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字》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05 02:13: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无字》经典读后感有感

  《无字》是一本由张洁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3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字》精选点评:

  ●史诗一般的作品 写到你骨子里面 我感觉自己强大了 要是以前会很让我惆怅 挺好的作品 但是不会推荐给别人 全部看完需要毅力

  ●终于看完了《无字》第二部,很神奇地312看完了《无字》。我终于觉得可以原谅吴为了,有些事有些人确实不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或者我们都是这样不由自主的战士吧。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整整三本的大部头却让我越读越有feel。不过,对于这部书最深刻的印象却是因为它让我第一次感到人在异乡的那种无根的孤独感。

  ●很好很强大,不管啥时代,你告诉我你单纯,哥都不会相信。 问题是,你所经历过苦难,并不代表什么,只能代表你将继续遭受困难

  ●视界的狭隘阻碍了这部作品成为经典。

  ●最爱的一部,没有之一!它没有其他女性主义小说那些文字的矫情和呻吟,但却能勾起每个女人内心对自我的疼惜与原谅。叶莲子拨榛子那一段,直凿我心。

  ●冲着茅盾文学奖来看的,看到56%被满篇太过理智的剖白击溃,原来他们,都不过是爱上爱情,就这样混混沌沌了一辈子。可悲可叹,可怜可怨

  ●又一部适合改连续剧的…估计现在姑娘会受不了,从早期的祖母绿一直到她后期的无字,只有厌男情绪一点儿没变,偏偏从现实角度又反驳不了她,读全集的时候恨不得重返母系社会。

  ●我已经开始觉得我是读不完这书的,虽然文字极好

  ●叶莲子死的时候,梨花带雨

  《无字》读后感(一):沉默而沉重的亲情和虚浮渺小的男欢女爱

  慢慢的快把第2本开完了,每每读到吴为和叶莲子遭遇凄苦禁不住想哭,象是勾起了自己心里薄弱而不想面对的种种,出现在书中的男人往往露出丑恶自私的嘴脸,即使他拥有丰富的学识,仿佛在缓缓的向人们揭示,男女与生俱来的不同

  《无字》读后感(二):人之恶

  太过清晰的剖析了人之恶,让人看得心生绝望。这里面有自己,也有别人,唯独没有美好。不知道写出这样书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看透到这一境地,又该往哪里去才好。

  字数太少。。。书里的人物,茹风,胡秉寰,禅月,这几个被作者欣赏与盛赞的人物,她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可能,视界悲凉的作者也未必能够描绘得出。因为美好如此相对,而悲苦却显得绝对了。。

  真真是一个娑婆世界啊。。。

  《无字》读后感(三):并非全部

  一本很苦情的小说,看完第一部,让人很难再忍下心来接着看第二部。这样的文字,国内作家,过去我只有在张贤亮的作品里读到过。对了,也许还要算上已故的路遥。首先,作者在创作中细腻的情感把握和直面生活的勇气是让人钦佩的。因为这两点,第一次,喜欢上了张洁。同时也以男人的身份发个感慨:希望一些读者——尤其女性读者,不要对小说过于解读,认为男同志都似里面所讲的那样自私,龌龊。就像吴为母女只代表女性中的一部分一样,胡秉宸之流,同样不能代表男性全部。充其量,这只能算是一部私小说。

  《无字》读后感(四):一本改变我爱情观的书

  7年前,在盗版书摊上,看到此书。书的封面只是黑底上书两个大字《无字》,乍一看还以为是《狼图腾》。翻开书第一页只有一句话话:大爱无声,大象无形。便被打动,花25块买下了这本书。

  半个月的时间,除了上课,浸读此书难以自拔,为叶莲子的遭遇而轻叹,为胡秉寰的反复而顿足。反而是女主吴为,只给我留下淡淡的一丝伤感。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倒底爱不爱胡。只是选择了,便走了下去。当时的我,是不理解这种生活态度的。

  当读毕书的最后一页,吴为死了,心中便有些什么东西跟着去了,又有什么东西跟着来了。说不清道不明。

  此书影响了我从大学到现在的爱情观。自此不再相信男人的一世忠贞。也许他们当时的承诺是实心实意,但是不代表以后。

  跟朋友讲起此书,没有人读过。

  有朋友在我生日时,买了正版给我,至今放在书架上,未动。因为此时的我,不再是彼时的我。有些感悟,不敢再有。

  只是放着吧。

  《无字》读后感(五):大俗

  张洁用了十二年写成了《无字》一书,洋洋洒洒八十万字,可谓了耗尽毕生的心血。这本书获得第八次矛盾文学奖,同时也因为酷似张洁自身经历而遭到质疑。在书中,作者铺开了一个漫长的故事画卷,涉及四代人的一生,脉络清晰复杂。以吴为为主线,穿插叙述了她的外祖母墨荷、母亲叶莲子悲惨的一生。着重笔墨描写了吴为和胡秉寰的关系变化,以及他们的关系给身边的人带来的灾难性伤害。最终吴为逐渐看穿胡秉寰,看穿所谓的“人性”,逐渐消耗掉对他的爱,对爱情的幻想,失去母亲的她发疯,然后安静死去。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这本书所折射出来的深刻人性,作者在书中时时显现,对人物对事件作出一些自己的评论和看法,我常常惊叹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惊叹于他对人性的慈悲宽容,她是严厉的同时她也是宽容的。

  谈论人性,当然离不开书中的人物,我们先来讨论书中的主角:吴为。在她身上最明显的两点就是软弱以至懦弱、浪漫主义。看的时候常常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有时是一件很安慰的事,我们被抛在这个世上,突然发现原来有人和自己一样深受某种性格的折磨,那么我们称之为缺陷的地方就变成了双方思想和情感的共通点,我们易地感受书中人物的经历,我们身同感受。所以常常我们阅读这种书的同时我们也是痛苦的,因为我们的缺陷被血淋淋地揭开,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事实,以及这个事实所带来的后果。有一个有用的地方,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勇气或者说是规避这种性格带来的某些风险。吴为性格上的懦弱软弱,可以追溯到他的小时候。小时候母亲和她被父亲抛在乱世当中,为了生存受尽了人间冷暖。缺少父亲的陪伴,她的童年受人欺 压,由于母亲的忙于生计,她的生活充斥着孤独。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与人相处之中常常会处于被动劣势的一方,他们永远做不到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为自己做些什么,而别人不经意的小举动就会让他们激动不已豁出全力去报答。所以在吴为和胡秉寰的相处中,他们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吴为无疑是处于劣势的一方,讨好对方,放低姿态,听凭胡秉寰的差遣,受尽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无可否认,吴为是软弱的,但同时她又是勇敢的,这是她身上所带有的浪漫主义色彩所赋予的。她曾经把道德看作高出一切的东西,带着深深的原罪感,为此她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悔恨不已,并向社会承认甚至得到社会的谴责才能让自己心里好受。她将自己推向万丈深渊,这样的行为怎么不算勇敢的。后来,为了想象中的爱情,想象中的胡秉寰,她勇敢承担了很多不该由她来承担的压力。这个深受浪漫主义主义影响的人逐渐在压力下奔溃,逐渐变为一个赖皮的人,只有这样她才能活下来啊,要不然她的出路在哪里?

  对于胡秉寰,作者或许带有一定的偏见,但我也看到了作者尽量做到客观的评价,其中也不断为他开脱,说到底,胡秉寰他虽然千百年来只出一个,但是他也是一个人,一个男人,他身上多多少少带有男人的弱点。他出身于书香世家,仿佛与生俱来带有领导风范个一身才能,这早就他性格里傲慢的一面。撇开他的功绩不谈,我们来说一下他的另一面。自私肯定是概括他的首要词语,接下来便是爱惜声誉和在意社会评价。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胡秉寰之所以可恶,不是在于自私本身而是在于自私程度之深。吴为之于他,是晚年生活的调剂,不能说他不爱她,但最爱的肯定不是她而是他自己。吴为为他冲锋陷阵,为他抵挡一切压力的时候,他只顾着享受恋爱的味道和别人的关心,却对吴为的悲凉处境无动于衷,他的一句话相当于吴为十天的奔波啊。他心疼过吗?他设身处地想过吗?没有,甚至要求吴为作出不利于她自己的行动,当吴为因为他的鲁莽被白帆羞辱时气定神闲不置一词,她早该看穿一切的!胡秉寰和顾秋水在一定程度是很相像的。顾秋水最可恶的便是在香港那段时间当着叶莲子的面与其他女人性交,不爽时便毒打她和孩子。胡秉寰比顾秋水高出一点,他不打人但身上的大男子主义却一点也不少,那日夜折磨吴为的话语和态度,彻底毁灭了吴为对男人和爱情的幻想。胡秉寰虽比同代人要清高一点,但是骨子里却追求着出人头地,这当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他对自身声誉的过度维护却令人诟病。为了良好的家庭形象,他坚持和貌合神离的妻子假扮和谐夫妻;为了良好的个人形象,他和白帆联手给了吴为狠狠一击。如果不是后来吴为的声名大振,他也许不会“爱”上她,而这也是人的通病。

  胡秉寰不是完美的,吴为也不是完美的。作者后来说“胡秉寰也好,吴为也好,根本谈不上什么先知先觉,不过大俗一个”。是啊,“也许人类否认另一个名词就是‘大俗’。这真令人悲哀,可也别无他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字》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