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1 21:0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10篇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是一本由蒋勋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8.00,页数:31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一):大呼过瘾

  我特喜欢蒋勋的书,他是美术大师,又是作家,写的语言比海外很多翻译书稿更易懂,更精炼,更一针见血。

  他写的这本书,深入浅出根据时间轴,把历史上的各大名家用线穿起来了,言简意赅地给你展现了一幅画卷,对历史背景文化分析,非常到位又不啰嗦,实在是值得读他个三五遍,实在过瘾!

Dreamy-Arts 提供实时全球优秀画展信息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二):通俗易懂,感受西方美术的魅力

  什么是美术?我看了一点的时候想,是否就是给我们带来美好艺术。以前觉得美术就是画画,其实远不止如此,有些涂鸦画画很可能只是情绪表达,简简单单的,没有那么多意义存在,倒知晓这也属于美术吧。看到最后,我想美术比原来以为得更加深沉,或许是存在于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无论你是否察觉。

  这本《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以时间为脉络,从远古时代写到20世纪,把每个阶段的美术派别一一列出做了一定的概述,对有名气的作者作品有给予我们较为详细的解读开。既然是写给大家,自然人人都可以看,而且深入浅出,十分好懂。像我这样对于真正的西方美术知晓太少的人,看了这本书,还真心就知晓一二了。

  看到这里的石雕、建筑壁画、版画等等,美术的范围远比我想象广阔,书里的一幅幅名作,我伴着文字一遍遍看,才稍稍感受它与众不同地方,真正的称得上艺术的作品真心都是充满了生命力

  石器时代:人们通过石头进行绘制来完成美的创造;埃及的金字塔严肃的神化着;希腊则开放人体追求美感,对后来的基督教艺术有着莫大的影响;罗马则比较写实,在我看来,与希腊的神化相比,罗马的雕刻壁画比较现实,建筑则比较磅礴大气。之后是文艺复兴,那会的绘画主题就以人的觉醒为主题,他们不再一味的神化这个世界,正视肉体,更加肯定世俗的一切,却不忘心中的精神追求。(以前看西方的一些名作,都是肉身露出的,有些搞不懂为什么这样的画被称作名作。要在我们国家,估计才不会)到了意大利以北的文艺复兴,就觉得生活化了一些,作品越发真实,无论是喜剧亦或悲伤。还有矫饰主义的夸张、巴洛克的繁琐。新古典的再现,和之后的我们熟悉浪漫主义印象派……皆存在于这本书里,通过这本书你知道了这些大概,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方向来深究。

  虽然这些流派各有特点,不过它们之间的链接却是一脉不可以断,就像现代和历史之间。长时间的神化主义让人们认识需要发觉人自身的东西,展现了自己的精神美又突然希望可以突出生活,突出社会…并以此来诉说自己的心灵之感…摒弃那些不好的部分,加强更加需要的点。一幅好的作品应该充满生命力,它不止告诉你作者创造了什么,你还会通过它看见生活甚至是生命中的一些东西,使你共鸣或让你觉醒的…

  世象变迁万变不离其宗,在跌跌宕宕中,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社会在变,绘画的内容在变,思索的主题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对于“美”的传承。

  真的很喜欢这本书,有一些名作自然听说过抑或在别的书里知晓,通俗易懂的,很好玩。看蒋勋的解说,再看了好久的画,就好像突然明白了它的意义。我并不是那种会欣赏画的人,但是很多时候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应该就是蒋勋先生所言的那样强的生命力的美。这种美把我感染了,把很多人都感染了。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三):第二次读蒋勋

  新年的第一本书,因为想着不要太费脑,所以翻开了这本因为当当满200送50不得不选的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艺术史》。这么说不是看轻蒋勋先生,虽然至今对他还是不熟悉,但也不想随便否定他在现今文坛知名度。 我不知道该说这本书是选对了还是选错了。说选对,确实非常非常地不费脑细胞。说选错,很遗憾,一本读下来,我没有get到太多新的东西,甚至蒋先生自己的东西。如果说历史是客观的,不变的,那每个人每一双眼睛看出来的历史应该还是有所不同,多多少少反映了作者的所思所想。否则那么多历史书也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重复。艺术的历史亦是同样,我觉得。虽然是“被迫”选择的送50,我还是必须说,我是冲着“蒋勋”二字和“金鼎奖”去的。象我这般读书时间并不算太多的工作人,花六天来消耗一本书,不是说这样的书有多引人入胜,以至于如饥似渴,而却是与其说是文字的书,不如说是画册加简单评注更为好些。

  艺术史,西方艺术史,这类书籍并不少见,印象中房龙有这样的史,女儿小时候最爱的希利尔系列也有这样的史,很可惜蒋先生不说超越距离差之甚远甚远。我不太了解所谓金鼎奖为何样水平奖项,维基稍稍给自己普及了一下知识,似乎是很普罗大众化的一个奖项,若是这样,倒也不负这个奖项。按照预订,我还是会推荐女儿读一读此书,因为这本书若是在家附近的图书馆里上架,我一定会把其归于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

  若是有蒋先生的拥趸读到此地,千万不要出离地愤怒和不解,我还是那句话,我依然时时对其充满了希望,期待他的下一本。很多东西,很多缘分,第一次错过,第二次误解,或许第三次第四次变会成为莫逆之交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四):将历史定格于瞬间

  有没有人想过,人类为什么会开始绘画?

  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照过树梢,第一个能被称为人类的生物醒来,他需要工具,因为工具可以帮助他获狩猎;他也需要语言,因为语言可以让他和部落沟通;可是,到底是什么,让尚未开蒙,衣食堪忧的他,在旧石器时代的洞穴画出图案

  而人类,我们是否从刻下第一个图形开始,才彻底的宣告:这个物种已脱离肉体的低级挣扎,而开始拥有真正意义的精神思维

  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考古学家能够解释人类作画的动机,我们只能知道,尽管在物竞天择,死亡笼罩的石器时代,人类选择的壁画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而这本书,就是从遥遥不可及的远古开始讲述,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西方历史)

  全书的编排是按照年代进行,从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启蒙到中世纪的基督宗教画派,而后是文艺复兴以及全盛时代的各个流派。最后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行文至此的全部画派我都很喜欢。而最后一节,关于印象派和二十世纪以后的画作,大概是悟性有限笔者彻底蒙圈,暂且不表了。

  笔者最喜欢的,莫过于托生于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下的威尼斯画派。

  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是大师云集的时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弗兰西斯,随便拎一个出来就是画了某某大教堂的穹顶,或是设计了某某修道院的建筑图。随便一个画稿就够后人仰望数个世纪。在这样一个持续百年的人文科学,艺术全面兴盛的时代,才能出现各种流派争鸣的景象

  威尼斯画派,正是其中之一。它不同传统的宗教画派,讲究融入基督的灵性,追求所谓的精神升华。威尼斯就是一个在地中海,欧亚航运线上繁华似锦贸易中心。航运贸易是威尼斯足够的奢华,威尼斯的商人阶级也毫不掩盖的追求财富。比起清淡而规整的文艺复兴,威尼斯更加的现世,强调了华美奢靡,仓廪实而知礼节是很浅显道理

  威尼斯画派的提香,乔尔乔涅等等画作,都能让人感到这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很鲜活的,有肉感,有欲望,有享乐的满足感,也有人性的觉醒。我想,这个和威尼斯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威尼斯就是一个被海洋环绕的城市,它的流派有视觉上的梦幻迷离同时,威尼斯又和拜占庭,阿拉伯离得那么近,画派也必定受到文化交融的影响。

  就是这一点微妙的影响,让它看起来显得很有故事,很婉约,很有神秘异国情调

  审美情趣是非主观的一种喜好。笔者其实对画技完全没有概念,只能浅显的聊聊个人好恶。

  蒋勋先生对于美一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但想用他一己之力而穷尽这漫长的时间纬线去一一点评,无疑是不现实的。所以这本书的缺点也在此,仅仅是粗略的拉了一遍绘画史,但不够细致,不够主观,不够让人触摸到作者的感情。因此读起来趣味性少了很多,有点干巴巴的教科书样的感觉

  合上书,回想起置身于冬宫博物馆里,被数以万计的画作雕塑包围,头顶上是鎏金的穹顶和穹顶上的未知

  那一刻的心情就像数万千年的那个原始人,依稀仿佛感知到了什么,于是拿起石头,在墙壁上刻下第一个线条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五):這是寫給“大眾”的西方美術史

  以時間為緯線,以各個藝術流派的藝術家及其代表作為經線,回到歷史現場,帶你走過神秘的埃及、偉大的希臘、光榮的羅馬、文藝復興的佛羅倫薩......直到光輝的印象派、及光怪陸離的現當代藝術。 美術史是在觀察一種形式的傳承,而在形式的傳承中,“美”的訊息也變成一脈香火,代代不斷,可以超越政治的興亡,可以超越社會的變遷。觀看“美”的歷史,便如同觀看一個走索者在懸吊的高空中如何自我平衡,似乎千鈞一發,但總在平衡中度過難關。 蔣勛先生用其感性清麗的文字,說理明白地講述西方美術史,在繁多的藝術家和代表作當中,利用時間軸、歷史、故事向你講述“美”的歷史。

  如果你也聽過嚴伯均先生的西方藝術史課程,再拜讀蔣勛先生的這本西方美術史,你就會明白一個聰明的人到底是怎樣把一個繁鎖的系統講得明白無礙。其實兩位對美術史的邏輯都非常的相像,但如果真的要對比,蔣勛先生的表達更適合于大眾的品味,因為他并沒有過多更深究的問題置于其中;而嚴伯均先生考慮到學員學習的進度,會在講述故事的同時,添加一些更深入的歷史問題,這對于大眾的消化或產生一定的壓力。 在書店看到過很多蔣勛先生寫的《蔣勛說紅樓夢》、《蔣勛說唐詩》、《蔣勛說中國文學之美》等等,本來還挺抗拒這種表皮好看,看起來沒什麼文學含量的書,可是沒想到從一開始閱讀就愛上這本書。厚厚的一本書,你也從不會覺得講美術史能說得如此有滋味,每一頁都充滿了意思。 在豆瓣看到有網友說到,本來讀美學的同學覺得蔣勛寫得太淺顯了,奈何自己動筆開始寫論文的時候,才發現蔣勛文字的功力有多強。能把本來正統又沉悶的歷史,講得通俗易懂和滋味不斷,這足以證明蔣勛對于歷史和大眾口味充分了解。 它沒有太多我們想象中詰屈聱牙的生僻詞來形容,卻用了最普遍的簡單文字,以一種優雅又有詩意的方式詮釋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位藝術家。讓讀者在了解西方美術史的同時,了解了藝術家和其代表作之美,還被文字之美帶入一個可感知的“美”之世界。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六):写在走马观花之后

  大致翻阅了一下,主要是看图。以后去西欧玩就知道玩看些啥了。希腊期的雕塑已经栩栩如生了。罗马的宏大奢华令人向往,但莫忘了还有痛苦奴隶生死不由自己,那时的服饰看上去不错。接着就是基督绘画,市民绘画,有限的画布装载了无限的可能。前阵子体验油画,觉得很难画。画的栩栩如生还能浓缩情感感染观众,就是绘画的魅力了。写实到极致,就转向写意。照相机诞生也是主要原因。印象派对光影把握有趣野兽派看着像远古的岩画,抽象派像是乱涂鸦。杜尚的小便池可看做是艺术观的表达,曼佐尼的屎罐只能是拾人牙慧了。对于行为艺术,有缘看到时,“哦,呵呵”就好。一本书打开一扇艺术大门,有空进去逛逛,毕竟不是闲等人的终身追求,也只是玩物之一。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七):从人的角度解读艺术史,了解艺术艺术起源

  了解现代艺术最重要的一环西方艺术史,了解每一种艺术的起源结束,特点风格代表人物,很清晰很好理解的入门书籍。从人的角度解读历史,解读艺术史。

  埃及金字塔几何稳定,希腊雕塑人体的完美,罗马艺术写实,长达1千年的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写实,印象派及后印象派。

  西方艺术的三座大山,完美的希腊人体雕塑,文艺复兴让绘画到极致,印象派的色彩和光。那接下来便是对三座大山完全的反驳。

  野兽派让色彩自由了,立体主义让透视自由了,抽象艺术把形体都解散掉了,达达主义,让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艺术品,这时抽象表现主义来了,它所追求的行的突破,色彩的突破,让欧洲的抽象艺术的规则,超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都没有了作用。除了自由就是任性

  抽象艺术中康定斯基说线和色彩皆是有情感的时候,似乎就要把色彩和线条的表现主义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可当到抽象表现主义时,一下就放弃了形式和色的极致的研究,直接转到了中国式的水墨无色的,深沉静观的世界,精神上的抽象来。只是还没有超越中国式的留白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如果说新达达主义(波普艺术)中的拼贴,具备了时空交叠的说法的话,那或许可以真的媲美中国绘画中的留白了。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八):美术不是孤立的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是蒋勋写的一本介绍西方美术的大众普及读本。厚厚的一大本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相反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很多时候还会在某个地方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某一幅画以及对这幅画的评价。此时重新看来,倒有点老友重逢的感觉。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作者的语言魅力功不可没。《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顾名思义,就是一本大众的、通俗易懂的普及本。这本书的语言,没有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没有诘屈聱牙的生僻词,通而不俗,在平易近人的同时,带有一种诗意的柔美和淡淡的抒情,让人在欣赏具体可感的“美术”的同时能得到语言的美的熏陶。比如,在写到巴比松画派的时候,作者说:“巴比松变成了一个画派,一个安静而有力的美术革命。他们拒绝都市,拒绝工业,拒绝繁华;他们歌颂自然,歌颂土地,歌颂农业,歌颂劳动与朴实勤俭的生活。”作者运用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巴比松画派的特点,用词准确,分析到位,读起来顿觉思路清晰,韵律感强,让一本大众专业读物有了散文的感觉。作者用诗意语言诠释西方美术,就像在读者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西方艺术的美。

  但通俗不是八卦,虽然书里有正面解读,有背后故事,但对于专业性的知识,作者丝毫没有马虎。对于流派产生的原因(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哲学、科技各方面对美术的影响)、流派的特点(画面在光影、色彩、明暗、线面上的特色)、各个流派之间的起承转合、发展脉络,以及西方美术和东方艺术之间的关系,作者都给予了准确的分析、概括和总结,给人一种严谨的历史感。

  同时,为了加强读者的印象,作者还写出了不同流派之间(如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流派之间的不同类型之间(如印象派中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的不同),相同流派中不同画家之间(如同为浪漫主义的德拉克洛瓦和籍里柯这师兄弟)的不同。不仅如此,作者还写出了这种不同的原因,这种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比较,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美术功底,也让读者对美术有了更具体、直观的认识。

  西方美术史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艺术流派多,可我们读起来却杂而不乱,有条不紊。作者“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极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进而讲到埃及、希腊、罗马,一直到现当代的艺术,逐一解读。这种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的梳理性介绍既让读者有对整个西方美术史有了整体性的认识,也有对某个流派、某个个人的较深刻的认识。

  美术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一本书好与不好也不是孤立的。语言、结构、内容都能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蒋勋先生的书读起来流畅自然,亲和、优美,即便不是内行依然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这种阅读美感的由来自然也不是单一的。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九):就是方便记忆的书摘

  蒋勋的书非常是一点也没有了解的小白,以前我看过他写的讲红楼梦系列,内容固然很丰富细致,但是当你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会觉得太过于啰嗦了。这本第二个推荐的点是彩印插图精致丰富,这本书整体阅读下来很舒服。

  书大概300多页,我每天看50页左右,一周时间看完了。

  美术史跟历史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欣赏美术作品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当然,伟大的作品没有时间限制,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欣赏其中的美。以后会找本西方史来看,也会找机会看一些西方各个时期的名著。

  埃及:

  美术史最早风格形成,线条精准,数学化。代表是金字塔,其他无论是绘画还是人像雕塑,都是真实,还原。人像雕塑超级严肃,影响后来希腊什么的都喜欢雕人像。

  希腊:好多小城邦,推行民主,喜欢哲学,乐于运动。文学上有史诗与戏剧。身体和精神都在运转。完美,真实的肉体。

  公元前470年左右,古典时期:《驾战车者》,《宇斯》(青铜像)。

  公元前450年,古典时期黄金时代:米隆《掷铁饼者》(青铜原作)

  巅峰:雅典的帕提侬神庙

  大希腊化时期:《拉奥孔》(大理石),《胜利女神》,《米洛的维纳斯》。

  罗马:务实,粗犷,实事求是,法治。

  罗马人像雕塑:真实,注意细节,不追求完美:衰老,肥胖,艳俗。

  公共性建筑:图拉真纪功柱、君士坦丁凯旋门(4世纪)、竞技场(圆形)

  Arch(拱):万神庙(西罗马,2世纪),圣索菲亚大教堂(东罗马君士坦丁堡,6世纪)

  早期基督教:鄙视肉体,刻苦朴素,追求真理。

  占拜庭:东罗马开始信奉基督教。

  中世纪:长达一千年。教堂兴建:小穹顶、向上的尖顶,浮雕。

  哥特式:12世纪后欧洲大教堂:尖拱、交叉肋拱、飞扶拱、彩绘玻璃花窗

  早期文艺复兴:13世纪,圣方济各信阳改革,

  乔托:14世纪上半叶,绘画之父,画关于圣方济各的壁画,光影法,透视法

  《圣方济各之死》:弗洛伦撒的圣十字教堂,巴尔迪家族赞助。

  《好政府的寓言》:画家罗伦采蒂,城市锡耶纳,表现人的生活、商业发达。

  《埃思特王族的公主像》:皮萨内洛

  《圣罗马诺战役》:乌切罗,打破宗教画独霸的局面。

  《天使报喜》:安吉利科,宗教主题新诠释

  《逐出乐园》:马萨乔,人物肉体真实,表情丰富

  富罗伦萨大教堂:1420年,布鲁内莱斯基,大跨距的圆穹隆形式,西方建筑的典型

  美第奇家族:富罗伦萨商人

  ——孤儿院:优雅的拱廊;

  卡尔迪宫:1444年,厚重优雅,绅士细致,银行家建筑范本

  多那太罗:雕刻家,最早写实风格。

  文艺复兴:1400年间一百年,文艺复兴即再诞生之意。

  《诞生图》:弗兰西斯加,歌颂生命,平凡生活

  《维纳斯的诞生》、《春》:波提切利,肉身的自觉,灵性追求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新柏拉图式美学,《哀悼基督》、《大卫》,青春,肉体之美

  《创世纪》(梵蒂冈西斯延礼拜堂)。中年:《奴隶》、《最后的审判》

  拉斐尔:《圣母圣婴图》温暖甜美、色彩柔和;《雅典学派》。

  威尼斯画派:油画精致华美、风景描述加入

  乔尔乔涅,《暴风雨》,《乡间音乐会》,神话人物与当代人物一同入画

  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女神请入卧房,有着现世的体温与欲望

  丁托列托,表现光线不稳定,斜切角的对角线构图

  《维纳斯、伏尔甘与战神》,俗世情欲

  委罗内塞,《利未家的宴会》

  北方文艺复兴:北方泛指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以北的地区。

  凡艾克:西方油画技巧最早的创始者。《阿诺菲尼夫妇像》,写实主义,人物、物品真实。

  博斯,《失乐园》,荒诞的世界,冷静的反应真实的人性,看到生命的本质。

  勃鲁盖尔,《农民婚礼》,平民生活的描绘;雪景图。

  小霍尔拜因:《大使》

  格吕内瓦尔德:《基督受难》,真实的酷刑,肉体的疼痛,没有救赎的可能,

  更深沉的悲剧之美。

  丢勒:第一位画自画像、融合南北画派、在自然中写生、版画制作品集

  矫饰主义:对外形式的夸张。

  格列柯:宗教主题,拉长的倾斜线条处理人体,加强明暗对比;

  《托莱多风景》,心理因素介入画中。

  卡拉瓦乔:眷恋美、青春,也看到了肉体的坠落与腐败,青春背后的空虚。

  《酒神》、《腐烂的水果》、《持一盘水果的男孩》

  《圣马太的召唤》:写实描写、平凡真实、黑暗背景中开启一点点光

  《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画家本人画为巨怪。

  巴洛克运动:17世纪

  意大利:反宗教改革运动,重新包装教堂。

  普罗密尼:穹顶的采光,使教堂更明亮;立面产生凹凸的各种变化,使建筑轻松愉快起来;众多的装饰符号,视点随着空间不断变换,体验着连续不断的惊讶和欣喜。

  狂喜:迷狂陶醉的状态。

  贝尔尼尼:改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回廊,《四河喷泉》;《大卫》以自己容貌,《圣特蕾莎》,肉欲感官的悸动。世俗美学,切近人世间感官喜悦追求。

  意大利梵蒂冈:欧洲君王权利的一种颂歌。

  鲁本斯:《基督下十字架》,精致油画,华美富裕,外在形式的美;丰满女性肉体之美

  西班牙:委拉斯开兹,宫廷画家,《公主像》,仪容贵气。《宫娥》,平实手法,多层次空间,创作的世界画家才是真正的君主。《卖水的老人》,淳朴写实的描绘市井小民,视觉以生命的真实。

  里贝拉:《坡脚儿童》

  牟利罗:《小乞丐》,美无处不在,庄严与崇高也无处不在

  苏巴朗:安静内敛的静物画

  荷兰: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团体肖像,冷静理智,没有过多的个人情绪,透露出崇高的理性价值。《夜巡》,众多人物错落有致,压暗背景。多幅自画像,冷静中内蕴热情。

  弗美尔,女性的日常生活,温和安静。《看信的女人》、《手持水罐的女人》

  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凡尔赛宫。

  洛兰:法国最早风景画家。

  拉图尔:写实描写平民生活,冷静笔法,人物表情,《算命者》。

  勒南:《农民家庭》,实际农民生活入画。

  洛可可艺术:路易十五时代。

  华托:画宫廷寄生者《小丑》

  布歇:宫女主题,色彩明快,华丽细腻,表现淫欲之乐。

  新古典主义:18世纪,古典元素重新当代使用。

  建筑:简单的秩序和谐。

  拿破仑时期:凯旋门,马德莱娜教堂

  大卫:《荷拉斯兄弟之誓》,古典元素表现革命激情,人物逼近古典肖像,姿态庄严崇高,画面单纯有力;《马拉之死》;支持拿破仑,《加冕式》、《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

  戈雅:宫廷画家,画作中贵族焦虑不安;《1808年5月3日》,历史上第一幅政治控诉的画作。光与色彩交互融合,前卫主义,平民传统,《嬉戏者》;晚年,梦魇幻想题材,“黑色时期”,潜意识的心灵世界,忠于自己、时代,关心生命。

  安格尔:学院美术,贵族肖像,优雅教养,洁净无瑕

  卡诺瓦:雕塑家,《丘比特与普赛克》,优雅含蓄,轻盈细腻;《波琳娜》

  浪漫主义:19世纪30年代前后。背叛规矩与礼法。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单纯呈现人类求生意志的崇高悲壮之美,悲剧灾难中升华出心灵情操。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1830年),笔触大胆狂野,油画色彩绚烂,当代史诗意义。

  透纳:英国,海洋主题。视觉集中在光和色彩前,摒弃文学性。《雨、蒸汽、速度》。

  ,

  写实主义:19世纪40年代,回到生活现实的意义。

  柯罗:小镇文化的恬静与安分。《珍珠女》,朴素的人物画,笔触色彩平实。风景画,以法国小镇为题材,《沙特尔大教堂》,认识本土文化,为西方写生立下典范。

  巴比松画派:拒绝都市、工业、繁华,歌颂自然、土地、农业、劳动。

  米勒:写实而虔诚。《晚钟》,传统信仰,对天地的感恩,人物没有太多细节,五官隐在暗影中。《拾穗者》。

  反资本主义的思潮:1850年前后。

  杜米埃:以版画快速反映社会事件,最早的政治漫画家。《特朗斯诺南街的屠杀》;《三等车厢》,1862年。

  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忠实纪录细节与人物面孔。“不画看不见的东西”自然主义,客观的呈现真实。《画室》,不同阶级,背景的人一视同仁的对待。风景画:更朴实自然。

  印象派:19世纪中叶,城市成为时代中心。1840年前后,巴黎,户外,色彩与光。

  马奈:法国印象派创始人,使用明亮颜色,也使用黑色。《草地上的午餐》,模仿《乡间音乐会》,全裸女子与衣冠楚楚绅士,色彩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简洁色块,主题离经叛道。《奥林匹亚》。

  莫奈:《日出 印象》,传达出港口日出时的光与色印象。《睡莲》,重视光色明度差别。

  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跳跃。

  1886年印象派结束。

  新印象派:

  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点彩画法

  后期印象派:

  塞尚:现代艺术之父。追求形式美感,表现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偏爱画圆。《圣维克多山》。

  梵高:1885年,《吃马铃薯的人》,画面昏暗,笔触平稳。法国南部:《向日葵》、《星空》、《自画像》。

  高更:南太平洋塔希提岛,趋向原始《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二十世纪:

  野兽派:马蒂斯,个性鲜明生猛,《舞蹈》,线条简单,造型简约,颜色对比强烈。

  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阿维尼翁的少女》,立体主义的诞生,背景仿佛围绕形象转了一圈。《格尔尼卡》,仿拼贴效果。

  抽象主义:1910年前后,把形解掉,把精神抓出来。

  康定斯基:《蓝骑士》,色彩的组合,不注重细节。《构成第七号》。

  蒙德里安:几何抽象画,《线与色彩的构成》。

  杜尚:达达主义,艺术探寻非理性和自由。《下楼的裸女》。《泉》,做标记的小便池,道义在便溺。

  现代建筑:德国包豪斯学校。

  勒柯布西耶:高层建筑,立体交叉;龙尚圣母教堂。

  赖特:美国建筑师,有机建筑,人与环境建立联系。匹兹堡郊外熊溪河畔的流水别墅。

  超现实主义:

  夏加尔:乡愁主题,《我和我的村庄》,梦幻、象征手法,色彩瑰丽。1931年,《记忆的永恒》。

  雕塑:布朗库西,《空中之鸟》,《吻》,《沉睡的纽斯》,《无尽之柱》

  亨利摩尔:《斜卧的女人体》

  抽象派:波洛克,颜料滴溅在画布,《薰衣草之雾》,实验性特点。

  波普艺术:图片做拼贴处理,关注艺术与商品之间关系。

  安迪霍尔沃:《玛丽莲梦露》,现代商业非人化的展示,没有原作。

  贾斯帕琼斯:《三面旗帜》,展示符号的假象。

  行为艺术:博伊于斯,《如何向一只死兔解释绘画》、《给卡塞尔的7000棵橡树》。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十):感受美 欣赏美

  大概是从15年底的某一天翻开这本书的,看了半个月多一点,刚刚结束,新年的第一本书。

  接触这类主题,最初纯粹是为了备课,因为托福听力中的一类重要话题就是Arts,然后零零碎碎地上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就题查了一些背景知识,去年还买了一本中英双语的西方艺术史,断断续续看了一些,却始终没有完整地读完,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功利心太重反而失了阅读的乐趣吧。

  这本书去年在北京的三联书店里第一次见到,第一反应还是说可以帮我梳理一下美术史的知识,以助授课,但当时并没有买:大老远背回来这么一本书,怪沉的。后来上亚马逊,在一次促销活动中又看到了它,果断下单,纳之为我囊中之物。读完,证明,值得一读。也是后来才反应过来,原来书是蒋勋先生写的,就是细说红楼的那一位,难怪。

  书的特点,我用三个词来概括:知识性,可读性,愉悦性。

  书中从史前讲起,经历古希腊罗马再到漫长的中世纪,后又讲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贯穿至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最后开启现代各流派。总算有一次,让我把在托福中听到的各类主义串联到一起,也顺便补一补以前不太熟悉的名词,如野兽派fauvism,抽象派abstract expression,达达派Dada等。但现代艺术中的各流派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还是摸不着头脑,无法辨认欣赏,反而是古典时期的各类艺术风格让我心有戚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我以往多有偏颇的一些理解,如巴洛克和浪漫主义,写实主义为什么没落的原因之一,不一而足。

  虽然这本书的知识含量颇为可观,但阅读过程中丝毫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任务感和负担。即便早起上班之前有个三五分钟也想翻开看个几段。朋友说,台湾人写的东西多数都很易读。不过我却无从知晓了,因为台湾人的书,我能想起来的也就是三毛的作品了,爱的不行不行的,但要把她和大多数台湾作者归成一类,我又不甚情愿了。不过,蒋勋先生的功底应当也是十分了得的,至少从这本书中,我得出的感受就是平实真切却不乏感人与深思。另外,也有可能是我心里长期都埋着一个种子,而碰到这本书的时候,相互加强,读起来便觉得格外顺畅了。

  至于愉悦性,除了知识的获取与文字的欣赏外,其中的艺术作品也是做出了极大贡献的。我自认不是一个有很强的艺术敏感度的人,尤其在美术方面,所以很多抽象的作品看的我如云山雾罩。印象派是我上课过程中接触或讲解最多的,但在本书中,倒也没有给我特别stunning的感觉。现在合上书,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米勒和弗美尔,还有更早期的一些作品。米勒和弗美尔的作品虽然不属于同一风格,但却有极强的生活质感,让人内心温暖而踏实,像《晚钟》和《看信的女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自不必说,除了文艺三杰之外,像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也是美不胜收,回味无穷。再往前追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让人惊叹向往,而古希腊的理想唯美和古罗马的深沉务实无不人拍案叫绝。

  所以,对于我这样不懂艺术却要附庸风雅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必须给五星推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