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的兴衰》是一本由帕累托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106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201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英的兴衰》精选点评:
●小册子 帕累托优化的前后传
●贤英于2010年6月5日捐赠
●找不到帕累托在学科史上的位置
●匆匆过了一遍。以后还需要仔细看。
●帕累托先生在此书里头把当时世界左翼浪潮那帮人黑了个炸!
●不过是变相讽刺社会主义罢了!
●一本介绍精英扮演的社会作用以及精英意识的形成与传承的书
●对于新精英的兴起原因,和最近看的一篇让我恍然大悟的文章讲的一致。精英团体结伙是为了维持目的性,保持自己团体的利益。当社会演进到到不需要一个团体去维持目的性的时候,精英主义带来的好处就会消解,害处就会显现。
●2018 4;作者首开精英主义先河 但将它发扬光大的还拜同为意大利同胞的莫斯卡 与莫斯卡系统全面而不乏味的《政治科学要义》(又名《统治阶级》)相比这本小册子却使我读不出多大兴趣;不管精英与否 本质上都是为争夺权力进行斗争 新旧交替 换汤不换药 只是苦了那些无知又无奈的平民百姓;不论贵族 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 历史已经至少给出了三次阶级更替造成的惨案 分别在1789 1917 1949;一个统治阶级的衰亡必伴随相应的征兆 但其残暴贪婪的本质不会因其改变;读完只佩服霍布斯的伟大 人类本性就是至死追求权力 不管披上什么样的外衣以什么样的名义;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历史就这么轮回往复 你我迟早化为被历史车轮碾过的一粒沙 作为社会与人类的一员 我也很无奈
●高中读的,忘得差不多了
《精英的兴衰》读后感(一):书的内容真可以直接精简成标题
放在那个时代是颇让人动容也是传销能力很强的...但是现在真的和《娱乐至死》一样内容精简成标题理解就好了...
因为要考传播学特地翻完了,书很小,看着也不累,读来也并不艰涩。权当理解一种以精英史观看待社会变革的视角是OK的,但是营养价值恕我直言,当历史书可以,当社会学教科书只能拿来当谈资...
《精英的兴衰》读后感(二):读《精英的兴衰》的感触
我为什么读这本书呢?因为我听说帕累托提出了精英理论,即二八定律。但当我读《精英的兴衰》时,我失望,这不是我想要读的《精英的兴衰》,不过从这本书上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历史是新旧精英不断更迭的历史,历史是主观的,但我们可以反观真实的历史。看这本书,我感觉到我的历史知识的匮乏,没有夯实的历史知识去阅读人类社会的书籍,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精英的兴衰》读后感(三):沒有誰比誰高尚
書大抵分兩種,一是情感性的書,另一種是純粹理論性的,前者書寫的是人類具有普遍共鳴的心理世界,後者則是人類外在的世界但與人自身密切相關的。人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事。第一類書如文學藝術作品,小說、詩歌、散文、音樂、繪畫……第二類就是如理論性著作,文藝理論、哲學、紀錄片……當然此種分法是大略而言,任何理論其實多半經不起細節的推敲,因為語言無法將事物描述清楚,更別說其中的真意了。 帕累托的《精英的興衰》屬於後一種書。 經典的情感性的書往往能使讀者感同身受而頗為激動,因此會時而欣喜時而悲歎時而流淚,也即觸動讀者內心最柔弱最敏感的點、那根弦。而理論性的書則令讀者沉默,無知者在未知曉真相以前總是自以為是、忘乎所以,而一旦明白自己的無知以及真相被道破後便沉默下來。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裏結束時寫下: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後保持靜默。 何為精英?精英意味著最強大、最有活力、最有能力的人,這些人的善惡品行則不在考慮之列。人類歷史就是一部精英持續更替的歷史:衰落的精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新精英開始嶄露頭角。 新興精英取代舊式精英,分享後者得到權力和榮譽,然而他們並不公開承認抱有這種目的。相反他們自視為一切壓迫者的領導者,聲稱追求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為絕大多數人公民而非特定階層的權力而戰鬥。當然,一旦取得勝利,精英們就會排擠統一戰線中的盟友,最多給他們一些形式上的讓步。 帕累托的理論似乎並不稀奇,中國古人也有類似的理論,能一起打江山,不能一起守江山。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彈弓藏。”歷史上的故事比比皆是,任何朝代,跟隨君王打江山最終和君王一起享受權力的有多少?而一旦江山坐穩,那些功臣命運多舛的則數不勝數。漢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為其中典型。 帕累托眼中的社會是分層的流動社會,舊精英被新精英取代。那趨使這一流動機制的原因是什麼?他提出宗教情感這一理論。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三大宗教才有宗教情感。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等皆披上宗教外衣。這種宗教情感影響到人的行為。 正如科學家捍衛自己的學說時激動以致看似聖經錯亂,喪失理智,這種即為達到宗教的狂熱。 在帕累托眼裏,社會主義是宗教的一種形式,其運動同基督教興起時極其相似。在社會主義者眼裏有相信他們信條的勝利已經觸手可及,而這些憧憬被現實否定後,他們會降低標準,制定最低綱領。基督教徒一開始期待基督在人間的統治將不久就變為現實,然而在遭遇到一系列問題時,那些睿智的人意識到有必要更講求實際和更加忍耐。在保持原始教義作為理想目標時,在實踐中靠近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理想。 耶穌宣導愛與和平,而那些尚武的教士在教服外穿上盔甲,以聖主的名義大開殺戒。馬克思宣佈“無產階級聯合起來”這一令人快樂的箴言,那些德國社會主義者在幾年間代之以“無產階級自相殘殺”的口號。 社會主義者更強調自己宗教的科學性。 那些精明、狡黠的精英利用某種信仰獲得利益後,會被未獲得利益的人批判其違背信仰。如果信仰會招致殺身之禍,偽君子們將會宣佈與之劃清界限,反之如能帶來榮譽、權力和財富,他們則會趨之若鶩。 舊精英衰落時他們會變得更軟弱、更溫和、更人道並且疏於捍衛自身的權力,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加緊對其他階層財產的掠奪。如欲使自己所擁有的權力持久,他們須在各種力量之間保持平衡。因此他們會在需要讓步時做出讓步。 衰落精英對下層群眾的同情、仁慈,不過是做樣子、假裝示弱的表現。 而這時,社會上各類力量興起,在底層群眾中會出現一些代表其利益的人,這些優秀的人被稱之為新精英。帕累托說“人民群眾是他們的利用對象。”剛開始,新精英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是對所有人開發的。但勝利會使這些精英變得越來越僵化和排外。即便是宣揚“人生而平等”的佛教和基督教亦不例外。如西藏的僧侶政治,羅馬的神權統治。 不僅是政治,在各行各業亦如此,行業的既得利益者會增加門檻限制其他人進入。 新精英對窮人的承諾使其深信不疑,故而追隨之。黃巾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在短期內追隨者動輒幾十萬。而實際上他們是被欺騙的。但新精英短期內不會像舊精英那樣過分。“讓奴隸們自己保留‘一窩雞蛋’對統治者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故而新精英並不比舊精英高尚。
《精英的兴衰》读后感(四):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帕累托模型的一体两面
帕累托在他的著作《精英的兴衰》中提到他的社会学精英理论。他认为社会“人类历史就是少数精英轮回交替的长篇史诗” 。在帕累托看来,精英和平民的两个不同阶层是社会结构中不会变更的元素。虽然个体和家族也许会在精英和平民阶层中游走,这个稳固的结构也不会消失。
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之争其实与分配制度的政策倾向争议实际上可以是一体两面。所以当我们讨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分配制度的合理性的时候,实际上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关于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之间看似矛盾的价值选择。而一旦确立了精英和平民的价值选择,才必然能够引导我们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中面对不同群体的实践。虽然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这两个名字在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基本上都不带有正面的感情色彩,而且还有将精英主义和寡头独裁,把民粹主义和暴民造反直接联系起来的倾向。但是,这里我们还是暂且用,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来代替精英和人民两种不同的偏重取舍。首先,我们说到精英主义理论的代表帕累托就必须要提到他在经济理论中建立的帕累托最优原理的分配模型。《新世纪企业家百科全书》上关于帕累托原理的解释:
如果一项变动使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的境况改善,而且其他人的境况并未变坏,那么,这项变动是可取的,或者说这项变动增进了社会福利。如果社会经济福利在不牺牲其他人经济福利的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增进,这就标志社会经济达到了最优化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任何变动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他人的境况变坏。帕累托最优状态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源最有效配置状态。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生产和消费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配置都不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简单的说就是在不损害任何人利益的前提下改善一部分人的福利并且达到无法继续这样的政策的变动而达到一种最优的状态是一种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其实,这就是中国市场改革初期所尝试要做的事情。与其让一部分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不如让一部分有能力的精英分子在不危害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的利用闲置资源,创造财富,这也是中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因。但也绝对不能把这种政策简单的理解为是对整个精英主义的肯定。帕累托改进机制在中国市场改革的初期也许是卓有成效的,但是我们都不能忽视的帕累托改进理论的前提: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和福利的前提之下。
同样,当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后出现的种种问题,当已经使一部分人的情况开始变坏,甚至是剥夺了其他人最为基本的权力的时候,这样的政策性变动就必须要停止。当然这也不应该被简单归纳到的民粹主义的观点之中。所以秦晖老师在他的文章《不要民粹主义,也不要精英主义》中写到:
[……]这绝不意味着只给少数人以追求个人利益的特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绝不能理解为只给这部分人(哪怕他们是“精英”)“富起来”的权利或机会。恰恰相反,“富起来”的权利与机会应当是给予每个公民的,至于他们怎样利用这种权利与机会并且取得了怎样的结果,则是另一个问题。农村大包干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的实践,但作为致富机会的土地并不是只给了“一部分人”,而是基本平均地分给了全体社员,就是这个道理。
依照秦晖老师的观点,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都不可取。虽然他认为民粹主义是扼杀个人而崇尚抽象人民的整体主义者,而精英主义也同属于整体主义者与个体主义相对(这一点还存一些疑问)。他们都忽视了个人尊严和基本权力,这很像秦晖老师关于中国现代化中“大小共同体”纷争的讨论。
事实上,早期的俄罗斯民粹主义者及被称为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对于民众的愧疚情感基本上也是停留在抽象层面上的。文化人对自己不用劳动而得到物质享受有沉重的负罪感,他们认为自己压榨了人民,从而反对文化本身,对文化抱有一种鄙夷的态度。他们虽然提出了“到民间去”的运动,但毕竟文人只能热爱一个抽象意义上的人民。这跟中国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何其相似!所以民粹主义是要不得的,但是我们却不能放弃人民!而精英主义被寡头和集权者以利用的情况就更不少见,但是我们也不能扼杀精英!
所以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的争论似乎也成为了伪命题,正如秦晖老师所说:“民众”和“精英”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权力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