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误读红楼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05 03:12: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误读红楼读后感100字

  《误读红楼》是一本由闫红著作,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2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误读红楼》精选点评:

  ●对于那些所谓的红学大家,我反而没有丝毫兴致;闫红的文字,清新有趣

  ●她是新安晚报我最喜欢的编辑 这本书吧 优点就是不盲从……

  ●解读略俗气,颇有论坛风味。觉得作者比较像钗黑。

  ●很有见解的

  ●不防读过该书之后,再去读红楼。人物仿佛更为生动了。

  ●角度还不错。

  ●很喜欢

  ●比起一帮自以为是的考据派,这本书可是好得多了。

  ●延伸阅读:十年砍柴《闲谈水浒》

  ●现代语言,却道出欣赏红楼的别样视角,现代的都市男女看了一定心有戚戚.

  《误读红楼》读后感(一):确系误读

  玩弄小聪明,带着世故,也是有些妙语的,但是...

  还有些娱记的影子,可是大观园不是娱乐圈。

  应该也有人喜欢她的文字,但是实在不喜欢她说到佳处,突然笔锋一转,联系到时下某位明星的婚恋史--可惜了前面的聪明剔透.

  《误读红楼》读后感(二):久违的清新

  研究红楼梦的人越来越多,写出的文章也越来越怪

  可能前人该想的全想了,只能剑走偏锋以引人注目。

  最近关于红楼的文章实在让人不忍卒睹。。。

  意外在网上看到有人转载误读红楼,

  意外的在旁边放闪灵二人组的同时一口气就看了下来

  更意外的看完了还想再看一遍。。 ^_^

  它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考据,

  但文字里透着清新可喜的机智,和洞铄人情的通透,

  亦不乏善良的闪光,小女子的俏皮,机智和那么一点点可爱的世俗尽在其中。

  也许这不能算是一本红学的研究专著

  但无疑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读完后会在心底和作者会心一笑:)

  《误读红楼》读后感(三):很心水,看了还想看

  是最客观也最贴合我意的红楼梦书评,相对于刘心武的,这本简直太好了。当然刘心武的第一部还凑合,也分析了几处疑惑,不过后面就……

  这本除了一小点点,其它的都是我想说的话!!

  当年做娱记的时候,有幸聆听到成龙传授成功之道,确切地说,是他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对于曾经的渺小、卑微与谦恭的回顾,痛说革命家史的同时,成龙大哥总将一句歌词挂在嘴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为他的成功显而易见,便显得感慨颇深且倾心吐胆,令我等十分艳羡。

  后来偶有小的收获,心头不由得冒出这句话来,随即自嘲地笑,因那成功太小,配不上这等感慨,反有捉襟见肘的惨淡。但我自己确知,同样是来之不易的,在自己的命运中挣扎着,想要抓住细微的一点一点,并为此拼尽全力,那奋争的过程,一样的惊心动魄,不过因目标过于寒微乃至委琐,将一股英雄气,解构成了油腻食物过期的哈喇气。

  袭人的奋斗史正是如此。袭人较小红老成而低调,她的理想却也不出这个套路。第三十一回,宝玉误踢了袭人,半夜袭人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吐了一口血时,“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袭人担心的不是生命,而是“废人”,究竟是怎样的废人呢?结合“争荣夸耀”四字看就比较明了,不过是当上个姨娘,生个一男半女吧,废人该是指不能生育,从“素日想着”四字可以看出,她琢磨这事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然,这种梦想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袭人不像小红,是个天生的野心家,她只是个比较要强的女子,生出这等梦想,是因为有了适宜的土壤、温度与水,被各种机缘因果推动所致。

  很难说袭人就是虚伪,像荣国府这样的豪门之家,有着很奇怪的道德观,丫头小厮谈谈恋爱,就是大逆不道,糟老头子贾赦打鸳鸯的主意,居然还托他老婆去说媒,好像很能摆上桌面似的,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同样,他们可以早早地在宝玉房里放两个人,解决他青春期的性需求,但是决不允许他私自和丫鬟们眉来眼去、目挑神迷。自说自话也好,自作多情也好,袭人已把自己当成贾母给了宝玉的人,偶尔偷欢也不为逾礼,宝玉和姐妹丫鬟们的厮磨,倒有出轨的可能。这种想法正好与贾家的传统契合,袭人和王夫人各自从自己的目的出发,却最终走到了一起。

  果然,她的话引起了王夫人极大的反应,在对于宝玉的教育问题上,王夫人与袭人堪称知音,俩人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双双流出真诚的眼泪,这一刻的风云际会,简直有过电的感觉。

  王夫人对袭人承诺:我就把他交给你了,我自然不辜负你。她们各取所需,各有所获,上下属关系有时很像谈恋爱,一个想培养嫡系,一个想寻求靠山,只待一个机缘,便能形成强有力的凝结,袭人和王夫人都等到了这个机缘,谋划成了一场伟大的合作。

  以情以性始,以礼数终,袭人走的好像是洗钱的路数,从此她再不是那个不清不白的丫头,变成了一个准姨娘,薪水加到每月二两银子,享受残羹冷炙及旧衣服的福利待遇,如此种种就像一个个钉子,将袭人的姨娘身份逐渐夯实。

  《误读红楼》读后感(四):生怕衫袖有天香

  平生有两好,一曰行,一曰读。案牍劳形之余,苟能得暇远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乃至相看两不厌,总是快意不过的事,此后,委顿必得除泰半,于身于心都不啻有一晌贪欢般的感受。不过这行,践起来也非易事,先得有时光开路,还要有银两打底,两样俱不可少,暂且按下不表。眼下单说读,读虽一字,却事关大矣,何也?一日不读,便觉面目可憎也!近人郑逸梅乃天下第一等擅读之士,曾言恨不得十年暇,读生平未见之书,涉从来未至之境,壮观处自有一分无奈。张爱玲小姐最是至性之人,亦尝谓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这压轴之恨,可堪玩味处多多,不过仍是说的一个读缘,岂知红楼之魅,讲究的就是一个未了缘,恰似现如今的世事,干戈玉帛之间,此消彼长之外,有时是不了了之,有时是了犹未了,有时却也是一了百了,其间的学问至大。

  且说读红楼,诚不敢说是雪芹三百年后的解人,但每读一过,总有那么一些情节,总有那么一些人物,让心隐隐悸动,让思微微作澜,恸与疼、梦与幻、情与性缠绵交织,直有自己“定是红楼梦中人”的错觉,尝作文,称红楼最打动人心者,是大观园里恍若隔世的泪水人生,是曹公笔下缤纷有味的人世情怀,入眼处,那葬花的颦儿、扑蝶的宝钗、醉眠的湘云、补裘的晴雯、作诗的香菱,历历在目;会心时,红楼里无言的草木都会让人发出声声叹息。天下惟无言之契合,其契合为最真,信哉斯言,你看宝黛之间,何尝有几多爱的表白,但灵犀一点,两心便知,不像如今的爱恋,信誓旦旦之后往往便形同陌路。

  一部《红楼梦》,呕心血、濡大笔、开生面、谱奇情,虽是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末路,但却生生地让随后的我们,享受到读书的快意和激情,本乎此,那些雪芹以前出生的人,比如张岱陈眉公等等,该是多么失意的事呀,他们只有读唐宋传奇的份,而我们还能读红楼。只是同是读红,冯其庸是刨了根读,王蒙是抽了丝读;高阳读出了历史,张爱玲读出的是梦魇;邓云乡的读重在识小,舒芜的读则情系女性。辛苦最怜天上月,尽照红楼梦里人,甚是可歌可叹。

  如今,却有一女子轻歌独舞而来,不管不顾红学的潜规则,发而为文,著而为书,名曰《误读红楼》,一时大有洛阳纸贵之势。有误读,当然就有正读,但这正误二字,有时也怕是粘乎的可以。就像红楼里的风月宝鉴,正看固然是一看,倒是反看更有出路一样,误读红楼,何尝不是一个人的阅读,何尝不是放开来读,何尝不是明明细细地读,读到深处必有发明,然后言其所当言,止其所不可不止,落笔生风,成此一梦,这正是《误读红楼》作者闫红女士的冰雪聪明之处。张爱玲说过,她见了胡兰成,必要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闫红读红楼,实际上也是这种姿态,当头就称误读,除了做人的低姿势外,心里怕是少不了对雪芹、对红楼的一番敬意。

  细读《误读红楼》,让人释疑的是,作者没有走大话的路数,而径以我手写我心。其观察之精微,语言之清新,论析之老辣,于当今的所谓红学大家也未遑多让。而旁征博引的功夫,却是信手拈来,熨熨帖帖,从木子美到李碧华,从红拂到昆德拉,中外古今,无所不窥,弱水三千,取饮一瓢耳。

  她说,凤姐和男人的关系,属外松内紧型,有点像陌上桑的罗敷,与观众之间,有个安全线,一米线外你可以流口水喷鼻血,但决不容许穿越这防线上前冒犯,说的多老到,可恨贾瑞不懂凤姐的游戏规则,给个棒槌当个针,枉送了一条性命;她说,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可以语人生,没有经历过疼痛与屈辱的人,大约也不能真正地懂红楼,那些隐藏在缠绵细节里的寒冷与微温,说的多见骨见肉;她写黛玉题帕传情,赞曰:旧小说里的信物,非金即玉,总是祖传的宝物,琼瑶小说里的男女,动辄海誓山盟,无不用力过猛,一看就是爱情小说而非爱情,其间区别如同鸡精与鸡汤,说的多俏皮。身为女性的细腻笔致,浓得化不开的当代情怀,娓娓而谈的语言风格,使作者酣畅地完成了这次对于红楼的贴身之旅。这些红楼里的如花美眷和似水流年,着实让作者思接数百载,用心、用情、用爱演绎个中人物的命运。雪芹泉下有知,当会引为异代解人也说不定。

  而其实,正如日子会越过越少一样,红楼只怕是读不尽的。但只要能读得入心入骨,其他的又算得了什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误读红楼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