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旅程》是一本由福斯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357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9-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漫长的旅程》精选点评:
●福斯特这部小说看着没啥感觉。累。
●很不错的一本小说,不是关于见鬼的福斯特男男情谊的(这句是因为导言这么写的)。
●作为处女作太过复杂了。他的作品有着一贯悲剧色彩,象征意义的死亡,逃脱不了的现实桎梏,人与人之间无法取得的谅解最终在死亡中得到升华。
●最喜爱的福斯特小说,也是最美妙的一部
●男人想爱全人类,女人只想爱一个男人。
●正在读的一本书,因为电影很让我吸引,所以想看看原的样子!
●我很喜欢这本小说。EM福斯特昨晚一个文学家可能谈不上伟大,但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作家。他的小说自有他独特的韵味,像一口井,有些历史,但并非年代久远。但你自可在其中淘到一些你想要的东西,泉水 ,卵石,瓷瓶,或是月光。
●其实可以写得更吸引人一点。
●翻译真糟心,要拼着劲才能读下去,不然就钻在莫名其妙不通顺的中文里出不来了。看前半面,都恨不得对照《斯通纳》来看了,苍白的知识分子,突然失败的婚姻。关于婚姻的失败,安塞尔的预言来得突然而无征兆,毕竟彭小姐的形象并不能判断出来后来她的行为。人物的形象模糊得有些不明白,堪称晦涩了,故事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可是斯蒂芬的自然之美,总抓不住,都是通过安塞尔和里基的直接表达才能看清,是阶层不同带来的清新健美之风率真自然之风吗?而最漫长的旅程究竟是什么旅程?婚姻?人生?思想?
●走上这最漫长的旅程
《最漫长的旅程》读后感(一):儿女情长,天才气短
The Longest Journey也算近代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了,有人总结道,“故事发展到最后,书中45%的人口都挂了”。书中主人公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得志,工作坎坷,爱情坎坷,身世坎坷,总之哪都坎坷,甚至好不容易写就的小说,也要死后才出版。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作者活得大概也不是太如意,因为年轻小说家最常得到的建议就是,“写你熟悉的”。
好吧,其实Foster异常生猛,读书时上的是最好的大学剑桥大学,写小说后成了英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二十几岁时完成的A Room With a View和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被文学界百般推崇,是千古流芳的著作,羡煞无数同行。至于The Longest Journey,开篇便令人惊叹,The cow is there(奶牛就在那里),铿锵有力又别开生面,文笔实在太赞。
可这哥们偏偏就是情路坎坷,作为同志的Foster 38岁才结束处男之身。本以为他38岁时来运转了,其实没这回事,上帝给他打开一扇窗,就又赶快堵上一扇门。
从此他再没写过小说。一代天才就此陨落。
大概有了更好的方式打发时间(笑)。
《最漫长的旅程》读后感(二):感谢译者的帮助
看到最后,原来是一个幸福的故事,谢谢Foster。
这本书的译者也是很不容易的吧,主要是隐喻太多,怎么译都有可能吃力不讨好。所以,谢谢译者,有不少地方译得挺好,比如方框内的圆。而且看得出来,凡是译者能够解开谜面的地方,都翻译得很有感情。
如果这部书没有中文翻译版,我肯定就错过这本书了。中国翻译界真的算是非常厚爱Foster了,那么多部作品,大多都做了中文版。
正因为受到译者的帮助,所以决定分享给译者几个小点,将来如果有机会再版,可以供参考:
He started, and cried passionately, "Never forget that your greatest thing is over. I have forgotten: I am too weak. You shall never forget.这里的cry是激动地喊叫,还是悲伤的哭泣呢?这值得推敲。
he drew a rabbit-warren where rabbits were at play in four dimensions.这个地方好像没有译文这么活泼,感觉像是庄重的调子。
oots和book,可能不是印刷错误,查阅了2个版本的英文版,好像都是如此。Book这个隐喻我也没有完全解开,推测可能与宗教有关。
it years和six years,可能也不是印刷错误,值得推敲。
主要提及与书的主线表达相关的部分,会影响谜底的部分拿出来说,小地方不再提及。
上述只是个人观点,仅供译者参考,非常感谢译者团队。
《最漫长的旅程》读后感(三):前18页的翻译错误吐槽【删了一大半,只挑荒唐的说,别显得我跟怨妇似的】
正好手头有英文版所以对照了一下。不忍直视!
我爱EM福斯特,所以虽然我本人的语文和英语其实都一塌糊涂,虽然我对翻译对文学一无所知,我也要喷你。
【本来我是写了一大堆的,为了减轻阅读负担以突显其娱乐性,就发其中几个吧……】
第8页
“他忘了接人,感到对不起,不过他把原因推诿到了他的客人们头上,是他们让他抽不出身”
应该是:他很抱歉他忘了接人,他给自己的客人造成了不便
(He was very sorry that he had forgotten, and that he had caused his visitors inconvenience)
【——客人倒着也中枪……】
第9页
“她一点不认为,里基说的那些话是什么宽心的话儿——里基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从来不会讲出这样的话儿”
应该是:她完全不会想到那些话其实表现了喜爱——里基对于他不喜欢的人就不会说这些话
(It never struck her that those could be the words of affection--that Rickie would never have spoken them about a person whom he disliked)
【有时候我真奇怪,你到底是中文不好,还是英文不好。我把钱押在“两个都不好”上】
第13页
阿格尼丝让她哥把湿鞋子脱下来以防又感冒,他哥说“我真的认为我好多了”
应该是:我也觉得我最好这么做
(I really think I had better)
【亲,你初中英语怎么过关的!!!have better没用过吗!!!】
“你一定知道特郎平顿路边上那股流水吧?有时候那股流水会拐弯冲走那些残渣余孽——一种很原始的观念”
应该是:你一定知道特郎平顿路边缘的流水吧?它会定时放水来冲走废物垃圾——一个很简单的想法
(Surely you know the running water by the edge of the Trumpingdon road? It's turned on occasionally to clear away the refuse--a most primitive idea)
【我真怀疑你有没有词组的观念。turn on和turn是一回事么?】
第15页
“在厨房里,他手足无措,不知干什么好,等到他理出一些头绪后——他不得不等待——他屈尊俯就,让位于那些背后的东西,说他没有架子放不下的”
应该是:在厨房里,他昏了头,当轮到他的时候——他不得不排队等——他把位置让给了后面的人,说自己没关系不着急的。
(At the kitchens he had lost his head, and when his turn came--he had had to wait--he had yielded his place to those behind, saying that he didn't matter.)
【——这到底是我头脑太简单还是译者头脑太复杂啊!!!背后有啥东西啊!!!背后就是人好吗!!】
“里基神经兮兮地大笑起来”
应该是:里基紧张地笑笑
(Rickie laughed nervously)
第16页
“彭布罗克先生笑得快晕过去了”
应该是:彭布罗克先生微微一笑
(Mr. Pembroke laughed faintly)
【——我笑得快晕过去了】
第17页
“‘嗬,里基,去做一个教士啊!’彭布罗克小姐说。‘你头上戴着毡帽就让人把头砍掉了。’”
应该是:“嗬,里基,去做一个教士吧!”彭布罗克小姐说,“你戴着毡帽一定非常好看。”
("Oh, Rickie, do be a clergyman!" said Miss Pembroke. "You'd be simply killing in a wide-awake.")
【———就是这一段逼我去翻原文的。砍!个!毛!的!头!啊!】
第18页
“我跟自己说话,都会尽冒傻气。比方说,我竟然不明白,我对奶牛想了又想,全都是胡思乱想”
应该是:我跟自己说话可没这傻气。我不觉得,比方说,我刚才所有对于奶牛的思索都是胡思乱想。
(I'm not such an ass when I talk to myself. I don't believe, for instance, that quite all I thought about the cow was rot)
【冒傻气的是谁啊?】
——————————————分割线————————————————————
18页之后,我决定把这本书还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翻译不靠谱也不是第一次了。我还记得尼尔盖曼的《星尘》前后人名翻译都不一致。福斯特在国内的受众肯定不大,但不意味着你们就可以这样应付,即使那些只为文学研究而看它的人不在乎,总有像我这样爱着并且在乎的。也许我有能力或是可以努力去看原文,可我仍然会期盼着一个好译本,至少是一个很少错误的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