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15 02:31: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摘抄

  《西方美术简史》是一本由亨德里克·房龙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美术简史》精选点评:

  ●不过真的是借鉴了许多《艺术的故事》里的内容啊

  ●断代,条理清晰,略简单,入门级读物

  ●不明所以,火候未到。

  ●果然对这样的书兴趣不大。。耐着性子看完了也只是粗略了解了哪些名画。。今天又稍微翻了一下「艺术的故事」,内容也差不多。。所以还好之前没有花几百大洋买那本书。

  ●没看完图……

  ●作者应该属于杂家,对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是如何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孕育出来的讲得比较好,而如果你想了解如何从画面上辨别一幅画属于哪个时期哪种风格就……

  ●一个画家一幅图,是不是少了些

  ●已阅!

  ●房龙的系列,可以一看

  ●本来是一本十分提纲挈领高屋建瓴的书,但被排版编辑搞的一团乱麻,后又被翻译搞的错误百出,现在已经惨不忍睹遍体鳞伤。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一):绘画属于过去的时代

  “可以说,整个城市为教堂里的一幅色彩鲜艳绘画兴奋不已、教皇和国王为了得到某位著名的艺术家的服务而争吵不休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看到这句,我深深地觉得难过……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二):有错别字,目录中有的内容在正文中没有提到

  我买的是2010年10月第3版,有别字不说,竟然把因为印成“困为”。和封面以及前两页上给力的介绍相比,正文内容不连贯,且目录中的标题在正文中也没有提及。与封面上“专家修订 权威实用”的介绍,相差太远。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三):配画有被剪裁 & 翻译前不查证 & 标题党

  最早在《宫娥》(侍女)(Las Meninas)这幅画中注意到这个问题,画面左侧画家作画的画板完全被裁不见了。大为震惊之后复查发现这个情况不是个例。

  制作方的素养简直可怕。书中的画家们若是知道了自己的作品被肆意剪裁恐怕得要从棺材里跳出来。

  (以上问题针对本书电子版。考虑到电子书在展现多媒体内容上的优势,出现这样的问题尤其不应该。纸质版情况待查。)

  一些画作的中文名未使用常用译名。

  此外,如作者所言,本书实际上就是一本小册子,按时期选取了一些绘画作品再配上小段说明文字就完成了。书名原文「How to Look at Pictures: a Short History of Painting」,直译就是「如何阅图:绘画简史」。中译本书名冠以「西方美术简史」标题党到令人发指。

  总之,本书粗略介绍了一些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本书不涉及美术的其他表现形式,不涉及美术的发展演变与背后原因,甚至对绘画的发展变迁过程也只蜻蜓点水般地三言两语带过。冲着美术史而来的读者怕是要失望了。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四):生活不止,艺术不息

  小的时候学习过五六年的美术,先是素面后是水粉,也算是对美术,尤其是西方美术有着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本《西方美术简史》,顾名思义,是对西方美术的发展的总结和西方美术艺术价值的评价。

  还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西方美术的“纪年表”:

  罗马时期:公元9世纪至13世纪

  哥特时期:公元13世纪至15世纪

  (公元9世纪至15世纪为欧洲中世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00年至1550年

  巴洛克时期:公元1550年至1700年

  洛可可时期:公元18世纪

  当然更有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与社会背景,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待艺术的态度等等。同样了解了许多美术家,赏析了他们的艺术作品。西方的美术与西方的文学,音乐一样,同样受到宗教的深深影响,美术作品中我们总能找到关于宗教的影子。同时,美术源于生活,我们从生活中发现美术,创造美术;同样从美术中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美术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却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剂。生活是真实的,美术让她如此接近完美的理想与渴望。我们有时令自然服从于自己的才智,有时则是张扬自然,使其应和自己的感情。

  我想美术代表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她代表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对信仰的虔诚,同样,她是我们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最完好的方式。因为美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因为美术,我们的情感自然丰富。生活不止,艺术不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方美术简史》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