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书图书馆》是一本由(西)霍尔迪·塞拉利昂·依·法布拉著作,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一):无字图书馆
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会有鼓励到小孩勇敢的去写出自己想写的文字吧?感觉读一个这样的故事比报一个作文班有效太多了……
换成大人来读,语句虽然有点不够饱满了,但还是会让我们思考下没有了阅读的人生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或者,一个装满了古籍经典和前人智慧,满载文字却无人问津的图书馆,和一个完全由没有任何文学功底涉世未深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们自己创作出来作品组成的图书馆,哪个更有价值呢?
或者你如果是一本书,你希望自己富有内涵却被永远尘封,还是希望自己放下一切被一个充满热情与好奇的灵魂书写?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既然前人无法继承,就不要做一个唏嘘历史的惆怅人了吧,鼓起勇气做未来的开拓者也是人生的大境界。
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都在纠结中过来,丝毫没有年轻人果敢的样子。瞻前顾后太不痛快,希望新的一年可以放弃犹豫,哪怕做出些错误的决定都好。
这就是阅读的意义之一,从一个故事影射到自己的人生。人人人生不同,于是人人感悟不同。
柏拉图说智慧我们灵魂中本就存在,只是被蒙蔽了。我觉得阅读就像是灯,照亮你心里的遮蔽,找到属于你自己本来的智慧。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二):摘抄几段
51: 钱弥补不了羞耻。
52: 没有人认为会怎么样。没有人思考。只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到稀奇,感到惊讶,感到丢人。两千年的文明啊,但我们现在还是没有明白这一点。没有书,没有文化,我们就和没有理性的动物没什么两样。
98: 这些书的作者,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写作,在写作中度过分分秒秒,月月年年,整个一生都在写这些书。但我们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
141:
——我们把字母放到书上的时候,字母就掉下来,为什么你们就能放上去呢?
——因为我们不是“放上去”,而是“写上去”。我们重新赋予他们生命。当书感觉到一句话能构成一段情节,他就会接受那些字母。这就是不同之处。那些书干涸是因为没有人读,但他们也可以复活。他们不再是《白鲸》《堂吉诃德》或者《吸血鬼》,他们成为其他故事的书。难道教授没有告诉你们字母是活的吗?他们是活的!他们尅用来书写其他的书!我们创作了新的故事让他们活下来!
143:
——我们……也可以写书吗?
——为什么不行?如果你们有什么想写的,写出来就是了。重要的不是写得好不好,而是动手去写。
这是一本书。拿在手里,沉甸甸有些重量。翻开书,天眉地脚,一片留白。中心,则是排列整齐的一行行文字,端然不动,静静等着眼睛的扫视,指尖的摩挲。
已经习惯了在网上大批大批的买书,一箱一箱地搬回家,拆开。指尖的温度还来不及在封面上多停留一秒,书已经被放到了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的书,就像书里整整齐齐的文字。
一些书会在当下就被捧在手心阅读,一些书则会在蒙尘已久后再度被想起,但是更多的书,永远地束之高阁,无缘被翻开。三个被字,显见书是多么被动的东西。它不会呼喊,不会跳到你面前吸引你的注意,它只会默默地待在书架上,露出自己或低调或光鲜的脊背,暗自期望有一天当手指划过一长溜的书时,能在它那里驻足,抽出,将它阅读。
所以,当一个作者写出一个不安于等待的书的故事时,身为读者会是多么的惊讶。这就是《无字图书馆》想要讲述的故事:小镇上久久无人问津的图书馆,突然有一天重新吸引人们注意的原因竟然是有人发现了从图书馆里溜出来的文字!所有的字母从书页上脱落,汇集成了字母的海洋!
镇子上的大人们尝试了种种办法——把字母放到书上,又脱落下来了;用胶水把字母粘到书上,字母脱胶了;乱摁一气吧,这下可好,字母直接被书反弹回来了。书也是有脾气的,不是自己书上的字母根本不认!
这边大人们忙得团团转——也亏了这事他们才想起来有多少年没进图书馆了。而另一边,孩子们却有了重大发现……再说下去就剧透了,赶紧打住!
豆瓣读书小组的组名取得好: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而关于买与读这一永恒的话题,迄今为止我听到的最好的回答是:买书并不是每本都要看,而是为了有一天想看哪本书的时候,它就在我伸手可及之处。
我们已经习惯了书永远在那里,随时可以取读。于是一边想着总有一天会读的,一边把更多的书搬回家。但是如果有一天,书架上的书都变成了一片空白呢?
或许是有感于人们对读书的怠惰,阿根廷的一个独立出版商推出了一种“等不起时光蹉跎的书”。这种书使用了一种新型油墨,当书籍离开了特制的书套,它的文字会因为接触阳光和空气而在两个月后彻底消失。
不知道有多少人买了这样的书,也不知道买了这本书的人有没有在油墨逐渐消失的两个月内把书读完。读书,在这种情境下已不再是单纯的读书,而近乎于行为艺术了。
但是这样的书能不能带给我们一些警示?书的寿命可以不超过两个月,而人的寿命呢?也不过百年。当你任时光蹉跎,说不定你的书也在书架上暗自饮泣。这个故事的作者在前言里说,“一本没有人读的书是一本悲哀的书,它会慢慢死去。”从未被捧读,确实是一本书最大的悲哀了。而身为阅读之人,也不妨时常扪心自问:这本书,我究竟什么时候去读呢?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四):你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
在晃动的公交车里,在睡前的床头,在工作的间隙,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个无字书图书馆,怎么可能?没有字,怎么能称作图书馆呢?
事情发生在一个小镇,那个关闭了的古老的图书馆,所有的书中的字母都掉落了,所有的书都成了空白书。字母像沙粒一般堆积在图书馆里,即将涌到大街上。
这些书到底怎么了?阿卡西奥教授告诉小镇的居民,因为这些书的生命凋零了。
书会有生命吗?有的。当人们不再阅读它的时候,书就死了。
“你们认为书是什么?”老教授生气地质问居民们。继而他深情地讲道:“那些书,讲述了作者心中真实的人群和生活。那些书是人类历史上最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那些书呈现了他们的经历。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象,是知识,是愉悦,是平静,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为书是活着的,它们有灵魂,有心脏,有感受。”
“当一本书没有人读的时候,就像一个人不再活着,他会死掉。 你们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
老教授愤慨的质问让人心痛心碎。我恰好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段话,感觉要流泪了。老教授的质问,它像一把戒尺,敲在我的手掌,刺痛又让我清醒。
你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自诩爱读书,又为何欠了那么多书债?
生活里,报纸或电视上有报道中国人阅读现状调查,说中国人看书的很少,比不上德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云云。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的国度是不是也是如同这个小镇一样无知。那么又会有多少书本的生命在消失,有多少图书馆变成无字书图书馆。太恐怖了,不敢想象了。
作者借用老教授之口写出心中所想。这个伟大的作家,把如此深刻的道理埋藏在儿童读物中。我很钦佩作者崇高的社会和教育责任感。
如果读了这本书,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创作。大人们看了此书,也爱上了阅读,也懂得如何尊重孩子的想法,也激发起自己沉睡的梦想。这是一件多么可喜可贺的事情。
向伟大的儿童文学家霍尔迪.塞拉.法布拉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