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长尾战略》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2-05-16 12:44: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长尾战略》读后感100字

  《长尾战略》是一本由姜奇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尾战略》精选点评:

  ●浅显易懂 实在 不过案例总结一类的始终没法跟上大潮速度的

  ●比较浅显的解释了长尾理论,但是书中无法强有力的比较出长尾比蓝海的优点,例子无说服性。随便读读,长点知识ok了。

  ●一本言简意赅的中国版长尾诠释

  ●除了一个长尾的概念之外,其他的真没啥意思

  ●一般 反二八,冷门发大财,不是所有行业都适用 《长尾理论》,《蓝海战略》 安德森,钱德勒

  ●只喜欢前半部分。

  ●: F274/8441-3

  ●半个小时翻完。。。

  ●没什么思想和深度。

  ●还么买

  《长尾战略》读后感(一):深度不够

  大概通读了一遍,感觉前半本是在重复《长尾理论》,而且有的例子并不生动。后半本虽然提出所谓的几个“战略”,但着实是肤浅了一点,深入的不够,而且实战价值有待考量。尤其在阐述这几个“战略”前提出的几个前提条件,感觉是给这些“战略”失败在留后路,貌似在说:如果不成功,那是因为前面那几个条件没满足。个人感觉,无非是把《长尾理论》《蓝海战略》《发现利润区》《利润模式》基本书糅合在一起,没什么太多的新意,不过可以做为以上几本书的辅助,终归比较薄一点。

  《长尾战略》读后感(二):长尾战略:难得的国产高手论著

  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姜奇平先生在《互联网周刊》上的专栏,总是从中受到很多启发。这本《长尾战略》便是他的最新力作,号称国外《长尾理论》的中国本土实践版。

  作为2006年的最佳商业理论,长尾理论(long tail theory)在国内已经泛滥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国人对西洋的理论喜欢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结果导致很多精辟的理论变得符号化、脱离了原来的本质。引爆点、蓝海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但是姜奇平的这本《长尾战略》则不同,此书从头到脚都散发出高手的气息。如果说《长尾理论》的原著克里斯·安德森是一位新锐前卫的西方传教士,则姜奇平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东方儒雅剑客。《长尾战略》虽然仍是以长尾理论为核心,但却到处都是与中国本土实践尤其是传统行业紧密结合,早已超越了普通人仅仅关注所谓互联网新经济的窠臼。

  1)长尾理论并非仅仅关注曲线的尾部,而是头尾可以并存。长尾并不是说要片面追求“冷门”,而是要通过“小批量多品种”的核心战略来降低成本。

  2)长尾理论在本质上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围经济是相通的,但需要IT技术的支撑。范围经济原本是和规模经济并列的,但长久以来被西方经济学界所忽视。长尾理论的提出,其实是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对西方经济学的缺失进行了弥补。

  3)书的后半部分讲到海尔的成功经验,强调企业不应该是机械式的,而是应当构成一个复杂的生命体系统,我认为是全书写的最帅的一段。我虽然之前对海尔的企业史了解不多,但作者能够将企业问题上升到生命哲学的层次,确实让我有惊艳的感觉。要知道,这世界绝大多数人对企业发展还停留在数理分析甚至更低的感性认知层面上。

  4)书中多次对曾经流行的蓝海战略进行了理性批判。对此我相当赞同。蓝海战略虽然因为其通俗性而被广为接受,但它本质上还是事后诸葛亮式的结果评述,而非原发性的分析。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蓝海战略甚至不足以构成一个理论。而且事实上,蓝海战略的“价值曲线”等工具也是存在诸多硬伤的。

  5)书的末尾提供了基于长尾战略而对我国多个传统行业进行的数据分析,并用“利润池”的创新工具来做直观的表述。这就从数理分析的层面上为之前的理论和哲学提供了必要的实证。据作者说,这些独到的数据调研工作,是作者的妻子花了15天时间辛苦帮他做出的,这种夫妻协作的战斗精神,也着实让人钦佩(笑)。

  姜奇平的确是高手,从他行文的旁征博引就可看出他平时极广的知识涉猎和极深的研究功力。《长尾战略》这种高手的理论著作,在国产商业书籍里面还是太少了。可惜阅读此书需要同时具备长尾理论和传统经济学的必要基础,所以估计能彻底读懂的人也不多。而有所删节的《长尾理论》原著则通俗易懂,很容易在大众层面流行开来。但是,由于中国的学术界向来固步自封,长尾理论本身又是很新的事物,因此在两三年内应该都不会在中国正统的大学里被讲授。

  游弋在数字经济边缘的创新派和极度保守的经典学院派之间,早已形成了短期内不可逾越的知识鸿沟。而这知识鸿沟所导致的各种理论冲突,也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愈演愈烈,并走上前台。

  极其期盼这个早有预谋的、即将到来的、不可抗拒的,贤者的盛夏。

  《长尾战略》读后感(三):哈佛教授对长尾的最有力反击

  长尾理论可信吗?

  数字化时代,长尾产品能为你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尾部可能会极其扁平,里面充斥着各种冷门产品,而这些产品不过是消费者偶尔的消遣,事实上,消费者对热门产品的热情总是有增无减

  她的数据分析结论的重要结论是消费集中,这导致长尾的尾部商业价值不大:

  1)“当选择越来越多,搜索越来越容易,销售量将如何累积呢?它们会向销售分布曲线的顶部还是尾部倾斜?在线音乐服务商Rhapsody的交易记录无疑最能说明问题。……我们从中有何发现?显而易见,消费者的选择还是具有高度的集中度:10%的曲目占到全部播放次数的78%,而1%的曲目占到播放次数的32%。”

  2)“我们发现销量确实在向尾部转移……然而,尾部正变得更长、更平,而不是明显地膨胀。”

  3)“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成功的热卖主要来自曲线顶部极少量的热门影碟,集中程度比以往更甚。2000年至2005年间,周销量名列前10%的影碟的数量减少了50%还多——集中度上升是赢家通吃市场中的普遍现象。”

  埃尔贝斯的分析从数据和概念的两个方面说明了支持长尾理论的“冷门偏好”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关于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她写道,“营销人员应该理解究竟哪些人推动了尾部业务的增长,这一点至关重要。是否只是一小群狂热者推动了对冷门产品的需求?或者是广大的消费者有规律地尝试长尾产品?”

  埃尔贝斯对交易的分析发现,“租借冷门电影的消费者通常都属于核心消费者。在6个月的观察期中,通常选择热门影片的消费者平均租借20部影片,而那些尝试选择最冷门影片的消费者则平均租借了50部影片。这说明,现实中并不存在一个特别偏好冷门的细分市场;其实,是那些对内容有更广泛需求的消费者会偶尔尝试长尾产品。同时,我们的发现与麦克菲的理论相一致,非核心消费者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热门产品上。”

  埃尔贝斯的所有分析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从尾部产品中获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她给生产商的四条建议中第一条就是,“不多的几个热门产品仍然大有前途——或许会比以前更加出色。”这个世界依然是赢家通吃。

  埃尔贝斯写道,“对于长尾理论的提出者克里斯·安德森来说,数字化时代的战略意义很清楚。他断言:“成功属于那些摒弃了‘最小公分母’商业模式、领会到如何关注缝隙产品的公司。”而我的研究结论则相反。的确,现在越来越多的冷门产品随时都可买得到,尾部正在变长——这一点没人怀疑。但是尾部可能会极其扁平,里面充斥着各种冷门产品,而这些产品不过是消费者偶尔的消遣,事实上,消费者对热门产品的热情总是有增无减。因此,从尾部产品中获取高额利润的说法,还有待商榷。”

  the Long Tail</a>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长尾战略》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