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外传》是一本由金庸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7元,页数:1985-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飞狐外传》精选点评:
●程灵素 真乃当世奇女子!可惜 我还是喜欢苗若兰……
●当年读的就是这蓝色封皮的
●谢谢有心人上传了我看的版本的封面!好温馨的感觉,童年记忆扑面而来!
●梦梦三年前推荐的,如梦梦所说,袁紫衣言行举止像个毛尼姑了,金庸这个骗子狗生(开玩笑,刚学的温州话)。袁紫衣能泛嗔戒,怎么就不能还俗了?能杀人,怎么就不能吃肉喝酒了?真的如某书评里写得那样,袁紫衣是金庸小说中女主角三大讨人厌之一无疑了,从此对尼姑这个身份又多了一重憎恶。回过头来,这部小说也是最肖似自己conditio humana的金庸武侠,为程灵素一叹,人家不就输在脸长得不够好看,然后喜欢用毒和诡计吗?作家不一定是自己作品最差的评论者,但还是好不到哪里去,金庸倒是知道自己本篇的西化和现代化色彩,好了,不知道说什么了,胡斐大概不知道苗夫人和马春花都是自己的异性镜像吧,把程灵素整死,胡斐和袁紫衣倒是很般配的一对活宝,金庸也必是在其中寄予了自己或身边人物色彩了。不过影射和历史在后,欣赏和美学在前。
●比雪山飞狐还是好很多
●如果说金庸写射雕的时候很明显是在学戏剧,那么写这个的时候很明显在看古龙的小说……
●补录。
●程灵素挂了的时候 哥深深的心碎了
●程灵素
●紫同学够做作的
《飞狐外传》读后感(一):让人感伤的一部武侠小说
春节回来的火车上,看的《雪山飞狐》,感觉还挺不错的,知道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有关联就继续看的飞狐外传,由于雪山飞狐里面把谜底基本都交代清楚了,所以看雪山飞狐的时候基本就是看胡斐和袁紫衣和程灵素的感情纠葛!结局很让人感伤,结果是一个都没有捞着!
《飞狐外传》读后感(二):霍青桐,程灵素,苗人凤,陈家洛
霍青桐与程灵素相似之处较多。故有人责胡斐与陈家洛类似,均不欲与才能过人女子一起。
都是智计百出。霍更有英气,可统兵过万,由此也更加有傲气,以此与陈家洛之间有所误会。程则更有小儿女气息。
不知侠义过人的胡大侠更应爱江湖气更重的袁紫衣还是小儿女的程灵素?
喜欢的还是苗人凤的淡定从容,和程灵素的一切都在计划中的感觉一样,陈家洛的一句: 吾辈所做之事,在旁人看来哪一件不是匪夷所思,异想天开。 让人对之感觉良好,虽然年轻的时候有些优柔。
《飞狐外传》读后感(三):程灵素
金庸笔下的女子,几乎都是美人,不是倾国倾城也是闭月羞花。
可是程灵素是个例外,至少是我所看过的女子里面的一个例外,但是我却偏偏记住了她。
没有看过雪山飞狐,直接看了飞狐外传,然后就没有再想要看雪山飞狐,因为觉得这就够了。
袁紫烟最终出家了,谁都知道胡斐爱的是她,可是她终究还是走了。
程灵素最后死了,因为七星海棠,她死的时候我泪流满面,可是又觉得对于她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至少,胡斐以后会急的有那么一个不漂亮但是很聪明医术很高的妹子。
他叫她妹子的时候我红了眼睛,估计程灵素的心也都碎了吧!
可这个世界上,就有那么一种感情,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
《飞狐外传》读后感(四):太烂
读书笔记263:飞狐外传(上)
买了有段时间了,最近陆陆续续在收老版金庸,雪山飞狐我是看过的,记得是个中篇,还不错,飞狐外传小时候只看过电视剧,剧情不太喜欢,倒是主题歌不错。买的时候拿了上下两册,回来发现还有中册,我才知道飞狐外传原来这么长,于是这周又把中册凑齐了。
耐着性子看完上册,实在不想继续下去了,太烂了。商家堡一个小场景拖拖拉拉写了好久,主角胡斐基本没什么存在感,几个愣头青太占戏份。
少年胡斐没什么江湖经验,到处行侠仗义,去佛山的那一段让我想起了以前玩轩辕剑,主角和女娲石太过善良,反而害死一个村庄百姓的故事,都是一个套路。
上册末尾程灵素出现,电视剧里唯一喜欢的姑娘,那几章读来还不错,袁紫衣那几章基本是跳着过去的,按理说飞狐外传写于射雕和神雕之后,不至于那么烂啊。
《飞狐外传》读后感(五):程灵素情结
重读飞狐外传,深感程灵素才是此书最大亮点,另一女主袁缁衣殊无可称道之处,不提也罢,唯一作用似是来衬托程灵素的灵心蕙质。曾听人说金老曾评说自己笔下女子中最喜欢程灵素,不知真假。但《飞》一书中程灵素为最悲剧也最吸引读者的人物当无问题。 91版的雪山飞狐并未太用心看,但也知道导演以颜值颇高的龚慈恩出演程灵素,虽有不尊重原著之嫌,但提高收视率方面则居功至伟。还有主题曲追梦人和雪中行,都是那一版的精华之处。犹记得上学时玩电脑游戏《金庸群侠传》,为求让灵素长陪主角身边,给她吃各种提高内力轻功等灵丹妙药,让她修习各种秘笈,好像达到某个标准还修习了易筋经,玩过这个游戏的小伙伴会知道那个游戏里让这个各项数值甚是低下的纤纤女子陪在身边,修习武功,斩妖除魔有多难,同伴们用令狐冲,张无忌、杨过、段誉等人做伙伴的早就通关了,我还在那里不知疲倦的练程灵素的级别。现在想起,或许那也可称作情怀吧。“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金老深通佛学,这段自《妙色王求法偈》所摘之句用过两次,一为郭襄,一为灵素,只是郭襄身上的悲剧色彩较灵素是大为不及了。读书毕,重听凤飞飞的追梦人,再想起这个偈子,竟不能罢,遂胡乱写了几句,博诸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