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之美》是一本由Till Adam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3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架构之美》精选点评:
●花了两周的晚上来阅读,当一个个故事来读。 除前两部分比较熟悉之外,后面说的虽然知其然,但还是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 或者再过二年再去重读的话才会有更贴切的体会。
●在购书中心翻阅,打算买一本收藏。跟开源有关系的内容非常多,看 Emacs 那一篇时都笑喷了。
●#沐雨斋悦读#随便拉了一群名人们出的一本参差不齐不知道在讲啥的书…不过可以作为入门架构的休闲读物。看着书到底觉得美不美,我就呵呵了…
●: TP311.5/4831-2
●待实践丰富后重读,mark一下
●通过对大型项目的分析为我们的架构提供了参考
●也许还没有到那个级别,没有什么感觉
●Bjarne Stroustrup是这本书诸多引用段落中装x水平最高的……
●看了这本书才觉得自己阅历尚浅啊,还很难和书中的观点产生共鸣,但绝对是本好书
●第一章非常好,讲到架构的三种视角,1:信息隐藏;2:调用关系;3:运行的进程。还讲到架构最关键的是概念一致性。其余章节需要相关经验才能领悟精妙之处。第九章讲体系结构和java程序优化比较不错,第十一章讲Emacs对目录也当做文本处理也很惊艳。
《架构之美》读后感(一):虽不完美,仍算优美
这系列更像比较文学的IT版,并没有设计模式之深邃伟岸,但其经验仍极为难得,并不可多见,通读一遍,无论对扩展见识,还是增加架构经验,都有不少好处,值得一读。
印象最为深刻是Emacs和FaceBook两章,一讲可扩展客户端的设计,一讲大型网站的内部架构,都是现在热门话题,参考意义很大。
《架构之美》读后感(二):不深入,泛泛而谈
总的来说编写这本书的作者们的技术肯定是一流的,但仿呼他们始终沉浸在自我的感觉中,基本没有涉及到为何要使用这样的架构,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基本没有给读者留下太多的启示。是一种展示,而非教授。
总的来说编写这本书的作者们的技术肯定是一流的,但仿呼他们始终沉浸在自我的感觉中,基本没有涉及到为何要使用这样的架构,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基本没有给读者留下太多的启示。是一种展示,而非教授。
《架构之美》读后感(三):缺乏良好设计,我相信这是造成开发工作痛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在总结09年写的东西,刚好看到这本书,思考良多,尤其是第二章《两个系统的故事》。
虽然这本书讲的是架构,但我认为所有的开发人员都应该读。如果满足于顺序编码、走到哪里算哪里;如果不在一开始就基于高内聚、低耦合的目标设计,而是零散的编写业务组件;如果团队内部缺乏合理的结构、伦理(我觉得这个词很合适),工作量和系统复杂度将直线上升。所有这一切,都会在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方面让系统变得脆弱、臃肿、举步维艰!缺乏良好设计,我相信这是造成开发工作痛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视野并不拘泥于设计、编码的工作本身,而是站在全局高度审视一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公司治理结构、销售部门和开发部门的关系、项目组内部的关系、后期维护、服务等等,清晰简洁地勾勒出开发工作的生态系统。让读者有更广的视野去思考如何架设一个良好的项目组架构、公司架构!
《架构之美》读后感(四):没有读完的书
这是我读过的书中没读完就匆匆束之高阁的为数不多的书之一。连陈莱的《有无止境》我都坚持着看完了。而这本,实在读不下去了。
理由一:架构之美很难一句两句说清。美,本身是很虚幻的。不同人的认同度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建筑物,哥特式尖顶和拜占庭式圆穹顶各有偏好一般。
理由二:架构之美,很难讲清。即使这是一本案例教学的书,但这些案例都很大。短短十几页或者二十几页的文字如何能淋漓尽致的描述清楚呢?浮光掠影的提纲挈领,必然导致走马观花的感悟。只是隐隐约约的感受一下如此架构的味道,无法有切肤之感。
理由三:关于对架构理解的悟性。鄙人很少做架构方面的东西,对架构之美的领悟力自然不行。
不过这本书作为“之美”系列,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不过较之代码之美可就不止是小巫见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