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捷径(深度好文)
日期:2020-10-29 06:30:10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阅读:

捷径(深度好文)

  

  版权:儒风大家 作者:儒风君

  古人云:“天道忌巧”。

  做人做事,不走捷径,不取巧,最终才能有所收获。

  想要收获,却不思耕耘,反而丧失了踏实用功的决心。

  人生哪有捷径可走,所谓“捷径”,可能比弯路更“弯”。

  捷径看似方便,走到一半,方才发现有隐藏的陷阱;

  大路或许颠簸,走到最后,终究明白是上升的通途。

  不走捷径,便是捷径。

  1

  脚踏实地,原来就是捷径

  培根说:“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不要总想着“出奇制胜”,须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奇兵往往是“熬”出来的;

  不要总想着“弯道超车”,也要冷静下来想一想,能否承担得起车毁人亡的代价。

  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条路供你选择。

  但绝不会有哪条路,能够笔直地通往终点。

  孔子曰:“欲速则不达。”

  急于求成,往往在过程中埋下隐患。

  所谓捷径,就是走近道,却往往走不通、走不稳、走不远。

  世上所有的成功,最终都自厚积薄发、埋头苦干、辛勤耕耘。

  急不来,也急不成。

  人生要出彩,离不开脚踏实地地努力付出。

  “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许多事情回过头去看,总想走捷径,却总在绕远路。

  鲁迅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世上没有好走的路,只有脚踏实地肯走的人。

  真正的捷径,是摸爬滚打开拓出来的,是千万次实践总结出来的。

  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便会发现眼前别有洞天。

  经过颠簸,经过周折,最终发现脚踏实地就是属于自己的捷径。

  2

  下笨功夫,才能打通捷径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曾国藩的一生,正应了这句话。

  梁启超评价他:“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但曾国藩却说:“唯有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读书时,给自己定下“日课”:

  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

  不读完这本书,绝不看下本书;

  功课一日不完成,便一日不睡觉。

  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考秀才,足足考了九年。

  但自从考中之后,后边的路就越走越顺。

  而其他年纪轻轻便考中秀才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过一个。

  曾国藩带兵时,每到一处都要“结硬寨”。

  在他的带领下,湘军攻克一座城池,往往要用时一整年。

  但是通过挖壕沟、断粮道、围敌打援,

  曾国藩攻占下来的城池,总是守得固若金汤。

  专注的人做事,从来不会去寻找捷径。

  因为他们懂得,下笨功夫,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打开了一条捷径。

  儒风君说:

  有一副联,可谓众所周知——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两句话实在讽喻那些不扎实做事,喜欢取巧的人。

  肚子里没有真学问,手底下没有真功夫,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唯有在日积月累当中修炼自己,稳稳地向下扎根,才能慢慢地向上生长。

  基础不牢,根基不厚,即便取得一点成就,也如同空中楼阁,风一吹就散了。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生活好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捷径(深度好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