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8》是一本由石田衣良著作,木馬文化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D22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8》精选点评:
●偶然下到这个版本,上一次看石田衣良这个系列还是三年前
●这个系列看到第八本才发现原来作者一直在写社会问题...不过太沉重就不好玩,还不如第七本卖腐来得好看。
●快出现大陆版在我面前
●看完觉得还OK,但相比早期还是差得太多。转变失败啊石田,你的一本完结写得多棒!系列小说可能还是hold不住吧
●阿城***要搞基到什么时候,找个妹子不行么?
●安藤崇❤~PS:我被真島誠的老媽感動到了。
●所谓的M型社会,是一出极其愚蠢的喜剧。
●失落的時代、被遺忘的聲音。石田衣良以他冷澈卻不失溫暖的筆調,為這個社會底層的人說出了他們的心聲。身處這個時代,我們該如何讓人聽到我們薄弱的吶喊?沒有人知道啊 ... 連哭泣都不能哭泣呢。
●唔,这本的主题应该说是工作与社会吧?!其实那个神马...我只是想说...喂!城城你肿么还不和崇崇在一起!!!关注的重点总是不对......
●❤
《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8》读后感(一):对社会低层的反思
不得不说,这个系列的书似乎都是在跟着日本那边的时代走,比如这次的“非正规反抗”,无论是临时工,或者店长,还是公司的社长,都让人感到叹息,没有正规待遇的临时工,只能出卖劳力不断重复每一天,观察到不合理但无可奈何的店长,拥有阴暗过去而抓紧金钱的社长,在书中给予了光明的前路,但是现实中并不可能,作者希望传达给这个社会:有一个这样的阶层…正如内容所说,他们是“透明”的,没有任何人关注。除了主打故事外,关于母亲的第一个故事也非常不错。
《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8》读后感(二):只有觀察,卻少了探討。
給三顆星的原因是這本小說集所有題材的出發點是高貴的人文關懷。但就像所有的池袋西口公園系列,這些社會結構的不合理和壓迫,最後還是被輕輕放下了。
書中對一日短工智志那股尊嚴的描述令人動容。但如果不是戲劇性的出現社長家裡的父女對決,派遣工的希望還是消失在茫然的黑暗裡。
每次看池袋西口系列都很渴望最後出現一個更深刻的結局,才配得上那些震撼人心的開頭和社會觀察。當然,或許我們都需要某種甜甜軟軟的救贖,或許這才是石田衣良想要給我們的吧。
《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8》读后感(三):我是人!!!
由1~8可以看到作者也在不断的变化,对社会的关注角度也在变化着。由开始的关注青少年犯罪与黑色世界逐步转向底层劳动人民和就业失业金融危机下的社会不安与失控问题~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非正规反抗的结局虽然是一贯的理想化,但正是这种理想化才不知不觉给了人抗争的勇气~
“未来虽然是艰难的,但也请不要失去自己,”
“我是人,不是工具。”
“坚信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自己是无可替代的存在。就算一切只是纯粹的自我满足也没关系。”
希望看到这几句得人都能好好想一想,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8》读后感(四):青春散场,并不全是遗憾
每个正太都会有变成大叔的一天。
少年意气的张扬散尽,收获的也可能是更负责任的坚强。
《池袋西口公园》从第一本看到第八本,就像眼看着一个少年慢慢长成了成年人的过程。之前那种寂寞,迷茫,残酷,边缘,孤注一掷,自我折腾的感觉,在《非正规反抗》的几个故事中少了许多。案情更加平淡,解决麻烦的过程也不那么曲折,思索的深度与广度却开始加大。
四个故事都能找到一条亲情的线索,第二个故事中捡垃圾的精英与企业家父亲,与第四个故事中穿女仆装的工会代表的那段父女关系,看起来有些类似。而第三个故事中那对互相不能理解却又默默关心的父女,仿佛是这种关系的一种说明,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价值观的冲突与亲情下的和解,有些老套,但在故事中写来说教味道并不那么明显。
从自怜自恋的自我世界中走出,开始考虑别人在自己生命中的价值;不再靠着浮在空中的幻想生活,而开始寻找意义的归宿。这是否是成熟的一种标志?
“每个人至少都有一样能够保护自己的屏障对吧。可能是家人,可能是学历,可能是财产,或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可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这样的屏障全都不管用了,不管是谁都会变成难民。我认为,现在已经是这样的时代了。”小说中智志的这段话,改变了我对这本书最初的评价。
那是四个故事中最喜欢的一个。
劳工题材在《池袋西口公园》系列中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的《玩具杀手》就曾写过血汗工厂里的中国女工的故事。而这一次智志的故事再一次将目光放到了底层的底层——漂泊在东京,做着一日雇佣的工作,晚上住在网吧,物品存在寄物柜里,没有保险与养老金,工作中受了伤只能“责任自负”甚至打车去医院的路费都要自己出,患了病看不起医生,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够伸直双腿好好睡一觉……
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然而在自己所处的体制下,临时工这个词更不会陌生。“每个人变成穷人的权利是平等的”,也会紧紧地抓住陡峭斜坡的边缘,不想自己有掉落下去的一天,书里的内容也会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是为了钱而工作,但与此同时,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不具有唯独自己做得到、无可替代的特性,也只会深深伤害我们而已。”从事一日派遣工作的智志没有在工作中找到希望与幸福,每年加班一千两百小时还没有加班费的店长谷冈没有,甚至年营收入五千亿日元的公司社长也没有,那么究竟是什么把每个人都变成了这个庞大体制上的一枚用过即丢的零件的呢?
这是一群临时工联合起来去争取一点不那么像零件的工作环境的故事,争取的过程中,不同地位的几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与制度做出了思考与改变。结局如偶像剧般美好,只是很难具备说服力。如果在面对剥削者下三滥的买凶殴打时,没有G少年那样剑侠般的守护者呢?如果萌枝的真实身份不是派遣公司的大小姐呢?如果谷冈店长即使被打动了,也还是在正义与生计之间选择保住自己赖以糊口的工作呢?而后者,似乎才都是生活的常态吧。
已是跌落底层的非正规反抗者们,至少还有工会可以依靠,有媒体可以错助,有法律可以信赖。如果故事的背景是在天朝呢?
《非正规反抗军》将《池袋西口公园》的视野拉开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然而这个麻烦已经远非阿诚这样一个水果店少年所能解决。故事的结局只是个结局而已,也许想说的只是每个人自己。“我是人,不是机器”,当别人都把你当作零件看的时候,只要自己还能记得自己不是,总还有一分希望在。毕竟现状如此,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份责任在,让步与妥协,主动的同化,何尝不是加速了不合理成为合理的过程。
不放弃。放弃的话,就当场结束了。
不哭泣。哭泣的话,只会招惹别人同情你。想哭的时候,就笑。
不怨恨。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再小都没关系,要追寻自己理想中的幸福。
不生气。不能对别人生气。现在我的生活,全都是我自己的责任。
书里智志的这段话打动了谷冈店长,让他做出了内部举报的举动,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实中的可能有多少,我不知道,然而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确实被感动了。听起来像是写在励志笔记本扉页上的矫情句子,跟着小说一点点看到此处,才深深地感觉到这几句话中的勇气所在。
那是更为成熟的少年,依旧在绝望中挣扎,却不再脆弱。虽然一无所有,但至少还可以知道需要坚持什么。
成长,也许并非全是件让人遗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