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勃》是一部由杰伊·罗奇执导,布莱恩·科兰斯顿 / 戴安·琳恩 / 海伦·米伦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朗勃》观后感(一):2016我最喜欢的电影
动物眼里只有好坏,人是什么时候进化出对错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得多。我想对错是为了让蛤蟆们找到同样喜欢天鹅的蛤蟆而存在的。同样这个世界也有喜欢鸡、喜欢鸭的蛤蟆。蛤蟆和平相处,不扰彼此。那些因为对错对别人辱骂又或者伤害的人,是否想过,原来我们,也许只是自然的错误。在这世间,只为了找对的人。
《特朗勃》观后感(二):一部很好的传记
一部很好的传记,在看这个影片之前对特朗勃一无所知,然而对他的作品却是非常熟悉,原来有着这样坎坷的经历。老白演得很好!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极少部分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的命运。当那座迷墙和铁幕被打破,当雾霾和黑暗退去时,我们始终能够坚守着那份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也许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强大的力量。
《特朗勃》观后感(三):特朗勃
从电影角度来看或许平铺直叙、中规中矩,这段遭政治搅动的好莱坞往事却值得讲述。该片也是一个精雕细琢的“奥斯卡种子”选手,改编自真实故事,追溯一段坚持美国核心价值斗争史,主题上维护了好莱坞的主流体系。 《特朗勃》这样的传记电影即便在北美电影成绩单惨淡的2015年,也谈不上是特别出挑的作品,它值得被观看,甚至,若干年后它仍然值得被议论,是因为它的拍摄对象,以及好莱坞的一段黑色往事不能留在风中。
《特朗勃》观后感(四):。
这个是我看过的第一个完整的人物传记记录片,看电影比看书有意思多了,不过前面的内容还是有点沉闷,一度不知道在讲什么,后半部分才开始精彩起来,可以目不转睛的欣赏。
之前一直觉得电影只是消遣,随便看看就好了,普通的爆米花电影看了很多,除了里面的一两个画面或者台词能记住,大部分都忘记了,现在不会了。 当你开始觉得自己需要写点东西,甚至以后可能会写电影剧本的时候,你观察的视角就不一样的,现在好像能记住更多的东西。
《特朗勃》观后感(五):以自己的名字去表达
quot;We have our names back again."
不敢表达、不让表达无害他人的言论,轻则废除你正常生活的权利,重则进监狱甚至失去生命,夜黑路长啊。简单来说每个人认识、理解这个世界的角度和程度都是不同的,公共发言都会冠以公益的名义,但什么是真相或者答案,群策群力、自由表达、公共讨论一定得到最不坏的结果。联系到前期赵薇事件,只想说太多的爱国者们认识太少、情绪太多。希望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名字发言和表达,杜绝所有暴力。
《特朗勃》观后感(六):此生无悔
第一次看片名,差点看成特朗普[囧],后来想了下,现在应该没人给特总统拍传记片吧!
看这个男主的感觉,会让人想起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那个一生都是“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同样作为政治迫害的对象,鲁迅先生幸好有宋庆龄等人的保护才幸免迫害,特朗勃先生就没那么幸运了,编剧编的好好的被判“污蔑国会罪”。但是有才华的人到哪里都有才华,在监狱中都能被优待。然而背负着“黑名单”之名,再有才华也没人干录用,一代大师不得已用各种假名来进行编剧创作,结果还获得了两座小金人。嗯,是钻石
《特朗勃》观后感(七):好莱坞的黑历史
讲述好莱坞的黑历史电影,所以奥斯卡陪跑顺理成章。何况是挖奥斯卡自己的伤疤,所以片子的风格相对没那么沉重。
话说回来,也许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的迫害行为不如66-76那么野蛮,不过电影里的男一号是实打实地蹲监狱,片尾1的字幕也有别人的遭遇。
回头看看,66-76的打手都进了监狱,那些受迫害的人都装模作样平反了,还补发了工资;而那些受到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迫害的人,他们有没有被国会、法院宣布无罪,然后对他们进行经济赔偿?别告诉我美国没有国家赔偿的法律条款。
《特朗勃》观后感(八):传奇的人生
1、有时候,当艺术与政治冲突时,艺术家选择是顺应政治,而有时候当人性与政治冲突时,这个时候不同的选择的人就多了。所以不是艺术本来就为政治服务,根源还是操控政治的人性如何?
2、我有我说话的权利,也有我信仰的权利,这便是自由,自由无外乎哪个党派哪个门派,我行故我在。
3、多少年了,海伦的荧屏形象在我脑海里都是刁蛮的老太太,结果这里的刁蛮反而让我心生厌恶,能把一个人刻画成这样,也是可以封神了。至于男主,凡人眉宇间的睿智,以及说话时反映的逻辑,人物形象入木三分。
《特朗勃》观后感(九):特朗勃
电影讲述编剧达尔顿·特朗勃(布莱恩·科兰斯顿饰)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好莱坞以来,奉献过《罗马假日》《出埃及记》《斯巴达克斯》等经典作品。在荣誉背后,特朗勃的职业生涯非常坎坷,他在40年代末遭到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的迫害,被米高梅于1950年解雇,并蹲了大牢。出狱后他被政府列进黑名单,一度无法工作,特朗勃就借用他人名字创作剧本。他曾凭借《罗马假日》与《勇敢的人》夺下两座最佳编剧的小金人,但当时剧本的作者署的都不是他的名字。直到1960年,特朗勃才走出迫害,他的编剧才华才得以重见天日。
《特朗勃》观后感(十):特朗勃
好莱坞著名编剧达尔顿·特朗勃的传记片。 特朗勃上世纪30年代进入好莱坞当编剧,奉献过《罗马假日》、《出埃及记》、《斯巴达克斯》、《约翰尼上战场》等经典作品。在荣誉背后,特朗勃的职业生涯实际上非常坎坷,他在40年代末遭到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的迫害,被米高梅于1950年解雇,并蹲了大牢。出狱后他被政府列进黑名单,一度无法工作,特朗勃就借用他人名字创作剧本。他曾凭借《罗马假日》与《勇敢的人》夺下两座最佳编剧的小金人,但当时剧本的作者署的都不是他的名字。直到1960年,特朗勃才走出迫害,他的编剧才华才得以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