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历史哲学》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2-10 03:4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历史哲学》读后感精选

  《历史哲学》是一本由[德] 黑格尔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5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哲学》精选点评:

  ●翻译成这样挺不容易的……

  ●如果以能从中吸收的而非反对的部分,它配得上这个评分。不过有段时间没遇到过这么渣的翻译了。

  ●看看其中关于中国、希腊以及希伯来的部分~

  ●虽然是黑格尔哲学的入门课,但不知道由于本人哲学思辨能力的愚钝还是翻译用词的抽象——以至于本书大部分关于精神及哲学的国别探讨部分都犹如天书,但对于史论和史观方面还是令人大有裨益。例如绪论中对一手史料,史料整理总结,和历史规律研究的区分非常科学有效。至于后面民族精神分论.我做出以下总结 旧世界:中国(机械的固化的封建家长社会 人民无精神文明只有奴性(服从性)印度 (混乱无绪的社会里由于现实的残忍寄托于梦境中癫狂的幸福)波斯埃及(新旧世界的过渡)希腊(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推动文明文化的发展)注:相当于反对了集体主义和后来的社会主义 日耳曼(新世界的精神 理性的希望)日耳曼人追求理性和精神完美不殖民世界 以宗教改革佐证 首先肯定黑格尔对人类理性自由的尊崇和不懈追求但你说这书没点极端民族主义我是不信的

  ●看绪论部分。可恶的课外阅读。。

  ●竟然后面看的书都要提到它,好郁闷啊 我就是读不下啊 读不完啊

  ●of course 没读完。。

  ●读黑格尔的读书次序很重要,这是读黑格尔哲学的入门书

  ●一切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

  ●看的各种不舒服,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

  《历史哲学》读后感(一):实在不敢恭维

  此书充满了偏见与意淫。结论根本就不是从历史本身中抽象出来的,而是知道了一些历史细节后得到一个臆想的结论然后来框历史。

  《历史哲学》读后感(二):世界的精神?

  黑格尔此书,有其价值。对于理解历史有价值。

  比如,对于理解我国的“旧社会”、“原始社会”,人们往往想的很残酷(地主和雇农的关系),或者想的很美好(儒家学者把三皇五帝想成理想的社会),这其实都是对历史的误解。人之所以误解历史乃是因为丧失了心灵的能力。用眼睛看,看到的东西其实有限。

  我认为,黑格尔所说的观念也好,精神也好,上帝也好,在现在的对应词汇就是“心灵”。

  《历史哲学》读后感(三):先入为主的历史观

  我怀疑黑格尔对东方历史哲学的了解程度还是停留在二道贩子的程度,成书的时候,应该并没有太多系统性介绍中国和印度的西方读物,除了教士游记之外。对事实掌握的目的对黑格尔来说完全只是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经过分析之后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观点。带着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去面对历史,那经过加工和断章取义的事实自然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失真。如果纯粹想要研究历史背后的精神力量,本书的价值并不高,还不如去读《历史研究》,如果出于研究黑格尔思想体系的目的,那此书还是值得一读。

  《历史哲学》读后感(四):历史哲学

  黑格尔的代表作之一。不过我很不欣赏,原因肯定是其欧洲中心主义或者进一步日尔曼中心主义者。   作者以历史带出自我的哲学理论。不过作为中国人来说,对其书中对中国的评价不得不嗤之以鼻,所以以此观之,书中其他方面的历史怕也是大同小异。这不是研究学者的态度,他已经先下好了判断,然后再去收集资料,搞哲学也许可以,但作为历史来说,他就是个三流,当然这个评价存属私人感观。   其书中的哲学概念我才疏学浅,无法领会,但对其历史例证评价不高,所以此书也就随便翻翻。例证不客观,结论也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历史哲学》读后感(五):突然觉得不是那么好读

  原来是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里面看到黑格尔的观点。

  非常感兴趣,于是买了,买回来一看发现,有种“全球史纲升级版”的感觉,阐述的是整个世界。

  突然发现想要读懂这个要以学习教科书的决心去做,但是周围又没有这样的学习环境,哪里会有人有心情和我交流哲学呢~?

  真希望这里有能和我交流的书友,不然这本书还真是不容易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历史哲学》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