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呼吸的小镇》是一本由[加拿大]肯尼斯·J·哈维 / Kenneth J. Harve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456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00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忘记呼吸的小镇》精选点评:
●正在读,一个人在晚上读的时候有点害怕,书里游荡着精灵和鬼魂,有点小惊险
●封面黨飄過...
●我还记得在宿舍看一部关于僵尸的美国电影,哦,那叫一个恶心,有些僵尸的头被拧下来,身体被刀劈成几块,血液到处乱喷,器官都流了出来。我总觉得米国佬没有理解恐怖的真正含义,他们过分相信肉体血腥的恐怖效力,而没有理解真正的恐惧来自心灵。当然后来美国人也拍了一些心理恐怖材料的电影,但就我看的电影而言,我觉得他们这方面距离日本人还有一点差距。这本书也是一本惊悚小说,写一座被一系列恐怖事件几乎摧毁殆尽的小镇。但我觉得这本书也在犯着过往美国恐怖电影的老路子,虽然这本小说的技巧比僵尸电影高出很多,但它依然有些过头,有些情节的描写让人不舒服,产生恶心而不是恐惧。这本书其实我并不知道怎么会出现在我的购买 书单里,我每次买书大概都会有一两本后来想不起购买原因的书,这种书我一般留到最后看。偶尔会有一些惊喜,但大多数让人失望。不过,这本书并不是坏书,它值得一看,当然它的厚度有些过头,有400多页,出场人物有些过多,让人偶尔觉得有点烦,但整体写得比较精巧,读起来还不算太拖沓,有些部分甚至称得上精彩。其实作者在整本书里也希望能够融入一点大主题,他对现代技术发展过快产生了一些担忧,他在这本书里也把产生这些恐怖事件的罪因部分归结为现代技术发展对传统生活的破坏。不过关于这个部分我也不太能够同意他的观点,当然技术发展到现在,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人类的道德、伦理甚至信仰都产生了冲击,但科学的发展在总体上是施惠于人的,就算是把双刃剑,目前还握在人的手中,而我们要心存信任这些人是高尚的人。
●我觉得挺好看的啊,特别是那段男主角的心理变化过程,很逼真,很吓人。不过,我觉得是挺好看的。
●根本没有外界说得这么好,完全虎头蛇尾,作者的主旨非常混乱。
●有耐性也不足以读完•••
●在去海南的飞机上,三亚的床上
●三星半
●我承认,这书我越看评价越差,到结局的时候只是希望赶紧结束了事……还有,翻译真的不敢恭维
●结尾肯定是颓了,450页,最后5页就草草交代了。那之前呢,细腻的人物刻画,详实的环境背景,人力不可为的一个个事情节点,细数起来,也不失为一部可以读下来的作品吧。三星。
《忘记呼吸的小镇》读后感(一):这是我的第一本外国小说
我留了许久才将它看完,也许一年?
两年?
第一次看我不太明白它讲的东西,我觉得我要再看第二次。
我的看法是,
当代的人们,活在各样的家庭里,环境让有些人的人活变得死气沉沉,他们有他们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像巨石一样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又是无形的,又在猛烈的太阳下生活看起来是如此的正常。人们无法呼吸,就连死去的灵魂都无法摆脱。
“大潮汐”。
赐我一次全新的我,
让我真正地活在太阳底下,
自由地呼吸。
《忘记呼吸的小镇》读后感(二):自然有最强大的力量
如果说恐怖小说营造的是一种气氛,借以可怕的种种事件而带来心中发冷的感觉,这只是很表面化的,就像这本书的封面所表现的那样,一束光从人的背后打来,人的面目难辨,整个人影浸入了黑色的背景中。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看一部电影,国外的恐怖电影多半会有一个接近于封闭性的环境,比如《寂静岭》《断头谷》,包括《迷雾》,故事都是在一个小镇或者乡村里发生,这种地方一般都会有相对传统和固定的社会结构,长期以来的稳定生活往往会因为一些细微的改变而发生扭转。就像小说里闯入小镇生活的那对父女,他们机缘巧合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出现在一个已经开始分崩瓦解的小镇里,经历种种怪事,意外地陷入了自然与文明的拉扯当中。
每次看到有人发病不能呼吸,我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咙,不能呼吸,读这种小说就得做好心理准备,总觉得后背发凉……
《忘记呼吸的小镇》读后感(三):恍若看了一部电影
五月风筝2009-10-14 22:42:08
国庆后收到当当友人送的这本《忘记呼吸的小镇》,真是一部出乎意料之外好看的惊悚小说。
拿到书时已经觉得赏心悦目。黑白封面,优雅华美又有些灵气。纸质也极佳,字体编排都恰到好处,读起来相当舒服。
作者的笔力也非常好。在书中,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镇的风景、建筑、海洋,以及生动的人物心理、行为、表情、眼神,读后感觉栩栩如生,有若看了一部完整的电影。
这是一部悬疑小说,其中的惊悚成分占了一大半,比如海中漂浮的尸体、鲨鱼口中吐出的头颅、湿漉漉口中不断吐出污秽之物的小女孩灵魂、变身女子的黑狗……诡异而蹊跷,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想象里。而亲情、爱欲的挣扎,邻里间真诚的友情,也都渗在其中,丝丝入扣,非常感人。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最喜欢的内容。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对海洋的爱,对渔民的生活的高度关注,与对人性的善的褒扬,从而使这样一部流行小说,跳脱出“惊悚”这一界限,而成为一部拔高了的魔幻小说,读后可以令人深思。
虽然有些情节也是稍显繁复,且因为人物内心的不停变换(中魔前后),读起来有些地方比较吃力,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小说。
《忘记呼吸的小镇》读后感(四):由一本看了一大半就看不进去的书引起的胡思乱想
由一本看了一大半就看不进去的书引起的胡思乱想
我喜欢荒诞、魔幻、黑色幽默的文学。
这些流派,都肇始于外国,大概,当代中国之所以没形成影响世界文坛的什么文学流派,是因为文革之故吧,不过,当年的极左文学也应该成为一个流派,可以叫做阶级斗争派,简称阶级派或斗争派都可以。只是,这派大概在中国再也流行不起来了(如果再度流行起来才可怕呢),也许,可能在朝鲜是主流?
我不读朝鲜文学、不看朝鲜电影很久了。
上面这句话忽然让我想起了香港一部表现黑社会的电影《英雄本色》里的一句台词,这个万恶的资本主义!
荒诞、魔幻、黑色幽默,在中国也有一些代表作家,有一些代表作,只是,中国作家的作品过于寡淡,这倒不是因为话语空间的问题(固然这也是一方面原因),而是,长久以来,深受无神论熏陶的中国作家将一切信仰都丢弃了——当然,除了相信自己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相信金钱名誉权势等等。丢弃了信仰,在作品里就看不出事关人类命运等的深刻观念与主题,看到不关怀,看不到爱与救赎等,即使以表达思想为重点的现代派小说,比如荒诞魔幻黑色幽默等,也只是蜻蜓点水,在我的脑海里没什么大的波澜。
哎,读个小说也太苛刻了吧?还大的波澜,累不累啊?好像就你自己多深刻似的,鄙视,严重而极度地鄙视。
自己反问一下并自我鄙视一下。
因此,我爱读国外的这种类型的小说,读得真是过瘾——尽管有时候也读得如同一头雾云山雾罩的。
哎,都一头雾水云山雾罩了还说过瘾,可见我真是不可救药的附庸风雅——只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的荒诞魔幻黑色幽默也能成为风雅吗?可见我对万恶的资本主义的文学是多么的顶礼膜拜,该死该死,还该把我批倒批臭,最好发配到那些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去挖煤,那里,估计地下黑心煤矿黑心棉假冒伪劣什么的,大概多得很。
——不信?我现在就自己举个例子来证明我观点的正确,当然,我不能证明地下黑心煤矿什么的,毕竟,我还没被发配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去挖煤呢(题外问一句,如果发配到那里挖煤,是否需要办理护照?在大使馆签字是否也会排长队?好不容易签成功了,是否会象范进那样忽然精神失常?如果,只要成功了,即使精神失常也无所谓:我们正应该往那些万恶的地方输送大量的精神病人。)
我举的例子是我最近没读完的一本书,加拿大的一个作家的《忘记呼吸的小镇》,尽管这本书不属于名著什么的,但其荒诞色彩并那点黑色幽默,很是一个吸引我,而且,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彻等的推荐,于是,在半价书市看到这本书,就毫不犹豫地买了,然后,回家就将卓越网收藏夹里的这本书删除了——卓越网打折小呢——可见,我还是个吝啬鬼加小心眼。
买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哎,多好的一个题目啊,可惜生生地被作者糟蹋了:写得过于凌乱,过于散,大概作者要表现的是当代社会对人的异化,却选择了一个如同中国画散点透视一般的表达方式,我开始还能勉强读下去,可越往后翻越感到难以将故事往主题里聚焦,于是,在读了四分之三的时候,我终于死到仆蕊顶(stopping reading)了,哎,我本不想这样的。
如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的月亮不但不比我们的圆,小说也往往没有我们的好呢。
还有,推荐这本书的库彻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不是书托呢?
——我们国家有鞋托,布托,算命托,保不成资本主义国家就没有书托?
资本主义确实该死!
201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