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ping the Velvet》是一本由Sarah Waters著作,Riverhead Trade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145.00元,页数:4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ipping the Velvet》精选点评:
●水老师真的是最会讲故事的人,原著比电影更细腻,但是一点也不聒噪……小说最后一章场景很有戏剧感
●小情小爱 整本书都没有一个讨喜的角色 尤其女主更是婊出天际。语言也完全垃圾。再也不会看这位作家的作品了。
●评论家在意Sarah Waters写作题材单一又剑走偏锋,我更在意小说本身的魅力。改编的电视剧大胆露骨,但原著本身含蓄隽永,着力于表现一个平凡渔家女孩在命运浮沉中内心的变化…P.S.哪怕是描写XX场景也用词考究,点到为止(话说看同性XX场景本来是我看完原著的最大动力)。
●本来不喜欢,但是现在慢慢能感触其中的精彩
●从野蜂飞舞到一声叹息,到念念不忘,再到冷酷现实,放不下再到放下,又似乎永远放不下。总之,闪光的人才有人爱!
●读的第一部原版书 靠着对电影的熟悉勉强读懂了
●Nancy活的很纯粹,但同时也很残忍。
●猛女Nancy
●i am an auditory animal
●额。。。我居然把她看完了
《Tipping the Velvet》读后感(一):非常幸运的南希
南希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人。
遇到凯蒂不顾一切离开家的桥段,可能是大多数惊心动魄的初恋里都会有的。但有几个人的父母会像南希的爸爸一样说出“生小孩不是为了取悦自己”这种话,随随便便就放她走了。
和凯蒂在一起的日子也非常顺利。想想“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是一件多么小概率的事情,更何况是在LGBT人群里。大多数人的感情经历更像弗洛伦斯那样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远远观望求之不得独自苦涩吧。
和凯蒂一起上台表演,丑小鸭突然就华丽转身了,收获了一众迷妹。
被凯蒂抛弃,就毫无心理负担地自我放逐了,方式还非常独特。
自我放逐以后,马上遇到大金主,还是一个长得很美的大金主,过了两三年挥金如土的金丝雀生活。
被金主扫地出门那一晚确实很惨,但还有弗洛伦斯不是吗。在经历了以上种种,还能遇到真爱的,我觉得只能存在在小说里。
在剥离了小说其他的标签只看故事情节的时候,真的忍不住感叹南希的幸运。
更可怕的是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她还是一样的纯粹、自我和漫不经心。
《Tipping the Velvet》读后感(二):庸俗的欲望
在一个电台听到关于这本书的访谈,读者打电话进去,作者答疑。其中有一个读者说,她自己也是同性恋,这本书改变了她的生活以及生活态度,之类的。我听了有些感动,所以找来看。这是看这个书的缘由:偶然。
从故事情节来说,其实线索是很直白的。就是主角从爱上一个以女扮男装(所谓男装,书里用的词是masher,调戏女人的男人)为表演内容的歌手开始,不断探索自己的情欲,经历冷暖最终醒悟的故事。主要的角色是Kitty, Diana和Florence,还有一些零星的副线。得出的结论也是直白的,就是女同应该尊重自己的性取向,并且脚踏实地地生活。
从语言来说,密度很小,没有什么精彩的操作,艺术性一般。书的扉页有一个书评,来自The Daily Telegraph,说的是这本书是自Jeanette Winterson之后最重要的女同处女作。我觉得过誉,这本书的水平和Winterson的相比,别的不说语言性就差了一大截。
从人物来说,我不太喜欢主角。这不是我对女同这个概念或者群体有什么敌意或者恶念,仅仅是整本书讲下来,驱动主角做所有事情的动力只有存活和性欲,让人觉得品格庸俗。之所以大家对这本书评价还好,仅仅是因为写的主题而已。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这本书写的是异性恋,同样的情节,早就被评论家喷死了,比如因为情人抛弃家人;靠出卖肉体生存;被包养中出轨,等等。
我的结论是,书是平庸的。为什么那个电台听众说这个书改变了她的生活?我猜主要原因还是女同现状:1. 女同是弱势群体;2. 女同不被保守思想接受,处于地下或者半地下的状态;3. 女同运动切切实实代表了女同群体的权益。所以,为女同发声的作品,都会多少赢得掌声。
我个人是怎么看女同的?没有太多关注。从纯粹文学角度给两星。
《Tipping the Velvet》读后感(三):浅谈原著和剧集的对比
看完Tipping the velvet后,总是心神不宁的,我也不晓得为什么 ,这和看完Fingersmith后还是有差别的。那一部写得要更美,更传奇更戏剧性,不管从故事内容到文笔都完全的不同。这也是华老师获奖,会被认可为一位优秀作家的原因吧。虽然是在同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完全不同的三个故事,不同的人物。如果说Sue和Maud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那么Nancy就是那么的真实,仿佛触手可及。剧集对人物性格和故事内容的改编很大,但当我看完整部小说后,并不认为剧集的改编是彻底的失败,甚至是完整的。它完整的改编了Nancy的性格,并由着这样的性格创新了一个合理的结局,比原著更富"戏剧性",更加契合"舞台"这个中心。
Tipping the velvet带给我的思考远比Fingesmith来得更多更深。回忆整个故事,那些情节仍历历在目,不得不感叹华老师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把握丝丝入扣。中文翻译为'"情史",我认为这个"情"不单指"情爱",而是Nancy对整个世界,社会,周围的人和物,如何更好的生存,寻找自我的定位的情感上的探索。故事讲述的即是这个从社会低层走出来的小姑娘,在短短六年时间,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大红大紫,从情场得意到心如死灰,从游走在社会边缘到跻身上流社会,从流落街头到懂得为自己争取温饱,家庭,爱情的成长历程。最终的清贫却换得了幸福。第三部的Nancy其实是回归的旅程。这和第一部分的她有基本的一致。她们懂得珍惜,懂得争取。不同的是五年后的Nancy在经历了人生的 大起大落后,明白了什么是"真实",怎样才叫"生活"。在残酷的现实里光有满腔的爱情是无法支撑她们克服世俗的流毒,而拥有奢侈糜烂的日子则会将人毫无怜悯的打入无情的绝望深渊。好在从海边走来的美人鱼,内心有最原始,质朴的善良,没有让她丧失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在整部小说里让我看得最心酸的场景是她被Diana赶出门时,她绝望的乞求,那时的Nancy几乎丧失了自我,犹如丧家之犬,迷惘无助。华老师天才的地方便是让Zena离开了她。善良的华老师帮助Nancy学会成长,没有让她继续向堕落的泥潭滑行。来到Banner家的Nancy在内心最初的爱的激发下,重振旗鼓踏上了奋斗的路,而这一次的奋斗也终于为她赢来了渴望的真爱。
剧集对Nancy性格的改编着重就是从她被赶开始。看上去似乎是Nancy 故意为之。从此以后回到自由怀抱纵使跌倒了人生最低谷,没心没肺的她仍然坚强的挺了过来。我认为华老师的描写应该更接近人物该有的性格。她会害怕提起过去,羞于启齿往事。但这一集的故事情节让我看得很莫名其妙。就算我不批判它对原著的不忠,改编上的逻辑混乱也让人发笑。
和Diana在一起时,有一个情景里Nancy说 i hate my life...i've started it and i have to take the journey with her right way to the end though i'm afraid it would be bad接下来的情景她却说 i hated my life but i couldn't leave it!这种善变的Nancy难怪有人会说不喜欢这样的女子,但读完原著我们会知道她其实挺可爱的啊。你想想这么个由懦弱到坚强的女子,到后来才会懂得怎样去经营爱情啊。在Boy in Boat的Nancy承认自己是从前的Nan King时。才是她真正找到勇气面对过去正视自我,完成成长的飞跃。剧集都改成什么个样子了啊!说到这里就不的不提到对Flo的改编,那才叫人生气。
Florence 多gay的一女孩儿啊,热情大方,敢作敢为,正是她将Nancy带出了过往的阴影。剧集居然堂而皇之的将她和Nancy的性格整个对调。在Boy in Boat的那场戏如此经典,居然让她们的角色完全对换,这这这这...人物性格的精髓展现就这样被毁了,我的苍天啊...你想想要是Flo是剧集里那么个温吞性格再加上原著里Nancy的性格,要她们擦出火花,只怕比炖肉还慢。所以我不的不承认改编还是改得有其合理之处。
剧集在结局上的处理,在没看原著的情况下,可以算它不错。华老师的结尾可谓用心良苦啊,在一个闹哄哄的场景下,关键人物全部出场,再给Nancy一个一个解决的机会。这就为Nancy和Flo的今后扫清障碍,因为这一来Nancy将旧情通通理清,并成功的让两人互表真心。但这未免过于理想化。剧集让Nancy重回舞台,如最初定情时,要Nancy在戏里和Kitty最终了结。这样的设定虽然有违人物性格,但却不失娱乐性。可是剧集里的Nan对Kitty一直恋恋不忘,到末了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选择就一笔勾销了过去种种?这里剧集不负责任的留下了隐患。
不过剧集把华老师没写出来的一部分展现出来是我所欣赏的,就是最后Nancy带Flo回了家。我相信华老师笔下的Nancy是会带Flo回家的,纵使沧海桑田,她仍然是来自Whistable的mermaid。
哦,对了,还有一点气人的是,"Nan"明明就是Kitty的privilege,是Kitty俘获Nan心的秘密武器。怎么到了剧集就成了人人都可以喊她Nan了呢?
最后说Zena。对她的改编也让我非常的失望。对她渴望自由的交代不够深刻不说,居然还让她做了小偷。可怜的Zena啊,在故事结尾还被Nancy称为old lover是很坚强的啊。她离开Nancy也纯粹是因为愤怒和绝望啊。而且并且况且Sally Hawkins 就不是演maid的料,那个扮相能称为handsome吗,oh no no no not at all!看了她塑造的Sue再回头看她演的Zena,怎么看怎么个别扭。
至于选角,剧集除了在Nancy和Kitty的演员上基本忠于了原著,其他两位主角,Diana和Flo最起码在外形上都不符合,真让人失望。另一个角色的失败是Nancy的姐姐Alice,除了对Nancy的不理解,姐妹之间原来的亲情都基本没展现。更好笑的是,Alice倒和她们的妈妈像姐妹些。在西方演员里,要做到和原著百分之百契合是不容易。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皮肤的颜色都有可能有出入,但借助现代化妆技术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要是做到了不就更完美了?
最后说一说文笔,Tipping the velvet的文笔犹如其名,相当之香艳。比起Fingersmith,虽然少了很多优美的辞藻,但那些生动的描写,真实动情而又露骨(我一个人看得都会不好意思要是剧集真是那么忠实的呈现,不知道会不会喷鼻血啊,哈哈哈)。我想从Tipping the velvet到Fingersmith也是华老师自身的一次成长吧。不管剧集怎样,这都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基于这一点对剧集还是给了高分。
Aug.15th.09
哇。咯里罗嗦的,基于日记,我终于写出来了,现在好受多了。
以上观点,纯属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哦,对了,在剧集里华老师本尊可是有露脸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秒,但镜头给的是特写哦,很可爱的华老师哈。
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