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页数:3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精选点评:
●就只是简单了解下,觉得没什么针对意义。
●调查47个人就算中国女性了,真可笑!
●比较失望,理论欠缺可以理解,可方法也有些太简陋了吧。。。
●忠实的社会学报告 平实的文字大量的引例精确的总结 可惜社会变化太快,目前中国女性的情感与性已经天翻地覆了
●早期作品
●李在研究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本书也是值得一读,虽然时间有点早了
●大多是口述。学术价值不算太高了,只是简单好懂、
●后来才知道她是王小波的老婆
●男权迫害女人,女权也不一定是在造福女人,哎哟女人好可怜哟,啧啧。
●换个时代,再做一次数据调查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一):想写成客观的调查,最后还是成了情绪的宣泄
女人,哪怕是读过书的,还是比较容易被情绪控制。一旦有了观点,就成了战士,分不清到底是在宣泄情绪还是在说明观点。实际上李在性方面的观点是要兼容要开放,但是一旦变成了斗士,就比较容易不宽容了。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二):很真实的一本杂志,值得买入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三):伟大
即使是今日,这本书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当今社会中存在的男尊女卑虽没有妈妈辈的明显,却依然随处可见。
什么时候社会大众能普遍从传宗接代观念走出来,女人不再沦为生产工具和服务男性的工具,能作为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我觉得,那时候男女平等则是迈进了一大步。
李银河对性的研究记录,对中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社会的所有人居然能做到对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达到了高度一致的集体缄默,引发了很多青少年性知识诱导不正确,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阴影和麻烦,让笔者也深受其害。。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四):一代人的生活
就像作者开篇自己说的一样,文中只是采访了十几位中国女性,叫这个名字虽有些夸大其词,但是去掉中国更加奇怪。
文中从女性角度出发,讲解了三十几个问题,基本涉及女人一生,以前根本没有想到关于感情与性原来有这么多个问题,仔细读下来发现女人的一生的确有需要经历这些问题。文章不是简单的陈述每个被采访者的回答,在每个问题后面,都有从世界角度、前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开。虽然文章的调查有些时日,对象估计对于80、90甚者00年代的人来说,年龄太大,也许觉得她们的回答并不代表自己的所面临的问题,可是你要相信很多问题都是想通的,即时有变化,但是变化是微小的。
通过一本书了解那个属于她们年代女人的现象何尝不是一种认知扩充呢?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迷茫,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当知道别人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当自己再面对时会不会更加坦然从容呢?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五):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书笔记
看完《人间采蜜记》后对她引以为豪的著作们感兴趣,之前就在读,买了amazon电子书后阅读感好很多,访谈节选+综述+分析,章节清晰,观点明确。虽然时间已过近30年,仍有启发。对性别平等,婚外恋,快感等章节印象较深。还想读读其他几本。
提到了性史三大家:弗洛伊德,马尔库塞和福柯。
想读福柯《性史》,唔,会会这个怪家伙。
然后买了kindle unlimited,继续读她的其他性学著作。今天在读《性学入门》,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太有意思,想追一追《性爱大师》。弗洛伊德神人,福柯脑洞太大。
论文集读得有点疲乏了,《同性恋亚文化》《中国村落性文化?》这几本不是很感兴趣,在速读自选集,基本都是提炼过的精华。然后就放一放,暂时不读性学了。
“父权制下的一夫一妻制,必然是以婚外性行为做补充的。”嗯,和以前在《咦,想不起名字的那本进化心理学书》看过的观点:父权制下的婚姻制度,女性绝对无法百分百信任男性,是一样的。嗯,男性也无法百分百确认子女是其亲生的,对吧。
收获很多,对单一道德标准的冲击:性只能限于婚内性行为吗?swing一定是错的吗?人有没有只要不干预他人,就能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虐恋?
然后,也加深了更不想进入现行婚姻制度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