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负担》是一部由Stephanie Soechtig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甜蜜的负担》精选点评:
●一点都不深刻
●说理不在是否全面可信,至少事实揭露地足够惊悚,买东西前三思吧。
●过于片面,影片的态度就是“就你们无良商家的错才导致这样”。
●里面有一些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不如肥胖是个文化性问题,以及要吃real food不要吃processed food。然而价值观还是挺白左的,外加上美国那个食品工业化程度就这片子还真是蜻蜓点水毛个作用都没有。Finally,我觉得生在我大吃货国真的是很幸运很幸运的事情啊。
●看过cheese的部分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奶盖突然流行起来了?
●纪实~ 看完有点被吓着了
●揭露了嘴脸丑恶的高糖食品产业是如何在政策和文化上对市场进行洗脑 可耻又可怕。但现实是 我的工作就是要鼓励人类吃更多高糖食品 做广告啊真是把灵魂卖给魔鬼。
●制作相当的华丽,问题也解释得比较清楚。制糖工业是肥胖症与糖尿病的背后黑手。3.5星推荐。我也要开始戒糖毒了,虽然我很瘦。
●原来1953年前运动被专家认为不健康。/过多的糖还会引起瘦素抵抗。瘦素是由脂肪细胞产生的,这种激素会告诉你的大脑你已经饱了。如果你的肝脏过度摄取果糖,肝脏就会把糖储存在脂肪细胞中,从而释放过多的瘦素。最终,你的大脑可能不会再理会瘦素。这样你就无法知道自己已经饱了,会一直往嘴里塞糖。当你摄入葡萄糖时,胰腺会产生胰岛素来调节血糖。胰岛素会引起瘦素的分泌,瘦素则会告诉大脑你已经饱了并且还会降低饥饿激素的水平。然而,果糖会干扰瘦素,而且不会减少饥饿激素的水平,所以这是一个双重的打击——大脑不仅不知道你饱了,而且还认为你很饿。(第二段是复制粘贴的)
●任何一个吃加工食品的人(也就是我们所有人)都该看一遍
《甜蜜的负担》影评(一):因穷而肥胖?
一般人都是因为穷而吃不饱,为什么在美国很多人因为穷而肥胖?
从《 Food Inc. 》、《 That Suger Film 》和《 Fed Up 》中,大概可以了解一些背后的原因,社会高度产业化之后,食品行业由农业转为工业,大公司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的相互拉扯,食品大公司在市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触角深入到学校,美国校园有七成都是由快餐和垃圾食品组成,汉堡、薯条、芝士披萨、碳酸饮料是中小学生的日常早午餐。高糖食品产业又在政策和文化上对市场进行洗脑,从而导致了美国越来越低龄化的肥胖趋势。
真是甜蜜的负担!期待一场革命,然而谈何容易,人们因为食品健康,安全问题而发问,整部影片可能有些片面, 影片将矛头主要指向了政府和大公司,政府对于食品大公司的放任,和食物教育的缺失,但似乎回避了人的因素。另外,虽然运用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些有利的证据,但可惜的是逻辑上阐述并不是很清楚。不管怎样,在美国的社会环境中,维护公众利益的创作团队应该是值得尊重的。
都是关于糖的纪录片,《 Fed Up 》和《 That Sugar Film 》明显是不同的风格,前者是揭开一个个伤疤给你看,后者是我做个亲身实验给你看,所以两部影片的带来的观感也很不同,前者像是听演讲,后者更像对话,对话式的沟通更有效,影片与观者产生了连接。这里想到的问题是,纪录片应该怎么运营数据?数据和故事的关系是什么?
这样对于同一个主题的纪录片对比观影满有意思,可以看到不同的视角,也在启发我去思考新的切入点。
《甜蜜的负担》影评(二):关于肥胖的知识点总结。
片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讨论美国大型食品公司的问题,但这一部分问题在我们这儿貌似并不适用。首先肯定是饮食习惯问题。相较于快餐,我大中华美食碾压式好吃啊。其次是观念问题,就我自身经历来讲,上一辈包括我们这一代人,还是会认为快餐类食品不好。
在英国待了一年就胖了快20斤,目前正在努力减肥,看完这部纪录片,总结了一些知识点。
卡路里平衡理论讲的是。我们每日摄入卡路里(可以理解为能量)和我们每日消耗卡路里的平衡。如果我们每日摄取的少(吃得少),消耗的多(运动多),我们就会变瘦,反之变胖。但是在不同食物当中相同的卡路里造成的结果其实并不相同。
首先普及一下相关知识。我们无论吃进去什么,到最后都会消化成固定的集中物质,例如氨基酸和葡萄糖(所以那些什么吞食就能减肥或者保健产品都是骗人的。),而正常情况下,葡萄糖会进入血液,供给全身细胞,当有盈余时,暂时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如果还有盈余,就转化为脂肪。
窝窝头里的100kcal 和可乐里的100kcal 不是一会事儿。可乐的100kcal是会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这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肝脏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些血糖转换成脂肪。而在窝窝头当中,有很多其他物质,例如纤维,或者说膳食纤维。这些东西导致窝窝头里的100kcal 是缓慢的转化成血糖。这样 血糖一遍产生一遍消耗,并不会对肝脏造成压力。即便有盈余,也是选择先转化成糖原而不是脂肪。
懒、不想动、总是觉得饿这些可能不是导致肥胖的原因,可能是肥胖导致的结果。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我们感觉累, 不想动,体内胰岛素含量上升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大量糖分的摄入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含量升高,胰岛素的作用就是将糖转化成脂肪,但是胰岛素还会对大脑产生作用。它让大脑感觉饿,感觉累,感觉不想动。
市场上的 Diet cola 宣称没糖,的确他们的糖含量低。但是对身体有害,一样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他们从糖换成了糖精(甜味剂),是不含糖了,但是大脑却被骗了,大脑认为有糖进入身体,“我特么要分泌胰岛素来消灭这些糖”。导致的结果一样是胰岛素大量分泌,而且更惨的是,这次胰岛素都没有办法消耗,因为没有糖。
糖分成瘾 sugar addictive。人类在几万年的进化当中,势必会更喜欢糖。因为在远古食物短缺的日子里,糖意味着能量,意味着生存。但是在现代社会,这并非一种好的天性。
和摄入可卡因一样,当你对糖上瘾的时候,相同的脑区会被激活。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对糖分上瘾。
自然,瘦骨嶙峋并非健康,但是看起来体态正常,并没有太多脂肪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健康的。你那些看起来怎么吃都不胖的朋友,可能在他们神内的内脏附近也堆积了很多脂肪。这种隐形的肥胖,是糖尿病的前兆。
公共健康领域获得的为数不多的胜利,是对烟草行业的整治。今日的垃圾食品行业,其实就是在采用几十年前烟草行业采取的策略。不过相较于烟草行业,他们造成的危害更加隐性罢了。
片子很好,建议观看。
《甜蜜的负担》影评(三):拒绝糖水,加工食品吃之前看看糖含量
calories in,calories out的简单算法并不行,所以光锻炼不是解决方案。
美国食品工业过去几十年推动的去脂肪增糖是罪魁祸首。
果糖只能被肝脏处理,分泌胰岛素把果糖变成脂肪 ,造成饥饿假象。
糖有很多伪装,美国的玉米糖浆最显著。
代糖、低脂的食品长期使用都会造成疾病。
美国食品工业政治游说,影响众议员参议员,影响WHO。
低脂牛奶造成很多芝士,美国农业部推销这些芝士。