:“任何生命,无论多么漫长和复杂,实际上都是由一个特定时刻组成的——一个人永远了解自己的时刻。”

这些时刻可能给人的生命带来重大变化,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顿悟时刻》这本书是拉瓦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多米尼加大学学院和圣博尼法斯大学前任校长加博·塞普雷吉所写,他在书中写了很多人的六种重要经历:做出决定的时刻、脱离现实的时刻、遇到人生楷模的时刻、沉浸在异国文化中的时刻、聆听震撼音乐的时刻以及践行道德行为的时刻。

做决定就是选择一种可能性放弃另一种可能性的行为,所以做决定很艰难,而且很孤独。但一个人为自己做出决定的时候,或许正是人生将要为之改变的时刻。

做决定时的心情是各有不同,可能是痛彻心扉,可能是欣喜若狂,也可能是心如止水。书中说到了做决策的孤独、做决策的艰难以及学会做决定。

德国著名现象学哲学家马克斯·舍勒说的话:“一个完整的人要成为受过全面教育的人,至少要有一次受到全面而真诚、自由而高尚的榜样的影响。”

榜样是凭借其品质、价值观和成就对另一个人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一个人的身份、社会角色和生活方式都会受到榜样的深刻影响,而且影响的方式多种多样。榜样可以让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突然改变或者逐渐改变,也可以帮助一个人明确道德观等。

但是,榜样不一定是有杰出能力和成就的人,他们的吸引力的来源有时只是在回想起来时才会被认识到。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可能是自己想成为的,也可以作为与之看齐的榜样。

书中还说到一个时刻是聆听音乐的时刻。音乐所能带给人的精神作用,自古以来、不分国界,都有很多验证。

尽管我们终日为五斗米折腰,不懂音乐旋律,不会音乐创作,所幸我们可以聆听音乐。“在我们为生活的面包劳作时,莫扎特旋律的痛之喜悦仍应该伴我们左右。”

有句话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但是,人又如芦苇般脆弱。“人生就是长久的迷茫和瞬间的顿悟。”

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说:“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顿悟时刻》这本书就是选了作者认为具有力量感的几个时刻,或许可以用来对照自己走过的路,面对将来的顿悟时刻时更从容。

2020年09月28日星期一

  《顿悟时刻》读后感(九):平庸的你,缺的可能只是醒神醒脑的一个顿悟时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变得平庸,觉得生活没有目标感,意义感,我们寄希望于钱财,友情,爱情,眼前却还是一片迷茫,看不到未来,甚至有种脚踩棉花的错觉。

一切明明都按着正常轨迹行走,那么究竟是哪里错了呢?

不,我们没有错,迷茫是人生的常态,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突破迷茫,找到人生的高光时刻。

而改变我们的时刻叫“顿悟时刻”,正如《顿悟时刻》这本书中所说,每一次的顿悟都好像在黑暗中遇到了一扇明亮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为明亮的世界,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觉察,而在每一次觉察过后,我们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顿悟的六个时刻,每一个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顿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原本矛盾纠结的内心一瞬间得到释放,获得醍醐灌顶的体验。

就像牛顿被苹果砸中,忽然意识到万有引力的存在;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呆着,忽然明白了大道。

顿悟的时刻有很多,但是影响我们个人成长的却不多。

《顿悟时刻》这本书中就介绍了六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顿悟时刻。

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时,我们学会取舍,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摆脱惯性的生活时,我们鼓起勇气改变,创造不一样的人生;树立并追随人生的榜样时,我们获得向前的动力,照亮前行的道路;独在异国他乡时,我们用另一种思维看世界,眼光变得更加长远;受到音乐触动时,我们的灵魂在音乐中得到乐趣和满足;目睹道德行为时,我们受到鼓舞,坚定不移地行善事,让生命更有价值。

这六个顿悟时刻,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幸运经历,但是每一次顿悟都是一次巨大的人生蜕变。

我们在一次次的顿悟中认清自己

人生的顿悟时刻并不只有上面六个,我们可能会一次次地做决定,多次脱离原有的惯性生活,追随多个榜样,去法国、德国等世界各国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冲击,听很多震撼人心的歌曲,受到无数次道德的感化力量。

但是,不管这样的顿悟有多少次,我们都在解决一个问题——自己究竟是谁。

博尔赫斯曾说,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

我们的一生都在思考一连串的问题: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此我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我们会迷茫,是因为我们没有目标感和方向感,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与思考中,我们总能从迷茫中获得豁然开朗的曙光。

而这顿悟的结果,是你努力的高度,也是你能到达的生命高度。

顿悟后的自己,手握人生的钥匙

心理学上说,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我们寄希望于名利,不过就是希望被别人看见,可是我们不曾想过,看见自己的为什么一定要是别人?不能是自己么?

每一次顿悟,我们都在直面内心的渴望,看清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从而坚定地向前,找到自我掌控的力量感和目标感。

只有这样的我们,才不会被平淡的生活打败,不会屈从于无聊,而是能主动在平凡之中创造出生命的意义,迸发出生命的激情,爱上自己也爱上生活。

卡里·纪伯伦说他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在自我觉察的顿悟时刻,他意识到自己灵魂的浅薄,虚伪,畏缩不前等等,而正是这样的认知,促成了他的改变,获得开启人生幸福成就的钥匙。

《顿悟时刻》不是一本故事书,它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带我们回味人生中具有力量感的六个特殊时刻。

或许曾经的我们并没有顿悟到一定的高度,亦或是曾经忽略了内心的迷茫,放任自己随波逐流,但是读完这本书,我们会获得一个重新审视自我,重新顿悟的好机会。

原来我们缺的不是精彩的生活,而是爱上平庸生活的能力。

  《顿悟时刻》读后感(十):《青蛇》的顿悟时刻:人生就是长久迷茫和瞬间顿悟,察觉自我发展

  

生活本身就如同一个瞬间。 ——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

在1993年张曼玉、王祖贤主演的电影《青蛇》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结尾处青蛇落泪的瞬间。

起初,青蛇是不懂人间情爱的,她观摩着姐姐白蛇和许仙的爱情,并主动去学习、去领会感情滋味。

直至水漫金山寺危难之际,白蛇产子,还催促着青蛇去救许仙。这时,青蛇有一个短暂的慢镜头,这是她渐悟的开始。

然而,当青蛇好不容易找到许仙的时候,却发现他早已剃度,青蛇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滴眼泪。

总是赢,不输,怎么会有眼泪。

青蛇留下的这滴泪,表明她读懂了许仙的“背叛”,感受到白蛇知道一切之后的失望与恨意。这滴眼泪是青蛇情绪、情感转变的重要分界线,也是她顿悟的表现。

所以当她看到白蛇被压雷峰塔的时候,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一剑杀死许仙。随后,青蛇投入江水,消失不见,只留下一段似是而非的话语:

我来到世上,为世人所误,都说人间有情,可是情为何物,真是可笑,连你们人都不知道,等你们弄清楚了,或许我会回来。

回顾青蛇这一生,从局外,到入世,到最终离开,青蛇从情欲魅惑走向情感顿悟,最终重新认识自我。

青蛇的顿悟时刻推动电影走向高潮,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人生就是长久的迷茫和瞬间的顿悟。只有经历深度的自我觉察,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超越自我的可能性。

加博·塞普雷吉在《顿悟时刻:深度察觉自我发展》一书中,将“顿悟时刻”定义为突破思虑动机与权衡得失的理性维度,舒展自我、更新自我的转变时刻。

每个人都会经历顿悟时刻,塞普雷吉特别提炼了六个我们曾经经历过或未来将要经历的顿悟时刻:

做出决定的时刻、脱离现实的时刻、遇到人生楷模的时刻、沉浸在异国文化中的时刻、聆听震撼音乐的时刻,以及践行道德行为的时刻。

这些在生命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顿悟时刻,是最具有灵魂质感的时刻,它就像是昏暗环境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前方,也照亮了心灵。

对于青蛇来说,从妖界踏入人界,与人为伍,开始学习人类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并最终懂得“情”的滋味,这是她涉足异域,摆脱惯性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青蛇学习“人性”的路上,姐姐白蛇便是一直陪伴左右的精神榜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蛇的思维方式和决定。

对于我们来说,精神榜样可以是老师、家长,也可以是遥远的历史人物,他为我们提供稳定和持久的支撑点,给予我们强大的信心和决心走好自己的路。

最终,面对精神榜样的失去,青蛇也艰难地做下了最后的决定。许仙的死去,象征着许仙追随白蛇而去,这或许也是这条感情线最好的结局;青蛇的离开,代表着她真正懂得了人间情意,为这场入世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这些顿悟时刻的表现中,青蛇进入了深度的自我察觉,找回了自我,也坚定了前进的方向。青蛇的成长轨迹是导演徐克对传统强权的讽刺,也是青蛇成为电影主角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书中还特别讲述了音律之美与道德行为,这也是能够打动我们的顿悟时刻。当优美的音乐触动灵魂,你能够在这场听觉盛宴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而贯彻心中的道德准则,使你更坚定地面向未来。

《顿悟时刻》就如同一本正视自我的启示录,从平淡生活中提炼出六个顿悟时刻,带你领会超乎寻常的满足感,不断扩张新的境界,重新认识自我。

毕竟,没有被生活打动的人,日常只剩下无聊、躁动。请回归自我,你的顿悟时刻正等待着与你相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顿悟时刻》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