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是一本由长乐老著作,黄山书社出版的平装塑封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精选点评:
●2天读完,有些方面常人也可以借鉴,很多所谓小人行径正是我们平时所作之事。
●《小人经》太特别了,说的都是实话,只是书太坑了。
●这一系列的书都买了,例子有点凑字数
●已售
●废话太多。我买来是想看老老实实的原文和译文的,不是来上思想道德课的。
●140525-140527。
●小人藏暗器,君子重仁重义,亲情浓厚,为了制伏君子,往往在此下手。
●心下已明,敌友自显
●知事之走势,人之得失,利害相妨,上意下求,定立身之本,防人之策,达人成事之法,以匡正义,求得保全。
●这本给满分,小人石锤了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读后感(一):伪书。主要还是讲价值观,实用性不强。
一星。伪书无疑。不仅这本是伪书,整套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应该都是今人托古人之名的伪书。从历史考证来讲此书无古籍记载,从文字来看,虽是文言但完全不是古人词句。用了半天的时间快速过了一遍。事典部分跳着读的,篇目大概一半。内容基本上都是价值观方面的,也就是强调小人比君子过得好,因为小人厚颜无耻不择手段,君子爱惜羽毛重视名节。真正实操性的内容极少。主旨观点还是“惟上是从”。强调建立党羽、结交主上身边之人等。比较好的句子,即有实操性的包括“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辨,谤之成也。”(诽谤之术讲的倒蛮细。)总之这本书没有太多的价值,其价值观与主流相左,不适合三观未立的少年儿童读。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读后感(二):什么才是智慧
本系列一共八本书《罗织经》、《小人经》、《谋权书》、《守弱学》、《韬晦术》、《止学》、《解厄鉴》、《仕经》。
看这一系列的书籍,我更多的是想从中解答我的疑惑,什么才是人生的终极智慧。这八本书的作者要么是权倾一世的人物,要么是急流勇退的智者。有以《小人经》为代表的马里亚维基主义,有以《韬晦术》、《守弱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那么21世纪的今天,古人的智慧能有用吗?那么人生的终极智慧又是什么呢?
尽我浅薄的知识,来分析一二。
利益,包括生命、名誉、地位、权利等诸多要素,不一而足,看起来追求名誉要比金钱和权利要高尚一些,其实不然,至少我不这么认为。人,追求生命是肯定的,我认为这点没有任何争议。人,在俗世间的一切东西都已经唾手可得的时候,于是便追求永生。在科学的今天,似乎追求永生也有些遥不可及,更别提过落后的古代了。于是便衍生出了两种思想,第一种,自己的孩子是生命永生的另外一种方式;第二种,既然不能永生,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转而对于其他诸多东西开始追求。
有了追求,不管目的是什么,便有方法手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了。当然追求什么或者说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更是讳莫如深的智慧。
接下来终于该说说什么才是人生的终极智慧了。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能善终,能荫庇后世,这三点达到了,便是有终极智慧的人。简而言之,我认为能找到利益共同体才是关键点。封建时代,和皇帝站在统一战线当然是最稳当的,不过也不排除伴君如伴虎的朱元璋之流,这里便提出一个要求,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不能因为你的存在而使这个群体中的领袖受到威胁,只要领袖不傻,一定会除掉你,那如果你作为领袖呢?则是自己不能把利益占光了,自己吃肉大家也要喝汤的。这个利益共同体不能失去你。
那下一步则是如何在利益共同体中存续自己,两点,第一,这个集体不能没有你;第二,在这个集体中利益之间要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第一点很好理解,也有这种几种情况,血脉,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能力,你能使这个集体得到利益;最后就是最脆弱也是最牢固的感情,这也是最靠不住的,因为人是善变的。第二点,正如上文所讲,即使你是皇帝,也有天子不差恶兵这一说的。这中平衡的思想首推《道德经》,当然本系列中《止学》《韬晦术》《解厄鉴》等说也有说明,想要取得常常要先给与。
本文有些宏观,有些大,有些空,但是关于这种发生了什么事该怎么办这种智慧,我不屑于讲,其实更多的是讲不完,再写一个硬盘也写不清楚。这需要人生阅历。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读后感(三):祸从口出,处处谨慎
区别小人和君子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是自私还是利他。君子要避开小人的陷害,处处留心,留一手,防止或从口出。君子为了在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不也用小人常用的手段。
但是,社会上,哪里有那么多高尚的人,大部分人是利己的,而且可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把自己包装在利他外表下的利己主义者。这件事,无可厚非,受限必须接受它,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
对内外都以小人示人的人,反而不可怕,因为会有提防之心。但对如KF、MSX、岳不群这类外君子真小人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人,因为前一刻还是你的师兄、前辈,以各种形式关怀你、教导你,但是后一刻可能拿着你对他的信任所暴露给她的信息,以各种极端卑劣的手段,至你于死地。
所以说,该怎么办?
1、接受人性的自私,大部分人是自私的,有的人极端自私表现出来,有的包装在前辈、师傅的外表下,一旦需要就利用你对其的信任打击你;
2、人性的复杂性,在不同的问题及场合下,随着时间的不同,君子可能变成小人,小人可能变成君子。
3、所以,必须要有灰度思维才能应对人性的复杂性。不要用好人或是坏人、君子还是小人来区别一个人,这并不是一个0与1之间的问题,而是一个0%-100%之间的问题,而且这个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变化。这就是灰度思维。
所以,一个人真正是会害你还是帮你,不是永远不变的,一些人可能一直给你小恩小惠,但是一旦涉及到利益,就对你斩尽杀绝。另外一帮人,一直对你打击,如同魔鬼,但是可能最后关键时候帮你一把。
这就是人生啊!这就是人性啊!有幸,在我工作中都遇到过。被蛇咬过的人,终究会谨慎点,战场上活得久的还是老兵。接受人性就是带着伪装不让别人看穿自己的心思,不论这心思是好是坏,都是对自己的保护。自己最重要做的事情,就是接受所有人的伪装,不要怪他人不真诚,而理解他们的初衷是什么,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再去选择是迎合还是另外,自己的内心绝不示予他人,即使当时是自己的最信任的人。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祸从口出
1、小人会抓住没前没后的话,构陷自己,所以涉及到利益的话,一定要清晰明了,或是完全含糊其辞,切不可被小人录音或是抓着把柄。因为这个时候的小人可能还是穿着君子外衣的,穿着导师、领导外衣的,不可傻乎乎全抛一片心,留下后手,保全自己,否则会当替死鬼。
2、最好不要和小人正面碰撞,反而应该是要防范被小人所害。这个人不论眼下对你好不好,都不可全抛一片心,因为现在的对手可能是你无比信任的岳不群。
3、不要想着去改变别人,不可能的,除非是你的至亲,尽量远离那种有明显性格缺陷的人,不要和他们限于利益纠葛,因为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道理里面。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读后感(四):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
生活在阳光下的人,往往很难精准的判断社会的现实性和人性的现实性,而走向一个更纯熟的人,往往需要看到人性的阴阳面,社会的残酷和美好。只有真正的理解人的缺憾,痛苦的根源,内心才能“藏污纳垢”,这份包容和成长才能更有内涵和张驰度。正直之人,往往眼光和格局放在明亮的地方,不屑于着眼于私利,或卑劣处,反而本身存在一定的软肋。我们读长乐老的《枯荣鉴》,也直接被翻译成《小人经》,并不是鼓励自己成为小人(虽然社会上小人多君子少),而是为了打磨自己的软肋,将软肋处变为更坚强的力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唯有深刻的体悟人性的不可思议性,才更有可能触摸到智慧,才会一点一点碾碎自身的“自以为是”、“肤浅的偏见”、“局限的信念”……“越善良越需要智慧傍身,越智慧越会行使之正确的良善”。
一方面,我们应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知和“学习”小人身上的“招法”与“战术”;另一方面,找到对方的破绽,任何“阴险之计”往往都有攻克的方法,同时,在为人处世中,为保全自身的仁义和责任,尽量应通透豁达,方可使自己不至于折损乃至走偏,被打败而真正成为奸佞小人。
圆通卷精要:
①小人天生有一套能屈能伸、能真能假的本领;
②找到利益的最短路线,打破规则,为我所用,便是小人的秘密;
③弯曲的树木盘根错节、古怪离奇,却能变成古时天子的名贵器物;
④见风使舵和富于变化,这是小人们最拿手的本领之一,也是他们常常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的处世之道;
⑤当小人的实惠和诱惑远比当君子的清贫和艰难更能打动人心。
闻达卷精要
①在统治者眼中,君子的名望是能为他所用的,否则便一钱不值,甚至是一种威胁。
②小人总能顺应时变,改变自己,从而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③任人唯亲、小人得志的现实,使得官场中难为君子。
④官位的高低绝不是品行的标示,不善于心计和不耍手段的人呢,很难爬上高位。
⑤获得合法的迫害他人的能力,是小人的看家本领。
⑥小人往往和恶性密不可分,考察他们的行径,研判他们的心理,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他们多受上级庇护。上级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一概不知,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人做了恶性却没有得到惩罚,这是他们有恃无恐的根本原因,也是短视者会开始走向小人的要素之一。在封建制度中,小人的恶性只要不危机他们的统治,并且能为他们所用,他们并不会真正放在心上。
⑦刚直的人往往并不谄媚,谄媚的人往往没有刚直,而做谄媚却无刚直之人,总有一天受绝大多数人的厌弃。
⑧上司疑心或者不想任用会祸及一个人的根本,被下面的人厌弃却只能损伤他的名誉,这也许对于小人来说,他们为了守护根本而愿意舍弃枝节吧。
⑨君子往往说心里话、推心置腹,小人往往研究别人的心理,方法不同,自然差异明显。君子们的处世哲学往往暴露自身,心底明亮,这反而会让小人抓住把柄;与君子相反的是,小人总是把别人的心里当做自己言说的准绳,从不轻易显现自己的真实想法。
解厄卷精要
①君子忧国忧民,不计私利,满腔忠义,却往往是他们致祸的原由。因为小人见不得美好。
②人生的许多错误往往是因对小人的轻视而犯下的。
③任何申辩和绝不认错只能被上司看成是对他们的又一次冒犯和挑战。
④如果你不了解小人的特性与“智慧”,他终将给你致命一击。
⑤小人的自私自利和明哲保身,确是他们躲避祸患、逢凶化吉的法宝,相比于君子的美好品质和正义行为,却成为他们致祸的原由,这往往会让人心受到更大的毒害,使得人生充满困境。
交结卷精要
①小人具有极其隐忍的天性,慢慢渗透的功夫。
②外露智慧、处处显能,引敌先发、身陷被动,通常是君子的弱点所在。不懂得隐藏智慧,招人恨不说,无形之中把自己一切暴露无遗。
③人们结交小人,并非是为了捞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
④小人往往不会抱住一个观念不放,只会因时而变,随时调整自己的交结对象。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他人,为自己捞取好处。
⑤小人的智慧有时候不属于君子的谋略,有时候甚至更加实用和有效。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对社会和人性有着透彻的认识和了解,故而能避实击虚。
⑥君子往往以仁义为出发点,与人交往更是如此。这种与人为善、诚挚待人的处事作风,虽然是好的,却容易让别人钻了空子,常常作为小人借此攻击诬陷君子、骗取君子信任的口实和途径。对付小人不能讲仁慈,也不能心存幻想,也不能不变其法,一味强调正面出击。有时候用非正常手段整治对方,也是十分奏效的。
⑦其实从长远看,小人的得意是暂时的,只是暂时的胜利者,却并不能最终逃过正义的惩罚和历史的审判。君子应注意的是,不能在短期上就落陷,要懂得自保,才能真正发挥智慧。
节义卷精要
①受过小人伤害和打击的人,如果心态失衡,也是极易变成另一个小人的。
②许多时候,娼妓都比官场小人贞洁。
③许多人堕落为小人,不是因为他们欲望太多,而是因为日暮途穷、饥不择食。
④顺势而为才能真正实现抱负,一味的清高是无用的。
⑤人们怨恨小人,实际上却也做些对不起人的事情,这是因为做小人没有拘束。小人本身没有道义上的负担,这使得意志不够坚定、志向不够远大的人来说,就很容易自身陷入泥潭。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厌恶的只是小人对自己产生伤害,至于小人对他人产生的伤害,他们便不那么关心了。
⑥真正认识小人的气节,有助于自己在和小人斗争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同时也在劝诫大家,不能对小人存在幻想,他们本性的自私,品德的低下,总有一天,他们也会毫无留情的把你出卖和坑骗。
明鉴卷精要
①君子重面子,小人了无心理障碍,于是,小人格外愿与君子过招。
②有智慧的人往往不直接和小人对抗,而是极力促成小人间的厮杀。
③小人对福祸的预知有着极强的敏感性。君子与小人过招,之所以常输于小人,在于小人有“趋利避害”的能力和招法,而君子却不计个人安危,他们把心思都用于干正事上了,小人却恰恰相反。
④小人在弱势的时候常常采取隐忍和谄媚的战术,他们的忍耐和君子的忍让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暂时屈从是为了他日的报复,谄媚也只是为了掩饰他们心中的仇恨。小人“顺从”背后多阴谋,当防。
⑤姑息养奸、善待恶人是许多人致祸的一个重要理由。人们一味良善,对小人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低估了他们的智能,高估了他们的从善之心,使之有喘息之机,为日后报复埋下伏笔。对奸险小人不能痛打,不加区别善恶,那人就会利用此节,以后反攻倒算。
⑥小人其实是很好利用的,他们嫉妒心极强,好事又要占尽,唯恐有人抢去他们的好处,正因为如此,有智慧的人往往并不直接和他们对抗,而是极力促成小人间的厮杀,这样自己不入险地,一举中的。
⑦计策不周全就不要实施,人不具有智慧就不要谋划。单纯幼稚的冲动和不着边际的蛮干,只会白白牺牲自己,无助于铲除奸佞。“一招难定胜负,用谋当虚实相生,多线并行。”
傍言卷精要
①小人处事,体现在说话上有:坚持不进诤言,更不为别人谏言。以他们看来,直接规劝别人难免招人不喜。
②诽谤别人、无事生非,是小人的拿手好戏。小人诽谤别人是深思熟虑过的,他们能精准掌握人们的心态,找出不同人的不同记恨之处,把攻击对象置于其中,以此设谤,让人反应失常。
③将人陷入尴尬两难的境地,是小人施展谤言的绝好平台,由此依托,谗言也有了具体指向,让人难以分辨。故如若小人对自己有从未有过的“善意”,就得更加倍小心,绝不可轻言轻信。
④诽谤别人,从细枝末节处做文章,是小人的又一重要手法。他们通常把攻击对象的过失无限上纲上线,无意识行为夸大歪曲,这样的伎俩又很有煽动性,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精心编造,不知真相的人们就会被他们制造出的假象所误导。
⑤面对傍言的态度,在强弱分明、不可抗辩的情况下,如果采取不辩驳的方法,虽是受到了委屈,蒙受了羞辱,但可以减少诽谤者的憎恶之情,防止情况的恶化,至少能让他们的攻势暂时缓下来,利于保存自己。躲过风头,等事情明了时,不辩者的真意便能显现出来,这是委曲求全、暂避锋芒的智计,适时地运用也是智慧的无奈选择。
示伪卷精要
①小人多是伪术高明之徒,不识其伪,必受其害。分辨真伪,往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功,也是他事业有成的重要依托。
②忠诚的人是不屑于伪装的,小人则最善伪装。
③社会正因为有了君子的真诚,才显得充满希望和温情。
④小人不得志和落难之时,任何心软和提携都是有害无益的。
⑤不默守陈规、因人而异,是一个人应变时所遵循的准则。对恶人守信、讲礼,这反倒显得不通人情,只会让自己吃亏。故应对他们,不仅不能轻信,内心反而要拎得清,有杆秤。
降心卷精要
①君子坦荡荡,小人暗器藏;胜败之术,已然定矣。
②小人并不惧怕君子,反而惧怕比他们还奸险的小人。
③降伏人们要慑服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意志就不会改变了。攻心术的效应是最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从根本上征服一个人。小人对该手段也是青睐有加,只要能征服内心,往往可以高枕无忧,安享其利。
④上司宠信的人不要公开指责他,上司怨恨的人不要私下和他交往。
⑤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小人与小人之见的厮杀和斗争,斗的其实是一股狠劲和毒味,是没有丝毫的争议性可言的。
⑥情感不可外露,事情不可公开,顺应变化才能有所成就。变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⑦恩威的作用在征服人心上有着不小的作用。其实小人不能一味避而远之,小人并非那么可怕,他们外强中干,内心虚弱的很,只要方法得当,击中要害,他们便嚣张不起来,也不得不低头了。
⑧处理事情应当随机应变,看透对方心理才能把握主动权。
揣知卷精要
①把君子的隐忍当做软弱可欺,这本身就是说明了他们的短视。
②对上位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是产生小人的沃土。
③遭人忌讳是一切祸患的先兆,不排除这些,事情终会无法解决。人们忌讳什么总是有苗头和表现的。
④小人见利必争的本性,玩弄小聪明,以祸害别人为能,可同时一旦大祸降临,谁也救不了他们,这是自作孽的结果。失道者寡助,谋术永远无法替代道义。
⑤料敌在先,制敌于未动,对付小人就该如此。小人虽胆大包天,却把自己的得失看得很重,所以只要我们摸清了小人的意图,顺势给他们制造麻烦,使其有所顾虑和害怕,便不得不有所收敛。
前路虽长,尤尚可期。愿那些本心存美好的小伙伴,即使受到了最不公正的待遇,依然能守护住内心的明朗,成为真正一个内心充满能量,又柔软的一个人。抵达“上善若水”之境。
寻找底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