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否相信自己》是一本由余华著作,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能否相信自己》精选点评:
●其实是翻过,原来是读书笔记,因为很多提到的作品没看过,读来艰涩
●留下您对这本书的简短评论吧
●余华评价文学家,易懂又高明,比给他写序的那位作派好。
●”事实比看法有力"· 看法会过时,但历史不会。
●可以一看,里面写的一些东西挺有用的。
●看喜欢的作家聊他喜欢的作家,仿佛游泳变成潜水,有更深刻冲击力强的感受。如同打开一扇大门,继续向文学欣赏的道路深入,还有了极好的导游带领,很愉悦的阅读体验。
●目测高二时读的
●高一读时常有灵光乍现,酣畅淋漓,十分喜欢,颇影响了我后来对文学的阅读与理解方式。当然这种方式已经被扬弃,但保留下来的东西都弥足珍贵。
●果然是大神
●没王小波的随笔写的好。
《我能否相信自己》读后感(一):随写
写字的人自成风格,表达与欣赏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你情我愿,余华的字写出什么味道?他提着笔歌唱,满嘴都是音符,我们却听出不同的旋律~~~
你敢唱,我当然敢听!相信自己是必须地,与能否无关
《我能否相信自己》读后感(二):相信自己
我很喜欢这本书,我想我的生活是离不开了书和音乐了。每当在家无聊的时候,就喜欢打开音乐,然后整理自己那不是很大的书架 。每每要整理很长时间,随手翻一本书,读上几句,再放回去,然后再看另一本。就这样很长时间。
我想着感觉是微妙的。
余华却写出了这种微妙。
我喜欢。
《我能否相信自己》读后感(三):我要相信自己
其实我只看了其中的一篇,那就是我是否能相信自己,因为我看书总是中规中矩的,从序言看到后面的装订时间和出版社,总有种要掘地三尺的劲头。记得那是我感觉最幸福的夏天了吧,是午后,脑子里轻的爽极了,于是我拆开它外面裹着的薄薄的透明纸,有要研究的架势。
看法是可笑的,唯有真理才可永恒不变。可人们往往只注意着了眼前的看法,把隐藏着的真理狠狠地踩在脚底下,边蹂躏边恣意讪笑,这是生活中态度的一钟常性,个人是无法与之较劲的,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最后还有一段什么来着,我把它记在了我的蓝本本上。忘了什么当时怎么体会来了,有沙漠,有太阳,还有炙热...
《我能否相信自己》读后感(四):基本废话
“相信自己”是立志的口头禅。其实,自己是谁,或许都还没有搞清楚。提出“我能否相信自己”这样问题的人,其实比说“相信自己”的人更自信。怀疑自己,才不会盲目相信自己。
自知之明是智慧,幸福不在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而是了解自己知道多少。对自己了解的深度,决定了相信自己的价值大小。
这些基本上都是废话,这就是我的自知之明。
从开书店开始给自己套上每天写一书评的枷锁,说了很多胡话昏话,每天都说话,没有胡话昏话,那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自知之明。
写得太多,写得我都忘了自己说了啥,如果因为今天忘记了就把他们给彻底抛弃了的话,我花出去的时间多么的无意义。
前几天读到郫县豆瓣的发现过程,如何偶然的把发霉的本该扔掉的蚕豆转化为人间美味,这给我一些提示,写完365之后的工作不是写书评,而是把每一天的废话和胡话都勾出来,结一本荒唐集。然后再确定一下,我能否相信自己。
《我能否相信自己》读后感(五):也许看了一辈子还可以看...
终于看完。
首先要说的是,余华很不错。
用终于,是因为这么书觉得很艰涩,觉得艰涩是因为里面他评论了不少作家和作品,如果没有看过那么多书和不知道那么多作家,看这本书会有点疲劳。
当我在里面看多他提到我认识的作家,觉得所评论又能引起共鸣...更多的是,我不认识的人和书。
而里面大部分提到的都是外国的作家,俄国的,法国的,日本的..日本的还好一点,名字本来就是中文写的,但是跟很多书一样,一长串的外国名字音译成中文,后来两篇提到了音乐家,巴赫,莫扎特还好,这些字眼看惯了,知道是谁..但是,书中“格鲁克”是不是Grieg?
总之,如果没有足够耐心,和足够阅历,看这本书还是高攀了..
有一个好处,可以知道那些书应该去看一些,那些人该去认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