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乌托邦》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05 00:1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乌托邦》读后感1000字

  《乌托邦》是一本由[英] 托马斯·莫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元,页数:1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托邦》精选点评:

  ●这个我买的是中英文对照版,决意好好学英文,结果却浪费了半本书钱,你懂的。

  ●我想是廣博的學識、豐富的社會實踐和從上帝而來悲憫生命的情懷使他能對十五、十六世紀的英國社會有那樣清晰的洞見。

  ●始祖级别的穿越文

  ●無須為more的才華打著燈籠照太陽:他不只是柏拉圖附庸,亦不可簡單認為是共產主義源頭,因為這樣一個烏托邦實際上包含著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共同作用後可真實存在的地方,或者說它更具操作性而非真正的烏托邦,more通過淺薄的顯微書寫(兩個more)暗示我們,烏的核心在於人的修養或本性而不在於制度本身,換言之其核心不是關於某種“最佳政治秩序”的探討(施公提醒最佳秩序並非一個適於一切時空的完美解決方案),而是預設了某種高素質人類(追求快樂具有德性且克制,如此看來烏像是more依據自己的品質所設計的)這類似於福柯通過“自我技術”而達到自我倫理學的理想範式:生存美學,可能馬克思看到這一點遂將“人類素質極大提高”作為共產主義條件之一。只是這裏藝術的氛圍被學術氛圍的籠罩所替代,這當然又是more的私貨。

  ●要点:柏拉图政体学说,财产公有制,“密特拉”教,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主义,对英国时政的批评,皮科的影响,疑似僧伽罗语字母

  ●似乎是参照苏联1953年俄译本而来。在历史意义毋庸置疑的同时,乌有之乡的理想境界在今天看来不免显得千疮百孔。在“遵循自然指示”以达至善的高度文明里,人的欲望被最大化地低估,而国家制度的效力与说服力被无限放大;将物质极大丰富的缘由归于寄生虫的消灭,并认为产物公有和按需分配以及由此带来的金钱无效性从根本上杜绝了贫困和超出所需的占有欲,同时又保留了"奴隶"作为终身义务劳动者;而正义堂皇的对外军事政策,更像是对无理侵犯的狡辩。有价值的方面也超乎想象,比如看到类似于安乐死的设想、金银被贬为低贱的戏剧反差、宗教自由的古老制度:“任何人不能由于自己的信仰而受到责罚。”

  ●很喜欢这个作者。。。

  ●看的我头好疼疼疼呀。

  ●没有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一切所谓的平等都不过是另一种剥削。乌托邦只是一剂药方,也许只存在于想象中。

  ●仍旧不相信人的普遍高素质,所求的还应该是制度的不断创新。现有的生产力完全是可以实现所有人的温饱,可饥饿与战争从未平息过,可见的大抵都是富人逐步垄断话语权。能相信有当代的“莫尔”、“马克思”之流吗?倒是总有些玩弄女学生的老鼠屎博人眼球。

  《乌托邦》读后感(一):和如今世界脱节的书

  规定我们读 有何意义?

  真的是硬啃下来这本书 有的地方觉得想法很有趣 但是有的地方又觉得毫无道理

  比如结婚前两个人为什么要脱光衣服相见 是为了防止欺骗 但是整个乌托邦不就是建立在人民自觉的基础上吗

  《乌托邦》读后感(二):无题

  1.写得真好,让人有时甚至不免信以为真。

  2.乌托邦的制度很像我们应然状态下的人民公社嘛,尤其是旅行迁徙要“介绍信”,婚姻大事要“组织批准”这些事上。

  3.书中最后伊拉斯谟的长信和莫尔小传对理解莫尔的思想来源有很大帮助。

  4.书中略有宗教宽容的影子,似可做点文章。

  《乌托邦》读后感(三):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认为至善是符合自然的生活,他主张德行和人道主义,在核心价值上属于斯多葛学派,即对自然本性的遵循。

  他的《乌托邦》描述的是一个城镇规模的国家,分配平均、生活温饱、人民生活平静安宁,并不具备确实的现实指导意义。

  他的《乌托邦》描述的是一个城镇规模的国家,分配平均、生活温饱、人民生活平静安宁,并不具备确实的现实指导意义。

  《乌托邦》读后感(四):逍遙絕境

  quot;Outopia" Ou=No

  quot;Eutopia" Eu=Good

  quot;Topos" = place

  烏托邦又是一個美好卻不存在的地方。

  “私”從來都無法消除,

  就如人永遠只是一個單獨、私立的個體。

  自然俱來的“私”,只有在人的臆造中,才能平均為推而廣之的“公”。

  平均、平等、一模一樣的後果,變是將這個烏有之境,變作絕望之境。

  《乌托邦》读后感(五):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的差距

  《乌托邦》一书采用书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关于城市和国家的观点。第一部分讲了英国的残酷的社会现状,尤其描述了圈地运动带来的“羊吃人”的恶劣影响;第二部分从城市规划、农业劳动、财产公有、战争、宗教等方面描述了作者心目中的乌托邦。但是正如前言所说,《乌托邦》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还只是小农经济的形态,又比如作者将奴隶和平民分开,并没有摆脱奴隶主思想。《乌托邦》和《理想国》不一样的是作者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种观点的高度是柏拉图所达不到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乌托邦》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