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sts of Avalon》是一本由Marion Zimmer Bradley著作,Del Rey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17.95,页数:9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Mists of Avalon》精选点评:
●作者的操守是一个问题,但作品还是独立的东西……
●看了1/3就有点看不下去了……女性笔触很纤细,用词对我来说比较简单,可是就看的部分来讲……怎么搅着就是一披着奇幻外衣的言情小说OTL
●MZB絮絮叨叨的写作风格真让人接受无能,Gwenhwyfar形象塑造的太失败,除了恶心读者外没别的作用,不知是作者对这个角色有偏见还是什么原因,这种不负责任乱改传说角色的做法着实让人很反感,而且也侧面反应了这部作品压根儿就是打着女权反女权罢了,对基督教的过分抹黑让我这个基督黑都看不下去了
●终于看完了0_0;一个大型的古装史诗宫斗爱恨交织的亚瑟王朝。最爱的还是有恶有善的Morgaine。(Gwen最后终于和Lancelet私奔了,怎么不去less Brittany潇潇洒洒策马奔腾浪迹天涯啊啊啊啊!!!!(不能怪人家没有一颗中国侠客的心。。。
●很美丽的亚瑟王演绎,从女性角度描述极其迷人。可惜叙事有时候略显拖赘复杂……
●Enchanting book. It's female centric, deep and spiritual, with exquisite prose and multidimensional female characters. It favours Celtic paganism over Christianity. At times, the theological introspection can be excessive and repetitive, but overall it's interesting, from a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f not moved by spirituality.
●男性角色都太浅白,大量的character bashing看的人直恶心,我发现死命攻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性角色通常都是女作家干的,反观男性作家更能公正些,果然同性间的嫉妒最可怕。MZB的德鲁伊与基督教之间争斗的这个主题还是很好的,可惜写着写着就变成言情了,而且还是乱伦向的言情…
●高一的时候先看的电影,那时候觉得意犹未尽,就跑去找了原著,因为成书时间比较早…有些语句什么人比较难琢磨,啃了很久总算啃完…合上书页…再也不想看电影了。
《The Mists of Avalon》读后感(一):只是因为字数太多而已
(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高啊)
是很经典的(legend+history+myth)/3了。所谓的“archetype”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也是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解读的一本书了,因为这本书有太多theme了……。比如宿命,以及父系n母系(goodreads还有人把它当女权书看来着),以及Christianity以及其他好多东西。跟most of 亚瑟王相关一样都是让我感觉怎么会有这么童话的时期(Camelot初建的时候),亚瑟还是不列颠神勇无敌至高王,Lancelet(这本书是这么写的)是所有女孩子都爱的帅帅风流骑士,Gwenhwyfar(这本书是这么写的)是虔诚美丽友好王后,Morgaine还觉得自己是阿瓦隆的女祭司,还有梅林啊,维维安啊blabla。结尾的时候的苍凉和前面一比是非常非常扎心了。
我很喜欢的是这本书对这个古老传说的改编,对Morgaine Le Fay这个角色的理解。但是让我很不爽的是骨科情节太敷衍了吧??太敷衍了吧???扣星星就扣在这里。
《The Mists of Avalon》读后感(二):很美的传说
Morgan是主角.她的父亲是郡王,有一天和邻郡打仗,战败死掉了.胜了的郡王娶了她的母亲,生下了弟弟Authur.她母亲的姐姐Vivienne是女神教的头领,也就是湖之女神,住在遥远的阿瓦隆湖畔,延续着古老的神性人种的生活,按照传统把Morgan带回阿瓦隆,把她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女祭司.而她的弟弟Authur则被交托给一家乡下人抚养,当时基督教已经进入不列颠而没有完全取代督伊德教.Morgan的生命被打乱,因为遇到了Vievienne英俊的儿子Lancelet,动了心.短暂的不逾距的温情之后,LAncelet立刻被美丽的郡主Gwenhyfar俘获.Authur16岁时杀死了鹿王,要由训练有素的女祭司带领进入成人世界.而那个女祭司就是Morgan.这一切都是Vivienne的刻意安排,是为了维持女神和人最后的联系.Morgan和Authur发现对方身份后追悔没及,却毫无办法.后来Morgan生下了他们的儿子.(不记得叫啥名儿了...)
Authur成为几个郡的王,娶了Gwenhyfar,Lancelet和Morgan都陷入了痛苦.
Vivienne老了,Morgan成为了湖之女神.这时大不列颠岛上的形势也开始改变,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基督教的蔓延,统一全岛成为时世所需,女神也不得不退让.Morgan运用她的力量与Authur平静地对峙,却没有办法挽回失地.后来她加给了一个年老的郡王Uther,而他的儿子Accolon爱上了这位风韵犹存的继母,在那之后为了她战斗一直到死.她的儿子最终也和Authur兵戎相见,儿子死了,Authur受了重伤,Morgan把他带回了阿瓦隆.
多年以后,基督教终于统治了不列颠岛,Morgan也平静地接受了一切.
大体是这样吧,隔了很久了,很多东西都记不清了,可能有很多错漏,而且我关心情爱远甚于历史或战争...
因为初一的时候看了<阿瓦隆传奇>的电影,对中世纪啊女神啊都是很很向往的,后来看到了原著,描述了很多关于那些女祭司的魅术(enchantment.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翻,字典上说的"迷住..."又觉得不够贴切,只好自己编了...)啊,比如说看透别人的心思,让任何男人轻易地爱上她们,比如预见未来;祭祀的仪式啊,包括把女祭司献给成功杀死鹿王的年轻猎人之类之类的...当然这些东西很玄,而又恰恰是书的成功之处,略过了亚瑟王和圆桌骑士本身而去描述了基督教占领大不列颠以前那种巨石阵的味道.督伊德教的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女神的话,按<The Mists OF Avalon>最后作者的说法,是转而以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存在了.
以前Discovery超喜欢搞这些东西,还什么活人祭祀,把年轻的女祭司扔进沼泽献给女神啊什么什么的,就这一堆玄而又玄的东西把我迷得团团转,之后又来了<达芬奇密码>,看来大家都喜欢拿中世纪做文章...
《The Mists of Avalon》读后感(三):Child from my mother's womb, father of my son.
01/07/2017
我有点点失望。本来以为是一本legend,但其实最多就是小仙女故事书。难怪篇幅这么长,让我想起苏童眼中的张恨水:)I really want to like it more
5/7/2017
The character of Morgaine has grown on me.
虽然篇幅很长但充满了故事情节和各种人物感情。这就是一本平凡的medieval legend story,也没有什么deep meaning behind it, 但就是非常的跌宕起伏。也许这算是fiction的另一面吧,并不像加缪杜拉斯那样写的其实是la vie elle-même.
其实一开始一口气读完Book One, because I was obsessed with the romance of Igraine and Uther. However, after Uther became the high king, and then Igraine turned into a pious Christian, I thought the good part of this book is over and therefore took a long break from it. It was only last week that I started listen to it on Audible, and found out it makes a perfect bedtime story for my self ;) ;)
5/13/2017
ook Two
the High Queen 简直就是一根搅屎棍 a 100% Christian fanatic indeed.
Lancelet, little drama prince. Lover or his King, 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can't he just make a decision for himself?!
Morgaine在后面要变成复仇魔女的节奏
这本书读了2/3,一个大型的古装史诗宫斗爱恨交织的亚瑟王朝(晚上八点播出的那种电视剧
5/15/2017
ook Three
终于读完了又一部。Morgaine变得越来越越来越越来越对身边的所有亲戚一个大型的爱恨交织。 爱得自然而然 恨得也有理有据。
最遗憾的是她智慧过人 明白Lancelot会恨她一生 不如选择放下。有些人在两难之间纠缠不清十几年,相比之下真是个coward口牙。
5/16/2017
ook Four
看着Morgaine一边miscarry一边suffer from the unpredictable destiny of her two loved men.
真是心痛
他们姐弟才是最爱彼此的,最终却落得不共戴天。
5/17/2017
Gwen既然都和Lancelet私奔了,怎么不去less Brittany潇潇洒洒策马奔腾浪迹天涯啊啊啊啊!!!!(不能怪人家没有一颗中国侠客的心。。。
最后还是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guilty, sinful, and penance.
回望Morgaine这一生 其实都是不值得。也许无论有没有她一生为the old religion的种种devotion and betrayal, the fate of the kingship of England will nonetheless stay uninfuenced by any doings of humble humans.
《The Mists of Avalon》读后感(四):女性的角度
写下这些字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大地女神面向天空,她的脸庞是阿瓦隆之雾中那位神秘的女神,也是希腊神话中让稻谷丰收的蒂弥特,她是该亚也是圣母玛丽亚,她在丛林中扮演者巡猎的处女,在五朔节上扮演拥有对宇宙间生命最终解释的母亲,在历史的劲头又以智者的身份出现。她的年龄超过了这个世界,然而她的脸庞永远是那么美,那么年轻,充满了爱,充满了希望。
看Waxlrose的《我失落的女神》,提到五朔节上摩根和亚瑟的神圣的婚礼。被基督徒视为极大罪恶的乱伦性爱,却被古老野蛮人的文明洗炼出了一种超凡的风格。在这个仪式上,火焰燃烧起献给大地女神的祭奠,在黑暗的阴影中,年轻的国王带着面具,将古老国王的象征拔起,然后在接下来的婚姻中,得到处女狩猎者的爱情,成为新一代国度的统治者。黑暗中面具遮盖住了他们彼此的脸庞,也覆盖住了他们生活中的角色,摩根,亚瑟,姐姐和弟弟。取而代之的只有诱惑和情欲的意乱情迷。他们是女人与男人,女神和祭司,母亲和国王,在女神的指引下完成了世间神圣的婚姻。摩根从处女狩猎者到母亲的转变,是女神的命令,也是她作为一名女性的命运。而这种转化,却是通过男性的亚瑟来完成的。
看到男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不禁要提起希腊神话。天空是男性,而大地该亚却是女性。该亚给予天空的生命,只为了让他在自己的身体上播撒下更多的生命。女神的足尖在海浪上舞蹈,于是月亮,山峰,河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爱情为世界带来勃勃生机,战争和正义也随后到来。泰坦神的出生让天空感到恐慌,女性的生育暗示着下一代的到来和威胁。成功战胜天空的泰坦神终于也不能够逃脱这个命运,让他们的妻子生育出战胜自己的新的神祗。奥林匹斯神替代了泰坦神,将这个世界归为自己的手中。
新的神祗替代了旧的神祗,新的宗教替代了野蛮人的文明。也许在很久后的一天,我们能够看到狩猎的处女阿提密斯,看到带着灾难来到这个世界,却把希望锁在箱底的潘多拉,还有美丽的阿芙洛狄忒,将爱情带给人们,保证了人的历史悠长流动,也许我们能够看到悲伤的蒂弥特将波塞芬妮从哈蒂斯的宫殿带出来,她的名字便化为春天的花蕾,那朵熟悉的黄水仙是否还在某处开放。还有战争中代表了男人权威的雅典娜,将处女的身份还有战争的胜利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些美丽的女神的传说诉说着女性的力量,女性的地位和意义。正如阿瓦隆之雾中的女神3中面貌:处女,母亲,还有智者,希腊神话中的女性也用他们自己的传说解释着女性的角色:充满野性美的少女,拥有生育权的母亲,还有灾难和希望的包容物。
在我们的女神诉说着这样的时代,男权社会悄然而起,基督教横扫过欧洲大陆的其他文明,凯尔特的歌声消失在北边的岛屿,德鲁伊的文明消失在茫茫迷雾中,罗马帝国从安涅烈德的都城变为了基督教势力最为强大的文明中心。他们惶惶不安的女性的生育权会带来他们的敌人。他们需要儿子来继承自己的社会,更惧怕儿子将会超越自己。在克若诺斯战败天空的时候,儿子成为父亲的敌人。所以莫德里对亚瑟挑战刹那喊出的“你认为不是你的敌人吗?不,我从来就是!”用暴力超越了男权社会的历史。亚瑟和摩根的婚姻造就莫德里的诞生,莫德里的诞生引向了亚瑟的死亡。过去的岁月里,年轻的牡鹿通过击败鹿王得到王权,可那头鹿被杀戳了,鹿王杀死了小鹿,连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亚瑟的死亡终结了他的统治,终结了德鲁伊教的统治,迎来了真正的安格鲁萨克逊的主人。
男权社会对于女性力量的惧怕和依赖让女神重新步入我们的文明。摩根在目睹亚瑟的死亡后,以为阿瓦隆的世界随着女神一起消失了,在看到天主教堂的布里奇德后,她突然明白,女神没有离开,她披上了圣母的面纱,重新走进了人们内心的禁地,男性化的禁锢取代了女权时代的性爱自由,但是这一切,没有让女神离开。处女,母亲,女神依旧是女性的3个象征和身份。圣母带给世界源源不绝的爱与仁慈,带给世界道德和真理,带给女人们她的指引和教导。
当摩根终于明白她并没有失败,只是自己的虚荣让她误认为自己的挫败。她曾经是一个少女,对兰斯洛特的爱让她体会过粉身碎骨的痛楚,也有世间无法比拟的狂喜,对阿科隆的爱让她重新成为了祭司,明白了自己的任务,也让她拥有了一份不舍的,完整的爱。然而当她徘徊在阿瓦隆的湖边,五朔节上面具后面的那双眼睛,又带她回到了亚瑟的身边。弟弟,孩子,情人,所有都凝聚在她对亚瑟爱中去。她才会面对着兰斯洛特的遗体,说:在世界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兄妹,在历史结束的时候我们是祭司和牧师。她所能够做的,就是从阿瓦隆的荆棘上采摘一枝,种在湖夫人的坟墓上。阿瓦隆的荣耀安息在天主教堂的墙壁内。但是世界间的面纱如此微薄,在男权社会中轻轻叹息的摩根,分明看到了她女神的影子。
在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想起我们的社会。男权的暗示无处不在,杂志广告上美艳的女人,世界小姐的评选,香水的广告。而那些自称是女权主义者的女性,用我恨男人的神情表明她们的信念。在繁华的街道上走过的时候,我们轻轻叹息古老的文明。寻找着女神的影子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问自己,自己的角色是什么?责任又是什么?我们是女神的孩子,我们也是女神自己。在历史的终点,我们是否找到了自己失落的脚步。
《The Mists of Avalon》读后感(五):Morgaine the Fairy
我是先看到了电影,才去看原著的。
ublishers Weekly对原著的评论是“Masterfully plotted and beautifully written”,I can’t agree more.
全书都是以女性角度描述King Arthur的故事,他的母亲Igraine,他的姐姐Morgaine,还有他的妻子Guinevere。
哪怕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不过是命运的旗子,被命运摆弄的时候,也还是要挣扎挣扎。小蓝曾经在写过一句类似的话,被生活强奸的时候,总要呐喊几下,好证明自己是被强奸的。
我曾经怀疑过Morgaine是白羊座的,这样的骄傲,这样的眼光——她看上的两个人Lancelot和Accolon都是当时的美男子。但是当她发出感叹,悲哀地认为,世上所有她爱过的人要么死了要么恨她以后,我才突然发现原来她是天蝎座的女神。
白羊座的人就算知道自己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也不会坐以待毙就让别人讨厌ta一辈子算了——尤其是自己爱的人。天蝎座才会,为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尊荣还有勘破世情的悲观。而Morgaine从懂事以来的镇静还有喜怒不形于色,除了得益于她在Avalon受到的训练以外,很大一部分也是她的天性——天蝎座最拿手的隐藏自己的感情,除了一点,她的cat smile(Guinevere最讨厌和害怕她的地方)也是很容易辨认出天蝎特征的一点。
天蝎座的标志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非常直白的性崇拜,这一点和Morgaine在当时的角色也非常吻合。她是大地女神的象征,也代表了生殖和生育女神,还有死亡——同样也是蝎子很重要的标志之一。
而身为Morgaine的宿敌Guinevere,我从开始就非常相信,她是处女座的。所谓纯洁,所谓pious,都是处女座的特征。处女座的人并不一定保守,但是他们对自己的道德标准是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来遵守的。如果说Guinevere将当时基督教的一神论当成自己的行事信条的话,身为处女座,无疑她会排斥所有跟她的想法有出入的其他论调。
Guinevere有一个特点——怕室外空旷的地方,心理学上叫“广场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的很多特点跟幽闭恐惧症对照。幽闭恐惧症患者害怕狭小的地方,因为他们会觉得窒息,局促;而广场恐惧症患者会害怕空旷的地方,因为他们会觉得空旷的地方“不安全”——正如书里面的Guinevere一直感觉到的unsafety。我相信这有一半来源于她的宗教信仰,身为基督教的女性信徒,无疑会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上帝的监视甚至审判下——正如他们的经文里面写道,女人是原罪降临人类的通道。她眼中的上帝是别人口中的慈爱加上自己心中敬畏的化身——也就是佛洛伊德学说里面的超我,并且一直将她对Lancelot的感情——本我——压抑住。这一点再一次证明了她是处女座无疑,再也没有别的星座比处女座的人更害怕自己有“过失”。
在这本书里面她是我最讨厌的女人——虽然我本身和处女座的女生都很相处的来,但是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像她那样的,无知愚蠢而虔诚。她象征着基督教化后世人对女人的期待——无知,愚蠢,虔诚,最重要的是,美丽。
在Ceaser的年代,那个男人们四处征战世界上到处烽烟的时候,是希腊罗马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候。尽管那个时候女人孩子和奴隶一样低下,但是有苏格拉底有柏拉图有亚里士多德等等的思想家每天在广场上讨论哲学宗教神学,人们都在渴望和平甚至可以说他们都在对和平的期待中保守煎熬。而如果他们知道了和平的代价是把自己变成无知的纯洁羔羊,有多少人还会选择和平?
在King Arthur的故事里面,当Saxon进攻,兵临城下的时候,所有的能够打仗的男人——象征着所有的智慧还有力量——都集合了一起,虽然基督教的一神论却排他地将地方部落的人赶走了一大堆。而到了和平的时代,他们移居到Camelot的时候,愚蠢的排他得到了国王王后——尤其是王后——的信仰而更为嚣张,当时的湖中女神Viviane被当众刺杀,Morgaine在节庆上有嘘声当众叫嚷“Witch”“Harlot”。身为女人,在宫廷中唯一的任务就成了制造谣言绯闻说说是非搅搅风浪,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在男人的身边参与所有有关治理国家的事情。
这就是和平的代价——世上至少有一半人被迫成为了无知愚蠢的文盲,甚至连音乐也被禁止,而到了后世,文盲和艺术盲扩散到了几乎所有的下层人民。
从Morgaine和Guinevere两个女人之间的宗教战也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Morgaine羡慕Guinevere的相貌,羡慕她得到当世两个最好的男人的宠爱,甚至羡慕她的简单愚蠢;而Guinevere则羡慕Morgaine的傲气,羡慕她的自由——不止一次问为什么只有她同样身为女人却可以凭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去留选择婚姻,也羡慕她的博学她的天赋甚至她波澜不惊的面具表情。女人或许更懂得羡慕和妒忌。
而夹在两个女人——两个宗教——之间的King Arthur,很不幸,我认为他是天平座的。天平座才会在两个亲人之间摇摆不定。很多人看到天平座那个秤的标志都会以为天平座代表的是公平(justice),其实不然。天平座代表的是摇摆不定,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所以他们都希望身边的人还有事情各得其所——就像King Arthur希望的那样,每个人都开开心心的就好。只是世事根本不可能那么简单。
为了整个王国,他迎娶了Guinevere——一个他第一眼就看出来她爱Lancelot的女人;为了Guinevere的快乐,他让有孕在身的她留在战场以致流产后来还改换了自己的旗帜;为了Lancelot的快乐,他趁着醉酒提出了3P,后来也对Guinevere和Lancelot的爱情睁只眼闭只眼;为了Morgaine的快乐,他让她在他的国度自由来去。天平座,也许就像金庸笔下的张无忌那样,优柔寡断,成为领袖不过是为势所逼,而King Arthur信仰基督教也是为势所逼一样。在Fairy Country里面就可以看到,他最爱的依然是自己的姐姐,而他也在和Guinevere的争吵中坦承自己的欲望。
然而天平座是不可能放纵自己的欲望的。天平座是十二星座中的第七个,白羊座的对宫,象征了文明(civilization)的开端。所谓“文明”,包括了对母系氏族的唾弃,羞耻感的建立——对现世所谓的“乱伦”甚至3P都产生了不必要的羞耻感,正如他所说“Our fathers have been doing this for hundreds of years, without shame.”而他和Lancelot和Guinevere之间的,说穿了不过是人类的动物性,而这也是被天平座否定的,原因就是人类的社会性中对现代文明的推崇和对动物性的背弃。
射手座的Lancelot在这方面却不会承受那么多的道德内疚感。虽然是第九个星座,但是因为本身是火象星座的关系,射手座的人比较能接受自己内心欲望的驱使,更愿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属于变动星座的射手,更加是随时准备着吸收新的知识——尤其是哲学人生方面的,因此Lancelot也一直强调自己不是一个那么纯正的基督徒——他并不主张一神论而且对很多他解释不清的理论抱着尊重以及包容的心态。对于他和King Arthur和Guinevere分享过一张床的事情,出于对文明对教化的接受,Arthur的解释为“I was drunk”,而Lancelot的态度就是坦然面对他自己的欲望——If she is not his,then I would not that...这就是天平和射手的分野。
如果还要对星座细分下去的话,我会认为Taliesin是水瓶座的而Kevin是双子。虽然同样是Merlin of the Britain,无疑Taliesin的容忍度比Kevin更高而且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更为虔诚而坚定,而Kevin在音乐上却有比Taliesin更高的天赋,应该是得益于双子的天材。
说起Merlin of the Britain,不得不提到Kevin和Nimue的短暂恋情。很多关于King Arthur的传说里面都会提到Merlin和Nimue的相爱,但是只有这本书,才会将Nimue描绘成将Merlin带向死亡的女人——尽管在其他地方不缺乏她因为软弱或者爱情而做出背叛Merlin的事情的描写。
书到了第四章所有人都在和平中老去,对King Arthur、Morgaine或者Guinevere、Lancelot,所有的过去像上一辈子那么久远漫长。基督教取代旧的宗教已经成为了不可挽回的大势,就像男人们最后还是将爱慕留给摆设一样精致的Guinevere而不是满腹经纶的Morgaine一样。
俄狄浦斯情结注定了男人一生中都会有两个女人,一个像极了他们的母亲,另外一个完全是相反的类型。Lancelot有像极了Viviane的Morgaine的爱慕,又得到了跟Viviane完全相反的绣花枕头一样的Guinevere还有Elaine;King Arthur有像Igraine那样高傲而且有智慧的Morgaine,又有了完全没有大脑的Guinevere。只是,他们都好像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的孩子一样,迫不及待逃到了跟母亲完全不一样的女人的怀里。
Morgaine、Lancelot、Arthur、Guinevere四个人的关系如果撇开了所有的血缘不计,不过是一个她爱他他爱她她嫁了他他不爱她的俗套爱情故事而已。当这样的爱情故事落到我们身上的时候,多少人可以放纵自己的感觉不理所有批判呢?道德不一定是枷锁,但是当道德横亘在本我的渴望和超我的压抑之间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呢?
相对于需要很多学习很多思考的旧宗教来说,基督教的简单在大众中很受落。如果你犯罪,只要忏悔祈祷就能够进入天堂。Morgaine和Lancelot不止一次说“Can it be just that simple?”而Guinevere就很乐观地接受了这个理论:只要她为她的罪进行了足够多的忏悔,就能够得到庇佑。
最后Guinevere回去了她的年幼时隐居的地方,正如Igraine的预料,她更适合convent而不是court;而Lancelot成为了教堂里面的Father Galahad,虽然晚了几十年,他还是踏上了Viviane认为他从一开始就应该踏上的侍奉神明的道路。而Morgaine也带着Arthur回去了Avalon。也许这就是Mother Goddess的意志,不管过了多少个年岁,不管人类如何想逃脱自己的命运甚至自己的信仰,他们都必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