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全二册)》是一本由谷园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2021-1图书,本书定价:118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全二册)》读后感(一):谷园讲西汉
通过这本书首次了解到了作者谷园。1978年出生的他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学霸,工作后进入互联网行业。2010年因为患病停下工作,静心读书,三个月后写成《吃透曾国藩》。十年内著书数本,包括《谷园讲通鉴》系列中的“这才是战国”、“这才是秦汉”以及第三部:“西汉兴衰史”。这个系列首先是一档综艺节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整理成书。所以这套书的语言非常通俗朴实,然后又穿插了一些小幽默。而且谷园在讲历史的过程中严格依据《资治通鉴》、《史记》、《汉书》等正史史料。谷园非常尊重历史真相,没有八卦野史,对于不确定的点也会摆出各种可能性,请读者独立思考,绝不穿凿附会。 这部书分为上下两册,讲述了整个西汉历史,包括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十位皇帝在位时的历史以及他们身边的忠臣、奸臣、名将等各色人物的故事。西汉历史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汉书》的典故,比如“牛角挂书”、“汉书下酒”等。作者在序言中也提到,西汉是第一个资料丰富且完整的大一统朝代。再也没有哪个朝代像西汉有这么多著名的具有典范意义的人物。作者在讲述西汉史时主要以著名人物为线索,串起200多年的西汉历史。 从谷园的讲述中读者不难发现,历朝历代每个皇帝身边都会涌现出几位能力不凡忠心耿耿的良相和强将。比如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韩信、萧何,汉文帝身边的陈平、周勃、贾谊,汉景帝队伍里的晁错、周亚夫,汉武帝身边就更不用说了,在他在位54年的皇帝生涯中有若干能臣辅佐他,若干良将为他出生入死,比如汲黯、司马迁、卫青、霍去病……但是了解历史的读者也能够很容易地从中发现这样一条千古不破的历史规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在起事成功后迅速地将韩信拉下马软禁起来,直接导致后来韩信死于非命。汉景帝更是以“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的理由诛杀了恩师晁错。司马迁受宫刑就更加冤屈了,就因为耿直的他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句话,汉武帝就二话不说对他采取了这样的极刑。汉宣帝手下也有一位正直的儒官韩延寿,后来却因为被箫望之嫉妒诬陷而被处死,据说在他乘坐囚车前往刑场的路上,百姓们纷纷敬酒,他一一喝下,最后竟然喝了一石酒。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圣意实在难测,今天功名利禄,明天人头落地,都是防不胜防的。风头太过不是好事,见好就收才是识时务者。但是有的时候是受功名利禄的驱使,有的时候是为了完成忠心报国的大业,总有人迎难而上。 在西汉这200多年的历史中有文景之治,有“汉武盛世”、“文景之治”,还有“孝宣之治”。汉武帝制服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些举措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历史发展进程,西汉史有着非常典型的代表性,读一读西汉史对于了解中国历史非常有益处。期待阅读《谷园讲通鉴》系列的更多作品。
《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全二册)》读后感(二):《西汉兴衰史》: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
自三皇五帝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以来,华夏大地历经五千年沧桑巨变。不同时期的风云变幻,汇成华夏民族独具魅力的历史长河。 西汉,作为紧随秦朝之后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意义非凡的。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楚霸王项羽后,在定陶即皇帝位,史称“汉高祖”,刘邦的称帝标志着西汉王朝正式开启。 刘邦登基后,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民间,采取“休养生息”等一系列举措,来解决连年征战给百姓造成的伤害。在朝廷内部,杀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巩固刘氏江山。从中可以看出,刘邦为人在趋避利害上的冷静果绝。 如何能让王朝维系的更久,如何能够更好的治理天下,成为了掌权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任用贤能,是帝王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所以,整个西汉王朝,涌现出大量的人才,他们为帝王出谋划策,彼此之间也勾心斗角。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最终都被汇进史册,流传千古。今天,谷园老师用另一种方式,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也把那个时代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提到西汉时期的人才,我们不得不提到“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韩信,同时会想起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个故事中提到的两个人,萧何与韩信,都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萧何是刘邦手下的谋士,而韩信一开始却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军官。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之下,韩信才得以被重用,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韩信的下场却是悲惨的。功成名就之后的韩信与萧何、张良的低调行事不同,居功自傲的他被本身就疑心病重的刘邦视为心头大患,最终,被萧何设计杀害。 不仅仅是韩信,紧随其后,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也陆续被剿灭。韩信曾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其实在后世,像韩信这样跟随君主打下江山又落得身死下场的人物还有很多,当然这是后话。在治理国家方面,少不了这些人物施展他们的卓越才能,来为掌权人出谋划策,驰骋沙场,解内忧、除外患。 西汉王朝涌现出来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萧何、韩信、张良、樊哙、曹参、陈平、周勃、张苍、申屠嘉、贾谊、董仲舒、晁错、司马相如、司马迁、朱买臣、东方朔、霍去病、霍光、李广、卫青、张骞、苏武…… 谷园老师将他们每个人的故事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讲他们为国效力的大事,讲他们自家生活的小事,讲他们为人处事的生存之道,讲他们协助君王创造出来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讲他们获得当权者的青睐之后又被无情地抹杀……
谷园老师以“人”为点,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为“线”,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描绘那个时代真实状况的宏伟画卷。 身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人,都会对曾经那一个个风云突变的时代感到好奇。那时候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怎样的?他们会不会幻想未来? 一卷卷史册将他们的故事流传了下来,我们通过史册,去破解那个时代的密码,了解那个时代的故事,体会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欣赏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历史已然成为历史,但历史流传下来的意义却永远都不会失去价值。它会时刻向我们展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魅力。
《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全二册)》读后感(三):了解西汉历史,这套书就够了
《旧唐书·魏征传》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国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然而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真正主动去了解的人并不多。
就像《王者荣耀》这款游戏的推出,以真实历史人物命名的各个游戏形象,瞬间吸引走了多数人的注意力。我永远忘不了我提起李白的时候,侄子下意识那一句:我知道,他是个刺客。
其实从《百家讲坛》开始,就有很多科普历史的节目。现在推出的《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不断推出的多样的、新颖的节目,就是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爱上历史。
其实早在上学的时候,学校都开设了历史课,我对历史还是有兴趣的。不过太过于枯燥,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不断的背、背、背,渐渐磨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不是为了考试,我可能都不愿意翻开历史书。
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人世沧桑变化、有生命的真谛。浩浩汤汤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是我们不变的中国精魂。我也买了几本经典,但都是古文,虽说不是读不懂,但也不像白话文那般轻松易懂,更不提去品味历史背后的精髓。
我国共24个朝代,我最喜欢的除了唐朝,就是汉朝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征服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巫蛊之祸、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有太多太多我钦佩以及想要了解的人物。这套《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阶层都可以阅读的大众科普书。
司马迁以半部《史记》写了西汉史前半段,班固以整部《汉书》写了西汉全部历史。在这套书中,谷园老师依旧是以《史记》、《汉书》为基础。按照汉朝历史顺序,挑选重点历史人物,讲述历史故事,还时不时穿插《史记》、《汉书》的原文。趣味性的讲述方式,加以丰富性史料作为依据,从轻松畅快的阅读中,轻松掌握西汉历史的真相。
从刘邦建国到王莽夺位,汉朝总共存续两百多年。在这套书中,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朝代,亲眼目睹这个朝代的兴衰成败,以及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谷园老师语言诙谐幽默,阐述方式简单易懂。既保持正史的严谨,又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读完这套书,对西汉发展脉络有了清晰把握。此外,也是真心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他们的经历对我们而言,是宝贵的指引;黄老之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思想,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信仰体系,对我们而言,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全二册)》读后感(四):我要推荐这么一本讲西汉历史的书
高希希导演的《楚汉传奇》历史学和文学应该是大众最感兴趣的两个学科,一方面,这两个学科的下限很低,可以说入门很容易(但发展很难)。另一方面,这两个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可以作为日常的谈资。如果是往高的方面来说,文学和历史都是人的修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知识构成的基本。人为什么要学历史呢?最出色的宣言应该出自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識。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自身國家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 一句话,历史(知识)合格,知识才合格。知识的健全则有助于人处理日常的困难。唐太宗讲:“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那学历史吧,怎么学呢?我们从初中就开始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了,但初中那些常识显然不足以应对我们以后无数的困难,而且趣味也略有不足。我们需要进阶。《易中天中华史》、《明朝那些事》,以及我今天想向大家推荐的《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都是历史进阶可以参考的书。 为什么我要推荐这么一本《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呢?因为它的内容很符合大部分历史爱好者需要掌握的基础。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我们需要的只是了解一些历史的流程,知晓一些历史原理,并不是要治学当博士。吕思勉的“白话中国史”虽然也算通俗了,但毕竟核心还是讲叙历史,并非完全把历史处理好了,供我们自己享用。而我手上这本《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则属于把复杂的史书处理过后,写给我们大众的历史科普书。
黄永年先生曾明确教示他的学生,“《通鉴》之秦汉及其以前部分,绝不能用作一般意义的史料;了解相关史事,更不宜先于《史记》、《汉书》而阅读《通鉴》。这是因为其纪事内容,完全依据《史记》、《汉书》等著述编录改写,并没有我们今天看不到的可信史料作依据。”因此我们看见谷园先生这本书依旧是以《史记》、《汉书》为叙事底稿。采取纪传体的风格,挑重点人物,讲叙一段史事。在讲叙过程中,圈几句具体的史书原文,加以分析。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基本上,我们只要读完这本书,就掌握了西汉历史的大纲。 如果可以,我希望《谷园讲通鉴》可以出一个系列,造福诸多历史读者。
麻耶熊猫的《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全二册)》读后感(五):《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历史是根,读历史是知道我们的来处
《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引言:本来就很喜欢历史,这本《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更是让我对西汉历史,有了更深刻的兴趣,对那时的人、事、物,对那时的风土人情,对那时的人心叵测,对那时的思想精神的喜欢,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不仅仅是这本书作者的功劳,也是这个时代本身的光芒,有足够的事迹,足够的精彩,足够的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才能令人流连忘返。
关于本书:全书分为上下册,以《汉书》、《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史料为依据,以汉代历代皇帝更迭为描写顺序,重新梳理了西汉王朝的历史脉络,生动叙述了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帝国往事:文景之治、七国之乱、巫蛊之祸、征战匈奴、李广难封、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
还原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贾谊、汉文帝、董仲舒、汉武帝、司马迁、司马相如、卫青、霍去病……而历代封建王朝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中的兴衰成败、权力争夺不断演变,其中故事并不新鲜,却因为这些伟大人物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具象起来。
同时作者的叙述,标注清楚史料来源,文言文并配合通俗易懂、风俗幽默的白话,阅读无压力,就像看一出精彩的电视连续剧、电影,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构建起恢弘壮阔的西汉奇景。
《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汉人王朝:民族认同这件事,是源自同样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是感觉到大家都是同属于一个人们的共同体,感到大家都是自己人的一种心理。
而阅读历史是在不断增加这个共识的过程,它是我们的根,读历史是知道我们的来处,我们是一代一代更迭到现在的世界上。
而王朝不停更迭,我却最喜欢西汉。
喜欢其中的历史人物,在岁月的长河里,在史书的记载里,他们熠熠生辉,阅读故事的时候,都舍不得折页,怕惊扰了书中人。
而在其中我最喜欢的皇帝,应该是汉文帝了,在作者的描述中,一个汉文帝的形象,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仅凭下文的寥寥几句,就跃然于纸上,让人一见倾心,为他的通透豁达,不愧为一代明君。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译文:天下万物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之理,你们不必为我的死而哀伤。《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总结:越是读历史,越是觉得自己的渺小,觉得人生短暂又漫长,身在其中的时候不觉得,跳脱出自己的身份,去看曾经的故事,对于生死,可能无法如汉文帝一般,置身事外,完全超脱,可是有一时半刻会对生活,对生命的意义有不一样的感悟,或者是对生死不那么害怕了,也更珍惜时间。
我有好多事情没有做,有好多书没有看,有好多风景没见过,还有好多好吃的没吃过,请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枉来世间一遭,不辜负光阴,也对身边的人事物不那么苛责,秉持着来都来了,就好好享受一回,也不错。
有这样得过且过、放任自流的黄老思想作祟,也有像汉武帝一般,想做做一番事业的进取心存在,单单看人想要走什么样的路,拥有怎样 人生,人生更多是自己的选择,被迫的、主动的,每一个选择构成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称之为命运。
可能是先入为主的思想作祟,我更喜欢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随波逐流,可是又无法安心于这样的碌碌无为,进取心有时候也会拉扯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想成为更好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出一番成绩,让人刮目相看,有时候功利性很重,想要赚钱、致富,迎娶高富帅……
就这样互相拉扯着,偶尔上进几天,偶尔又颓废几天,幸好看书这件事情没有荒废掉,看这本《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的过程,是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思想的历程,完善自己性格的过程。
看历史里的人物在他们的命运里沉浮,看到他们性格的缺点,看到他们的优点,学到很多,虽然可能人们在历史里学到的教训,就是从来不曾吸取教训,可是这个阅读的过程让我异常兴奋,像是打了鸡血,嘿,这就是好书的魅力了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