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新一代健康杀手》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新西兰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糖:新一代健康杀手》精选点评:
●控糖太重要了。奶茶饮料啥的彻底放弃吧,每个月喝点儿零度可乐解解馋就行了。糖的价格低廉,所以用了很多添加到食品中,达到保证美味的同时也平衡了价格的目的。
●感觉自己越来越嗜甜。三天不吃好心慌
●哎,好想早点儿看到啊。
●“健怡可乐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其实不看也是知道的 但是糖这种东西,不涉及到健康的时候 很多人是不会在意的
●爱喝奶茶的朋友们不妨看看……
●健康饮食考验的也是一个人的自律能力,是否能理性以及足够坚持的选择健康的食品。商家提高糖的配比量也是为了节约成本,扩大需求量。所以最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本片立意很好,但请的专家太过偏执,不谈摄入频次和数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这里的sugar应该是指蔗糖这一类(白糖、红糖、冰糖等)。sugar广泛存在在超市货架上的众多食品饮料。买东西前先看看成分表,尽量减少蔗糖摄入。糖其实是我们的主要能量来源,要吃富含纤维素的糖(全谷物、蔬果等),少吃蔗糖。
●继续惜命模式,坚持低糖少糖饮食~
《糖:新一代健康杀手》观后感(一):《糖:新一代健康杀手》7.0
①
道听途说而来,我们祖先的祖先靠采集为生,自然界里熟透到甜的果实是极为难得的收获,又因为不便保存,于是人本性里尝到甜味,就会一直一直吃下去。糖能够欺骗你,你很难通过糖分的摄入而获得饱腹感。
②
「文明」系列里面,糖这种资源一直都是奢侈品。
要一直到近现代,工业水平提升之后,加上国家大力补贴,才使得糖成为一种廉价的食品添加剂。
过于廉价了,反而泛滥成灾。
③
糖能成瘾。
糖会导致肥胖,甚于油脂。
糖会导致皮肤松弛,衰老,估计仅次于光照。当然,糖还会引爆你满脸的痘痘,听说原始部落的人不长痘。
「人」是一种化学现象的聚合,「癌」无非是多次化学反应异常的叠加,糖致癌。
哦哦哦,请不必惊慌,现代社会里致癌物实在是,俯拾皆是,过高温度的热水况且致癌,相较于直接导致化学反应异常进而致癌的烟酒,糖的机理实在要温和地多——人体运作其实不需要额外摄入任何糖分,而有些癌细胞很喜欢吃糖。
④
几乎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区别只在于,「害」的程度以及相关联的成本,很少有人明明白白算给你听。
大多数人也都知道酗酒不好,不过信奉「小酌怡情」,爱喝酒养生的也大有人在。当然不是,一滴酒是一滴酒的害,一杯一瓶,是一杯一瓶的害,没有给你畅饮的安全阈值。
糖的危害有多少人知道呢?
20190602
《糖:新一代健康杀手》观后感(二):糖:新一代健康杀手
1你需要多少糖分(游离糖)?→0,身体内并无任何生物进程需要摄入糖分(游离糖)
2超市探索多少食物是否含糖,含有多少游离糖才是我们现在很大的危害(于不知不觉中摄入太多糖)
3为什么食品中多含糖,谁决定添加多少?食品技术专家访谈
糖便宜→平衡食物成本。消费者不会购买价格超过一定点的产品
产品会让一个小组成员品尝(市场经理、员工、任何你能找来品尝的人)
4我们摄入的糖 多是游离糖 精制碳水化合物(甜点、蛋糕等)
5个例 甜食“上瘾者”天天都吃甜食,高含糖,长期如此,基本会得糖尿病
6糖尿病恶果:透析、导致伤口感染、截肢
7主持人血检。血脂很高,甘油三酸脂(一种血液里的脂肪,证明饮食糖分过多的表征会导致血液堵塞,患有心脏病等) 主持人是2.4.而正常人<1.7毫克/升
8摄入糖过多:龋齿,拔牙
9食品行业访谈:夸大其词。政府不能强制人民选择。 人们有选择的自由,市场营销并没有强制人去吃糖,最终还是自己的选择。肥胖不过是人吃太多和不运动。对糖和汽水征税只会伤害选择的人。
10无糖无垃圾食品的学校。 教育孩子自觉不去选择,也不吃甜食而是健康的食物。也受到了健康食物教育的观念
11母亲即长辈都是糖尿病患者,自己也被诊断出来糖尿病早期。选择了“无糖饮食”,只摄入极少量糖量。夫妻二人都减重超过20斤
《糖:新一代健康杀手》观后感(三):决策难
主持人与糖在食品工业的利益代言人的这么一段对话急死我了……摘录如下: 主持人:当普通人想在营养和更负责任上做更好的选择时,而想要售卖这个产品的人们进行着技巧高超、集中火力且高效的市场推销,要抵抗它有多困难? 代言人:我们还是不要假装市场推销可以强迫你从架子上拿下产品放入车子。这还是跟你的个人选择和对节制饮食有多了解有关 主持人:而我内心的心理学家不这么想,我忍不住说它们还是对我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的 代言人: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广告推销给了我们消费者需要的信息,但还是由我决定选择什么食品。 看似特别正确,主持人无言以对。不能算普通人的主持人在面对训练有素的利益代言人时仍然处于被吊打的窘迫地位…… 这让我来多好[捂脸]这活我能干,本宝宝最不怕辩论[嘿哈] 代言人的观点是站在“人是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上的,所以推断出人可以理性判断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合理决策。然而这个假设已经被推翻。人不是无限理性的,仅仅是有限理性的。生活中90%以上的选择都是默认进行而没有理性的参与的,如这一步是迈左脚还是右脚,吃米饭还是馒头,以及一些“没过脑子的话”,这些都是“快思考”,由大脑的“一类系统”控制,甚至进入不了人的意识。 而在由“二类系统”控制的“慢思考”中,仍然受虚假信息影响,受所处环境的“想法流”影响。 人不是无限理性的上帝,承担不了“慢思考”的成本,而“快思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也起到过极大的作用。然而现在已经不是对“快思考”友好的环境了。广告界营销界针对“快思考”的缺点做了那么多“集中火力、技巧高超且高效”的攻击和陷阱,却转头宣称俘虏们咎由自取。 这就是收割智商税。看到人性弱点,攻击弱点,收割利益。真正有品的人,如查理芒格则说“我不收割个人的智商税,我只收割时代的智商税”
看到人性弱点时,是拉一把,还是推一把,这是由价值观决定的 已经开始有反击性的,针对人性弱点帮助人类做出正确选择的政策了。 普通人能帮助自己的,是用更多理性武装自己,在干扰的海洋中尽量做出理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